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宜賓忠橙信仰

    在我們膠東這種蛤叫毛蛤。也有叫血蛤,赤貝等。你發的照片是剝了皮的。完整的是這樣的

    這種蛤最好是煮熟了吃,口感雖不及開水燙幾十秒來的嫩滑。但是安全。煮的時候要注意,開水下鍋等蛤口有微開就可以撈出食用了。如果全開那就不好吃了,肉質變得很硬咬不動,鮮味也蕩然無存了。舌尖上的中國曾經也有血蛤的吃法介紹。具體哪一集忘記了。

  • 2 # 農裡農氣

    從圖上看,這種海鮮應該是毛蚶,俗稱毛蛤、血蚶。毛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貝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我國沿海都有出產,主要產區是渤海灣一帶。

    毛蚶的吃法很多,比較經典的是毛蚶拌菠菜。毛蚶煮熟或者蒸熟取肉,菠菜摘洗乾淨焯水,切成小段。將毛蛤肉、菠菜攪拌,再加適量的鹽、醋、味精、香油、薑末、蒜末拌勻即可。也可以加辣椒油拌。

  • 3 # Echo8754682

    常吃海鮮的我表示不是很愛這個,說實話,開水燙的好吃,但怕有寄生蟲,煮熟了再吃安全,可煮熟了的肉已太老,吃起來跟咬膠皮一樣,所以我寧可選擇別的海鮮

  • 4 # S星狐S

    額……從小吃到大的血蛤(老家叫法),被這樣的問題問到真不知道該怎麼說啊,感覺像有人問我黃花魚是什麼東西一樣……— —!

  • 5 # 雨果76891008

    吃過一回是潮汕做法幾乎就是稍微用醬油和其它調料醃製一下味道好極了!就是我可能是不習慣這樣的吃法,吃過以後幾乎拉了一天的肚子!現在還記憶猶新呢!

  • 6 # 獨自精彩61641879

    這是魁蚶,飯店裡習慣稱呼“赤貝”,主要是從日本料理、刺身引申而來。其長相和毛蚶類似,但是又有明顯區別,體量要比毛蚶大一倍甚至幾倍,背上放射狀起攏也比毛蚶多一倍紋路較細。以前出口日本只取中間硬質實心部分,途中所見實際是赤貝的邊角料,一般用開水燙一下,涼拌芥末食用。而大家所說的血蚶和赤貝有著明顯的區別,血蚶全身沒有絨毛,放射攏比毛蚶還要少,而且粗大,攏背比較粗糙。按個頭大小區分魁蚶最大,毛蚶次之,血蚶最小。按口感區分魁蚶最好,適合刺身生吃。其次是血蚶,輕輕燙一下,不要張口,口感是最好。最差的就是毛蚶了。價格上,魁蚶是毛蚶價格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魁蚶按個頭,毛蚶按斤數。

  • 7 # 秋歌988

    我是秋歌,來插一小嘴。這是血蛤,青島人叫毛蛤蜊。血蛤最普通的吃法就是蒸煮,然後醮蒜泥吃。血蛤的精細的吃法,是把它級壽司卷的原料。生著部殼取肉,去除雜餘部分,把精肉切成細條用來做壽司。毛蛤蜊其實是個統稱,在我主要有三種,深海一種個頭大,大的直徑七到十公分。淺海有兩種,其中大的一種,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血蛤。還有一種更小的,皮殼發白,幾乎不帶紅棕色毛。血蛤是貝殼海鮮中價格上長翻近兩倍,幅度最大的。血蛤因它的血湯被稱為貝中女皇。這三種血蛤味道是一樣的,但大的深水血蛤,魁甘,因用於壽司,價格高到三四十。而普通的血蛤才七八塊。最小那種不多,大約四塊左右吧。南方人細細,總把東西分的弄的複雜,弄出幾個名字,北方人就是一個囫圇,毛蛤蜊,這多痛快!當然那是人家的特點,不是錯,也沒毛病。哈哈。

  • 8 # 今碗吃什麼

    血蛤(蚶) 又名魁蚶、赤貝、毛蚶、泥蚶、花蚶等

    是一種貝類海洋生物,生長在灘塗裡,在東南沿海地帶,很是常見

    只要刷洗乾淨,經開水燙幾秒之後就可以吃,撥開殼可以看見血一樣的分泌液,所以稱之為血蛤,被稱為“血腥海鮮”

    肉飽滿大顆,只要蔥姜碎去腥,少量的調味料即可,吃起來頗有一番風味~

    燙血蛤做法

    將血蛤刷洗乾淨,在水裡泡一會吐掉泥沙,然後撈起來放盆裡,上邊撒上鹽、雞粉、胡椒粉、然後放上蔥段薑片,用沸騰的開水淋下去,讓它微微張口就好了!吃的時候要趁熱,把它從水裡撈起來,掰開吮吸血色的蛤肉,可鮮美了~

    也可以做成涼拌,先燙開,再加入蔥薑蒜香菜辣椒圈、和各種調味料比如醬油蠔油、然後用熱油澆一下,呲呲幾聲,就可以吃了

  • 9 # 阿喀琉斯2017

    從圖片上來看,個頭比較大,應該是毛蚶。當年上海就是因為吃這個東西30萬人得了甲肝,被永久禁止在上海銷售。這東西味道極鮮,但也很危險,吃前自己斟酌一下。

  • 10 # 五柳風

    我們吃就是用滾開的水一燙,毛蚶張開殼端上桌,拿著空殼的一邊像舀水一樣把帶蚶肉的殼舀上生薑末調製的醋、麻油汁倒入口中,脆嫩鮮香伴著特有的毛蚶肉香,那叫一個享受!這是上海的吃法。現在再去吃會有點顧慮,寄生蟲、汙染使我好久未這樣吃了。

  • 11 # 我在深圳漂

    我是東北人,老家有黃海和渤海,我們當地人叫,毛蚶,因為貝殼表面有一層黑色的小毛毛而得名!

    廣東也有,潮州人會半生熟吃!就是水燒開,下水快去過一下馬上撈出來!讓後蘸著醋薑汁吃!

  • 12 # 三農周哥

    小白覺得大自然真的是非常的神奇的,原因就是海鮮都長的非常的奇怪,但是大部分都是很可口的。小白最近就發現在市面上有一種塊頭超大的海鮮,有點像我們的扇貝,愛吃的人還不少,但是吃過的人都紛紛喊虧。這到底是種什麼樣的海鮮呢?快點一起來見識一下吧。

    圖中展示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了,這種海鮮的名為帶子,估計知道的人不多的。乍看的時候還以為是一個很大號的貽貝呢。在很多海鮮市場或者海鮮大排檔中都會有,不過數量不多。在價錢上就要18-25元一個了。這麼大的一個海鮮,估計很多人都覺得買到就是賺到的吧。

    不過撬開的時候就傻眼了,原來是這種帶子裡面的肉是非常少的,連外殼的三分之一都沒有。而且肉還非常的薄,緊緊的粘在殼上。至於外殼的話,邊緣是很鋒利的,但是殼也很薄,一個成年人用力一掰就會斷掉了。現在覺得18元買上一個好像真的是非常虧的事情了吧。

    至於這種帶子的烹煮方式就多樣了。我們來試試這種蒜香烤帶子吧。首先只見店家將帶子肉完整的取下後在流水下洗淨。接著清洗內臟,膽囊還有裙邊的汙垢,一個帶子就少的更可憐了。撒上蒜泥後直接放置在炭火上烤制,不一會兒,只有嬰兒拳頭一半大小的蒜香帶子就製作好了。

    這種帶子的口感卻是要比貽貝好,不過還沒有達到生蠔的可口程度。但是鮮甜爽口吃的時候很是過癮的。不到30秒就能吃掉18元了,瞬間覺得更虧了,至於吃帶子到底是值了還是虧了。

  • 13 # 蝦米世界蝦米生活

    血蚶,開水燙一分鐘,剝開加蒜頭醋辣椒醬油香菜涼拌入味即可以吃,還有一種潮汕極簡單吃法就是同樣燙一分鐘,剝開沾潮汕桔醬即可以吃

  • 14 # 非傳統匠人

    溫州管這個叫“花蛤”,一般是洗乾淨外殼的泥沙後用開水燙5分鐘左右,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是用手掰開外殼吃裡面的肉,不治任何調料,而且並認為上品的花蛤必須是開啟外殼后里面帶血的,你這個去除外殼後再加工的方法,在溫州人看來就是糟蹋美食。

  • 15 # 愛國知識分子世湧

    我靠,這麼牛逼的東東西其實我也不知道。不過這樣的東西我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記得它,因為我們的生活有時候粗茶淡飯就可以了,很多東西不一定要知道,當自己知道的時候,肯定會去查,但是真的沒有必要

  • 16 # 73神牛

    我生活在北方的海濱城市大連,我們這裡以出產優質海鮮而馳名全國,貝殼類海鮮更是品種多樣。我們這裡莊河的蛤蜊島,就有著“世界蜆庫”的稱呼。

    題主圖片裡的這種海鮮在我們這裡非常常見,而且價錢也不貴。這類海鮮按個頭的大小和品種不同分為三種:

    毛蜆子:殼呈白色,個頭比較小,與我們常見的蜆子個頭差不多大,基本都是煮熟後扒肉食用。大連有一道下酒好菜,【菠菜拌毛蜆子】就是用這種小毛蜆子製作的。不過圖片中這種大肉的,顯然不是毛蜆子的肉,因為毛蜆子的個頭太小,沒有人會豁肉售賣的。毛蚶:毛蚶的外殼呈白色,殼張合部位有細微的絨毛,因為殼太硬,而且煮過火會肉質會像膠皮一樣咬不動,所以都是豁肉售賣。毛蚶的肉帶著紅顏色的血水,需要用鹽搓洗去血水,然後去除黑色的內臟和鰓邊後食用。一般炒韭菜或焯燙一下涼拌食用,因為肉質和鮮味一般,所以屬於比較低等的海鮮,價錢並不貴。

    毛蚶子別看個頭大,但售價很便宜

    3.赤貝:赤貝是大連旅順的特產海鮮,它的學名叫“魁蚶”。赤貝的肉脆嫩鮮美,是製作刺身的好食材。赤貝的外殼通體呈黑色,肉鮮紅而多汁,它在市場和飯店裡基本都是論個售賣的,是售價最高的蚶類。

    赤貝一般論個售賣5元左右一隻,飯店裡一隻片好的赤貝最低售價也在15元一隻

    題主圖片裡的這種就是海邊人常說的毛蚶,它一般在冬春季節上市,市場上售價一般在五元錢二斤,因為殼太壓秤,所以實際價格也不算太便宜。

    毛蚶的鮮味和味道都很一般,海邊人不太喜歡吃這種海鮮,一般商販售賣都是幫顧客用小刀把肉豁出來。

    毛蚶因為都生活在沙灘上的淤泥裡,所以看上去比較骯髒。購買的時候必須要選擇鮮活的,如果用手輕拍它的殼不能活動的,那麼千萬不要購買。毛蚶的肉要摸上去有沾手的感覺,而且用手捏上去有硬硬的感覺,並且會動的,才能夠購買。不新鮮的毛蚶食用後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千萬不要購買有異味或不新鮮的毛蚶。

    毛蚶在食用的時候都要經過焯燙,焯燙毛蚶的水要在鍋邊冒小泡時把毛蚶放入,焯燙至毛蚶肉蜷縮就要迅速撈出過涼水,如果有冰水效果會更好。毛蚶如果焯燙時間過長,會像膠皮一樣要不動。

    焯燙好的毛蚶一般用來炒韭菜或雞蛋,下鍋簡單一翻炒即可出鍋。

    毛蚶的鮮味和口感都很一般,它跟毛蜆子和赤貝的鮮味沒法比,因此別看它的個頭比較大,售價是很便宜的低檔海鮮。

  • 17 # 味蕾山海

    這種海鮮應該是毛蚶(憨han)去殼後的肉,也叫做毛蛤蜊、血蛤,一般以大小來分,價格差別很大,從便宜的4、5塊錢一直到3、40元錢,威海水產市場上也有賣的。

    毛蛤屬於一種常見的海洋貝類,主要生活在淺海的泥沙裡,吃起來的味道挺鮮的。具體來說毛蛤也分好幾種,叫不同的名字,但是海邊人一般不會那麼嚴格講究。

    30多年前,因為有人吃了被汙染的毛蛤,在上海地區爆發了流行傳染病,現在來說,朋友們吃毛蛤不用那麼敏感和緊張,現在的食品安全檢驗比較徹底和嚴格,正常情況下,再不會像當年一樣買到被汙染的毛蚶,但是毛蛤等貝類最好要做熟再吃。

    買毛蛤時一定要選擇活的、會動的那種,千萬別買不新鮮的,因為它是生活在淤泥中,所以外殼比較髒,回家之後還要清水刷洗。威海這邊吃毛蛤一般都是直接煮著吃,做法簡單,還能吃出原始的鮮美味道。

    毛蛤很容易熟,煮的時候要掌握好火候,火候輕的話,毛蛤還沒熟透,吃著不安全;火燒如果大了,蛤肉就會變老、發硬,咬不動。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吃法就是毛蛤拌菠菜(聽說秋天的菠菜最好吃、最吸引人)。做法是:先將毛蚶洗乾淨之後,放在開水中煮一下或者是叫焯一下,等到毛蛤開口,蛤肉變熟之後,撈出來剝殼取肉,蛤肉上有的髒東西可以去掉。

    接著將菠菜揀洗乾淨之後,同樣用熱水快速焯一下,迅速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捏幹水分,然後切成小段。將處理好的毛蛤肉、菠菜,加上蒜泥、鹽、醋、香油、生抽等調味品,拌均後就就可以裝盤了,喜歡吃辣的朋友還可以加一點辣椒油。

    結語:

    毛蛤是一種常見的貝類,味道還不錯,吃著還可以,朋友們記得要做熟了吃,日式料理那種吃法還是免了吧!

  • 18 # 大謙

    這是毛蚶或者叫血蚶,我是天津人,天津俗稱麻葛,這種東西在80、90年代極其便宜,5分錢一平頭鐵鍬(帶泥),80年代末由於此物引發天津的一次肝炎傳播,於是好久時間這種東西幾乎無人問津,後期又開始流行,價格也愈來愈高,但始終上不了正規宴席為市井小吃,其實它十分鮮美但烹飪火候不好掌握,但實屬佐酒佳品!

  • 19 # 自娛自樂中

    去年好像中秋節的時候,我到老媽家過節,肯定要搞得豐盛點的嘛!弟弟說在海鮮市場買了好東西回來!就是此物名叫血蛤!名如其蛤,裡面是紅色的汁水,老弟說這個特別滋補有營養!不能煮,煮了老了口感不好!好吧!我相信你,他說直接用開水燙一下就好了

  • 20 # cwang461

    大的我們叫毛蚶,小的我們叫銀蚶,都是燙一下,帶血絲吃,才鮮甜美味,毛蚶引發88年上海甲肝爆發,至今上海不賣毛蚶,以前到春節季節,到處街邊,攤販一大堆堆在地上,一買就是8斤十斤的吃,煮一鍋水,一邊燙,一邊撩出來用五分硬幣在背部撬開,吃時蘸醬油和醋吃,無比美味。銀蚶用酒泡,想來流口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合法的情況下,怎麼能在3年賺到100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