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路隨諧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詩壇上兩顆璀璨的明星: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文壓群芳,各有千秋,難分伯仲!可以這麼說,只要人們一提起唐詩,就不能不提這兩個人物。假如做個調查,隨便問一個能背幾首唐詩的人,讓他說出唐朝的幾位詩人,他肯定會脫口而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幾位非常著名的唐朝詩人,因為我們從小就吟詠著他們流傳下來的詩歌長大的,比如“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自古文無第一,杜甫與李白所寫的詩詞,雖然風格各異,但在中國唐朝的詩辭文化上都很大的造詣,這是中國詩詞文化史舉世公認的,早有定論,各有千秋,是很難下定論的,至於有所高低,那也只是個人所喜好的詩歌風格而定。

  • 2 # 曉路journey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人,李白比杜甫大11歲,他們互相認識,一起喝過酒,一起論過詩,還互相給對方寫過詩,他們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兩個高峰,一個被稱作“詩仙”,一個被稱作“詩聖”。

    他們雖然同時分享了大唐詩歌的盛世高峰,但兩人在詩裡呈現的生命狀態和意境卻截然不同。

    如果說李白是從“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獨立個體的角度,與天地、精神進行往來對話,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話;那麼杜甫則是把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緊緊相連,將個人融入群體,在群體中去衡量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將李白的詩,比作是一個人在青春時期所擁有的熱情、衝動、勇氣與冒險的話;那麼杜甫的詩,就是人到中年曆盡滄桑後,對生活產生的悲憫,以及應有的一種使命和責任。

    如果說李白的詩,是個人化的生命解放,展現了老莊思想的最高生命形態;那麼杜甫的詩,則是個人在群體生活中的自我錘鍊,體現了孔孟哲學的最高完成。

    從表現內容上看,兩人詩中都有放歌山林,對個體生命的追尋,對家國命運的擔憂,和對卑微生命的同情。

    他們的詩風之所以不同,除了個人的文學才情外,個人的理想和人生觀,也決定了各自的人生定位,決定了對生命的偏重選擇。

    李白讓個體生命發光,而杜甫則是將光照進生命最黑暗的角落。

    他們是開在同一個花園裡的兩朵花,各有各的絢麗,是兩種互補的生命,不可相互取代。

    他們的詩歌分別抵達了不同的巔峰,如果非要去進行優劣比較,只會讓我們對他們的認知產生偏差,也對中國詩歌的研究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

  • 3 # 浮世暢想

    我更喜歡謫仙人李白。

    喜歡李白是因為李白意境奇妙的想象力和豪邁奔放的性格。

    從小學接觸“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高中時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的詩作伴隨了筆者人生最初的十幾年,大學之前所接觸到的古文或現代文中,李白無疑是最富想象力而又最能讓人心生嚮往的,特別是《夢遊天姥吟留別》和《蜀道難》兩篇,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李白和杜甫是差不多同時代的人,印象中的杜甫卻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性子。兩人同樣仕途不順,李白理想的大概是自己能夠出將入相成就一番大事業,而杜甫則只是希望安定黎民百姓和天下士子,兩人的性格、心胸和格局不同由其各自詩作可見。雖則仕途不順,李白一生卻從未因顛沛流離而意志消沉,即便他在《將進酒》中表現的像是一個逃避現實的酒鬼,但詩文讀來仍展示出其心胸的開放和對未來的樂觀;而杜甫雖則憂國憂民,但其一生中多奔忙於一家老小,晚年更是多靠寄人籬下,其詩文寫實,內容常常悽慘到我寧願多背幾篇李白也不肯再讀他,暮氣沉沉,讓人實在是喜歡不起來。

    或許是因為筆者自己也是喜愛隨性自由,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灑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狂放不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胸襟,大概值得我用一生去追求了。

  • 4 # qwe1754919

    李白和杜甫你更喜歡誰?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表達的心情也就不同。李白處在繁華盛世,詩歌歡快Sunny,富有激情。杜甫處在貪官汙吏多的時代,又遇動亂衰敗之時,所以詩人心情沉重悲憤,寫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因為這些事激起了詩人愛國愛民的情懷。

  • 5 # 春華745944080186

    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就文才而言,不分上下。李白借酒風流瀟灑,詩韻飛花芳,縱風能乘舟,酒醇齒含香,邀月孤影寒。杜甫含淚痛世道,懷才不遇恨生早;唐代風光好!留下足跡石壕村。

    兩個人是一根藤上的瓜,只不過是一個早熟、個晚熟,早晚甜別人,苦自己。不過,兩個人的性格雖然各異,文才相當,一個豪邁、一個心繫國家大事而無乃。

    兩個人的詩是絕世佳作!韻味橫飛,音律含香,押韻之處風味來襲,曠世奇才。

  • 6 # 曉行凌波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杜甫二位大神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兩座高山,但是二人並不在同一個頻道上,他們的性格不同、經歷不同、詩風不同,藝術道路也不同。致於具體說更傾向於誰,我覺得可能是問更喜歡誰吧?這要分不同的年齡段來說。

    年輕的時候喜歡李白,因為他的靈魂是漂泊的、不安的,好動不好靜,神遊八荒,瀟灑之極,他愛背把破寶劍,做著行俠仗義的武俠夢,連牛皮都吹得熱血沸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樣的李白最合血氣方剛、荷爾蒙飆升的年輕人的脾氣。他像在雲中漫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他嗜酒如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吃喝講究排場,“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他不願委屈自已,“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年輕時愛李白,因為他是“仙”,生性豪放不羈、自命不凡,高呼著“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自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風流放曠,當時無人不知李太白的大名,首都一個高幹老頭賀知章為他“金龜換酒”,給他起個綽號叫“謫仙人”,李白大為受用,寫了一首詩“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見面,呼我謫仙人”,到處得瑟,他喜歡的就是“風流天下聞”之類牛人。“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他的詩作汪洋恣肆、吞吐日月,同時又瑰麗險絕、雄闊高遠、睥睨天下,“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等胸襟氣魄、視野格局大概只有神仙才有,怎能不讓人五體投地?

    小時候不愛讀杜甫詩,總覺得老杜皺著眉,苦著臉,滿臉的舊社會,不如李白瀟灑放曠、輕狂傲嬌。甚至覺得他還有點兒小氣,“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一群頑童抱了些秋風刮下來的屋頂茅草,老杜便大聲呵斥,罵人家是盜賊,顯得有些格局不大。後來隨年齡漸長,才慢慢理解老杜,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是他的生活常態,但他又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薰陶,懷抱致君堯舜、治國濟世的政治理想,具有“施仁政”的孔孟情懷,讀老杜的詩難得輕鬆,總能感受那強烈的家國情懷,感受到強烈的悲天憫人的思想,在他的詩歌中,蒼生疾苦、時局危難,都是心心念念、難於忘懷的,典型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正是危局亂世的時代背景和坎坷挫折的多舛命運,空懷壯志的悲涼,無以救民水火的遺憾,使杜甫的很多詩句成為感事傷時、寄託情懷的千古絕唱,噴薄而出,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些詩句足夠震古爍今!杜甫確實不像李白那樣是個天縱之才,他的思想沒有李白那般奔放不羈,寫詩同樣沒有斗酒詩百篇、飄然思不群的瀟灑。他的詩,紮根於腳下的土地,更接地氣。“詩窮而後工”、“文章憎命達”、“國家不幸詩家幸”,這些詞語好像是專門為杜甫準備的,他的詩歌在反映民生、社會時,多選用樂府和古體,敘事細緻入微,感染力強,如《三吏》、《三別》,情思鬱結,悲情迸發,他的律詩格律森嚴、意境蒼茫、煉字精到、對仗工穩、沉鬱頓挫,氣韻沉雄。他有著儒家聖人的情懷,有著偉大詩人的氣質,完全當得起一個“詩聖”的稱號,他的詩也被譽為“詩史”。

    人說李白是“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我言杜甫:泣血而歌,結一部苦難史。人到中年有了人生閱歷和知識積累,才真正理解了杜甫。讀懂杜詩人已老!

  • 7 # 吟詩愛好者

    《巨浪壓李杜》

    黃河之水滾滾流,

    李杜站在黃河頭。

    正想吟詩作幾句,

    忽見巨浪滔天飛。

    杜李見了趕快走,

    從此不敢到此遊。

  • 8 # 三孫叟

    都好。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們記住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並把他們的風格學到手就可以了。

  • 9 # 不讓胖的吃雞腿

    怎麼說呢,一個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是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二人又偏偏生活在同一個年代,並且還有過交集,所以千百年來二人一直為世人所樂道,拿來比較也是常事,那麼李白和杜甫誰是更好的詩人呢?

    李白生於701年,杜甫生於712年,二人相差十一歲,所以都是經歷了大唐盛世和戰亂的詩人。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轉衰的節點,對於他們的人生來說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兩位詩人的命運也開始坎坷流利。

    李白的一生總體來說是頗為瀟灑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汪洋恣意、快意恩仇;杜甫相比之下就有些難受了,因為其不是在避難,就是在避難的路上。二人惟一的相似之處恐怕就是都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這對於詩性的陶冶是頗為重要的。

    經歷不同就導致二人的詩的風格不同,李白縱情于山水之間,其心中自有數不清道不盡的浪漫主義情懷,其大氣磅礴無人可及;而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心中自是滿腔的現實悲苦和家國主義情懷,其深刻穩健也是無出其右。

    杜甫寫過許多有關於李白的詩,他將李白視為摯友;而在李白的詩中卻很少見到杜甫的身影,恐怕早李白的心裡杜甫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朋友。

    在我看來,心中充滿了寒氣和浪漫自是沒錯,因為本身沒有經歷過那麼多的挫折;而摯友經歷過真正的艱難和悲苦的人才能在他的筆下寫出透過心靈的震撼文字,杜甫便是這樣。

    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在這世上仙有很多,但是能稱的上聖的卻沒有幾個人,孔子和孟子自不用多說,杜甫以詩成聖,尤可見他的過人之處,這一點要勝於李白。

    與李白相比,杜甫的人生無疑要失敗很多,因為受盡了罪,卻沒有享什麼福,但也正是這些罪讓他的詩有更能打動人的力量,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一盞璀璨的明燈,永遠的照耀著每個人彷徨的心靈。

    詩聖杜甫,書寫史詩。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 10 # 長安萬卷樓

    李白和杜甫同時在世時候,李白的詩歌更勝一籌,兩人都去世後,元稹把杜甫詩詞找了出來,才發現這又是一顆大唐詩歌上明珠啊,於是李白和杜甫這兩人才會並駕齊驅在中國古代詩詞文壇再次相遇。

    李白生性灑脫,不拘小節,寫詩常用誇張擬人手法被後人譽為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杜甫主寫例項生活現象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瘋,被譽為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他們分屬兩個不同領域。

    杜甫比李白要小十幾歲,所以硬要比的,李白文采聞名天下時,杜甫還是一個跟在王孫公子後面混吃混喝的無名小文人。

    李白去世後的幾年後,杜甫也經歷了安史之亂,詩性已磨鍊成熟,這才頻出經典詩句,後來也名滿天下,杜甫聞名天下時,李白去世很多年了,可惜沒看到。

    如果唐代沒有李白,杜甫會是唐代著名詩人,沒有之一,如果唐代沒有杜甫,那麼李白會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所以他們在各自領域,各經風騷,並駕齊驅,被後人,譽為詩仙和詩聖。從一個“仙”字和“聖”就可以看出他們風格是迥然不同的。

    李白寫詩是大部分是用天賦,這個東西只有他有,別人寫詩是學不來的。杜甫寫詩有點像打鐵,經過時間的打磨,淬鍊,苦苦練習是可以達到的。所以為此李白還曾寫詩嘲笑過杜甫,說他反應遲鈍。

    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有點像大國手範西屏和施襄夏的關係,範西屏的天賦異稟,不拘一格。施襄夏的嚴防死守,穩紮穩打行成對比,所以麼打成平局。

  • 11 # 我是冰娉

    李白的詩歌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並且還創造性地運用一切浪漫主義的方法,使內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統一。

    他有著熾熱的感情,強烈的個性,濃厚的的主觀色彩,從前的人,外在的事物,都可以在筆下,成為自己的化身,時而氣勢澎湃,時而熱情親切。痛苦時,泣血盈杯,快樂時,天真可掬。

    所以,激情起來,用平常的言語不足以表達時,就用大膽的誇張——比如“燕山雪片大如席”

    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時,就藉助於驚人的幻想,神話故事,歷史趣聞順手引來——比如“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感情瞬息萬變,思想奔騰流動,也帶來句子結構的跳躍變化——比如:“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用今天的話來說,真浪漫,也真“任性”。

    杜甫呢,是屬於現實主義,他的許多詩歌,取材於重大的政治歷史事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真實地,形象地反映社會的某些本質,達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他會把現實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透過個別,反映群體現象,比如——《兵車行》中,“久行見空蒼,日瘦氣慘悽……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歸來的老兵憶念逝去的老母親,無家可歸的情景,都相當典型。

    他會透過生動具體,細緻入微的客觀描寫,體現自己的主觀思想,比如——《石壕吏》中,“婦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這些都是細緻的描寫,而非李白的大刀闊斧。

    用今天的話來說,真扎心,也真敢言。

  • 12 # 典茗齋主

    去年BBC有部火爆一時的紀錄片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洪業有一本著名的書也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它們都從各個角度論證了杜甫的偉大。

    著名漢學家宇文所安在《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一文中開門見山說到:

    杜甫是最偉大的中國詩人。他的偉大基於一千多年來讀者的一致公認,以及中國和西方文學標準的罕見巧合。

    華人比較聰明,在面對杜甫還是李白誰更偉大時總是含混其詞,避而不答,或者轉彎作答。從我的閱讀經驗來說,無疑杜甫更加偉大。

    一、杜甫更貼近現實

    李白和杜甫都是偉大的詩人。

    李白瀟灑飄逸,先後兩次和王侯家女結婚,一生基本衣食無憂,沒受過什麼艱難困苦,所寫的詩歌也飄逸天才,不是大鵬展翅九天傲遊,就是和神仙在世界遊蕩,就連寫戰亂,也是高高在上。比如他有首《古風》寫到戰爭場景,前半部分說他和仙人一起飛上青天,接著寫到“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俯視人間:我從天上看洛陽川,胡人的軍隊在那裡茫茫地走,然後才說“流血塗野草”,看到地上的老百姓都在受苦,他一直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

    而杜甫寫的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等等,全是他的親身經歷,他在安史之亂時和難民一起逃難,和老百姓一起顛沛流離,他一直在百姓身邊,離我們更近,我讀起來更親切,更感同身受。

    二、杜甫更易學

    古往今來,有志於學詩寫詩的,都把杜甫作為榜樣和老師,幾乎沒有學李白的,即便有也會寫得一踏糊塗。

    為啥?李白是靠天才來寫作,這種氣質是與生俱來、千年不遇的,一般人學不來。

    杜甫詩法精嚴,雄渾博大,歷代詩家都從他那裡吸收養分。在唐代,白居易、元稹學到了他詩中描寫人間疾苦的樂府精神,韓愈、孟郊學到了他的險奇筆記,李商隱學到了他的律法精嚴。到宋朝,仍有大量的詩人學杜甫,著名的江西詩派將杜甫尊為寫作上的祖宗。

    千百年來,成千上萬的詩人在杜甫那裡學到了寫詩的秘法,而自成一家。從這點來說,我更喜歡杜甫。

    三、杜甫更耐讀

    明人王世貞將閱讀李白和杜甫做了個對比他說:“十首以內,少陵稍難入”,就是說讀十首八首,李白讀著很精彩,杜甫的詩看著平淡難以進入。讀到幾十首、一百首,“青蓮較易倦”,李白讀著比較容易厭倦,老是見神遇仙、天上仙境的,讀多了會產生審美疲勞。

    杜甫就不同,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記錄了時代流轉和人生百態,他又對語言句法有著執著的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讓人越讀越欽佩,越讀越感覺有味道、越感覺好,尤其當我讀到《秋興八首》的時候,心中一直在驚呼,這就是最偉大的詩歌,杜甫是最偉大的詩人。

    四、杜甫更用心經營詩歌

    宇文所安說:“在李白看來,詩歌是使天才在現世被承認的工具(詩歌是使自己被認識的工具,這是“獲取資格”的理論);在杜甫看來,詩歌關係到他在後代的聲譽和歷史地位”

    也就是說,李白把詩歌當成達到個人目的的敲門磚,沒有傾注所有生命和情感,他關心在意的放蕩不拘、瀟灑快意的生活。而杜甫在政治世界失敗後,日益將志向投向詩歌,用心經營,終於取得不朽的成就和地位。

  • 13 # 歲月悠悠73399941

    李白與杜甫兩位偉大的詩人,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二人都是我心中的最為尊敬的人。在詞的創作上,他二人並稱李杜,都是站在唐詩的最高峰。他們的詩作各有所長,杜甫的詩,結構嚴謹用字精煉,達到語不驚人死休。李白的詩,狂放不羈,奇思妙語往往出乎意料之外。

    如果真要說喜歡的話,我覺得,我覺得可能喜歡李白會稍多一點

  • 14 # 塗鴉55639153

    都是有名的詩人,其文彩各有千秋。其詩詞流傳至今,倍受文人墨客所喜愛,甚至有些佳句家喻戶曉。

    從性格和詩風來說,李白狂旺,曠達,有一瀉千里,蕩氣迴腸之感;有把酒臨風,馳騁千里之氣。杜甫沉鬱,細膩。有人在情中,意隨詩轉之緒;有悲天憫人,恨世怨俗之情。

    兩位大詩的作品,對我來說因為對詩作的滲透力差,所以都較喜歡。

  • 15 # 文書蘭

    李白,杜甫,問我更傾向哪一個?這問題問的實在有挑撥離間之嫌!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怎麼能分出勝負?都在伯仲之間!我說兩個都喜歡,不算犯規吧?因為我怕他倆掐架!

  • 16 # 笑看人生146971471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情風格,各有千秋。

    李白的詩,豪情奔放,俊逸自然,真如春江之水,一瀉千里,深情滿懷!

    杜甫的詩,親近自然,關注民生疾苦,敢與關注底層百姓的生活,敢為下里巴人奔走呼號,伸張正義。無私無畏,無我無懼,真男兒,真豪傑,敢於百姓鼓與呼,直抒民意不憋屈,真銘士,自風流,不畏強權,大寫人生!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我最愛誰,看官心中自明矣!還用我多言否?

  • 17 # 肖昌洪0304

    李白無暮年,杜甫無少年,李白徘徊於雲端之上,杜甫遊走於民眾之間,李白的詩如長江大河,一傾千里,豪邁樂觀,杜甫的詩反應了時代的繁榮昌盛和戰後真實的百姓疾苦,半斤八兩,不辯高低,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 18 # 東東2010726199158

    李白與杜甫,前者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者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說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因為他性情豪放,為人爽朗大方,喜交友,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所作詩詞風格豪放俊邁,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大氣磅礡,氣勢十足。其表現的方式是縱酒狂歌,尋仙學道,邀月伴花;他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眉山、華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他筆下的黃河、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和衝破羈絆的強烈願望,也表現了他蔑視權貴,反抗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被後人譽為“詩仙”。

    說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是因為他悲天憫人,寫下了不少同情底層百姓的詩,因而被後人記住。

    杜甫是一位悲情詩人,因為杜甫一生經歷了兩個巨大落差:

    第一個是他自己家族變化的巨大落差。杜甫原來是名門望族,但是從他父親那一輩開始,這個家族就開始衰落。尤其是他本人,一輩子都想當官去施展抱負,但是總是懷才不遇,四處碰壁,一輩子只做了個七八品大小的左拾遺(相當於高階參謀)官,一生沒過幾天舒心的日子,更沒有過過富裕的日子,從名門望族,錦衣玉食,到家道中落,粗茶淡飯,尤其到晚年,甚至到了衣食難以自給的地步,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落差。

    第二個是國家巨大的落差。在杜甫青年時期,恰逢開元盛世,由於唐玄宗的勵精圖治,國家正處在蒸蒸日上的階段。但到他青中年時期,由於唐明皇沉湎於淫樂,任用佞臣,激起了眾怒。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國家危機來臨。到了他的晚年時期,國家更是處於驚濤駭浪的動亂之中,整個國家就像拋入地獄之中。此時,杜甫本人也好,黎民百姓也好,就像從天堂進入了地獄。國家鉅變的落差,使杜甫看到了黎民百姓生話的困苦,使他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感;動亂讓他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讓他寫下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樣感情深沉的詩句。

    杜甫一輩子寫下並流傳了很多悲情詩,在記錄戰亂的詩歌中,最著名的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深刻寫出了民間疾苦和在亂世之中身世飄零的孤獨,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不幸和痛苦,表達了作者自身的感受和對百姓的同情。《月夜憶舍弟》這首詩中,寫盡了顛沛流離,反襯了國家山河的支離破碎,更顯示了戰亂帶給社會和人民的深沉悲痛。

    李白杜甫代表了唐代詩作的最高水準,但如果僅從文學成就的層面去比較李白與杜甫,我認為李白的文學成就可能要高於杜甫。

    編輯

  • 19 # 快樂人生40206654

    杜工部之沉鬱,李青蓮之酒濃。都是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大唐忠臣。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都是杜甫憂國憂民的代表作。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將進酒,杯莫停…這是李白借酒消愁的豪放代表詩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是什麼“打碎了”肖戰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