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則牛
-
2 # 連環畫YXZ
70年代到90年代,我印象深刻的連環畫有很多,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部:
1.70年代的八大樣板戲。如《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燈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沙家浜》、《龍江頌》這些都是眾多名家參與創作,如賀友直、華三川、王啟民等。繪畫精美,都是70年代的精品連環畫。
2.80年代的連環畫我印象最深刻是魯迅小說故事連環畫一套11本。有《白光》、《狂人日記》、《阿Q正傳》、《傷逝》、《孔乙己》、《社戲》、《風波》、《一件小事》、《故鄉》、《祝福》、《藥》。這套是80年代年代精品套書,由眾多名家參與創作,有著名的連環畫家,如程十發、陳逸飛、賀友直、張懷江、趙延年、趙宗藻、韓和平等。獲第二屆連環畫評獎一等獎。
3.沈堯伊的《地球的紅飄帶》。1989年5月,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24開,五冊,這是最有收藏價值的版本。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金獎,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一等獎。被譽為“前無古人的連環畫鉅作。”“連環畫有史以來新的高峰。”“現實主義美術的紅飄帶。”
-
3 # 最愛連環畫
印象最深的是沈堯伊創作的《地球的紅飄帶》。
這套連環畫是八十年代後期到九十年代初陸續創作和出版的。那幾年連環畫已經不景氣了,出版的也少了。當時人民美術出版社能投資創作這樣一部長篇作品,全仗姜維樸先生的大力支援。沈先生也不負眾望,使這部作品成為連環畫里程碑式的傑作。
這部作品在當時沒有給出版社帶來經濟利潤,但在業內的影響非常突出,接連獲得數枚大獎,並獲得當年全國美展連環畫唯一金獎,此後至今再無連環畫金獎出現。
-
4 # 淡淡茶香幽幽雪9482
小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看連環畫了,有很多記憶深刻,喜歡戴敦邦的紅樓夢繫列連環畫,楊家將系列連環畫,聊齋系列連環畫,也很喜歡很多不同風格的連環畫家的作品,王叔暉,盧延光,任率英,葉毓中....很多很多,感謝他們給我小時侯美好的記憶。
-
5 # 魯北老頭兒
我買第一本連環畫叫《小騎兵》,講的是抗日戰爭事情一個小英雄奪馬立功的故事。之所以對這本連環畫印象深刻,因為它凝聚著父母對我的愛……
1979年,我小學二年級。當時同學們不少人都有自己的連環畫,課間時候,大家都愛拿出來炫耀一下。我是最後一個有小人書的。那時候祖父病重在醫院,父親和奶奶陪床, 母親一人照顧我。當我回家說要連環畫的時候,母親沒有答應。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回來我天天鬧著要買小人書 母親無奈說等幾天。後來父親回來了,母親給父親要了五毛錢,騎車去公社書店給我買回一本連環畫。我興奮地接過一看名字叫《小騎兵》,還是打仗的!我興奮地拿到學校炫耀……
老師發現我的連環畫後語重心長地告訴我,這本連環畫反映的是戰爭年代少年兒童立志保家衛國的故事,希望你以小英雄為榜樣,長大後做大事情!
四十年過去了,這本小人書一直在我記憶裡,每當想起它,我就會想起父母的辛苦,想起老師的諄諄教導……
-
6 # 原創小排骨
太多了,一本本小冊子,能看一天。不過後來我還是喜歡看葫蘆娃,那時候從劇情到色彩,已經比連環畫好很多了。
等到後來,就是機器貓,聖鬥士等等這些漫畫了。
懷念那時候在書市買書,吃著冰棒,一塊錢一本書,童年的味道,無憂無慮的快樂。
-
7 # 伯樂仲馬
記得童年的時候,我最喜歡看小人書連環畫,尤其是《白毛女》,《紅燈記》,《智取威虎山》以及《紅色娘子軍》1*白毛女中講了喜兒的形象,黃世仁為了欲想霸佔喜兒,喜兒只好在外面流浪生活,時間長了頭髮也變白了的深動場面。2*紅燈記中的李玉和經受敵人的嚴酷烤打,同鳩山交朋友也始終未交出密電的故事。3*智取威虎山講了楊子榮足智多謀,雄糾糾,氣昂昂活捉了南霸天。4*紅色娘子軍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婦女從軍,[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怨仇深]。七十年代到至今,四十多年過去了,那些連環畫的故事深動有趣,還在我的腦海裡刻上了童年的記憶,還是久久不能忘。
-
8 # 堂前燕一一
岳飛傳,三俠五義,呼延慶,杜十娘,雞毛信,梅花案,好多好多,有一箱子,前幾年還在北京美術館看到用連環畫做的展出,美倫美熙
-
9 # 引弓射天狼
我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沒事幹總往書店跑,被書架上琳琅滿目的小人書(連環畫)所吸引,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小人書,有學雷鋒的,有邱少雲的,羅盛教的,還有一些水滸傳和西遊記的,當時最讓我們津津樂道的就是《豬八戒吃西瓜》,還是彩色的,口袋裡沒有錢,只能隔著高高的櫃檯看看。
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小人書叫《偷拳》,講的是太極拳大師楊露蟬偷拳學藝的故事,當時正是武術熱,我們最羨慕那些少林武當的英雄,就迫不及待的湊了兩角二分錢買這本《偷拳》,當時分上下兩冊,書店只有上冊,我買回來以後,一下子在同學中炸鍋了,一到下課,十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和我看《偷拳》,那個得意勁,比現在有一輛寶馬還神氣。
這本書講了上半部分,只寫到楊露蟬到陳家溝落難被救,每天裝啞巴,並被別人欺侮。我們這些同學開始天天猜測下半部分的內容,有的說楊露蟬又找了名師學武,學成了把欺負他的人打敗了,有的說楊露蟬自己苦練拳術,學成以後成了英雄,總之,同學們天天在議論並期待下冊趕緊到了,我們天天往書店跑,一次次失望而歸,直到幾個月以後,下冊來了,才揭開謎底,楊露蟬裝啞偷學太極拳終武一代武林宗師。
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
10 # 醫養悟道儒術興業
雞毛信,永不消失的電波,南征北戰,奇襲,北雁南歸,廬山戀,水滸傳系列,西遊記系列,三國演義系列,夢斷藍橋,誠實的詐騙犯,小抄寫員,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
-
11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記得,還記得七八十年代的小人書(連環畫書)有很多;那是風靡一時的時代產物,也是現在讀物的珍藏版了。過去無網路,無電視,無手機,全靠讀紙質書;而兒童最喜聞樂見的就是買小人書了;有很多種供兒童閱讀的畫冊。像《西遊記》,《雞毛信》、《小兵張嗄》、《哪叱》、《三打白骨精》、《白蛇傳》、《雷鋒》、《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很多。還有的就是畫報。再者就是《大眾電影》了,這些都是吸引人的畫冊,也陪伴著我們一起成長。回想起來,那些逝去的東西太多了,今天也只剩遺憾了和記憶了。
-
12 # 學詩以言
我現在還收藏了許多連環畫冊:《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林海雪原》。《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小兵張嘎》。《列寧在十月》。等等。
-
13 # 高山流水54253256
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期,還處於“文革”末期,文化荒蕪,過去很多的連環畫已作為封資修大多禁燬了,偶爾看到一兩本,也是殘破不全,還不敢大明其白的看。當時的主要文藝就是八個樣板戲,還有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奇襲》《渡江偵查記》等。到七十年中後期,“文革”結束了,各種文藝形式跳出窒酷出現了復甦,當時的小人書——連環畫也漸漸出版面世了。如根據長篇小說編繪的多本連續連環畫《林海雪原》、《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等,還有少兒英雄題材的《閃閃的紅星》、《烽火少年》、《雞毛信》、《草原英雄小姐妹》,還有童話《寶葫蘆的秘密》等等。
兒童時期的我們,對《林海雪原》中機智勇敢的楊子榮那是頂莫崇拜,對小分隊披著白風衣在莽莽林海自如地劃雪飛翔真是佩服萬分。在智取威虎山後楊子榮到底是犧牲了還是活著爭論不休,有的還引用聽到大人們的議論來傍證自已的說法正確。
對《鐵道游擊隊》那是愛不釋手。劉洪戴著牙舌帽,腰裡彆著一把錚亮的二十四響駁殼槍,剛毅英俊的外貌,風馳電掣的火車一躍而上,佩服得五體投地,小夥伴們見面就嘮。還有芳林嫂不拉弦將手榴彈投向鬼子松尾,把松尾嚇得掉頭就跑的狼狽畫面至今歷歷在目,小夥伴對芳林嫂沒拉弦未炸死鬼子松尾感到既惋惜又好笑的談論至今也猶然在耳。
有小夥伴拿來了童話《寶葫蘆的秘密》連環畫,這本小人書裡的寶葫蘆太神奇,大家爭著搶著要藉著先看。有的甚至偷偷從家裡拿出一個變蛋為交換來借看。那時家家還是窮,條件好的家庭才有變蛋吃,用變蛋交換便充分說明了大家想看這本連環畫的急切心情。
這些連環畫我們不但愛看,大家還把它作為畫畫的摹本。小夥伴們到處搜找薄而透亮的白紙,找幾幅最喜歡的連環畫畫頁,將白低蒙在上面,用小毛筆描啊描,那神情別提有多專注啦。描好的畫面,大家就湊到一些比誰畫得好,有的說你畫的嘴大了,像個豬八戒,有的說你畫的眼歪了,把好人畫成了壞人,你爭我吵,甚至打起架來。
更有意思的是放“土電影”。那時看電影很稀少,半月一月才看得到一次。小夥伴就到一些房屋建築工地上找一片片裝窗的玻璃邊角餘料,蒙在連環畫畫面描摹出來。當然不可能每一頁都畫,只挑幾幅十幅最精彩的,到晚上天黑,把手電頭開啟,把聚光燈碗翻過扣在燈頭上,對準玻璃畫片射光,映在白牆上就是“電影”了。由於光太散大,將畫面和拿玻片的人手都映出來,不好看,有人就找了長筒紙盒,一端放手電頭,一端掏空插畫片,這樣映出的效果一下就好多了。一人放“電影”,還有人根據畫面和故事情節講解,大夥兒看津津有味……
回味那時的生活,真是有苦有樂,趣味無窮……
回覆列表
印象深刻的連環畫,對我來說有兩類,一個是故事情節讓我很難忘;一個是畫家的繪畫技巧很高,意境深遠的畫面曾給我無限的遐想。
從故事情節上說,上世紀七十代,有許多表現新舊社會對比、描繪舊社會窮苦人悲慘生活的連環畫,其中有幾本故事情節異常悽慘,當初小時候看這些書真是覺得有點恐怖,即便現在看,心裡也覺得挺不好受的······
這幾本書裡面排第一的,應該是《一塊銀元》,這本書的故事本身就讓讀者很揪心了,畫面還被處理成黑白色,再加上木刻風格的粗重的線條,畫面的壓抑氣氛就更重了一層。其中最可怕的一頁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小男孩的姐姐被地主灌了水銀毒死之後,睜著眼睛,手裡拿著燈,坐在蓮花臺上為地主婆陪葬的畫面,實在令人觸目驚心······這樣可怕的故事看了一遍就不想再多看了,然而,因為這本書在當時影響很大,被製作成了幻燈片,上小學的時候又和全班的同學看了一遍幻燈,放幻燈的時候還有專門的配樂和解說,那氛圍比起看小人書還叫人難受--這也成為了我對這本書有深刻印象的一個原因·······
其他幾本書,還有根據魯迅小說改編的《祝福》、北韓電影連環畫《賣花姑娘》,都是慘的不行的故事,也都是很壓抑的黑白畫面;另外有一本《黃河灘上血淚仇》,雖然是白描的,但故事和畫面的悲慘程度比上面的幾本書差不了哪去·······
從繪畫技巧上說,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是有不少畫的很精彩的作品。小時候對畫家沒有關注過,但是那時候覺得好看的連環畫,後來一查才發現基本上都出自名家之手。
比如顧炳鑫等人畫的《列寧在十月》,書開啟一看就感覺與眾不同,人物、景物畫得很真實,線條特別舒服,當時雖然小,還是很驚訝畫家是怎麼畫出來的。
《夜戰牛角嶺》這本書我也特別喜歡,是由趙仁年、賀友直等名家共同創作的,書的內容是抓壞人的小故事。畫家把南方邊境的山寨、樹木、竹林、軍隊的營房畫得很美、手法細膩、很有層次,不少畫面富有詩意,給人以舒適感,不像看其它的抓壞人、抓特務的連環畫有很緊張的感覺。看過之後讓我對南方山寨裡的生活很有些嚮往······
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麼,因為重新看到王淑暉、劉繼卣、墨浪、華三川、錢笑呆等人在五六十年代的經典作品,對這些老畫家的作品更感興趣。對於當時新出的連環畫比如葉敏中的《李白與杜甫》、還有高燕、徐恆瑜、胡博宗等畫家的作品,也都很喜愛,但是因為年齡大了一些,就沒有了小時候看到一本書後那種特別新奇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