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索藝術
-
2 # 歡樂理財的小劉
各個朝代太監情況有所不同。
以明朝為例:
明朝為了加上中央集權,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謀反伏誅,廢除了長久以來的宰相一職,皇帝獨攬大全。洪武十五年設計內閣制度。主要負責根據皇帝的旨意批閱奏章,稱為“傳旨當筆”
到了宣宗(朱瞻基)批准內閣在奏章上批註自己得意見,後來稱為“票擬製作”又授予宦官機構司禮監“批朱”。票擬之法補救可君主不願面見閣臣之弊,但內閣大臣與皇帝溝通,全由司禮監。由是開啟明朝宦官專政之大門。
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還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又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合稱“廠衛”,由宦官統領,自此明朝宦官之權勢無以復加。
但是這僅僅對於掌權的太監,皇宮裡的小太監,不靠近全力中心的,命如草芥一般,生活也是十分不堪。
(個人觀點,不喜吳噴)
-
3 # 小鯤論壇
古代皇帝身邊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很是特別,因為他們是一種雙性人——俗稱“太監”。在不少的宮廷劇裡面也不時的出現太監們的身影,特別是漢朝的時候,太監這一特殊人群的數量多如牛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羅貫中《三國演義》裡的“十常侍”。在古代,太監這一職業並不光彩,他們受盡折磨與屈辱,為何依舊會有那麼多人選擇去做太監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古代人選擇做太監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窮。古代人可不像現代人一樣,只要肯努力就能賺到錢吃飽穿暖。他們生活在哪一個封建統治的小農社會是相當的不易,在哪個時代餓死人是常有的事,所以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選擇去做太監。
想做太監可並非易事,俗話說:“閹前飲烈酒,痛苦誰能知”。一個男人的私密處要被切割那是何等的痛苦呀!何況古代還是一個醫學條件不那麼先進的時代,想一想都感覺瑟瑟發抖。《浪跡叢談》裡記載,閹割者要先喝酒,利用酒精麻痺自己,然後綁在桌子上利用鋒利的刀沿著陽具根部環切割……手術完後一旦見風,還會有生命危險。如此這般,太監的門檻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在古代,太監作為一種雙性人,他們給皇帝當“女人”,給嬪妃當“男人”。特別是在後宮之地,太監的存在惹得無數寂寞女宮的心動,因此也就存在對食的現象。何為對食呢?就是女女之間或者女與太監之間的愛情。在皇宮女宮與太監的對食現象尤其得多。太監們白天伺候完主子,晚上還要陪女宮們睡覺,畢竟那一方面的功能盡失,所以他們也是相當的不容易。
話說太監們雖活得那麼的低賤,他們真的就沒有什麼好處嗎?其實,也有混得很好的太監,比如東漢太監張讓、唐朝太監高力士、明朝太監鄭和、清朝太監李蓮英等。他們從一位小小的太監一步步摸爬滾打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存在,可謂是不容易,所以這也恰恰說明了為什麼太監這一身份竟還有如此之多的人去選擇了。
愛生活,愛歷史。敬請關注:小鯤論史
-
4 # 愛暢想歷史
古代的太監們,他們由於要服務於皇宮,所以喪失了傳宗接代的功能。那麼沒有子嗣的太監們,他們最終的結局會如何餒?
第一種:兢兢業業做事,夾緊尾巴做人的太監,他們有可能晚年能頤養天年。他們都明白做人不要太囂張的道理。他們知道自己雖身處皇宮、貼近最高權力者,但這也是個大是大非之地。身處順境時,可以大富大貴;身處逆境時便會人首分離。於是他們兢兢業業幹活,不留工作上的把柄於人;夾緊尾巴做人,儘可能地不得罪人。這樣的太監,既使得到重用,也不會遭人仇恨。所以他們可能在晚年坐擁一筆財富,回鄉投靠親戚後頤養天年。——這應該是普通太監中,結局最好的一種了。
第二種:混口飯吃、不爭權奪利的太監們,晚年大都比較淒涼。這些太監因為沒太多的"理想抱負",所以只是混口飯吃。他們基本不會得罪什麼人,也不會有什麼發展。所以當他們晚年,只能告老還鄉。但由於他們這輩子基本沒混好,而且沒有後代,所以他們回鄉後基本不受待見。他們往往群聚在寺廟,以此報團取暖。——雖然他們晚景相對淒涼,但是也算平平安安度過了一生。
第三種:雖有手段,但忠心侍主的太監,他們的命運掌握在其主子手裡。那些為了達到目的,而費盡心機搞人的太監,他們性格中並沒有太大的缺陷。他們主要是因為忠心耿耿地侍奉主上,導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並不會主動招攬太多的仇恨。如果他們忠心侍奉的主子體恤他們,並且能足夠為他們著想,那麼他們晚年還是能全身而退的。如果他們的主子不為他們著想,或者他們的主子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了,那麼他們會死得很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權力鬥爭很少有常勝將軍,所以這種太監大多沒有好的結局。
第四種:機關算盡、為名利不擇手段的太監們,大都惡人自有惡人磨。那些"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小人,當得到些權利後,會特別地驕橫。他們會利用手中的特權為自己奪取海量好處;會不擇手段剷除異己;會互相間爭名奪利發生內訌……。有句話說得好:"人在做,天在看"。這種太監們因為壞事做盡,最終不是被報復者們以各種方式搞死,就是被內部同僚以各種手段黑吃黑。——這種太監也許一時大富大貴,但“出來混,終歸要還的!”。
可以這麼說,古代的太監基本是窮苦人家出生,他們早早地就喪失了傳宗接代的能力,無論曾經地位有多顯赫,也難逃命運的捉弄!
-
5 # 任馳贏天下
太監作為皇宮裡的重權人物,也是皇帝嬪妃們身邊的大紅人。他們也有高低貴賤之分,以大清朝太監為例,例如李蓮英,安德海,張蘭德這樣的太監總管,他們的級別是最高的,經濟收入也是最高的。並且私下裡都有自己的“小生活”。
眾所周知,太監們長期生活在宮廷中,很少於外界接觸,但是像安德海他們這樣高級別的太監在宮外都有他們的私人住宅。這些大太監們除了按時到宮中應差外,其餘沒事的時候就會到各自的住宅,也就是皇宮外的家。
他們的家裡面有小太監,奴僕,女傭等侍候,有的個別太監也娶了名義上的宮女為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監和宮女“對食”。他們雖然沒有夫妻之實,但也能互相解悶,更有甚者還收養了義子義女。這些身份顯赫的太監跟有錢的官宦之家沒什麼區別,生活也及其奢侈。
像李蓮英這些大太監,平時都是侍奉在皇上,太后,后妃身邊,只要主子歡心,他們就會得到一些獎賞,包括一些珠寶首飾等等,另外各地的大史,道臺,知府以及各部官吏,這些人面見皇上之前,都要給太監“納金”也就是“進貢”。如果不這麼做,太監就會託辭,所以想見皇上升官發財的就必須要給太監好處費,才能得到太監的及時引薦。因此這些高階太監都是中飽私囊家財萬貫的主。
另外這些太監們除了特到一些“私財”以外,每月還有朝廷定期發給的俸祿,即奉銀,奉米等錢物,級別越高俸祿越多。
據說李蓮英就是最富有的太監,他在京城的房產不下百餘處,在他的家鄉還置辦有土地若干頃。可謂財產無數。
但是至於一般的小太監,就沒什麼油水啦!除了在宮中做傭人外,基本上和窮人沒什麼兩樣,只是每月能得到一些微不足道俸祿而已。
太監的一日三餐,按照等級一般小太監每月二兩飯銀,每餐一菜一湯,吃的都是大鍋飯。高一級的五兩,總領太監十兩,首領太監五十兩到一百兩,李蓮英這樣的就是首領大太監,每餐有數十道菜。吃的菜也好,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太監和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一些年紀大的太監沒什麼用了,於是就被流放到宮外,條件好的話,出宮之後,會有家奴使喚,仗著當年在宮中的積蓄,養尊處優,頤養天年,還算過的舒坦。
條件不好的老太監,出宮之後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唯一的歸宿就是去道觀當道士。當然了當道士也不是誰都可以的,也需要篩選的,所以剩下的一些窮的掉渣的老太監,沒辦法只能流落街頭當乞丐了。
所以說太監的生活也是有苦有樂的,並不都是人們想象中那樣進了皇宮門就是上等人。
-
6 # 秦右史
宦官是天然的話題,也是被影視劇塑造最多的群體之一。正常的不多,變態的不少。
太監,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群體,可以既是奴隸又可以是俗人。反差很大,悲慘的永遠悲慘,幸運的非常幸運,可以被人稱為九千歲,也可以身死宮廷。司禮監和養馬監的太監待遇和地位天壤之別。然而,太監由於距離權力中心太近,極易造成專權,把持朝野。
在歷史上甚至會成為王朝末期動亂的重要因素,如東漢與晚明。清朝鑑於前朝的教訓,比較好的處理了這個因素。比如,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康熙的貼身太監魏珠就捲進了諸子奪嫡的紛爭中,曾經在鬥爭中八阿哥允祀的兒子為了結交好魏珠,呼其為伯父,乾隆藉此機會訓斥太監,大意就是:
1. 尊卑體統都已經定了,不容你們有僭越之心,你們從前都是鄉野賤民,得上天恩寵,得入宮闈,還賜予你們品秩,已屬天恩浩蕩,況且朕的八旗子弟,王公大臣都不如你們日覲天顏、出入內廷; 2. 所以你們應該捫心自問,自揣分量,謹慎小心,以免被誅;
3. 我的諸大臣都是屏藩輔翊的國家棟梁,你們待他們自應恭謹盡禮,不要向宣讀聖旨時你們趾高氣揚,至於我的內廷阿哥,即便是王公大臣見面都要行跪見請安之禮,更何況你們這麼卑微的人呢,你們不要仗著阿哥們年輕衝幼,遂爾怠忽;4. 接著拿太監舉例,即如蘇培盛,在康熙時蒙受天恩,賞賜四品官職,非分已極,卻不知惶愧感恩,竟然恣意妄為,見我的兄弟時竟然只是半跪請安,甚至執手問話,並坐交談:
簡直目無禮節,難道不知道這些親王都是皇考的兒子朕的兄弟嗎,此風不可長也。從這些訓斥中可以看出,清朝的統治者對近人太監充滿警惕,也正因為這樣,清朝歷史上沒有宦官專權。 參考:《雍正帝打擊太監魏珠原因新探》,《乾隆起居注》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
7 # 文藏
新春佳節,皇宮大內一片歡聲笑語,好不熱鬧。但我們常把目光集中到宮廷之主—帝后們身上,而往往忽略一個更龐大的特殊群體—太監。太監也是人,也要過節,也要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適當的放鬆消閒一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清兩代太監們如何過大年。
明人繪 鎮碩將軍唐公像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蟒衣吉服 隨節應景
辭舊迎新之際,紫禁城內一派喜慶之氣。作為皇家的奴才,也算得上是半個家人,太監的形象也是皇庭的臉面,年節自然要更換吉服,呈現一片富貴與吉祥。
清 石青色緞繡雲蟒紋方補栽絨邊 侍衛夾朝袍 故宮博物院藏
《大明會典》記載:「聖節前三日、後三日,俱吉服。」事實上,明代宮廷中凡時令節日、婚禮、壽誕、筵宴等各種慶典場合均穿吉服,即為「標配」。過年,無論民間抑或宮廷,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般自臘月二十四日(華中地區祭灶日為臘月二十四日)始至正月二十日後止,前後近一個月。
明人繪 紅雲蟒袍男子像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作為內侍,宮廷內的一切活動,太監都是直接參與者,忙在其中自是必然。進入年節的第一個活動就是每年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神之日,歷代相傳,明宮清廷依舊。祭灶之後,宮眷、內臣即「穿葫蘆景補子及蟒衣」。內臣穿葫蘆景補子及蟒衣全然是應年景的節日氣氛。
說到蟒衣,這是明代創制的一種繡蟒的官服。蟒,形似龍而少爪,故有「五龍四蟒」之說(五爪為龍,四爪為蟒),一般以金線繡於衣上。明初只限於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寵親信大臣穿著。春節前後,承應當差的宦官們更換吉服並適當裝扮便成為隨節應景的常態。
清 掐絲琺琅御題李世達歲朝圖插屏 故宮博物院藏
例行節事 忙樂其中
宮中過年,帝后是絕對主體,宦官的從屬、依附身份也決定了他們過年的「捎帶」性質。各種為帝后過年的操持幾乎成為他們年節內容的全部。特殊時節,當差承應不比尋常,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關鍵時刻「掉鏈子」就和掉腦袋差不多,但若表現得好,倒可得寵獲賜。
清 紫檀木邊畫玻璃 歲朝圖掛屏 故宮博物院藏
《酌中志》載,自臘月二十四日起年味漸濃。依宮俗,此時至次年正月十七日止。宮中至此日,御前所安設各樣彩燈盡撤之。而年二十五則是「填倉」日,也是醉飽酒肉之期,年節活動至此結束。
清 玻璃彩繪 歲朝圖掛屏 故宮博物院藏
歷時近一個月的繁瑣儀式活動的正常運轉,基本要靠這些內臣來完成。明代內廷專設二十四衙門,規模大大超過了前代宦官組織機構,但是明宮廷宦官的組織機構絕不僅限於這二十四衙門,另設有諸如御酒房、御茶房、牲口房、刻漏房、更鼓房、內府供用庫、司鑰庫、內承運庫、廣盈庫、廣惠庫、廣積庫、盔甲廠、林衡署、織染所、安樂堂等。如此龐雜的機構設定,在彼時也確實是一種客觀需要,明代統治者倚重宦官,使其職權滲透到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日運轉的這些常設機構,至年關前後,更是忙到「風生水起」。
清人繪 弘曆元宵行樂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宦官機構設定雖不能與明代宮廷比肩,但該乾的活兒一點沒有落下。夏仁虎《清宮詞·正月填倉節》詩云:「新正廿五號填倉,宮內民間一樣忙。」主子們忙著享受,活兒可全都是太監們的。
清人繪 弘曆元宵行樂圖軸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年節前後各種活動,太監都要承應和落實。得閒,一些下等太監還要兼做私活以積攢錢財。《北京志·文化遺產卷·故宮志》「明宮習俗條」記:「凡宮眷(臘月)所用飲食,皆本人所關賞賜置買,僱請貧窮官人(太監)在內烹飪,其技術高者,每月工食可需數兩,零星賞賜不在其內。」
清 丁觀鵬、郎世寧等合繪 弘曆雪景行樂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過年於太監來說,最直接的實惠就是得寵獲賜。
《宮女談往錄》記載宮女太監們過年過節不僅要伺候主子,還要伺候神仙:「我們在宮裡長年累月是不許祭奠自己的親人的。一不許焚香,二不許燒紙,三不許上供。無論過年過節或遇親人祭日,也只能找個沒人的地方,愣一會兒神,默默地道幾句,眨一眨眼皮就算完了。」故而,太監們在重要時節想得到賞賜,就要捨棄個人的一切,專心伺候好主子,還要伺候好神靈。
明人繪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區域性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演戲雜耍 伺機邀寵
元日前後,宮廷內除舉辦大型儀禮之外,還有多種形式的行樂活動滿足帝后的娛樂之需,宦官們使出渾身解數以博君王一笑。明初內廷始設鐘鼓司,至萬曆朝再設四齋和玉熙宮,這三套演戲班子全為宦官所職掌,專事承應宮廷儀禮及娛樂活動。
明人繪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區域性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出自明代宮廷畫師之手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描繪了明憲宗朱見深正月十五元宵節從早至晚在皇宮裡慶賞遊玩的各種情景。只見身著便服的朱見深坐在殿前圍帳中,侍臣們立於兩旁,殿上懸有彩燈,一派繁華。臺下宦官進行雜技、魔術等各種雜耍百戲的演出。在宮內設街市,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在歷代宮廷中甚為普遍。
明人繪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區域性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除宦官統領下的三套專職演戲機構外,明代宮廷還專設宦官職掌之漢經廠、番經廠,經廠本是進行經書刻印的,但在一些重要節日兼作法事。借職掌宮廷文藝之機,不少宦官邀寵得寵,進而獲權干政。明代最有勢力的兩大專權宦官—明武宗時的劉瑾和明熹宗時的魏忠賢都是靠著這個途徑登上高位的。清宮內太監掌管下的演戲機構有南府、景山、昇平署,還有本家班等。宮內建有暢音閣大戲樓作為固定的演劇場所。
明人繪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區域性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戲曲娛樂之外,封閉於宮廷內的主僕群體還不時幻想著民間百態。於是皇家想出了新招:在宮中或園囿內特設集市,模仿市井俚俗的特殊景緻。乾隆年間即在圓明園的同樂園設買賣街。春節開園,皇帝下諭,準滿漢各大臣進園遊戲。街內有太監假扮市井商販、購買者,還故意討價還價,為的是讓帝后、妃嬪們真切體驗到世俗生活的樂趣。有時,皇帝穿著便服扮作百姓擠入人群,內監們也紛紛迎合皇帝的心意,左右相擁,真是達到了縱樂狂歡、君臣同樂的境界。
明人繪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區域性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太監們如此賣命地服侍和迎合主子,無非是想得到一些恩寵和賞賜。平日嚴苛的主子和管事太監此時也變得寬容、親和起來。清宮舊制:春節例行拜年都是要給賞銀的。凡是晚輩給長輩辭歲的—如格格、宮女、太監等,個個都能要得百八十兩的壓歲銀。借拜年以融洽關係,結交權貴在宮中照例進行。給主子拜年可以得到賞賜和恩寵,給權勢太監拜年可以得到賞識和提拔。太監之間都是小太監向大太監拜年,大太監也會給他紅包作為補貼。
假機自娛 消閒有術
年節宮內雖忙碌,但也尚有閒暇。《酌中志》作者劉若愚亦一內臣,他認為內臣讀書安貧者少,貪婪成俗者多。
明人繪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區域性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明代宮廷宦官按有無學識分為知識型宦官和一般內臣。知識型宦官往往雅好詩文,頗多與外廷文儒,甚至帝王詩文交遊、唱和者,旦有閒暇多為詩屬文。而多數宦官如劉若愚所言,不學無術,爭寵好鬥,貪酒嗜賭。
這些娛樂既是年節活動,也是平日生活習俗。總之,無論是服務其中陪伴消閒,還是假機自娛,太監們從來不是節日的主角,有道是—自己的日子別人的年!
回覆列表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太監!收藏珍寶不計其數!https://mp.weixin.qq.com/s/W3_FbRPCbB4khMI04K2xbA
一千年來六位最有錢的華人
《華爾街日報》說,一千年來,世界上最有錢的50人中,有6人是華人。
西晉石崇:暴殄珍物 驕奢天下
西晉石崇,官至安陽鄉侯,雖未拜相,卻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最張揚的貪官富豪之一,是一個富的連皇帝都眼紅的人。石崇不但有錢,而且有才,他是西晉文學團體“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史書記載他從小敏慧練達,勇而有謀。石崇是個喜歡收藏的人,收藏金銀珠寶、奇珍異物、美女笙歌。
西晉時期炫富奢靡之風盛行。同樣土豪的王愷很不爽了,雙方二人進行了一場‘豪無人性’的炫富大比拼。比如王愷家裡刷鍋用的都是糖水,石崇就讓家裡下人把蠟燭當柴火燒;王愷命人用紫絲編制的屏風,從家門口一直襬了四十里遠。石崇就讓人用更加名貴的錦緞做成屏風,從家門口擺了五十里遠;王愷讓人買來香料刷牆,香氣飄香幾十裡遠,石崇就命人用從海外運來的赤石脂來刷牆,一到晚上大半個京城就被他家照耀的發紅光;最後王愷邀請石崇去他家看新的珊瑚,石崇看後直接一錘子敲碎,然後蔑視的說:“去,把我家庫房的那個三尺高的珊瑚拿過來陪他。”可以說這場有名的炫富比賽,還是石崇技高一籌,贏得了首富這個名頭。
南宋秦檜:鑑識非凡 巨蠹佞臣
南宋秦檜,官至禮部尚書,兩任宰相,前後執政長達二十年。相傳,宋體就是秦檜所創的“秦體”。秦檜很懂得享受,後世中與他相關的傳說,還有太師椅與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