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油管大王
-
2 # 希望之光亮瞎眼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還原度高嗎?可以直接看音樂劇來代替看原著嗎?
關於《巴黎聖母院》音樂劇還原度高不高,可不可以直接看音樂劇來代替看原著這一問題,首先要要了解下這部影視作品。
《巴黎聖母院》是由讓·德拉努瓦執導,吉娜·勞洛勃麗吉達主演的愛情電影。 本影片改編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鉅著,講述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姑娘埃斯梅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
劇情介紹
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姑娘埃斯米拉達白天靠跳舞賣藝為生,晚上則和一群自稱“乞丐王國”的窮苦人居住在一起。埃斯特拉達的美貌傾國傾城,卻給她引來了殺身之禍。
國王衛隊的隊長菲比斯原本已有未婚妻,卻垂涎於埃斯米拉達的美色,騙取了她的芳心。就在菲比斯和埃斯米拉達在旅館幽會時,突然菲比斯被一個神秘的黑衣人刺傷。由於黑衣人沒有被找到,旅館老闆的供詞又對埃斯米拉達非常不利,在法庭上,埃斯米拉達受刑後被迫招供,承認是她想殺害菲比斯。埃斯米拉達因此被判絞刑。
其實那個隱藏在黑暗角落裡的黑衣人是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洛。
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個對女人厭惡的忠誠的教徒,內心卻一直燃燒著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麗的埃斯米拉達,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達和菲比斯約會時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傷了菲比斯。
在埃斯米拉達被送往絞刑架的路上,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下帶入聖母院避難。卡西莫多外表醜陋無比,從小被弗羅拉神父收養。但他心地善良,並真心地愛著埃斯米拉達。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埃斯米拉達的守護神。
國王的衛隊開始進攻聖母院捉拿埃斯米拉達,卡斯莫多誓死保護。但他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埃斯米拉達被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到她的屍體被拉走,悲痛欲絕,他把真正的兇手——弗羅拉神父從聖母院的頂層扔了下去。
卡西莫多找到放置埃斯米拉達屍體的地方,緊緊地抱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多年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纏繞在一起屍骨,當人們想要將他們分離時,這兩具屍骨頓時化作了灰塵消失得無影無蹤。
-
3 # 湯最大
不可以。音樂劇把內容減了一些,只保留了主線劇情,女主媽媽和磨坊那幾條線被刪了。而且你讀原著會對人物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建議讀原著。讀完原著,再看音樂劇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
4 # 幸福掌握自己手裡
音樂劇也許會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不管是原著還是音樂劇,都有不同的特色,只是我們要從什麼樣角度去理解罷了。
-
5 # 卡卡聽戲
《巴黎聖母院》的魅力之一在於它對時代的準確描摹,音樂劇現場響起“大教堂時代”時,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壓抑的時代。
雨果創作這部小說的1829年之際,正值法國七月革命前夕,當時的巴黎籠罩在宗教和封建勢力兩朵烏雲之下。
音樂劇裡有一句歌詞“聖經扼殺教會,上帝向人投降”,講的就是1517年由馬丁·路德引發的宗教改革。
這場改革將人們的信仰從教皇和主教們對上帝的解釋中移開,轉而自己直面《聖經》,領會基督的精神。人們用《聖經》扼殺了教會的權威,走向信仰的自由,這直接打擊了教會的權威。
但天主教會不會主動放棄自己的權力,於是打壓新教徒(路德教、加爾文教)的運動此起彼伏,歐洲甚至因此爆發了一場自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宗教戰爭。
雖然宗教改革和同時代文藝復興的發展都讓天主教會受到了沉重打擊,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天主教依然鉗制著歐洲人的思想和現實生活。
而封建制度這朵烏雲,在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之後,也再次籠罩在歐洲的上空。
我們現在看拿破崙,總把他最後稱帝法蘭西看成向封建制度屈服的一種標誌,但拿破崙自從霧月政變以來,他所建立的拿破崙法典,奠定了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石;他超強的軍事指揮能力,橫掃了歐洲的封建勢力。
我們可以從德國詩人海因裡希·海涅作詞、舒曼作曲創作的《兩個擲彈兵》來感受拿破崙的魅力。這首詩描寫兩個法國擲彈兵於1812年從俄羅斯戰敗負傷,經過德國回法國時的遭遇和對話。
兩個擲彈兵踏上歸途,
從被俘的俄國回法蘭西。
一旦進入德國的領土,
他倆便不禁垂頭喪氣。
他倆聽到可悲的訊息:
法蘭西已經沒了希望,
大軍整個兒一敗塗地,
皇上也落進敵人手掌。
兩個擲彈兵抱頭痛哭,
為著這個可悲的訊息。
一個道:“我真痛苦啊,
舊傷口又像火燒火燎的。”
另一個說:“大勢已去,
我也想和你一道自殺,
只是家裡還有老婆孩子,
沒了我他們休想活啦。”
“老婆算啥,孩子算啥,
我的追求可更加高尚;
餓了就讓他們討飯去吧
他被俘了啊,我的皇上!
“答應我的請求吧,兄弟:
如果我現在就一命嗚呼,
請運我的屍骨回法蘭西,
把我埋葬在法蘭西故土。
“這紅綬帶上的十字勳章,
你要讓它貼著我的心口;
把這步槍塞進我的手掌,
把這長刀懸掛在我腰頭。
“我這樣躺在墳墓裡面,
就像一名警惕的崗哨,
直到有朝一日我又聽見
大炮轟鳴,奔馬長嘯。
“這時皇上縱馬躍過墳頭,
刀劍鏗鏘撞擊,閃著寒光;
我隨即全副武裝爬出來
去保衛皇上,我的皇上!”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舊制度不斷崩壞,“自由、平等、博愛”不斷在人們心中紮根發芽。但可惜的是拿破崙最後失敗了,他於1814年無奈退位,隨後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波旁王朝復辟,光榮與夢想的時代結束了。
維也納會議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下的“神聖同盟”建立,宗教和封建勢力重新迴歸,秘密警察遍佈各地,歐洲又成了一個“籠罩在墓地之上死氣沉沉”的歐洲。
《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一個時代。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的魅力就在於其所具有的人文關懷。它對理想世界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批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苦難中的人們更是具有難得的關懷。現場表演的異鄉人中就有幾位黑人演員,他們的膚色一目瞭然,但他們在這部音樂劇中渾然天成,發揮著他們自己的天賦而與其他人一起存在著,這就很讓人感動。
現場看這部音樂劇,我突然想到了現在網際網路上充斥的對“白左”、“聖母”的批評,人們認為他們同情心氾濫,只會對少數族裔、生態環境、LGBT群體、窮人低收入者都抱有同情,但缺乏基本的常識,這其中的批評不乏嘲諷與貶低。
但在我看來,人們現在的同情心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在社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世界的殘酷將進一步加劇,人們的生活將更加艱難,如果對同情的嘲諷最終變成了無情,那我們終將再次回到大教堂時代,《巴黎聖母院》的悲劇將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這場音樂劇裡唱道“城市在一座孤島上,世界即將改變,即將融合變遷,我們會自由自在,在這座孤島上”,這美好的願望會實現嗎?
城市化的速度勢不可擋,人們終將在城市裡享受工業化帶來的成果,但未來的世界是前進還是倒退,這終將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
-
6 # 廣西可愛7
還原度高是有的,那種視覺上的美感和聽覺上的享受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說看音樂劇代替原著這不大支援,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影視音訊等學習到的東西更多不過停留在表面。很多東西真的還是要靠文字上下段來去感受到的,包括作者想法人物感情在文字上會更加豐滿,畢竟一部劇也就兩個小時,更多的還是突出主要情節,還是有時間要去慢慢斟讀原著,但是可以先看音樂劇,感興趣了去翻翻原著。
-
7 # 中國戲曲
以下是我對《巴黎聖母院》音樂劇客還原度觀評價: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還原度高非常高。《巴黎聖母院》算是我的音樂劇啟蒙,也是一部讓我看到流淚的作品。這次恰逢這部劇20週年的紀念演出,終於圓了去看現場的心願。雖然原卡里幾乎只保留了丹叔,我看的場次也不是Hiba扮演愛斯梅拉達,B卡嗓子狀態也有些不太好,但這些小瑕疵仍然沒有消減這部劇的感染力半分。(不其實沒有聽到Hiba我的內心在滴血TT,B卡聲音和穩定性完全沒有可比性)。
從前看這部劇看到的大多是愛情和慾望以及信仰之間的衝突。這種情感被充分地體現在卡西莫多,菲比斯和弗羅洛三個角色身上。他們將各自的情與欲投射在愛斯梅拉身上。美麗純真的愛斯梅拉達就好像是一塊水晶,折射著三個男性的內心世界。《Blle》這首歌則將這種投射關係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僅舞臺上的站位是三位男性角色將愛斯梅拉達環繞中間,幾近獨白的歌詞也對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行了細膩的刨析。三段互文式的歌詞表達了三種不同的情感和慾望。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來代替看原著嗎?
必然不能。一來雨果本人寫作風格就是那種動不動談天說地、大量抒情+大量背景鋪墊的,巴黎聖母院原文裡有幾章專門講建築的章節甚至和劇情基本上沒啥關係。你可以查一下原文的字數,再算一下一首歌歌詞的資訊量,想想兩個小時之內這些內容能被塞入多少。二來法劇一向是重抒情弱敘事的,巴黎聖母院的歌基本上是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幾首稍微提到了一下背景,但也只是泛泛之談,你看了劇等於只看了個背景大概介紹+人物關係梳理線。
-
8 # 黃梅戲江女士
必然不能。
一來雨果本人寫作風格就是那種動不動談天說地、大量抒情+大量背景鋪墊的,巴黎聖母院原文裡有幾章專門講建築的章節甚至和劇情基本上沒啥關係。你可以查一下原文的字數,再算一下一首歌歌詞的資訊量,想想兩個小時之內這些內容能被塞入多少。
二來法劇一向是重抒情弱敘事的,巴黎聖母院的歌基本上是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幾首稍微提到了一下背景,但也只是泛泛之談,你看了劇等於只看了個背景大概介紹+人物關係梳理線。
-
9 # 開胃音樂
不能。我喜歡這部音樂劇,也去看過現場,2個小時的表演能讓你瞭解故事的輪廓以及角色的主要特點,但我堅信還有很大部分雨果要表達的要從書中去尋找。不過我還要誇一遍這部音樂劇的詞曲,太美了,極其震撼,我浸淫在現場氛圍中,被震撼得喘不過氣來。音樂劇可以作為你堅持把原著看完的驅動力之一。我就是如此,我先看了悲慘世界電影和音樂會,然後對原著有極大的期待,於是把悲慘世界上部讀完了,正在看下部。悲慘世界原著能讓我看到一個更宏大的世界,更真切地感受到它源源不斷輸出的力量,我讀到冉阿讓被釋放後仍然要求人給他一個狗棚來休息,我顫抖著哭了。後人創造的衍生作品都是基於這種力量的,看了原著後再回頭感受音樂劇,又能有新的收穫,所以喜歡這部音樂劇的話就去看它的原著吧!
還原度高是有的,那種視覺上的美感和聽覺上的享受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說看音樂劇代替原著這不大支援,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影視音訊等學習到的東西更多不過停留在表面。很多東西真的還是要靠文字上下段來去感受到的,包括作者想法人物感情在文字上會更加豐滿,畢竟一部劇也就兩個小時,更多的還是突出主要情節,還是有時間要去慢慢斟讀原著,但是可以先看音樂劇,感興趣了去翻翻原著。
回覆列表
透過欣賞不同的文學載體,可以看到文字語言和鏡頭語言的區別。 在文字語言中,讀者可以透過自己的想象去感受腦海中的畫面。
而鏡頭語言則是導演把其腦海中的畫面展現在觀眾面前。觀眾可以更細膩的去品味人物情緒及細節,兩者各有千秋,如果你喜歡這部作品,建議都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