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聯合防務

    二戰期間,各主要交戰國步兵的主要裝備仍然是栓動式步槍,就是那種開一槍要拉一下槍栓,完成退殼和裝彈工作的那種。這種步槍的問題在於射速有限,無法形成足夠的火力密度,壓制住進攻的敵人步兵。因此,各國把輕機槍作為步兵班的火力核心,依靠輕機槍的射速來彌補步槍火力密度不夠的問題。

    而美國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普及了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伽蘭德步槍的理論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80至100發,實際戰鬥射速也可以達到每分鐘30至40發,能夠提供較為充足的火力密度,對於輕機槍的火力核心地位需求就沒有那麼強烈。

    而且,美軍也並不是沒有大量裝備輕機槍的,美軍每個步兵班都會裝備的BAR(勃朗寧自動步槍)雖然名義上叫自動步槍,但其實從效能到定位,都和其他國家步兵班裝備的輕機槍頗為相似。事實上,BAR空槍就重達7.5公斤,每個班一般只裝備1支,美軍對它的定位也是為步兵班提供火力支援,或者全排3支集中使用形成火力支撐點。二戰中,美國使用的BAR主要是M1918A2型,這個型號取消了半自動射擊功能,裝上了兩腳架,基本上成為更徹底的輕機槍。

    不過,由於BAR使用的20發彈匣供彈,加上槍管容易過熱,而且槍管無法快速更換,其火力持續性並不算很好,這也讓該槍與真正的輕機槍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於擁有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美軍步兵班來說,這不算太大的問題,BAR本來也主要是起到支援和補充的作用。但對於沒有普遍裝備的伽蘭德的美械軍隊來說就很麻煩了。比如抗戰時期的駐印軍,由於步兵的主要武器為M1903斯普林菲爾德栓動式步槍,火力密度達不到美軍的水準,因此駐印軍的步兵們更喜歡在自己的班裡有一挺布倫式輕機槍,而非BAR。

  • 2 #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那得看你怎麼定義“輕機槍”了。如果你認為BAR和M1919A6不屬於輕機槍的話,那麼你甚至可以說二戰美軍壓根兒就沒有裝備過輕機槍。

    但這樣武斷的話似乎也不太符合事實,你可以說M1919A6不是輕機槍,畢竟不裝彈還自重30斤的“輕機槍”還是不多見的。可BAR怎麼就不是輕機槍了呢,雖然它是自動步槍出身,作為輕機槍不夠根正苗紅。但人家的改進方向和在二戰的使用情況確實是奔著輕機槍去的。不管是百科詞條還是各平臺的軍迷交流中都將BAR作為輕機槍看待。你非要把它和STG44、AK47歸為一類,反倒有些不倫不類了。

    而如果把BAR視為輕機槍的話,那就有的說了。二戰美國陸軍每個步兵班配一挺BAR,與各國陸軍每個步兵班配一挺輕機槍相同。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43年4月15日公佈的新編制將每班的BAR增加到兩挺,1944年5月的新編制又增加到每班三挺。

    這應該足以稱得上大量裝備了吧?

  • 3 # 未來的天空_1

    錢的問題,美國有大量的運輸工具,從吉普車到坦克光給蘇聯就送了幾萬輛坦克,既不缺運載工具又不缺火力支援,所以重機槍才能作為火力支援用根本看不上輕機槍。德國除了最精銳的幾個師方式還是騾馬為運輸主力,反過來輕機槍當重機槍用。

  • 4 # 果汁kuk

    BAR就是輕機槍啊,重量輕精度也不錯,皮實可靠,除了彈夾小隻有二十發,火力持續性差,沒啥太大問題,而且美帝步兵班裝備的M1半自動火力兇猛,還有湯姆遜衝鋒槍,狙擊步槍,槍榴彈,火力已經非常強大,輕機槍火力持續性差點也不是太大問題。

  • 5 # 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首先了解一下二戰美軍步兵班的編制和裝備。以1943年七月公佈的步兵師編裝表為例:每一個步兵班員額12人,配備10枝M1加蘭德步槍(有些會配備M1卡賓槍)、1挺布朗寧自動步槍(BAR)和1枝M1903春田狙擊槍,士官或班長配備一枝湯姆遜衝鋒槍。步兵連編制員額為193人,由三個下轄三班的步兵排加上一個兵器排構成,兵器排中編制2挺.30輕機槍、3門60迫炮、3部火箭筒與1挺.50重機槍。

    下面大致介紹一下這些裝備。

    M1903式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田步槍,春田的名字來源是其生產商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日本沒有一點關係。自1903年進入美軍服役一直到二戰之前,春田步槍一直是美軍步兵的主要裝備。二戰開始後,美軍基本上都換裝了M1步槍,春田就成了狙擊手和二線部隊的裝備。此外,美國也將大量春田步槍支援給盟友使用,當時的英國、法國和中國軍隊都獲得了不少春田步槍,這些栓動步槍一直被用到了二戰結束。

    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M1加蘭德是美國陸軍在二戰時的主力槍械,中國俗稱“大八粒”。這是一種半自動步槍,射手只需連續扣動扳機就能在短時間內將槍裡的八發子彈打出去,這讓M1加蘭德在火力上能壓制當時各國軍隊裝備的栓動步槍。到二戰後期,美軍基本上已經完成了M1加蘭德的換裝,這也是美軍步兵班火力強悍的主要原因。當時的德日軍隊都非常驚詫於M1加蘭德的兇猛火力,短兵相接時經常會誤認為遭到了美軍機槍的壓制。玩過使命召喚5的朋友都應該熟悉它打完子彈退彈夾時"叮"的一聲。

    湯姆森衝鋒槍

    湯姆森衝鋒槍又稱湯米衝鋒槍,是美國步兵最喜歡的一種自動武器。它還有許多外號,比如芝加哥打字機、手提機槍等等,但無論那個外號,都揭示這種衝鋒槍的最大特點——射速快、火力猛!在美軍步兵班組中,通常由正副班長各攜帶一隻,這讓美軍基層單位在近戰時火力密度大增。但湯姆森衝鋒槍也有缺點,那就是結構複雜且價格昂貴,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有些吃不消,所以後來美軍又開發了廉價的M3衝鋒槍用以代替湯姆森衝鋒槍,但對M3衝鋒槍並不買賬,還給它取了個“注油槍“的綽號。

    勃朗寧自動步槍(BAR)

    二戰時,美國陸軍中沒有裝備輕機槍,故而勃朗寧自動步槍(BAR)有時候就客串了輕機槍的角色。勃朗寧自動步槍(BAR)可以採用半自動和全自動發射方式,用於支援步兵在行進間的戰鬥。與當時其他國家裝備的輕機槍相比,BAR並不算出色,它射速低,彈容量也只有20發,但這種自動步槍是配屬到班的,一個美軍步兵連隊中可能會有十幾支BAR,所以雖然美軍沒有輕機槍,但步兵支援火力卻並不弱於裝備了輕機槍的德日軍隊。幾枝加蘭德步槍齊射就可以壓制住日軍的九六式輕機槍。而德軍大多時候是毛瑟98K拴動步槍提供遠端火力和MP40衝鋒槍提供近戰火力來圍繞MG系列機槍來進行戰鬥(STG-44突擊步槍的後期的出現解決了步槍和衝鋒槍之間的火力空白,劃時代的發展)。以上就是美軍步兵班組的主要武器配備。可以看出,相對於德日軍隊,美軍基層單位中的自動武器比例較高,這也是美軍步兵班組火力兇悍的原因。想要擁有令人豔羨的火力,就必須耗費大量資源,後勤壓力也會更大,但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來說,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美軍火力對輕機槍依賴不高,再說也有bar客串輕機槍角色。

  • 6 # 現代艦船雜誌社

    二戰中的美軍不僅裝備輕機槍,而且輕機槍的裝備數量非常高。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美軍術語中,步兵班內的普通士兵叫做“步槍手”(rifle man),輕機槍叫做“自動步槍手”(autorifle man),很有意思,望文生義的話經常容易搞錯。從二戰時的M1903、加蘭德,到現在手持M16A2小口徑自動步槍的美國大兵,一律叫rifle man,你不能因為M16A2是全自動的就叫這些士兵autorifle man。

    其次,二戰時美軍的輕機槍手——autorifle man,裝備的還真是一支“自動步槍”。當時美國普遍裝備的是BAR,正式的名稱是“勃朗寧M1918式自動步槍”。這槍研製於1918年,最大的問題是重量太大,顯然1918年槍械的輕量化還沒到那個水平,BAR用的又是大威力7.62毫米步槍彈。所以,BAR研製成功之後人們就發現它很難作為自動步槍使用,因為一般體格/臂力的人要想兩手端起它來射擊太難了。

    但是BAR是槍械大師勃朗寧出品,故障率低、精度好,不裝備還真有點可惜了。解決的辦法,就是給BAR安裝兩腳架,當作輕機槍使用。

    美軍一個步兵班內編制1挺輕機槍、1支衝鋒槍、1支狙擊步槍、其他則是加蘭德或春田1903步槍。在某些特殊時期戰場上甚至出現過一個美軍步兵班2~3挺輕機槍的臨時編制。

  • 7 # 分享那點事兒

    因為不需要。美軍2支“伽藍德”半自動配合好的話可以壓制日軍1挺射擊時需要經常塗油的大正11年輕機槍,BAR-1918自動步槍也完全當輕機槍使用。

  • 8 # 我是機智的國王

    二戰時美國陸軍中輕機槍的位置有點尷尬,步兵單位中的BAR的最為輕機槍的話其彈藥有限,火力持續很短,難以為班組形成有力支援。作為全自動步槍,其質量有太大很笨重,而且全自動射擊不易控制。

    M1919一般都是作為連排級的支援武器,如果一定要作為班用輕機槍也不是不行,但重量肯定不清,當然也可以看做和德軍的MG34或42一樣成為班組級別的武器。

    由於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為美軍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各種重型裝備,使其擁有碾壓一切對手的強大火力,也就讓步兵裝備顯得不太突出,即使存在不足也不會對強大的美軍有太多影響。

    美軍也經常在威斯力吉普車上裝一挺機槍

    美軍步兵班組編制及武器

    分享DIY實用技能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難免粗糙和錯誤,望朋友們見諒。

  • 9 # 杜陵閒人

    不請自來!覺得有趣多說幾句!

    第一、在二戰期間美軍的戰鬥班組裡是配有輕機槍的!是勃朗寧BAR1918輕機槍!

    只不過在人們的認識和理解中覺得美國士兵手裡的不是輕機槍而是一把重型突擊步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自古以來的一條真理!

    二戰期間美國軍方忽視了這一點,在發現後也未作及時的補救!

    二戰中美軍的班用機槍被美帝的官僚上層給忽視甚至是摒棄了!

    第二、美軍在1936年初開始大量的裝備M1加蘭德步槍,M1加蘭德步槍是正式列裝的一支半自動步槍,它替代了M1903栓動式春田步槍,能過實現一次裝填8發子彈,每扣動一次扳機就實現撞擊發射,開膛,拋殼、上彈、閉鎖的自動機械操作,直到扣動8次扳機發射完彈倉的子彈為止!

    這樣的半自動步槍在當時可謂是“高大上”的尖端武器,較之世界各國軍隊的制式武器是領先的很多很多的!

    這就使得自來都是以火力致勝的美軍在戰鬥班組一級實現了高火力壓制的效果。

    更使得美軍高層決策者樂觀的放棄了新型班用機槍的研發列裝工作!

    第三、實踐出真知!德軍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雖然受《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不能發展重型武器和遠端攻擊武器,但是他們沒有停止對輕武器的研製和開發!德軍陸軍裝備的武器可以說是非常系統的,就槍械來說可以說是完全的徹底的從上至下的進行了改造升級和研製開發,列裝後還在在不斷的根據實戰效果進行升級改造和創新研發!98K步槍的升級,從MG34到MG42機槍,P38、P40衝鋒槍、Gew43步槍、FG42傘兵步槍、STG44突擊步槍這些槍械不但在當時是極其先進的,更是影響了戰後幾十年的武器發展史!

    第四、習慣了安逸的美華人在參加二戰時,他的裝備其實是很落後的,除了M1以外基本上都是落後於德軍的!只是美華人在最後關鍵時刻參戰,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德軍才佔了上風!假設美、德兩國在戰爭之初就相遇,美國絕對是要吃大虧的!正是用“壓彎駱駝脊背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原則,美國才成為二戰的贏家!

    第四、看看美軍的參戰裝備。

    1、先說這個班用機槍,美國參戰時就臨時把勃朗寧BAR1918全自動步槍好歹改了下就倉促上陣了,幸好這是勃朗寧老先生設計的東西就是實在、可靠、耐用彌補了很多缺憾。

    這支槍太重了,一般計程車兵是拿不動的,有30多斤!彈匣只有20發,嚴重影響火力的持續性!後坐力太大,連續射擊的射擊精確太低!槍管容易發熱還很難更換!槍彈威力過小!

    也就是在二戰中美軍班用機槍的嚴重問題出現後,美軍打那以後就開始了絕對領先於世界的輕武器的研發和裝備!

    2、重機槍:美軍在太平戰爭初期還是使用的是勃朗寧M1917A1式7.62mm機槍是一種水冷式重機槍,老掉牙的一挺機槍,《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英雄約翰.巴斯隆,就是用這挺機槍打退的敵軍進攻並立大功的,他還被水冷的槍套嚴重燙傷了!

    後來美軍陸續換裝了M1919A4式和M1919A6重機槍,並一直用到了北韓戰場,後來M60替代了他。

    德軍都在使用衝壓件製造的MG42了,美華人還在使用老式的勃朗寧,真實在是打臉啊!《拯救大兵瑞恩》裡表現了這挺笨重的機槍的表現,而且它還要使用專用彈藥!

    3、衝鋒槍。美國軍隊把在黑幫手裡的那支湯姆遜改了下就投入使用了,原來嫌太貴,用著了也就無所謂了!

    最後不得不說是勃朗寧挽救了美國軍隊和世界!他設計的武器在二戰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M1911手槍服役83年(至今還在使用),M2重機槍至今仍在列裝!他將導氣原理在槍械製造中發揚光大!

  • 10 # 使用者5770541302

    其實美軍也裝備有不少的輕機槍的,比如M1918式輕機槍,當然也有將其拆去腳架作為自動步槍使用的,此外還有少量的像M1941約翰遜輕機槍等這些裝備,但是數量並不是很多。

    而美軍為何裝備這麼少的輕機槍,原因也是很簡單的,那就是美軍的火力已經很強了,輕機槍這種單位的必要性不是很大。美軍的戰術思想中,步槍一直是美軍基層火力核心,美軍因此很是注重步槍的研發。

    而在二戰爆發前,美軍就已經開始了半自動步槍的競標,最終大名鼎鼎的M1加蘭德步槍成為了美軍的制式步槍,因此美軍的基層火力已經要比當時的其他國家要強得多了。當時的大多數參戰國裝備的還是栓動式步槍,火力根本無法和半自動步槍相比。二戰中只有美國大規模裝備了半自動步槍,因此即使沒有輕機槍,幾個使用半自動步槍的步槍兵火力也要比敵方的步兵要強得多,更何況美軍還有更多的其他自動武器。

    此外,輕機槍的問題在於火力持續性不足,因此像美軍的M1918輕機槍更多的是作為自動步槍使用,而當時美軍的半自動步槍加上衝鋒槍的火力已經足夠強大了。美華人還裝備有M1919機槍、M1917機槍等這些重機槍,還有火力更強的M2重機槍,這些機槍的裝備量也非常之大,這些機槍雖然不如MG42這樣的機槍射速快,但是對於實戰而言是已經夠用的了。

    此外就是機槍雖然重要,但是機械化戰爭中,更重要的是炮火、空中打擊等,而這都是美軍的強項。因此,由於這些原因,美軍的輕機槍裝備量實際上並不大。

  • 11 # HannibalLecter

    首先,二戰中美軍是裝備了輕機槍的,雖然說數量不是特別多。

    二戰中美軍的主力輕機槍是——勃朗寧M1918A2輕機槍。其實早在1917年,這款武器就投入了使用。

    這款武器長得並不像機槍,而且,最早也是被當做自動步槍來設計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的時候用的還是英制武器,主要是李·英菲爾德步槍,後來有了M1903春田步槍,然而在歐洲環境惡劣的塹壕戰,狙擊戰中,美華人發現他們缺乏密集的火力。

    1917年,約翰·勃朗寧設計了一種可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的步槍,由於彈容量,射速大於普通步槍,很快被軍方關注,正式命名為M1918,迅速投產,由柯爾特專利槍械和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及其他武器廠商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從1917年一直服役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

    勃朗寧自動步槍誕生之初雖名為自動步槍,但在使用時卻往往作為輕機槍來使用,這支槍因為是按照自動步槍來設計的,所以重量只有7.4公斤,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輕機槍。

    二戰中,這支槍也成為了美軍制式班用機槍,每排三支,主要用來構建火力壓制點。二戰中有20萬支勃朗寧輕機槍投入使用。

    無論在歐洲大陸——

    還是太平洋——

    北韓戰爭期間,這款武器依然在使用,大概有6萬支投入戰場,但是因為槍管容易發熱,彈容量較小,不符合當時的環境,到1950年代末,發射7.62×51毫米NATO步槍子彈的M14自動步槍與M60通用機槍列裝美國軍隊後,勃朗寧自動步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拯救大兵瑞恩》裡面,陸軍遊騎兵一等兵理查德·雷本(Private First Class Richard Reiben)使用的武器就是一支勃朗寧M1918A2,他的任務就是隨時為這個小隊提供火力壓制,也只有他活到了最後。

    《兄弟連》——

    相對來說,勃朗寧輕機槍不是很多見,是因為美軍很快就有了勃朗寧M1919中型機槍(M1919 Browning machine gun),俗稱(Browning Machine Gun,30 Cal )。

    這是約翰·勃朗寧在一戰後設計的機槍,主要是把水冷式M1917改為風冷式,採用.30-06 Springfield 步槍彈藥。

    這支槍的優點是載彈量大,射速快,但是,比起M1918A2來說,重了很多,需要兩名射手,但是對於機械化程度很高的美軍部隊,在威利斯吉普,各種裝甲車的基礎上,這支槍可謂是大顯神通。

    這支槍的出鏡率相當高,在《血戰太平洋》中,戰鬥英雄,槍炮中士約翰·巴斯隆最後在硫磺島犧牲的時候,就正在指揮一個機槍班開啟缺口。他發明的帶槍移動戰技也算是美軍蘭博的標配——

  • 12 # SS震旦1

    美軍沒大量裝備輕機槍?呵呵,美軍的輕機槍普及率是二戰所有軍隊中最高的,以海軍陸戰隊為例(馬潤的輕武器是後孃養的,陸軍一水大八粒的時候,馬潤在馬金島還在拉大栓),一個13人的步兵班有三個輕機槍組,當然,馬潤管他叫“班自動步槍”,用的是勃朗寧1928型“自動步槍”,有兩腳架和二十發彈匣,但是不能快速更換槍管(也用不到,二戰一般要四百到五百發後更換槍管,也就是二十到二十五個彈匣,一個四人戰鬥組也帶不了這些),而其他軍隊步兵班通常只有一挺輕機槍(以捷克式為例,也是二十發彈匣和兩腳架抵肩射擊)

  • 13 # 史論縱橫

    輕機槍的作用,及二戰中大量裝備輕機槍的國家

    從兩次世界大戰中步槍的發展情況來看,一戰中要求步槍射擊距離遠,精度高,因為步槍火力上的不足,因此出現了重機槍,因為一戰都是塹壕,所以這種重型機槍在一戰中成了殺器,比如德國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戰就打死英國六萬多名。

    然而到二戰中,因為裝甲坦克的崛起,使得戰爭的形態發生了轉變,重機槍因為機動性太差很容易受到火炮的打擊,因此輕機槍在二戰中得到快速發展。輕機槍威力雖然沒有重機槍大,但是便於移動,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從而避免被炮彈擊中。

    而且輕機槍只要兩個人就能夠編成戰鬥小組,這一點可比重機槍需要四個人節省了不少人力,正是因為種種優點,輕機槍成為新興的寵兒。

    即使是當時中國的國民政府也購買和仿製了大量的輕機槍,以捷克式輕機槍來舉例,國軍配備了超過十萬挺,在亞洲戰場上無論是國軍還是日軍,都是將輕機槍配備到最小作戰單位。

    美國步兵是沒有輕機槍,勝有輕機槍

    問題是,輕機槍既然優點這麼多,美國為什麼沒有裝備大量的輕機槍呢?美軍的裝備中其實也有輕機槍,比如M1918自動步槍其實就是輕機槍,但是數量不是太多,美國大兵基本是步槍加衝鋒槍。

    戰場上的火力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炮火,一種是槍火,炮火的話任何一個國家在二戰時期都不可能和美國的炮火相比,槍火的話,也是如此。

    儘管美國沒有裝備大量的輕機槍,但是美國步兵的基本武器,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以及衝鋒槍都比正常的步槍火力要強。為什麼中國日本這樣的國家迫切需要輕機槍或者重機槍這樣的高火力槍械,根本原因就是步槍火力太弱,比如日本的三八大蓋,德國的毛瑟步槍等,都是拴動步槍,打一槍拉一下,一旦火力跟不上,人就可能衝上來跟你拼刺刀。

    但是半自動步槍,其實也是現在突擊步槍或者衝鋒步槍的過渡階段,比如美軍的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一個彈夾可以裝備八發子彈,不用打一槍拉一下,火力很強勁,除此之外班用的勃朗寧自動步槍,雖然叫步槍,實際上火力也和輕機槍差不多了,再加上幾把衝鋒槍,美軍一個最小的作戰單位的火力絕對是夠用的。

    可能美華人考慮的問題是,如果用兩個人來操控一把輕機槍,拿兩把半自動步槍更實在。

    美軍的戰鬥形態並不適合使用輕機槍

    在二戰中,美軍的主要戰場一個是太平洋戰場,一個是歐洲戰場,其實在大規模的戰鬥中對輕機槍的需求並不是太多,比如太平洋戰場上對抗日軍,基本都是登陸作戰和攻堅作戰,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重火力的話有重機槍和火炮,需要輕火力,半自動步槍就上了。在諾曼底登陸的過程中,更是需要快速衝上岸,輕機槍相比步槍則有點累贅了。

    美國的兵種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單一全是步兵,美國的海軍陸戰隊、空降兵等等,對武器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比如,空降兵主要還是使用輕一點的衝鋒槍好一點,也就是單人可攜帶的武器,很明顯輕機槍有點重。

    當然,輕機槍的作用也並不是因為你的步槍厲害就能替代的,在二戰中美軍聽到德軍的MG42機槍心裡也嘚瑟,將其稱為“希特勒的電鋸”,說明步槍還是打不過機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將M60通用機槍列裝美國軍隊來看,機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具有重大價值的。

  • 14 # 國平軍史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太平洋地區東南亞戰場上的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主要是以7.62毫米M1903式春田栓動步槍為主,配上少量笨重的M1919A4式7.62毫米重機槍,勃朗寧M1918A1式7.62毫米自動步槍,所以在與瘋狂的日本陸軍對抗時,美軍步兵手中的槍械其實並不佔什麼優勢。

    (M1903式春田步槍)

    但1942年夏季開始,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開始大換裝,M1903式春田步槍、M1919A4式重機槍大量撤裝,換上了M1加藍得7.62毫米8發漏匣供彈的半自動步槍、M1式20/30發直彈匣供彈的11.43毫米湯姆森衝鋒槍,M1式7.62毫米15發彈匣供彈的卡賓槍,以及M1919A6式7.62毫米重機槍等,1943年秋季,又裝備了M3式11.43毫米衝鋒槍,也即民間俗稱的“黃油槍”。

    (M1式卡賓槍)

    以美軍12人的步兵班為例,擁有1支M1式衝鋒槍、1支M1918A1自動步槍、1支M1903式春田狙擊步槍、2支M1式卡賓槍、6支M1加藍得步槍,對日本陸軍步兵班1挺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30發漏斗供彈的輕機槍,其他都是6.5毫米三八式5發彈倉供彈栓動步槍形成了火力上的絕對碾壓。

    (勃朗寧BAR自動步槍)

    縱觀整個二戰,美陸軍就沒有裝備過一挺真正意義上的輕機槍,事實上軍迷所說美軍的輕機槍,就是那挺出自槍械大師勃朗寧之手的BAR自動步槍。

    (M1919A4式重機槍)

    此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研製完成,並且少量裝備了遠征歐洲的美國陸軍,但在戰場上沒起到大的作用,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M1式加藍得步槍)

    BAR自動步槍,採用20發直彈匣供彈,本身設計時就是一把供步兵用的自動步槍,重達15斤,重上20發彈匣後,更是重達18.5斤,顯得非常笨重。

    (M1式湯姆森衝鋒槍)

    由於發射大威力步槍彈,射擊時後座力非常大,為了提高射擊精度,就在槍管前段安裝了兩腳架,僅從外觀上看,貌似一挺粗壯結實的輕機槍。

    (M3式“黃油槍”)

    綜上,二戰期間,美國軍隊事實上並沒有裝備嚴格意義上的輕機槍,裝上兩腳架的M1918A1式輕機槍,只是外界的叫法,實際上卻是一支專為步兵設計製造的自動步槍。

  • 15 # 瘋狗的輕武

    你這麼想,美華人尋思自己去一戰打了個醬油都死了10萬多人,這現代打仗太恐怖了。歐洲那邊那幫孫子要掐就掐吧,反正老子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南美洲都是一群弱雞,你們玩,我不參與了。

    於是,美國在30年通過了中立法案,很明確都就表示老子獨善其身。而獨善其身的美國在輕武器上邊的研發就慢了下來,畢竟別人要想打過來,總得先滅海軍才行。所以說,美國當時對陸軍制式武器的研發不像歐洲各國那麼有緊迫性。

    我們能看到,1941年底美國參戰的時候,除了半自動加蘭德不錯之外,其他的輕武器,比如M1919風冷機槍的理念已經落後,作為移動火力點而言過重。BAR本身設計用於自動步槍,槍管熱容差,不能快換槍管,不適合當做班組機槍使用。M1928湯普森衝鋒槍太昂貴,也太重,不適合列裝。

    話說回來,加蘭德能成功也是有偶然性,30年代別的國家也都在研發半自動,但受限於整體工業實力和產能,不敢大刀闊斧的改用。畢竟當時半自動也是個萌芽狀態,可靠性不好。而美國則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去完成一次換代

    所以說,美國本身長期的中立主義讓他們壓根沒做好打一場大規模陸戰的準備,是美軍缺乏專業輕機槍的主因。其實不光是缺乏專業輕機槍。還包括坦克也一樣,開打的時候美軍主力還是M2中坦,M3輕坦,這會都1941年了啊!

  • 16 # 使用者92780611160

    錯了,實際美軍在二戰中配發了大量輕機槍,不過他們對這種輕武器的叫法不同而已,美軍叫這種輕機槍為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因為美軍在整個二戰中差不多裝備有20萬支的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已經替代了輕機槍的位置,因此美軍自然不需要發展輕機槍。該槍從各項資料和效能來看,它與二戰同時期廣泛裝備於歐洲軍隊的輕機槍(比如ZB-26、MG34等著名輕機槍)並無非常大的差距,屬於輕機槍的範疇;只不過美軍更習慣將它稱作自動步槍而不是機槍,因此才會出現“美軍在二戰中並沒有裝備輕機槍”的錯覺。

    美軍之所以不將其稱為輕機槍,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想讓該槍向輕機槍方面發展,這和美軍的作戰理念和裝備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栓動步槍的火力輸出不足,因此才陸續出現了負責集中火力的重機槍和更加輕便而威力較弱的自動步槍和衝鋒槍,這種情況延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輕機槍的出現其實就是一戰中各國槍械的改進,為了能夠建立密集火力支援。因此在二戰中,步兵班往往是以輕機槍為火力核心,而步槍手則圍繞著這個重火力核心的掩護來進行運動作戰,同時為機槍手提供保護。由於美軍在戰場上的需要,其海軍陸戰隊才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不久才裝備了真正意義上的輕機槍,這把槍就是M1941強生輕機槍;相對於同時期的輕機槍來說,強生輕機槍要更加輕便。該槍分解拆卸維護也更加容易,操作難度也不大,深受美軍士兵喜愛。由於重機槍再某些地域地區使用使用不便比如:叢林,狹小空間等,美軍便在1943年裝備了由勃朗寧M1917重機槍修改後的M1919A6式輕機槍,這把槍最大的特點,就是既可以當輕機槍使用,同時裝上三腳架就可當作重機槍來使用。

  • 17 # 梁老師嘮叨

    咋的?您這意思是說美華人摳門吧?老美打仗重來都是拿錢先把敵人往死裡砸,然後是一幫子大兵上去收屍。

    二戰那會最不缺子彈的就是他們美華人,打到現在,更過分,仗打了老半天,就看見炮彈航彈外加導彈,可勁的滿天飛,就是看不見有人在戰場上晃悠,等到敵人全冒煙了,美國大兵喊著號子“一二一”開著他們家悍馬這才慢悠悠的跑來了。

    所以題主說的,美華人擱二戰不裝備輕機槍,這完全是不對的。

    當然您非要讓美國大兵人手一支的話,那是不可能的了,輕機槍他就是個支援火力,各有各的分工。

    而且二戰那會,其他國家也沒有喪心病狂到全裝備輕機槍的,還都是以栓動式步槍為主。

    就那種打一槍拉一下,再打一槍的幹活。

    您比方說德華人的毛瑟98K,蘇聯人的莫辛納甘,以及英華人的李.恩菲爾德,再加上摳門摳到腳指頭的日本人的三八大蓋。

    尤其是最騷氣的日本人,他們家三八大蓋打出身到完蛋用了整整四十年,陸軍用了不說,海軍用,要不是槍桿子太長,估計他們能給自己的空軍都塞一支。

    而且也只有美華人給自家軍佇列裝了半自動步槍——M1加蘭德,就這大八粒,美華人一直生產到了1957年,一共生產了大概一千萬支。

    而且等到歐洲這嘎達的美國陸軍用的差不多的時候,也就是瓜島戰役結束之後,美國政府不是給他們換了一批舊的加蘭德嗎?

    還有少量的M1卡賓槍,以及M1衝鋒槍,這都有。

    所以您可以近似的認為,整個二戰美國使用的半自動步槍,這可比其他國家要先進許多了。

    也就是說在武器供應這塊,美華人對待自己的部隊還是比較豪爽的,不存在摳門不摳門的問題。

    那麼題主說的輕機槍是咋回事呢?

    題主說的這有點誇張,美華人裝備的BAR,您琢磨一下。就這玩意雖然名字叫做勃朗寧自動步槍,但喪心病狂的是,這傢伙真的就可以當做一挺輕機槍來使用。

    二十發彈匣雖然少點,但進行壓制對手火力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畢竟機槍他也是點射,不會有太長時間的連續性射擊的。

    一款超過了他們名字能力的輕機槍,再加上美華人那半自動的加蘭德,還要啥腳踏車。

    在二戰那會,美華人瘋狂到每一個步兵班都扛這麼一挺BAR,到了1943年的時候,他們將BAR增加到了兩挺。

    這已經不能用瘋狂來形容,美國一個班攏共十二個人,就給你配倆這麼個東西,您感覺咋樣?

    這可比一般人說的輕機槍來勁多了。

    其實咱現在一些個軍事交流的時候,真是把BAR當做一款輕機槍來看待的,您千萬別被這貨的名字給騙了,這壓根就是披著羊皮的狼。

    當然有人說M1919A6這也是一款輕機槍,這玩意也裝備到了美華人的軍隊當中。

  • 18 # 十三哥喂

    別說二戰期間,就算是現在,美軍也沒裝備輕機槍啊,不信你去看看美軍的步兵編制,每個四人戰鬥小組裡編制,分別是:士官(榴彈手)、精確步槍射手,自動步槍手,步槍手。

    您可看清嘍,這裡頭可沒機槍手,也沒輕機槍手對不對?

    哈哈,其實這是個玩笑,美軍戰鬥小組的自動步槍手就是輕機槍手,之所以叫自動步槍手,是個歷史傳承。

    一戰初期,大部分國家的軍隊裡都沒有輕機槍的編制,甚至還沒有輕機槍這個槍種,但是在作戰中,步兵分隊需要一種便於攜帶,又有相當活力的武器作為支援,或者壓制地方重火力,這就是輕機槍。

    但當時還沒啥專門設計啊,於是各國就想辦法把重機槍輕量化做替代品,但這些畢竟是替代品,不好用,同時後方也開始抓緊設計,法華人小聰明多,設計出了打三槍卡一槍的燒傻輕機槍。

    後來美國遠征軍來了,也沒輕機槍,開始湊合用燒傻,後來有了勃朗寧自動步槍,這玩意兒二十發彈匣,用的是全威力彈,火力精度耐用性都不錯,於是也就成了步兵伴隨武器,火力不比當時的輕機槍差,而且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強壯計程車兵能單兵使用,不用後面老跟個副射手。

    這一用,就一直用到越南戰爭初期,而自動步槍手這個稱呼也就沿用下來了,即便是現在有了正牌的輕機槍,編制上還是叫自動步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惡作劇之吻》中超級天才江直樹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袁湘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