-
1 # 長風萬里Liangasdf
-
2 # 虎榮林
首先,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從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看,辯證唯物論,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其主要觀點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
其次,整個世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不是自生的和先驗的,認識世界的形式是主觀的,認識世界的內容是客觀的。
因此,物質與意識是辯證統一的。
其一,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若不承認物質對立於意識之外則無客觀實踐座標,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其二,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
3 # 丁老頭5954586754
物質(有型、無形)與意識是對立統一、互為依存的陽、陰關係。按量子理論,意識也是物質的作用和反作用。是相對的相依而存在,只偏面強調某一面本身是違背相對論的,也是違背哲學自身立足點的。鑽牛角尖的觀點不是哲學。我建議不要無止境地爭論。個人看法。
-
4 # 喜洋洋224206081
答案是肯定的:意識決定物質。物質與意識的對立統一,是宇宙最根本的對立統一,是最徹底、最完整、最全面的對立統一,它不是部分物質對全體意識,也不是部分意識對全體物質的對立統一。這決定了徹底抽象物質與意識不可分割、沒有先有後有、誰創造誰的可能,兩者是共生共滅關係。
物質與意識對立統一的基礎是什麼?或者說他們的合體是什麼?表面上看是生命,實際上這是不徹底的,因為宇宙中還有非生命存在。那麼其終極合體或者說終極統一的基礎只能是宇宙本原,這就是宇宙本原”心物一體”的邏輯基礎和客觀基礎。
在哲學的抽象思維中,沒有”感知就沒有存在”的判斷是正確而符合邏輯的。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不應當刻意去迴避或敷衍,而應當採取科學的態度從客觀的自然邏輯中尋找其真實的答案。
你迴避了物質與意識統一的終極基礎,但是你永遠迴避不了”從無意識的物質到有意識的生命”之間的必須回答而又不可跨越的鴻溝。人工智慧及生命科學工程等最終都要必然地面對這個難題,敷衍和忽憂是不能長久的。
在宇宙的本原中,”心物一體”的實質是宇宙本原的靈性存在,是無數無量宇宙靈性的集合,這些自在永有的永恆生命,不斷地演譯著宇宙永珍,創造著無始以來的一切的一切,以及無限未來的一切的一切。
-
5 # 鑑鐘樓主人
關於意識與物質誰決定誰的問題,主要是由歷史上西方哲學家的製造的對立和爭吵,它即在客觀上推動了各自理論的發展與不斷完善,同時也在思維和理念上設下了羈絆和陷井。中華傳統文化中對此爭論較少。尤其在形而上之道上,儒家的“自性存存”,道家的“虛靈不昧”,佛家的“如去和來、如如不動”基本上是一致的。佛家“心物不二,一體圓融”的觀念在儒道兩家中也有類似的說法。我認為對意識第一性還是物質第一性的問題還是止辯少爭為好,更不能把它們與科學和迷信連在一起。人類應在不斷前行的實踐中慢慢探索。我個人的想法是:心物不二,一體圓融,互鑑其美,共利人生。
-
6 # 哲學科學觀察
答案是:從"本體論"上講,是先有物質再有意識,也就是:物質決定意識→這是唯物論最本質的觀點。
1>哲學上的基本概念:
A>何為物質?
這裡所講的"物質"是個哲學概念,物質指在人們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透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物質"是對應詞是"意識",是針對人的"意識"來劃分的,就象人的手和腳來劃分的一樣。
→"物質"是人們可以感覺感知的,當然有時要藉助高科技/甚至邏輯思維,
B>何為意識?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映,是人腦機能→即因聽/看/聞/摸等接觸引起的所思所想。
→意識是人腦的一種主觀的思想活動。
→意識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人的"思考"。
2〉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A>從進化論看,物質在前,人在後,人的意識也是物質進化→大腦進化的結果,故從"本體論"來推斷:"物質決定意識"
→也就是"客觀決定主觀"/"物質決定精神"→與"物質決定意識"是一個意思。
B〉一方面,人,被動地接受物質的作用→觸發意識→思考→形成思想。
→當形成思想後,人就會發按揮主觀能動性→就會從認識世界→發展為→改造世界。
毛主席說過:重要是不僅僅要認識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創造世界!
C〉物質和意識的完整關係如下:
物質→人→意識→思想→創造出新的成果→最初的物質轉化為一種新的"物質",按照唯物論的觀點,後面的這種"新物質"是最前面那個原"物質"轉化而來的。
例如:一位作家→根據各類現實中的人和事<物質A〉,然後虛構寫成小說<物質B〉
→物質A→經過人的創造→物質B。→可以用通俗話講:物質→決定意識,但意識可以反作用物質→創造出新物質!
→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創造"物質。
→不承認"物質決定精神"是唯心主義。
→只承認"物質決定精神",不承認`精神創造物質",是機械唯物主義,否則,就不能解釋人類創造發明的手機/網際網路等等。
→有人不懂這一點,就認為根號2也是世界上本來就存在的。
→根號2,在客觀世界本來是沒有的,是人們創造的→但一旦創造出來以後,它也就成了"客觀存在"了。
因此"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有兩種情況:
→第一,本來就有的,山河日月等
→第二,人們創造的,手機汽車等
→但它們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
-
7 # 了空9
意識是自我,分別善惡果!
健康是生命,精神光爍爍!
物質由氣化,隨時而變化!
事是心之緣,情物之間連!
以物而易情,腦混頭懵懂!
怨恨惱怒煩,拿命賭輸贏!
健康是根本,人心是誠信!
工作是事業,成敗在其心!
誠信立足根,健康是好人!
怨恨惱怒煩,五毒攻其身!
-
8 # 旁行不流2
物質和意識,在中國文化看來,不過是陰與陽的關係而已。萬物負陰而抱陽,也就是說物質意識本身是一體的,只不過人作為萬物之靈,作為陽的意識比一般萬物更強而已,意識並不是人獨有。西方文化之所以把物質和意識分開討論,是不懂陰陽是宇宙存在的基本形式,本是一體,只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物種上陰陽的體現不完全相同而已。如果我們停留在物質意識的區別上,就會陷入邏輯危機之中,但如果從陰陽的角度來思考,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只是智慧夠不夠問題。
-
9 # 北京得明
其實意識和物質並不是誰決定誰的關係,而是時間順序上的前後關係,意識,是未變成現實的物質,物質,是已經變成現實的意識。從表象上看,意識和物質是各自獨立的東西,其實,他們不過是一個東西的兩種不同表現形態而已。
-
10 # 陳武魁
按照我們從看得見的物質世界是物質決定意識,那無疑是唯物主義者。至於我們的感官無疑是物質世界的反映論。這是我們普通常識所深知的。所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基於這個原理,人們的意識是社會的總和。所以社會變革在於從私有制變成公有制社會。但人性的私觀念在這種社會建立的現實,已經證實私觀念是永恆的人性。但西方的唯心主義並不是遵循這個基於自然科學的一般原理,它是基於神學的一個看不見的原理,即人性的原罪,是基於人生深入社會生活的實踐和實驗,或簡單說是基於神的實驗。於是意識的自我的原罪,人的內心發動的動機是這種原罪所支配的,而且由不得自己。正如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量變到質變中提到(犯罪是量變到質變的,即過犯是犯罪。)所以聖經是神的默示也就是構成世界的概念。於是從這種原罪的意識構成認識創造主或救主成為唯心主義的(絕對觀念)。所以聖經的真理是全世界唯一人天關係的依據,才是真正的人類所依據的天書。
-
11 # 赤誠子
我說意識跟物質是相互的,他們都在發揮其作用,到底誰能決定誰。要看具體情況了!
就一般人來說,大部分情況下是物質決定意識的。下面來舉例說明
比如你現在有一萬人民幣,但是要求你一年內用這一萬賺回來一百萬或者一千萬。
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是不太可能的,這就是物質決定了你的意識。
而少部分人,他們是認為能做成的,但他們不一定能做成這件事情。這就是物質跟意識打成了平手。雖然我自己做不成但我相信有人能做成。
而還有很少一部分人,非常相信能做成,最後也透過自己的智慧跟努力做成了這件事。這就是意識決定了物質。
沒有什麼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比如鋼鐵柱子非常堅硬,光靠人力是永遠不能把他折斷的,但是人有智慧,加上機械器具就能把它想怎樣就怎麼樣。
但是你如果不會使用這些東西,沒有掌握智慧跟知識,那麼這鋼鐵柱子就決定了你永遠不能把它怎麼樣!
這時我想起一個名言“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你認為呢?
-
12 # 尋道底呢
宇宙量子學以回答了你的問題。量子是宇宙生命的意識能量波!迭加與糾纏投影了三維空間的人,人的意識當然是夲性(夲源)物質是意識糾纏下的別一些投影。所以中國的道家說"大道無形,孕育萬物…
-
13 # DuLeiSuoHa
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都認為意識決定物質,物質反映意識。如今這個問題還是備受爭議的,不過人類社會發展迅速,不久之後就會有結果了吧。
-
14 # 不哈韓的小韓
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這個區分就是唯物還是唯心的區別啊。唯物主義持“物質決定意識”觀點,唯心主義持“意識決定物質”觀點。
具體說來:唯物主義呢,認為物質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意識的產生是依賴於物質載體,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
唯心主義呢,卻相反,認為一切的現象,都是因為有意識才能感覺到物質的存在。如果失去意識,那麼物質的存在就沒有意義,甚至就可以稱為不存在。而且因為有意識,物質才能組合成現在的世界。
從目前的科學體系看,基本都在唯物論的基礎之上,也就是物質決定意識。不可能因為你心中所想,或者你夜間所夢,世間就多了一個新的物種、元素、景象。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未必是你想象的那樣。所以物質決定意識這個說法未必全對,但是物質是先於意識的,是意識的先決性條件。
當然,也有另外的說法,那就是物質和意識是分不開的。意識也是物質的一部分。
不僅僅是人有意識,所有的生物都有意識,某種層面上說,所有存在的物質都有意識。也就是說,意識在某個角度看,就是一種物質。
-
15 # 兜麥麥
所有的哲學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也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這個又分為幾個階段。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就是自然界中具體的物質,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具體的物質演變而來的。所以在現在看來是有侷限性的。第二個階段是機械唯物主義,也被稱為半吊子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但是在歷史發展上又有唯心主義的意味,並且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的物質是原子等,這些是由當時的科技水平決定的。再發展就有了現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管是在世界本原還是在歷史發展上都是堅持唯物主義的。
相對的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同時又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要麼以“自我”為中心,要麼以“精神”為中心。總之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
至於到底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你還是高中生為了更好的學習政治,還是堅定信念:物質決定意識。
不同時期的人的思想都是基於所處時期的政治經濟基礎之上的,所以從根本上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的。也許現在世界上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但是被認識被瞭解這個只是時間問題,隨著科技等等各方面的發展人們的認識也會不斷擴充套件。所以說我還是認為從根上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的。
-
16 # 定慧堂
很多人一直在提出一個“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這樣看似正確實則愚笨的問題。由於人們對物質與意識之間的認識錯誤,導致這樣的問題成為典型的“自尋煩惱”式問題。
這就如同問:“是雞決定了雞蛋,還是雞蛋決定了雞”一樣的問題! 我們必須事先清楚: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他們之間本屬同一型別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由於以往我們對物質和意識認識的誤區,竟然將物質與意識對立起來,並以此犯下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對立的”這樣邏輯性錯誤!
事實上,人體是由“基因、遺傳、意識、靈魂、興趣”這五大要素構成的(中智院研究認為)。其中,“基因、遺傳”都是物質的顯性反應,“意識”只是物質的潛性反應。即,物質和意識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表達方式,而不是誰決定誰的關係。
如果非要說出一種誰決定誰的關係的話,可以這樣問:是物質(意識)決定精神(靈魂),還是精神(靈魂)決定物質(意識)呢?結論有兩個,如果按照唯物主義觀點,就是,物質(意識)決定精神(靈魂);如果按照唯心主義觀點,就是,精神(靈魂)決定物質(意識)。
-
17 # 蘭天1969飛碟製造專家
意識是由物質組成的,從沒脫離過人體,是物質產生了意識。意識是否具有特殊功能,意識有多大的能量,可以遙控物質運動。大腦要風扇消失,風扇就會消失了,大腦要風扇出現,風扇就出現了,大腦在想,風扇轉起來,風扇會轉起來。量子力學一個公式可以決定貓的生死,量子力學一個實驗可以做到意識決定存在,月亮的存在是我決定的,我又是由大腦意識決定的。我的意識是物質組成的,那麼,我的意識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不會說是別人的意識決定的吧!微觀世界是物質的,怎能得出意識決定存在呢?微觀世界有部分規律不同於宏觀世界,不等於說微觀物質神秘了,不是物質存在了。解釋不了的東西不等於神秘,上升至意識,有決定權了。宏觀世界也有神秘的現象,是不是也要上升至意識,去決定微觀的存在。客觀的存在不會是虛無的,是真實的,不要把假設當成真的了。靈魂,鬼神,唯心,誤導,欺騙不是科學,是反科學,讓唯心主義永遠見鬼去吧!
-
18 # 地震博士
當然是物質決定意識!
首先,來看意識要從那裡產生的,當然是大腦。比如如果一個人死了,大腦死亡了,那他就沒有意識了!可見意識嚴重依賴於物質,甚至人在受重傷、醉酒等情況下就會意識模糊。
其次,鼓吹意識可以決定物質的,其實根本找不到確鑿的證據。比如東西方都流行的靈魂附體。如果意識可以決定物質,那麼為什麼靈魂非要找一個人體依附呢?可見意識完全脫離不了物質!
再其次,當然意識可以反作用於物質。比如人的心情可以影響身體健康,哈佛大學曾經話費大約70年時間研究,發現影響身體健康最大的因素就是心情。可見意識對物質的巨大反作用!
總之,物質對意識有決定作用,而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物質是皮,意識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要再片面誇大意識的作用了! -
19 # 滿園金秋
一《意識是物質的前提》
人的一生是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改造世界的過程。
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是意識產生物質的過程,也是從物質認識意識的過程。
人們在勞動生產中,創造出無窮無盡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時也透過實踐改變了意識。又把這個意識轉變為指導實踐的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意識認識物質的前提。
二《物質是意識的基礎》
認識物質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創造一個新的物質。
沒有實踐的理論是唯心的,更是虛偽的。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更是無目的的。所以,兩者是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激勵的。
也就是說,人們通過了意識認識了物質,物質的不斷變化,又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的認識。這種認識,就決定了物質是意識的基礎。
所以,物質是決定意識的。
-
20 # 元尚
第二,這兩個東西誰決定誰,關鍵在於從誰出發。因為它們兩個性質是一樣的,從其中一個出發可以推匯出另一個。只看把哪個當做初始起點。
第三,一般認為的“物質”獨立於“意識”,只能解釋為在人的意識中,“物質”這個意識中的東西,有別於意識中的另一個東西。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有不依賴人的意識的“物質”。這個東西不看想象的,因為無論是想象,還是言說,或是冥想它都在意識中,而不在意識外。列寧關於“物質”的定義已經指明瞭“物質”不能離開“意識”。與意識沒有關係就什麼也不是。唯物主義實質是在關係中把握“物質”,而非在“物質”中把握“物質”。唯心主義實質則是在關係中把握“意識”,而非僅僅在“意識”中把握“意識”,儘管意識是可以在意識把握,如此把握的意識就是一個空殼一個框而已。
回覆列表
我們從小學的是唯物主義,這個不提。
其實只要證明人的靈魂不滅,就意味著意識超脫了物質的基礎而存在,也就意味著意識決定物質。
另一個角度,目前我們能一定程度上改變物質改造世界,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意識決定物質?如果能證明意識能產生能量或物質(當然,不一定是我們人類),也就能證明意識決定物質。
所以,可以轉換命題來思考。而轉換後的命題,更容易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