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城庸人
-
2 # 躁靜有徒
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小霸。在繻葛之戰後,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莊公被稱為“鄭莊小霸”。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開啟一個戰亂的時代。從週週武王滅商以來,周天子是天下之主,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周天子擁有極大的權利,各國諸侯都要覲見朝拜。但自平王東遷以來,周王室日漸衰落,但周王朝餘威尚存,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繼位,桓王心懷大志,想恢復周天子的統治地位。
當時的近畿強國鄭國,在鄭莊公的帶領下逐漸強大起來。一邊是王室衰落,一邊是諸侯強盛,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一心想重拾往日光輝的周恆王,開始打壓崛起的鄭國,這引起鄭莊公的不滿。桓王先削弱後免去了莊公王室卿士之位,在西周,卿士是三公、六卿的通稱,為周王室執政之官。本來王室衰落,你若我強,你削卿士之位,我也割你王室之麥,結果雙方最終兵戎相見。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統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部隊討伐鄭國。鄭莊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彌等在繻葛列陣禦敵。當時周軍分為三個軍陣,周桓王率領左軍和陳國軍隊力圖打敗鄭莊公。
鄭莊公擺開了名為“魚麗”的陣勢,戰車前衝,步卒後隨,先打實力最弱的陳國軍隊,由於匆忙組戰,各國之間聯絡不牢,一擊即中,使蔡國和衛國軍隊畏懼而倉皇退出戰場,然後集中兵力從兩邊合擊周軍,周師大敗。
周桓王被鄭將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強指揮軍隊逃出重圍。祝聃正要追逐活捉周桓王,鄭莊公制止說:“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況欺凌天子呢?我們是自衛,國家能免於危亡就足夠了。”戰後,鄭莊公為了表示尊王,還特派大夫祭仲去慰問受傷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隨從。
鄭莊公聲威大振。宋、衛、陳等敵國都來求和,鄭國成為當時中原最強盛的諸侯國。公元前701年,鄭莊公與齊、衛、宋等大國諸侯結盟,儼然已是諸侯霸主。
繻葛之戰,使周天子威信掃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王室從此一蹶不振,周天子之位形同虛設。隨後各國諸侯爭相效仿,就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
3 # 西樓青門外一笑談文史
對於春秋五霸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尤其是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其實在春秋五霸之前,還有春秋三小霸之說,而春秋三小霸之首的竟然是一個彈丸小國鄭國!鄭莊公稱霸春秋的時候,齊桓公才剛剛出生!
鄭國在周宣王時期才得被鄭地,首位國君是鄭桓公,也是周幽王的親叔叔。後來犬戎在攻進鎬京,殺死了周幽王,鄭桓公也被殺死了。鄭人擁立鄭桓公的兒子掘突為國君,就是鄭武公。
鄭莊公劇照
鄭武公的夫人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寤生、公子叔段。這武姜也是一位奇葩的母親,由於生寤生時難產,武姜吃了不少苦頭,而生小兒子叔段順產,所以武姜就很討厭太子寤生,喜歡小兒子叔段。並經常給鄭武公吹枕邊風,想立小兒子叔段為太子,鄭武公也不糊塗,一直沒有答應。鄭武公去世後,太子寤生順利繼位,這就是鄭莊公。
鄭莊公繼位以後,母親武姜要求把京邑封給叔段,這京邑可以說是當時鄭國最大的城市,比都城還要大,而鄭莊公不顧大臣的反對,以孝順母親的名義,竟然答應了母親的無理請求。
叔段到了京邑以後,就與在都城的母親策劃裡應外合,準備謀反。鄭莊公心裡跟明鏡一樣,但一直故意放任不管。直到叔段主動攻擊都城的時候,他才名正言順的放大招,一舉擊敗趕走了叔段,收回了京邑。並把母親武姜遷到城穎居住,併發誓不到黃泉,不與他見面。
莊公掘地見母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其實從這個小案例就可以看出,鄭莊公是一個極具心機謀略的國君,以孝順之名放縱,以謀反之名打擊,既取得稱讚美名,又滅了心頭大患,牢牢坐穩了國君的位置!
雖然鄭莊公坐穩了國君的位置,但還有更頭痛的事。鄭國國土面積很小,而地緣位置卻又十分尷尬!西北、西南邊是晉國、楚國兩個大國;西邊是周王室的領土;東邊就是宋國、衛國、曹國、陳國、蔡國等一些小國家,也就宋國大點,實力強一點。可以說,鄭國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大國相爭的緩衝地帶。
好在鄭莊公與父親鄭武公一樣,雖然是鄭國國君,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就是周王朝的卿士。雖然周王室空有名號,甚至都沒有足夠實力自保,但在禮制尚存的時代,人們對王室天子還是比較迷信,有一定的道德震懾力。於是鄭莊公就經常藉助周王室的名號,看東邊的那些小國家不爽,就譴責打壓,沒事聯合其他國家再討伐討伐,所以一時之間鄭國的實力也逐漸強大起來。
在這期間,鄭國、宋國兩國矛盾也日益激化,宋國後來集結衛國、陳國、蔡國、燕國、魯國等多個國家對鄭國進行夾擊。好在鄭莊公善於謀略,不計仇恨,儘可能的去拉攏與自己為敵的政治對手,併成功的拉攏了陳國、魯國跟自己結盟,粉碎了宋國對鄭國的夾擊。
但鄭莊公的所作所為,有些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味道,所以與周王室的關係也越來越複雜。而此時周桓王又繼位了,周桓王也一心想要中興東周王朝,恢復周天子對天下諸侯的統治。所以也開始打壓鄭國,並剝奪了鄭莊公周朝卿士的職位,雙方的矛盾也因此激化。
後來鄭國竟然搶奪收割了周王朝田地裡的莊稼,並不在朝拜周桓王。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聯合陳、蔡、虢、衛國討伐鄭國。鄭莊公和大臣祭仲、高渠彌率軍迎戰,竟然大敗周桓王的聯軍,甚至射了周桓王手臂一箭,鄭莊公很會做人,為了照顧周天子的顏面,放了周桓王一馬,沒有活捉周桓王,戰後還安排人去慰問周桓王。這也充分體現出了鄭莊公的政治才能,也難怪鄭莊公後來能成為春秋三小霸之首!
鄭莊公一戰成名,讓周王室顏面盡失,而鄭國一時之間風頭無兩,東邊的那些小國家紛紛來鄭國求和結盟,鄭國搖身一變,竟然成了中原的諸侯霸主!
鄭莊公一生戰績輝煌,克叔段鞏固王權;粉碎宋國、衛國、陳國、蔡國、燕國、魯國聯軍夾擊;擊敗周朝、虢國、衛國、蔡國、陳國的天子聯軍。同時又極具政治謀略,對外恩威並施,對內禮賢下士。
所以憑藉鄭莊公的個人出色政治才能,竟然將一個彈丸小國打造成了春秋初期第一個霸主國家。當然,後來在晉國、楚國大國崛起之後,鄭國地緣位置的劣勢就充分凸顯出來,只能在大國競爭的夾縫中勉強求生存!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反問一句,難道鄭莊公的實力真就不能入選春秋霸主之列嗎?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如果從整個鄭國的發展史、鄭莊公在位43年對鄭國的貢獻、以及在諸侯國之間的地位來看,說他是最早的霸主其實一點都不為過。
現在我們就把問題放大,從鄭國第一代國君到鄭莊公為止全面展開分析,鄭莊公到底能不能算是春秋小霸!
鄭國的起源其實不是很早,如果按資歷來說鄭國還算是個晚輩。
但是論出身來說它卻是貴族,因為它的開國國君鄭桓公是西周周厲王的小兒子,鄭桓公本身就是官二代,自己又成了官一代。
鄭桓公對周王室的貢獻是非常大的,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軍瘋狂進攻都城的時候,就是鄭桓公衝在前面,最後為了保護周幽王直到戰死,也算是對得住自己周王室卿士的身份了。
卿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職位,它是周王朝的高階官名,也是周王朝的執政者,總管周王朝的政事。卿士一般都是由周王室的直系親屬擔任,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的二把手,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身份是可以世襲的。
鄭桓公犧牲以後,卿士的身份就傳給了他的兒子,鄭武公。
鄭武公是很有眼光的,因為他在位的時候幹了一件事,對鄭國的未來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重整家園發展商業。
因為在鄭桓公時期,他看到周王室早晚要完蛋,害怕到時候自己也跟著遭殃,就想搬出去但又不知道該往哪搬。後來就問了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太史伯,太史伯給他的建議搬到虢、鄶之間的京城(今河南滎陽京襄城),歷史上稱為虢鄶寄孥。
太史伯回答說:“只有洛河以東,黃河、濟水以南可以安居”。
首先鄭國選的位置絕對是黃金地段,不僅資源豐富還交通便利,是當時的商務中心。再其加上鄭武公眼光超前,採用鼓勵農業和商業共同發展的策略。
所以在當時天下的商業大戶都跑到鄭國來做生意,這裡就是當時新成立的經濟開發區。
雖然說當時鄭國領土面積不是很大,但是隨著商業的積累,鄭國開始越來越有錢,當鄭莊公出生的時候,他不僅有卿士世襲的光環而且還有錢,可以說鄭莊公既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
按照中國歷史記載的一貫作風,凡是厲害的人出生都要有點傳奇的色彩,這一點在政治學上被稱為君權神授。
讓老百姓相信這是上天安排的最大,你們就不要反抗了。雖然說有關鄭莊公的出生有很多種說法,但是無論哪一種都沒有傳奇色彩,反而還有點悲傷。
《左傳》曰:“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因名寤生。”
《正義》曰:謂武姜寐時生莊公,至寤始覺其生,故杜雲“寐寤而莊公巳生”。
《風俗通》雲:“不舉寤生子。俗說兒墮地,未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舉寤生子妨父母。
關於鄭莊公出生的多種說法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寤生”。
有人說寤生就是難產,也有人說是倒著生的,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姜氏睡覺做夢的時候把鄭莊公生出來了,所以鄭莊公大名才叫寤生。
但是不管鄭莊公是怎麼出生的,他的童年一定是不快樂的,因為他媽媽根本不喜歡他。
他媽媽除了難產的鄭莊公以外還有一個順產的老二:共叔段。
姜氏在生老二的時候不僅沒有痛哭,還增加了歡笑,所以她只喜歡老二。就是因為她不喜歡老大,鄭莊公差點失去了繼承鄭國的機會。
《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姜氏曾經幾次請求鄭武公讓小兒子當太子,以後繼承鄭國,好在鄭武公是個有眼光的人,堅決不同意讓老二代替老大,從此姜氏對寤生就只有恨,沒有愛了。
所以寤生的成長,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的溫暖,這樣的童年能快樂的起來嗎?
如果說童年時期的鄭莊公是不快樂了,那麼青年階段的他一定是悲傷的。
童年階段他媽媽最多是不喜歡他,青年階段他媽媽居然要聯合他弟弟滅了他,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鄭莊公繼位以後,姜氏就處心積慮的幫助共叔段謀反,先是幫他要封地,後來又指導他將來怎麼跟鄭莊公對抗,然後滅了他取代他。
當鄭莊公的大臣祭足都覺得他的縱容有點過分的時候,鄭莊公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姜氏欲之,焉闢害”。
用現在話來說就是:“我媽非要這樣,除了忍著,我能有什麼辦法呢?”
鄭莊公真的沒辦法嗎?不是,他早就預謀好了,無論姜氏和自己的弟弟多麼的過分,他都表現出最大限度的“放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姜氏和共叔段認為自己是個窩囊廢然後造反,最後在不被揹負罵名的情況下,自己再把她倆一網打盡,手段極其毒辣!
這個時候鄭莊公只有13歲,竟然有這麼重心機和謀略,這樣的人就算成不了霸主也能算個梟雄吧!想想你13歲的時候都在幹嗎?
如果說童年和青年時期的鄭莊公都是不快樂的,那麼中年的鄭莊公絕對是幸福的了,因為擺平了共叔段和姜氏以後,鄭國在他的手裡一步步走向巔峰,連當時的實力大國齊國和魯國都對他禮讓三分,總算熬到頭了。
而鄭莊公的巔峰時期,就是繻葛之戰。
這是春秋初期一場敢於和周王室正面對抗的戰鬥,也是讓鄭莊公在諸侯之間名聲大振的戰鬥。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帶領陳、蔡、衛等組成同盟軍聯合討伐鄭國,鄭莊公在繻葛和同盟軍擺開陣型大幹一場,周王室的軍隊大敗,周桓王在這次戰鬥中居然還受了傷,差點被生擒。
這次的繻葛之戰是周桓王唯一發動的一次戰爭。
本想透過這次戰爭打擊日漸強大的鄭國,恢復周王室的聲望,沒想到被鄭莊公大敗,周天子的威嚴直接一落千丈,反而讓鄭莊公的名聲越來越大,成為春秋初期名副其實的強國。
鄭莊公的一生所處的年代可以說是最亂的時代,周王室沒落而諸侯國又紛爭四起,一切都以利益為先,一切都以實力為話語權。
國內和國外都面臨非常複雜的環境,但是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之中,鄭莊公可以說是進退有度。
當國內姜氏和共叔段意圖謀反時,他隱忍放縱,看著像個窩囊廢,但實際上手段毒辣,他只是在等待一個合法合理,又能夠將他們一網打盡的時機。
而在國際關係中,當年五國聯軍兩次圍攻鄭國,他都避其鋒芒,當時機成熟以後再逐個擊破。
在處理陳、蔡、齊、魯、宋等諸侯國的時候,該打的時候就打,該和的時候就和,可以說將整個春秋的趨勢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對於這樣一個剛剛建立的新興國家,所取得的成績而言,鄭莊公應該可以算的上是春秋第一位霸主,至於為什麼史官中沒有人說過他是霸主,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打過周王室,這非常不符合當時的禮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的史官記載的時候沒人願意承認他是春秋時期的一位霸主。
本文參考資料:《左傳》《春秋》《東周列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