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伯利亞狼27

    父母關係不好,沒有一個好父親,但我有一個優秀的母親。從初三到到高三都是母親一直看我和我哥,在縣城租房子,上學。我哥先考上重點大學,又考了浙大法學碩士,我本科二本,今年又考上浙大計算機碩士。而我的幾個叔和舅的小孩成績一個不如一個,好的能上個專科,差的有的高中初中都念下去,而且有兩個品行也不好。他們常年在外務工,小孩交給爺爺奶奶帶,基本上也就只能做個飯。他們雖然掙了點錢,但是大機率孩子這一代還是體力勞動者。所以我媽就算自己辛苦,不掙錢也要把我哥倆送入大學,不僅是教育,更注重品德。其他人代替不了母親,所以我認為優秀的母親對孩子成才關係重大。當然如果父母都支援,那作用都大。

  • 2 # 爾雅休養札記

    在中國家庭中,爸爸們往往扮演的是社會性角色,在外奮鬥掙錢,而媽媽們則擔負了更多的家庭教育的責任。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一個缺位的爸爸、一個焦慮的媽媽和一個崩潰的孩子。”網路上流傳的“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都是對這種現象的吐槽。

    工作、家務和教育子女,以及父教的缺失,讓很多媽媽焦慮抓狂,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而且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

    完美的家庭教育是需要父親和母親共同參與的,因為父母雙方對孩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家庭教育缺少父親的參與,或者父母的家庭角色錯位,就會造成孩子人格上的不完整,進而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釋放自己的父格植入勇敢

    父愛如山,父親的形象就是力量。孩子的勇敢特質主要來自於父親,雖然母親也能給孩子植入勇敢,但效果遠遠不如父親。

    父親們要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打籃球、踢足球、爬山等,在這些挑戰性的運動中,告訴孩子們人生的道理,教會孩子們勇敢的意義,鼓勵孩子們不斷嘗試新事物。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親也可以教育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犯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做一個勇敢、有擔當的人。

    很多父親總是說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或者感覺陪孩子很無聊,其實這些都是在找藉口逃避自己做父親的責任。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梁啟超家,你是不是很羨慕?革命家梁啟超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但對於九個孩子的教育,他從沒有說過沒時間,反而對每一個孩子的事都關懷備至。

    面對這樣的“超級老爸”,作為父親的你是否感到汗顏呢?

    執行監管

    母親對於孩子的監管常常是“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生生扼殺掉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創造力。

    心很大的父親們對孩子的監管則往往比較“放縱”,他們能放手讓孩子去探索與冒險,獨立去嘗試著解決問題,挑戰更高難度的事情,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

    同時,父親在監管中會制定比較嚴格的規則,並確定階段性的目標,督促和指導孩子執行。

    家庭中的監管者角色應該由父親來擔任,如果母親來做監管者,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母親的慈愛和溫柔,也感受不到父親帶來的規則感和目標感。

    記得小時候我想學騎腳踏車,是那種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成人腳踏車,媽媽認為不安全,堅決不同意,我感到非常失望。

    可是爸爸卻很支援我,並制定了每天的練習計劃和目標效果,告訴我不要急功近利,要穩紮穩打。這段經歷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影響,也是我心中十分美好和溫暖的回憶。

    做回母親真實的樣子表達溫柔

    女性的溫柔似水,更喜歡親近孩子,母親的形象也一直是溫暖、慈愛和善解人意。

    從十月懷胎開始,母親便是與孩子相處最久的人,所謂母子連心,孩子很輕易就可以感受到母親的愛,對母親更為依賴和信任。

    然而現實生活中,由於父教的缺失,很多母親代替父親擔任起了監管者的角色,動不動就對孩子說教、大吼,像一塊堅硬的水泥,讓孩子感覺很受傷,很沒有安全感。

    如果母親的性格很強勢、情緒暴躁易怒,那麼很容易會把這種性格和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把孩子複製成另一個自己。

    母親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平定自己的情緒。當你想要發火的時候,照一照鏡子,看看此刻的你是不是面目猙獰,是不是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母親應該表現得溫柔而堅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縱容。讓孩子在明白道理的同時,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慈愛。

    表揚鼓勵

    孩子在心理上是很依賴母親的,也很在意母親對自己的看法。可是很多母親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以此來羞辱、貶低自己的孩子。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恥而後勇,然而由於得不到母親的認可,卻讓孩子感到更加失落和沮喪,很容易使孩子對自己、對生活失去信心。

    在孩子前進的路上,母親應該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動力,成為他們信心的源泉。

    平時,母親要積極、適度地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表揚,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多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支援孩子勇敢地面對問題。

    父母應該保持步調一致,對同一件事,要採取同樣的態度,一起表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 3 # 行知如一

    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做的事,佔其行為的20%;而按照我們的行為做的事,要佔到其行為的80%。所以,為了孩子,我們不能太隨便地做人和做事。另一方面,教育的啟蒙也是人生的啟蒙。先反觀我們自身,然後,去思考教育需要加強些什麼、避免些什麼,教育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父母對孩子做什麼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似乎沒有人否認父母對孩子的發展有影響,但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怎麼的影響?這一直是社會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關注的問題。幾年前,美國教育部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早期兒童縱向發展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簡稱“ECLS”。這是在這個領域中一個先驅性的研究。研究人員從全美各個州,不同家庭和社會背景,從幼稚園到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中抽樣選出兩萬名學生為研究究物件。除了學習成績外,ECLS 還收集了大量相關的統計資料,如種族,性別,家庭結構,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子女數量等。研究人員還進行了許多面談,實地觀察,以此瞭解許多生活細節,如,父母是否給孩子讀書;是否打屁股;是否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頻率;看電視的時間和次數等等。ECLS 收集了這些資料以後,對此進行統計相關性分析---迴歸分析用來找出變數和衡量之間的相關關係。以下是對學生學習成績(變數)可能相關的因素(衡量):

      父母的教育程度

      1.學生的家庭和睦;2.父母的社會地位 ;3.學生所出的社群環境 ;4.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母親的年齡(>30歲還是< 30歲) ;5.母親在學生出生到上幼稚園這個階段是否為全職媽媽 ;6.學生的出生體重 ;7.學生參加兒童發展計劃(*美國在90年代實行的幫助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發展專案) ;8.父母在家說英文(*考慮到美國相當大的移民家庭是非英文語種) ;9.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 ;10.孩子是領養的 ;11.學生經常被打屁股 ;12.父母經常參加家長會 ;13.學生看電視的時間和頻率長 ;14.學生家裡有許多藏書 ;15.父母每天都給孩子讀書。

      如果仔細考察這些影響因素,就不難發現,以上無非是兩類因素:一類是父母是什麼;一類是父母做什麼。研究的結果大大出乎教育界,尤其是政策制定者的預料。結果顯示,父母是什麼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統計學上的相關的聯絡,而父母做什麼則無相關聯絡。

      這個結果好像令不少為人父母的人洩氣,因為,無論您是否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給他們讀書,或者孩子看電視的多少,母親是否為全職媽媽,家庭是否和睦,是否參加發展計劃,或社群環境……都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父母是什麼,比如,父母的教育程度,出生體重,社會地位,出生是母親的年齡,家庭裡的語言,和孩子是否是領養等則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決定性的影響。

      仔細分析以上的因素,會給我們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1. 有影響:父母的教育程度 vs 無影響:家庭和睦

      父母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學生的成績越好。這並不令人奇怪。智商高的父母,其子女智商也往往較高。這是遺傳的影響。而家庭結構和狀況則不見得有什麼影響,雖然人們往往想法相異。

      2. 有影響: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 vs 無影響:學生居住的社群環境

      來自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家庭的學生成績通常也會比較好。社會經濟地位是衡量成功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父母是成功人士,他們的子女成為成功人士的機會也較多。相反,社群環境的影響倒不大。

      3. 有影響:母親是在30歲或30歲以後時生下第一個孩子 vs 無影響:母親從孩子出生到上幼稚園這段時間當全職媽媽。

      對於一個30歲或30歲以後才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來說,她往往因自己的職業發展,而且,比那些未成年的母親有更加充分的做母親的準備。(值得主要的是,ECLS 的資料表明,對那些未成年時生下第一個孩子,而等待30歲以後,生下第二個孩子的母親來說,她們的第二個孩子未必比第一個孩子更成功),而全職媽媽似乎沒什麼優勢 (這個結果也令我大為失望)。

      4. 有影響:學生出生是的體重 vs 無影響:學生參加發展計劃

      早產對孩子的健康不利,也可能因為父母產期前的健康習慣,比如吸菸喝酒等。

      至於兒童發展計劃,雖然意圖極好,卻沒有實際的效果。也許是因為當那些教育程度不高,工作強度大的母親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發展計劃的專案活動時,所教育她孩子的,可能也是一位教育程度不高,工作強度大的母親(還有一大群同樣背景的孩子們)。

      5.有影響:學生家裡說英文 vs 無影響:父母帶孩子去博物館

      如果父母語言能力不強,即使帶孩子去博物館,也效果甚微。

      6. 有影響:學生是領養的 vs 無影響:學生經常被打屁股

      研究表明,親身父母的智商對孩子的影響要遠遠大有養父母。而一個孩子一出生就送人領養的話,他的母親的智商也不會太高。另一個解釋的就是,如果母親知道要將孩子送人領養,在懷孕過程中也不會很好的照顧胎兒。而被打屁股對孩子的影響反而不大,這也和“傳統智慧”--“管教你的孩子,使他不至於去地獄”相吻合。

      7. 有影響:父母經常參加家長會 vs 無影響:學生經常看電視

      經常參加家長會的父母表示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參加的本身並不重要,父母的關心孩子的教育才有效。看電視的時間則沒有影響。研究表明,看電視並不能使孩子更聰明。

      8. 有影響:孩子家裡有許多藏書 vs 無影響: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書的數量的多少並非是決定因素,但二者的相關影響是間接的。這並非說,家裡藏書多的孩子,就一定成績好,而只能說有關聯。

      一種解釋就是,有許多書的家庭往往是父母對教育重視的家庭。他們本身的學習習慣和勤奮傳遞給孩子。也正是因為他們關心教育,他們的藏書也多。

      從以上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現代父母過分依賴“技巧”方面的教育,往往沒有功效。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數父母都等孩子出生後才致力於“how to”,那是已為時過晚。如果父母本身聰明,勤奮,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不錯的收入和一定社會地位時,他們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也成為成功。但父母對孩子做什麼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關鍵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樣的特點,他們是怎樣的人。

  • 4 # 桔頌

    在愛的天平上,父愛和母愛,同樣重要,在對孩子教育的份量上,不能簡單說″孰輕孰重?″只能說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側重點有所區別!

    母親,因其女性特有的,溫柔,善良,敦厚,慈讓的稟性,如春風化雨般的,慢慢滲透在一粥一飯,一嗔一笑的日常細節裡。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幼年形成,那麼,任何時候,你也培養不出這種情感”。美好的情感,像一粒種子,在幼年時埋下,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最偉大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具有優美人格的人!

    如果說母親的教育,交融著感性的光輝,那麼,父親的教育則更趨向於理性,意志,堅定,果斷,擔當,穩重等,這些優秀的品質,無不體現著一個人素質的高低,以及做事的襟懷和格局上!當孩子一天天長大,眼界開闊,父親的教育,更不能缺席!

    只有父母共同的教育,才能像一道光亮,照進孩子的心靈!

  • 5 # 鄭州城南故事

    記得有個朋友在跟我交流探討對孩子教育的問題時,我對他說,教在老師(學校),育在家長(家庭),學在個人(學生),整個連結相輔相成,這就是簡單而又複雜的教育學三大主要人物。

    回到問題本身,父母教育對子女的影響誰更重要一些?

    我認為都很重要,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學識素養,對孩子就是一面旗幟,更是啟蒙老師,正確的教育將對孩子的人生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 6 # 奇堯最棒

    每個家庭,孩子都是在父母姐哥等大人言傳身教的環境中成長,給孩子一點愛,給孩子一點快樂,是孩子成長中最好的東西,孩子純真、活潑、歡樂、才有健康聰明的未來。母子情是世界上最神聖最崇高的情感,人的光榮、驕傲、輝煌、和教養都來自母親,人們常說的“祖國,母親”和“長江、黃河為母親河。”“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那是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美國)威-布朗

  • 7 # 風過橫塘

    愛心付出多的一方 但愛的表達方式不同 父親讓你認識世界 母親讓你熱愛世界 也可以反過來的哦 有的父親比母親還細心溫柔呢

  • 8 # 三口與木可

    父母的教育對子女的影響同等重要。

    小孩出生之後,會自然地對母親產生喜愛之情,而對父親產生尊敬之心。孩子經常將父親看做是敬的物件。反過來,孩子會有想要被父親尊敬、重視的願望。

    孩子把這一願望對準父母投射出去,特別是父親。孩子們不只希望母親能夠關心自己,還望父親也能關心自己。

    所以,父親絕不可以對孩子的教育漠不關心。孩子總是把目光投降父親,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

    在育兒過程“愛”是母親的專業領域,“敬”是父親的專業領域,彼此分工不一樣。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 9 # 東方長嘯

    孩子和誰在一起,誰對孩子影響大。跟誰像誰,言傳身教,對於孩子後天影響巨大。高爾基是和奶奶在一起長大,孩提時代,奶奶的故事,,是他體會人生,最終寫出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人生三部曲。川島芳子,皇室後裔,跟隨了一個日本人長大,培養成為殺人特工。

  • 10 # 考霸秘笈楊文如

    謝謝邀請,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其實最重要的是爸爸和媽媽之間愛的道場,就像太陽和月亮共存一樣,一樣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間的愛,如果小孩子生活在濃濃的愛意當中的,他自然不會缺乏安全感,而且相當自立,但很多人一直在表象看事情,一直在物質層面給予。其實不管爸媽個人如何優異,但家中無愛的溫暖,愛得不堅定,幹啥都覺得麻煩,看對方總覺得不順眼,挑毛病,找藉口,孩子怎能健康成長!不管是哪一個影響力都非常大,這個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將是一輩子的記憶和影響,每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天才,他們在孕育以及生下來已經接受了非常多的訊號,已經留存在潛意識當中。所以爸爸和媽媽都重要,但最最關鍵的是你們之間建立的愛的道場,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裡學會各種各樣的東西,一步步陪伴見證孩子的成長。這才是最美妙的。

  • 11 # 經典老表叔

    推搖車的手,推動世界。

    歷史一直證明:培養好一位母親,就是創造一個族群。

    母親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讀書,讀書多,能夠做什麼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