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浙江紹興人,原北京大學校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27
回覆列表
  • 1 # 耕耿31032726

    蔡元培是中國近代歷史不可不說的重要人物,他早年在翰林院後在民國做過北大校長及教育部長,他的一生是與教書育人分不開的,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與他主持教育界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哥大哲學大師杜威,胡適之恩師評論蔡元培: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單一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對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這就是蔡先生的人格魅力,馮友蘭說:蔡元培是近代確合手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在他身上體現並代表兩種文化一是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二西方自由公平博愛的情懷理想此兩種文化具其一難,兼備尤不可覯,先生歿後,此兩種文化在中國之氣象已亡矣!”傅斯年如是說。北大的校史及民國新文化運動史上,蔡元培更是無法抹去的一個名字,他人格力量,君子之處事作風,不恥下問之大度可用偉大來鑄就。蔡元培在北大尋求教育和文化領域中的共性來影響政治,他要求知識分子發出自己的聲音,從長期對體制的依賴中解放出來,並要創造高瞻遠矚的眼光而不單是為順應當權者的政治需要,要求在北大知識分子要有使命感並以獨立思考面對挑戰永不退縮的不精神。總之講到蔡元培先生,對照蔡先生之囑咐,現在的學子不知道有沒有感受?

  • 2 # 回憶還是要忘記

    蔡元培在少年時期,已名動公卿,曾被常熟籍的宰相翁同龢稱讚:“年少通經,文極古藻,雋才也。”

      

      劉曉鋼先生在實用文源流的研究中說:“到蔡元培的《論國文之趨勢》、《國文之將來》,便正式把文章分為實用文和美術文(即藝術文)兩大類,開始創立獨立的實用文理論了。”

      

      傅斯年:大凡華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應用上,是先假定一個人有罪,除非證明其無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無罪,除非證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無不如此。他先假定一個人是善人,除非事實證明其不然。

      

      周作人和蔡元培是同鄉,他“從小時候就聽人說蔡元培是一個非常的古怪的人,是前清的一個翰林,可是同時又是亂黨。家裡有一本他的硃卷,文章很是奇特,篇幅很短,當然看了也是不懂,但總之是不守八股的規矩,後來聽說他的講經是遵守所謂公羊家法的,這是他的古怪行徑的起頭。他主張說是共產公妻,這話確是駭人聽聞,但是事實卻正是相反,因為他的為人也正是與錢玄同相像,是最端正拘謹不過的人。他發起進德會,主張不嫖,不賭,不娶妾,進一步不作官吏,不吸菸,不飲酒,最高等則不作議員,不食肉,很有清教徒的風氣。他是從佛老出來,經過科學影響的無政府共產,又因讀了俞理初的書,主張男女平等,反對守節,那麼這種謠言之來,也不是全無根據的了。可是事實呢,他到老不殖財,沒有豔聞,可謂知識階級裡少有人物。我們引用老輩批評他的話,做一個例子。這是我的受業師,在三味書屋教我讀《中庸》的壽洙鄰先生,他以九十歲的高齡,於去年逝世了;壽師母分給我幾本他的遺書,其中有一冊是《蔡孑民言行錄》,書面上有壽先生的題字雲:‘孑民學問道德之純粹高深,和平中正,而世多訾嗷,誠如莊子所謂純純常常,乃比於狂者矣。’又云:‘孑民道德學問集古今中外之大成,而實踐之,加以不擇壤流,不恥下問之大度,可謂偉大矣。’”

      

      杜威評論蔡元培:“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對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汪原放說:蔡元培道貌溫言,令人起敬,吾國之唯一人物也。

      

      馮友蘭說:蔡元培是近代確合乎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曾子說:“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歟,君子人也。”儒,“粥粥若無能”,但是“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這樣的人,才是君子。孔子說“君子可欺以其方,難枉以非其道。”馮說,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現。

      

      馮友蘭評價蔡元培:一介寒儒,書生本色。

      

      傅斯年說:“蔡元培先生實在代表兩種偉大文化:一曰,中國傳統聖賢之修養;一曰,西歐自由博愛之理想。此兩種文化,具其一難,兼備尤不可覯。先生歿後,此兩種文化,在中國之氣象已亡矣!”

      

      

      1943年3月5日,周恩來領導的《新華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懷念蔡孑民先生》的社論,指出:“北大是中國革命運動史上、中國新文化運動史上,無法抹去的一個名詞。然而,北大之使人懷念,是和蔡孑民先生的使人懷念分不開的。蔡先生的主辦北大,其作風,其成就,確是叫人不容易忘懷的,確是對於中國的革命事業有很大的貢獻的。”

      

    北大師生至今仍深情追還著蔡先生的人格力量,說他“對人接物,一個是尊重他人的人格,決不願意以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使人感到一點不快和不便。一個是承認他人的理性,以為天下事無不可以和平自由方法互相瞭解或處理”。

      

      林語堂1967年在《想念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說:“蔡先生就是蔡先生。這是北大同仁的共感。言下之意,似乎含著無限的愛戴及尊敬,也似乎說天下沒有第二個蔡先生。別人儘管可有長短處,但是對於蔡先生大家一致,再沒有什麼可說的。”

      

      梁漱溟深有感慨地說:“蔡先生的了不起,首先是他能認識人,使用人,維護人。用人得當,各盡其才,使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熱和光,這力量可就大了。”

      

      郭沫若說過:“影響魯迅生活頗深的人,應該推數蔡元培先生吧。這位精神博大的自由主義者,對於中國文化教育界的貢獻十分宏大,而他對魯迅先生始終是刮目相看的。魯迅的進教育部乃至進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於蔡先生的援引,一直到魯迅的疾歿,蔡先生是盡了他沒世不渝的友誼的。”

      任鴻雋說:“在公義一方面,蔡先生卻是特立不屈、勇往直前、絲毫不退、莫不假借的鬥士。”

      

      林語堂認為蔡元培“軟中帶硬,外圓內方”。

      

      曹建稱蔡元培“骨子裡卻洋溢著剛勁不撓的氣概”。

      

      陳西瀅評價蔡元培是“當代最有風骨”的“大丈夫”。

      

      蔣夢麟《試為蔡先生寫一筆簡照》提出:“先生做人之道,出於孔孟之教,一本於忠恕兩字。知忠,不與世苟同;知恕,能容人而養成寬宏大度。”

      

      黃炎培則以“有所不為,無所不容”八字概括老師蔡元培:“蓋有所不為,吾師之律己也;無所不容者,吾師之教人也。有所不為,其正也;無所不容,其大也。”

      

    辜鴻銘對羅家倫說:“現在中國僅有的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後,不肯做官而跑去革命,到現在還革命。我呢?自從跟張之洞做了前清的官,到現在還保皇。”

      

      馮友蘭說:我在北京大學的時候,沒有聽過蔡元培的講話,也沒有看見他和哪個學生有私人接觸。他所以得到學生們的愛戴,完全是人格的感召。道學家們講究“氣象”,譬如說周敦頤的氣象如“光風霽月”。又如程頤為程顥寫的《行狀》,說程顥“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寬而有制,和而不流,……視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陽之溫;聽其言,其入人也如時雨之潤。胸懷洞然,徹視無間,測其蘊,則浩乎若滄溟之無際;極其德,美言蓋不足以形容”。(《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一)這幾句話,對於蔡元培完全適用。這絕不是誇張。我在第一次進到北大校長室的時候,覺得滿屋子都是這種氣象。

      

      羅家倫讚譽蔡元培說:“千百年後,先生的人格修養,還是人類嚮往的境界。”

      

      北大哲學系教授韓水法在《世上已無蔡元培》中感嘆:無論想做而做不成蔡元培的,想尋而覓不得蔡元培的,或者簡單地想以蔡元培來論事的,都面對著一個不乏諷刺意味的事實:時至今天,就中國大學的改革和發展來說,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世上已無蔡元培!

  • 3 # 有書共讀

    未名湖畔

    蔡元培塑像謙和地獨守一片淨土,

    無論歲月的塵埃如何起落飛揚,

    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

    無論時間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

    動搖了多少權威的根基,

    既非權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卻魅力不減,

    風采依舊。

    蔡元培先生便是中國近代史上最令華人敬重的教育家之一。

    如何客觀地評價蔡元培?題主加上“客觀”二字,不知道是幾個意思。蔡元培先生作為一名人格完善、人品高尚者,後人均評價他德操、氣量、才學、智慧完備。

    他乾淨完美得被世人推崇至完人和聖人的地位,而他當此美譽乃實至名歸。

    1、蔡元培開啟了中國的新文化

    光緒帝時代成立的京師大學堂,1912年才更名為北京大學。

    當時清王朝的風雨飄搖,加上北大的生源都是有來頭的京官,所以偌大的北大幾乎無人能夠靜心做學問,堂堂的中國第一大學幾乎完全包裹在一片烏煙瘴氣中。

    蔡元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任命為北大的校長。

    蔡元培整頓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招募一批與他有共同教育理想的人才。為了能夠邀請到當時新文化的風雲人物陳獨秀來北大任教,蔡元培真正做到了“三顧茅廬”,陳獨秀原本看不上名聲糟糕透頂的北大,但架不住蔡元培的三請四邀,擔任了北大文科學長。北大因為陳獨秀的到來,才使得更多的精英相聚北大。此後,胡適、梁漱溟等人以及留歐歸來的李四光、王世傑、丁燮林等各個學科的學者也相繼被請進北大(僅有中學學歷的梁漱溟因為一篇《究元決疑論》打動了蔡元培,從而走上了北大的講臺)。

    陳獨秀是帶著《新青年》來到北大的,這對北大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北大此後成為《新青年》的重要思想陣地。從此,北大氣象煥然一新。北大因為蔡元培對其進行了革命性的改變,使之從此成為教育永遠的先鋒者。

    北大在蔡元培的領導下,不僅在學術研究上,且在精神引領上也是獨有建樹。可以這樣說,沒有蔡元培,就沒有北大。

    林語堂曾經說過:論啟發中國新文化的功勞,蔡元培比任何人大。

    2、蔡元培對中國教育發展的影響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家,尤其重視美育,並親自授課教授美育;

    蔡元培堅持主張學術和思想自由,相容幷包,聚集人才,以求學術的發展;

    蔡元培是堅決反對尊孔迷信的先驅者之一,他反對“定孔教為國教”的荒謬主張,認為它與思想和信仰自由根本相背離……

    蔡元培五育並舉的思想,是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思想,這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創的。

    反觀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竟把本應開設的藝體課偷偷改成語數外。

    我們學校(小學)領導也曾在會議上明確指出,為了迎接省測試,語數外老師完全可以跟藝體科老師要課。這些學校領導竟然目光短淺至此。

    蔡元培先生強調吸收國外文化時,他要求人們遵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原則,不要被束縛於某一學說的思想,在當時具有打破幾千年思想專制統治的解放作用。

    3、蔡元培對大學教育思想的引領

    蔡元培在教育上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大學教育。蔡元培大學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徵是民主和科學,目的是要把大學辦成高水平的教學科研中心。在他出任北大校長後曾強烈呼籲:“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

    這兩句呼籲至今仍讓人振聾發聵。想起前幾年有個教授曾經對學生說什麼如果年薪達不到多少多少就愧對這所學校。1916年的蔡元培先生就把大學教育定性為“研究學術”而非“升官發財”,可惜的是,百年後的今天,已經無人再把先生的這句話當成大學之己任了。

    為了使大學能承擔起教學,科研雙重任務,蔡元培先生極力主張在大學要建立各種科學的研究所。並且列了三點理由:

    一是“大學無研究院,則教員易陷入抄發講義不求進步之陋習。”

    二是設立研究所,為大學畢業生深造創造條件。

    三是使大學高年級學生得以在導師指導下,有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會。

    蔡元培一貫認為,教育應當脫離政黨的控制和宗教的影響而獨立,這是他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在當時那個時代非常難能可貴的主張;他當時不拘一格招收教員的做法,真正使得北大能夠思想自由,相容幷包。

    美國教育家杜威也對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甚為讚歎,杜威認為,蔡元培作為一名校長,他所領導的一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都起到了轉折作用。這是絕無僅有的。

    蔡元培是古風猶存的君子,一輩子書生本性,是至誠至善的先生,是北大精神的先鋒者和凝聚者。

    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是為教育盡力,絕不是貪“校長”之名而當這個北大校長。為了維護自身的政治“潔癖”,他曾五次請辭北大校長之職。

    徐志摩曾讚美他不忍同流合汙的“不合作主義”,推許他“拿人格透露去撞開地獄門的精神”!

    從他的三不主義——“一不做官,二不納妾,三不打麻將”則可以充分說明蔡元培先生為教育的奉獻精神,別無他求。

    可以說,先生一生與教育結緣,是教育界深孚眾望、絕無爭議的當然領袖。

    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長眠於香港。先生的弟子蔣夢麟送上“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的旗幟,毛澤東主席發來“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唁電。

    後人的評價蔡元培:他是新文化運動之父,他透過改變一所大學進而改變了一個民族!

  • 4 # 帝國的臉譜

    蔡元培,出身於進士,歷練於新學,傾心於教育,透過教育貢獻國家民族,是民國最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卓然於時代。

    也可以說,蔡元培是民國最有名的校長,他一生曾經多次辭職,有明文記載的,他一生辭職達24次。1919年6月,這個北大校長髮布《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又一次宣佈辭職,並且非常不客氣對任命他的北洋政府說:“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進去了,想稍稍開點風氣,請了幾個有點兒新思想的人,提倡點兒新的學理,釋出點兒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來比較,用我的理想來批評,還算是半新的……現在教育部來干涉了,國務院來干涉了,甚而什麼參議院也來干涉了,世界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嗎?還要我去充當這種大學的校長嗎?!”

    蔡元培完全是舊式教育出來的學人,做過舉人、當過進士、點過翰林。但這個清朝的翰林,最後成了革清朝命的革命家,自隋唐興科舉以來,在一千多年的歷史裡,點過翰林的何止千或萬,但革自己王朝命的翰林,唯獨蔡元培一人而已。他是新時代的舊學者,更是舊時代的革命家。

    蔡元培從紹興山陰縣走出來,舉進士、做翰林,清政府的懦弱與腐敗,讓他無意再吊在清朝這棵即將枯死的樹下,他辭官不幹,自己辦教育,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組織愛國學社,開辦女學,希望教育興國。但他辦的愛國學社,引起清政府註定,受到監視。

    1903年前後,他看到俄華人對東三省有覬覦之意,創辦了《俄事警聞》報,提醒華人防範俄國的侵略。不久,他參加楊篤生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還與陶成章等人一起創立了光復會,任中國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從此,他由清王朝的翰林,徹底轉變成了一個革命黨。

    關於這段歷史,蔡元培曾經在《我在教育界的經驗》一文中回憶說:“自三十六歲以後,我已決意參加革命工作。覺得革命只有兩途:一是暴動,一是暗殺,在愛國學社會中竭力助成軍事訓練,算是預備下暴力的種子。”然而,蔡元培畢竟是舊學深厚、思想開放的知識分子,有革命之心,也有冷靜的理智,所以,後來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教育家。

    在蔡元培的教育經歷中,任過唐紹儀內閣的教育部長,任過北洋政府的北大校長,他任北大校長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這句話至今給人警醒,令人振聾發聵。

    北大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當時,生源很雜,有學生,也有大人,有老爺,還有不少紈絝子弟,學習者有之,嫖娼賭錢者也有之,為糾正學風,蔡元培發起進德會,要求會員恪守不嫖、不賭、不納妾的基本戒條;又設立評議會,實行教授治校。蔡元培一輩子都在從事教育,一輩子都在為國家培養人才,一輩子都在為國家強大做堅實的基礎工作,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有些至今還給人啟迪。

  • 5 # 老三37727212

    蔡佬是天才。是一位偉大教育家,七歲中秀才,=十二歲舉人,二十四歲進士,=十六歲就進翰林院任要職是中國人的驕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DOTA的老司機們,你最喜歡的DOTA英雄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