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嫂阿花

    第一、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無禮”?

    孩子的行為一般有兩種獲取方式:一種是模仿周圍、身邊的人,最有可能的是模仿父母的行為;另一種是孩子自己的經驗,學會的某一些行為。

    第二、真的是“孩子無禮”還只是“你覺得孩子無禮”?

    比如,孩子不和某人打招呼,有人覺得孩子特別無禮,見到人都不喊叔叔阿姨,也有人覺得孩子真有個性,太棒了,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孩子的行為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

    第三、到底是誰“無禮”?

    我相信,每個人都碰到過不講道理的人,但是卻沒人說“如何引導某某成人的無禮行為”,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一個物件是“成人”,另一個物件是“孩子”。對於成人,我說別人無禮,可能別人會打我;而我說孩子,孩子不會打我,打也打不過。“引導孩子”其實就是表達自己對孩子有控制權。比如,孩子奶奶喜歡說髒話,孩子也說,大部分媽媽都抱怨孩子說髒話不好,但是卻從來不說“奶奶說髒話不好”。

    要引導孩子,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孩子行為模仿誰,就請先改變那個被孩子模仿的人;

    2.孩子的行為是否真的“無禮”,還是說只對你“無禮”?

    如何引導孩子?把自己處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自己會如何處理。

  • 2 # 手機使用者78218220072

    面對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束手無策能做到哪就做到哪吧,老話兒言教不如身教環境、社會、家庭的影響太關鍵了!媒體網路電視也不可忽視比家長的教育更吸引人,有點兒憂國憂民了一個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是累他能知道什麼是幸福嗎?沒辦法現在的孩子多少人為他服務呀!雖著時代的變化獨生子女的孩子的教育難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華人的傳統期盼他們能夠健康成長知道感恩為國家(個人)自食其力多做貢獻吧。

  • 3 # 玉潤軒9999

    孩子對家長無禮,這有啥大不了的,只有孩子不知輕重時提醒一下他。孩子對別人無禮時,講道理,使眼神,呵斥,揍他。

  • 4 # 亞雪心理話

    其實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無禮行為。

    家長可以這樣試一試:

    1、家長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個榜樣,以身作則。

    2、平時多和孩子溝通,或透過講故事的辦法,灌輸給孩子“禮貌”的重要性。

    3、當孩子作出無禮的行為時,要及時糾正。並且告訴孩子如何做才是文明禮貌的行為。4、避免急躁,不要和孩子發脾氣。

    5、反覆教育孩子,不急於求成。

  • 5 # 笑擁人生侃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複雜性工程,但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幾乎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無理行為,比方大人說話,孩子愛插嘴,家裡一來親戚孩子就嚷嚷要這要那或者要求看電視、玩手機,見人低頭或不主動問好,大人說話愛理不理的,面對孩子的無禮行為,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呢?快點和小編一起學習幾招吧!

    1、大人說話,孩子愛插嘴

    很多孩子大人說話不失時機的插一句,打斷大人說話,如果只是一次半次大人可以不比計較,但如果孩子經常性的出現這種現象,家長就要注意一下了,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分析一下什麼情況,然後給孩子講清楚,大人和大人說話,孩子插嘴是不禮貌的行為,要麼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看看書,要麼靜靜聽大人說話,有什麼事情可以完了讓孩子提問,這不失一種傾聽的好習慣。

    2、家裡一來親戚孩子就嚷嚷要這要那或者要求看電視、玩手機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家裡一來朋友或親戚表現就發生了變化,本來學習學的很認真,一聽到家裡來人了,立馬就停止學習,跑到家長那裡要手機玩一會,或者要求看電視,家長看在朋友、親戚在的面上,為了不影響大人說話,家長往往不多說就滿足了孩子的要求。這樣長期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面對這種情況,孩子第一次出現這種無理行為,大人最好用語言耐心說教,可以說:“手機輻射很大,孩子拿上不好,你可以到自己房間多看一會書,聽話,寶貝”!這個時候家長語言要和藹,但態度一定要堅決,這樣就沒有下一次了。親戚朋友走好,不要忘記表揚孩子,應該說:“孩子,你今天做得很棒”!也許,家長這樣做十次八次,孩子才能記住一兩次,但家長應該堅持,必要時可以蹲下身子慢慢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3、見人低頭或不主動問好,大人說話孩子愛理不理的

    有些孩子,一見人就低頭,大人說話愛理不理,針對這種情況,大人可以和孩子多多溝通,走進孩子的心裡,做孩子的朋友,瞭解孩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是孩子潛意識的自我保護,讓孩子明白低頭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帶孩子出去在人多的地方多走走,使孩子的交際圈大一點,多接觸一些同齡人,慢慢的會改變的。

    對於大人說話愛理不理的行為,是孩子對大人耍小性子小脾氣的一種表現,大人可以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努力化解孩子的小疙瘩,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並且告訴孩子這都是不禮貌的無理行為,“別人說話一定要仔細聆聽,要不然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少”。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交際的良好行為習慣,排除焦慮感,對孩子終身受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婚夫妻一方藏心機怎麼辦?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