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理學解釋一下。
8
回覆列表
  • 1 # 桑代克的貓er

    有多少人經歷過一見鍾情呢!關於戀愛經驗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5.2%的人有過一見鍾情的經歷,其中61.1%的男性和50.6%的女性經歷過一見鍾情。美國科學家進行的調查則顯示,一見鍾情也存在男女差異,即男性一見鍾情發生的機率更高一些,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男性更容易以貌取人,而女性更關注對方的內涵。

    當然憑直覺認為自己開始喜歡那個人之後,就會給對方身上的優點尋找種種理由,透過尋找理由,又是自己的直覺正當化,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從腦子構造上來說,直覺是由大腦扁桃體掌管的,扁桃體會把以前喜歡或厭惡的情感經驗儲存下來,並根據這些經驗進行瞬間判斷,有大腦新皮層理性的思考判斷的理由。

    適應性無意識能力也是由大腦扁桃體負責掌管的,昆蟲等低等生物,在與異性相遇的瞬間便會產生戀愛行為,如果不在瞬間採取行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它們不像我們人類擁有行動電話、電子信箱、微信等通訊工具,更不可能交換電話號碼或信箱地址、加微信以便日後聯絡,我們人類憑適應性無意識對異性一見鍾情,也許是動物本能的一種體現吧!

    這裡有一組有趣的資料,根據美國人研究人員的調查統計,美國的離婚率達到50%以上,但是一見鍾情的兩個人結婚後,離婚率卻只有20%!另外,一生中只發生過一次一見鍾情的人也很多。也許可以說一見鍾情是我們尋找最佳伴侶的一種特殊能力。

  • 2 # 文言44

    一見鍾情、日久生情都是愛情的始發源,不能說是真正的愛情。愛情是建立於相互欣賞、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共同擔當從而共同生活。

    一見鍾情僅僅是透過第一次接觸、交流在感性上接納與欣賞對方,缺乏理性的瞭解,但為愛情的培育是很好的前提。

    愛情的內涵是複雜的,形式是浪漫的,經歷是曲折的,俗話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愛情是流氓。

    除愛情人間還有友情、親情、感情等等人生的情感。

  • 3 # 瀚思心理

    愛情很美好,第一次見到TA,我的心就“撲通撲通”狂跳,TA回頭了,看我了,笑了,不是對我···

    在心理學裡,我們把男女之間第一次見面就產生了相互吸引、相互愛慕的感情稱之為“一見鍾情”,我們一方面嚮往一見鍾情,一方面又在懷疑一見鍾情的愛情是否是真的愛情!

    曾經看過一個電影,徐克執導,08年12月份上映的《女人不壞》,其中周迅沉迷於實驗室內,企圖去研究一種秘密武器——費洛蒙,只要把它貼在身上,就會讓異性趨之若鶩,而這一點,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就會有所體現。

    誒,我想說的,就是這個秘密武器——費洛蒙,這個可不是胡亂編造,當然也不是周迅研究出來的,而是在1959年,德國科學家皮特·卡爾森和馬丁·魯施提出來的,它的定義是:“由一個個體分泌到體外,被同物種的其他個人透過嗅覺器官覺察,使後者表現出某種行為,情緒,心理或生理機制改變的物質。”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接收器官已經退化到幾乎沒有,很難發揮這種功效。

    這其實就跟我們說的體香有點像,換句話說,就是個體會釋放費洛蒙來吸引異性,而我們常說的一見鍾情,確切的來說應該是一聞鍾情!

    所以說,從科學的角度上是可以理解“一見鍾情”的,但是從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來講,愛情是由激情、親密、承諾三部分組成的,只有三者完美結合的時候,才能成為一段完美或者說完整的愛情,而一見鍾情充其量有激情和親密,我們稱之為浪漫之愛,長久與否還要看承諾。

    所以說,愛情的開始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相互包容、能不能相互理解、能不能在知道對方的“真面目”之後,還能好好的相處下去。

    祝好!

    文:高晶

    主編:劉瀅

  • 4 # 凱紫

    也許一見鍾情並不是只看臉。也許對方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在某個時刻觸不及防落進了心裡,即使只見一面,也對這個人有很熟悉的感覺,和他呆在一塊兒覺得溫暖踏實。

    我經常看到那麼一句話,真正的愛情是日久生情,而不是一見鍾情。大部分的人都贊同這個觀點,主要理由是他們認為一見鍾情看重的是顏值,日久生情具有的是感情的基礎。而我覺得,一見鍾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罷,都是愛情,只是兩份感情在一起後,怎麼經營下去,才是真正要去思考的事情。

    要知道,兩性之間本身就有一種吸引力,當我們第一眼遇見某個人時,就確定那個人就是我們要找的,就想接近ta,想與之共度一生。當問起問什麼喜歡時,我們會說出很多個答案,但我們始終找不到一個完美的答案。因為ta就是ta,無可替代,喜歡是內心的吸引力,是一種靈魂的感覺,既然是靈魂上的事情,自然是無法表達清楚的。

    當我們遇到自己的本命時,我們的靈魂一定會在最初的時間裡做出反應,告訴你,ta就是你要找的人。

    所以,不要固執的去比較,一見鍾情的愛情好,還是日久生情培養出來的感覺對,我更相信,你喜歡一個人時,身體情緒做出的自然的反應。我也相信,只要相愛,都是真的愛情。

  • 5 # 心理醋罈子

    對於一個和現男友就是一見鍾情,並且還是長久異地,又是對心理知識略懂一二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真的是又有實戰又有理論知識哈。¥%*2#O(∩_∩)O哈哈哈~,臭不要臉。

    現在開始正式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一見鍾情”~

    簡而言之,一見鍾情是指在很短的時間裡,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茫茫人海中一眼就望見你,從此再也難以忘卻。

    有兩個重要的因素:1:在很短的時間裡,“瞬間”“剎那”“一轉眼”的時間裡就愛上了這個人或者想要去了解對方的慾望,想與之相伴終身。2:愛的程度,很深刻,想要將之融入自己的骨髓,想要天天跟對方黏在一起,甚至是一些肢體上的接觸等。(這在心理學上很正常,大家不要覺得我在講小黃文哈)3:不可替代性。注意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一點,所以周邊的人在跟前任分開之後又換了一任新物件時跟你說他(她)對前任是“一見鍾情的”萬萬不可相信,你可以直接叫他去查閱相關心理書籍對心理學的定義。然後跟他說你拉倒吧,你那是博愛,不是一見鍾情。

    如果以上三點你都符合或者能接受,那麼請繼續看~

    不同學派對一見鍾情現象的不同解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呀~

    根據多個學者對於“一見鍾情”的資料總結可以得知,主要可以從四個方面來了解它(你們也知道心理學分很多學派的啦,怎麼著也得東西南北俱全吧)

    古典精神分析是與家庭父母有關 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專家)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論指出人的性行為是隨著人格的發展不斷髮展的,有點拗口,簡單的說就是你現在的戀愛行為、一見鍾情的行為是和你幼年時候經歷的所分不開的。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會有戀父戀母情節,男孩在3歲以後會對自己的母親產生歐底帕斯情節,女孩會產生艾利克斯情緒,男生會由此想要佔有母親而十分討厭父親但是男生會向父親學習,所以在不斷的模仿他,學習他的動作行為、性格;女生在三歲之前是很迷戀自己的母親的,而在三歲之後就會對母親產生恨意,所以就不斷的疏遠母親而對父親比較黏。其實我是比較贊同這個觀點的哈,怪不得很多女生和爸爸比較親密,很多男人和媽媽比較親密呢。 按照弗洛伊德的想法說的意思就是,我們在“一見鍾情”的時候肯定是按照自己的母親或者是父親的“影像”來尋找的,其實這個“影像”從三歲就已經開始存在在我們的腦子裡,然後我們找了這麼多年,這也是機率問題吧,所以很多人“一見鍾情”得早,很多人“一見鍾情”的晚。

    生物學派榮格 榮格(瑞士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專家)認為人格由意識、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的意思還有原型的意思,“原型”說的是阿尼瑪-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或成分和阿尼姆斯-女性心目中的男性形象或成分。簡單的解釋一下,榮老大的意思是說我們社會上喜歡人就是那麼幾種,我們的“喜歡”或者說我們的“一見鍾情”是我們祖先祖祖輩輩傳下來的。

    認知圖式理論對一見鍾情的解釋 圖式是幫助我們感知、組織、加工和利用資訊的一種假想的認知結構。圖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幫助我們感知環境的特徵。而圖式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很難改變我們對儲存在記憶中的圖式。而圖式也是從現實經驗中得到的

    對自我的認知發現,它組織和指導與自我有關資訊的加工。我知道你們開始想說答主說是教科書式的答案,好吧那我解釋解釋吧。大概說的就是認知圖式指的是儲存在記憶中的圖式,是你日積月累,根據環境周邊的經驗和判斷做出的一個對另一半選擇的標準或者說影象更合適吧。也就是我們說的擇偶標準啦~舉個栗子:就比如我們追韓劇美劇日劇的時候發現男主好帥啊,我們看完劇後就會有個短暫的瞬間想要找個這樣的男朋友(注意:此非“圖式”)。這只是一瞬間的,短暫的。而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還是想要的是長年累月心裡的那個印象,然後撲通一聲,有一天發現一個人跟自己心裡很穩合。

    社會認知理論對一見鍾情的解釋 社會認知認為我們的社會上對某些人會有“暈輪效應”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光環效應”,社會上對該人的評價是極高的,我們人在第一眼看她的時候就會將之前所聽到的資訊與眼前的印象相結合,然後做出是否要接近她的判斷。也就是看臉,因為我們一開始對這個人並不理解。修德克爾說:“崇拜是戀愛發動狀態的征服者,崇拜在戀愛的萌發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所有很多你一見鍾情的人就是你所崇拜的人。

    一見鍾情是真正的愛情嗎?

    我覺得首先你要看看你是否滿足上面一見鍾情的三個條件,換物件跟換衣服的人就不要再別人面前說一件鐘情啦。

    而對以上四個觀點的做出一一的分析和判斷:

    弗洛伊德的認知下發現 一見鍾情之後必須建立在對對方有親情存在下才會變得長久,周正酞(中國性心理學學術界大佬)在其作品“婚姻分析學”“幸福婚姻我做主”等文章下分析,婚姻=愛情+親情+友情,就是你最後不管怎麼著都得發展成親情,你得讓對方找到童年被呵護的感覺(因為現在長大了父母給不了你這個感覺)還要加上你和他能說的上話,是知心伴侶。“一見鍾情”只是你們開始的第一步,後面的親情才是你們婚姻的結晶,而你想要問真不真的意義不就是想說我能不能和他她結婚嗎?除非你是在耍流氓。很多人到後來越來越有夫妻相就是我們不斷在模仿對方的行為,這才是達到了愛情的巔峰,也是可以解釋弗洛伊德對戀父戀母情節的。父母都與自己比較相似。而你又和你的伴侶比較想象~

    一見鍾情的不穩定性 有些學者在對前述的社會認知理論中覺得一見鍾情是不靠譜的甚至還是提出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羅密歐一開始喜歡的並不是朱麗葉,而是另外一個女子並且對那個女子很痴情)認為一見鍾情很多是一時衝動,是對社會認知的重要體現——社會覺得這個人很好,你心中就會覺得這個姑娘或小夥子很不錯,於是就有了想靠近的衝動,於是就以為自己“一見鍾情”。

    好了答主說~:在本人的經驗下,我覺得前面兩者答案看似矛盾實則是相輔相成的。一見鍾情的最終目的是想要和對方永遠在一起,是婚姻的開始條件。如果你是和你的伴侶從一見鍾情開始的,那麼恭喜你,這是婚姻的基礎。即:互相欣賞對方的美(sha)~而你若是僅僅在朦朧的只是別人眼中的她很美的情況下對她一見鍾情,但是在往後的日子裡疏於溝通交流,疏於理解關懷,疏於對對方父母的關心愛戴,那你則得不到他(她)對你的親情體現,而你們僅僅存在在對方的一瞬間的影像中,難以再發展成可長時間的相伴。所以理解很重要!傾聽很重要!欣賞也很重要!

    所以你的這個答案我的看法是,不能將一見鍾情定義為是一個點,而且要將之與後面你們走過的路的時間來連成線來判斷。所以時間才是最好的答案~聽從內心,無問西東。

    參考文獻:

    [1]張穎.一見鍾情的不穩定性——《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主人公愛情悲劇解析[J].考試周刊,2015(48):23+15.

    [2]周正猷,周峪鋅,金寧寧.一見鍾情是人類愛情深層的基礎[J].中國性科學,2014,23(02):104-107.

    [3]王代清.“一見鍾情”現象的心理學解釋[J].中國性科學,2009,18(11):33-36.

  • 6 # 鵜鶘心理

    一見鍾情都不可靠嗎?對此,我認為對於感性的愛的暖流需要注入一股理性的清泉。一見鍾情,至少說明對方起碼符合你愛情觀和一些價值觀中所標註的外在標準。外在是否與內在深層次的東西是相互一致的嗎?這就是你需要承擔了愛情風險,因為你我都知道外在的形象與對方的內在本質不可能完全符合,如果差異大愛情的風險也就相應地變大。愛情有時的確會使人減弱或失去判斷力,俗話說“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指的就是沉浸在愛中的人會被對方外在的一切所迷惑而產生心靈的共鳴。人的心理品德總是透過外在言行表現出來,對方的舉手投足向你傳遞出了許許多多的內心秘密和有關於本質的資訊。請問,人們能在幾秒鐘內對對方一顰一笑中讀出這些資訊與秘密嗎?人們能在幾秒鐘內對對方的一舉一動進行篩選和過濾嗎?對此我有所懷疑,儘管在這之前我的一些女性朋友總是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看人很準的是有能力做到。

    在心理學裡解釋過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我之前提出探討的“月暈”效應,當一個人被認為是心中“最對先生(小姐)”時,就會覺得他或她的一切都是完美無瑕的,強烈的感受會沖毀客觀公正的認知。可以說,一見鍾情的危險就在於建立認知的短促與直接。而且一見鍾情多發端於一些處於青春期的少女身上,她們社會閱歷少,價值觀也不成熟,愛情觀又多來自脫離現實十萬八千里的影視作品和小說情節。這樣就可能被那些外表風流倜儻、溫柔浪漫,內在是卑賤猥瑣的小人所矇蔽和欺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有好產品,利潤也對半,為什麼招不到業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