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都說現在過年年味變淡了!記得小時候鞭炮齊鳴,徹夜燈火。鄰里之間也是熱鬧非凡!小孩穿新衣,一家人逛花街,從除夕一直熱鬧到年初十。而如今感覺除了除夕當晚頗為熱鬧,其餘時間沒有太多感覺!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還是因為社會變了?
14
回覆列表
  • 1 # 李俊宇努力吧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感覺大家都挺重視這個節日的,氣氛特別濃厚。每到大年三十晚上,路邊都掛著紅燈籠,一家人(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姑佬姑媽還有兩個哥哥當然還有我)坐在一桌上,看這春晚。女人在廚房做飯,男人則聚在一起喝酒,我和哥哥就在外面放炮......那天十二點左右,天空中就會有煙花,好多好多。同時每家每戶開始放鞭炮,第二天早晨起來再放(老家的習俗,不知道各位過年時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可能作為一個孩子,最期盼的是發壓歲錢吧,就得去給親戚拜年,嘴上說幾句祝福的話語,然後半推半就就把“壓歲錢”拿到手了。用壓歲錢去幹什麼呢?當然是用來買炮,食物之類的。除此之外,最開心的莫過於大家對你的關心,平時可能不會有這麼強烈感覺。

    就這樣過了好多年,不知道是因為自己長大稍微成熟了一點(我今年高一),認知了許多人情世故。還是因為隨著社會節奏的越來越快,人們變得浮躁。抑或是年味本身就變得越來越淡。總是感覺缺了點什麼。

    小時候花不完的壓歲錢爸爸媽媽說是幫我存著,等我長大了給我。可真正等我長大了,父母又說怎樣怎樣(小夥伴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嗎?)直到有一次,和母親說話偶然提到壓歲錢,她說每年我收別人的錢,她就得給人家的孩子給相同數量的錢深圳更多的。我聽了這句話才恍然大悟,原來壓歲錢是用來還人情的!!!

    這樣一句話到現在還刻在我心裡,難道過年時的來來往往只是為了還個人情嗎?雖然說禮尚往來,但有時真的只是物質上的“禮尚往來”。我相信有許多人也這麼想,這個節日留給我們的或許還有更深邃的一面,而我有可能只是看到了它淺顯的一面。

    從小時候到現在,可以一起吃年夜飯的人越來越少,姑媽家開了商鋪,叔叔在外地工作,有時得值班,回不來。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和生活中的苟且,但每個人都應該正視這個神聖的節日,去思考它本來的意義。這句話不是針對任何一個人,但確實是想說給每個人聽。或許當我們都明白了它的意義,才可以將這個節日傳承下去,讓它不被現實扭曲。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過年了,無論怎樣,還是有人會貼對聯,會放鞭炮,會掛燈籠......所以——年,並未走遠,年味也沒有變,還是那樣濃郁、芬芳——像奶奶包的餃子、像爺爺沏的茶、像家人的祝福、想除夕夜裡燈火闌珊,煙花爛漫.......

    好吧,就寫到這裡了,大家不喜勿噴。晚安。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 2 # 蘇眉0105

    對!因為現在生活好了,飲食方面:餐餐都大魚大肉,沒有以前窮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盼著過年,可以大吃一頓。娛樂方面:電視、電腦、手機佔滿了每個人的空間,人與人之間缺少了交流,最簡單一點,以前春節都要探親訪友去拜年,現在用手機打個問候電話或發一毛錢的簡訊,紅包也可以用微信發了。沒有了煙花鞭炮聲,沒有了廟會,沒有了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自己動手包粽子,蒸糕點等樂趣。年味越來越淡,沒有了煙火味,沒有了深深的人情味,只剩下兒時的記憶!

    說實話,近幾年來我有春節恐怖症,因為從年三十晚開始一直到年初七,我家就是從早吃到晚,從這間餐廳吃到另一個餐廳(我家4姐弟,一共15個人),還有親戚朋友聚會輪流請客,我真的非常非常討厭,年紀大了,腸胃受不了,而且節假日餐廳酒樓的出名又不好,真的好煩,好煩啊!

  • 3 # 豫見娟娟

    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大過年的,都非常難以感受到以往過年的那樣的感覺。

    以往農村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殺豬、擺各種酒席,花不少錢來準備年貨,掃墓、迎年等一整天的忙碌後,終於一家人才開始吃上一頓團圓年飯。這樣的年味是最濃的。但是如今過年跟以往的確不一樣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過年是傳統節日,但是最討厭的就是過年了,我想很多人都討厭吧!首先需要買禮物,走親戚,給孩子壓歲錢,車費等等,一大筆開銷,好容易攢點錢犒勞自己,一下就沒了,還要聽七大姑八大姨叨叨,各種催,各種問,真的很煩,路上堵車,鞭炮汙染,嗆的難受,好不容易放個假比上班還累.

    過年走親戚,長年在外真的不熟,純屬尬聊,大家也不親,反而成了種形式,太累了!也就只想吃個年夜飯,吃完後只想逃離回家好好放鬆休息,可惜不可能啊,父母不會放過的……所以真的超級討厭過年,其實真正討厭的不是過年,是過年的這種形式

    其實年味沒淡,只是我們感覺變了,以前我們都還小覺得過年好玩,新衣服,紅包,現在我們長大了替代了以前我們父親輩家中地位,立場不一樣了,而現在我們的孩子會覺得過年好,和我們小時候一個樣,你覺得呢?

  • 4 # 一剪君

    以前物質條件差,過年偶爾提升了生活質量自然身心舒服了,年味也濃了,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天的物質條件不比過年差?對於過年心理感受度自然一般了

  • 5 # 農村阿英

    其實,兒時的年味並沒有改變,只是我們的心境變了,在這短暫的春節假期中希望我們都放下疲憊,放下匆忙,拾起從前的簡單和樸實,珍惜現在難得的家人團聚的時光。

  • 6 # 幸運虎寶貝

    我認為年味變淡了,年味又是什麼呢?

    小時候,

    年味就是過年時能夠穿上新衣服,

    有紅包可以拿的一種期盼;

    而現在,

    年味就是春節時一家人能夠團聚吃頓飯,

    聊聊天的一種溫馨的感覺。

    但是,真正的年味是什麼呢?

    通俗點,就是人們相聚在一起,

    透過各種方式

    表達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祝福,

    祝願長輩們能健康長壽,

    祝願青年一輩能事業有成,

    期許晚輩們能學業進步,

    這就是人們最樸實的情感祝福。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過年都有美好的回憶,

    或許是童年時的過年,

    升職那年時的過年,

    結婚那年時的過年……

    凡事有了最美好的之後,

    一切都會變得平淡,

    或許這也是我們感覺年味比較淡的原因。

    我們總是回憶記憶中的美好,

    而忽略了當下的人與物,

    所以很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

  • 7 # 畲畲滾

    現在的年味確實是沒有以前濃厚了,記得90年代的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整年貨,我們客家人講整(油果),每年入年價時都會做的,忙裡忙外非常熱鬧的。可是現在很難看到這樣的景象了,也不知道是生活條件好了,還是社會變化太快了,總之好像過年越來越沒味道了。

  • 8 # 奔跑在沒有終點的路上

    三餐頓頓有葷腥,

    難聞煙花爆竹聲。

    莫嘆味道已變淡,

    只因自己不年輕。

  • 9 # 譚心小語

    很多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原因可能有這樣幾點:

    一、過年的儀式感減弱了。

    小時候,每到過年,我們老家的習俗是提前10天就開始操辦,每一天干什麼,都有講究的,儀式感很強。買新衣、掃房子、辦年貨、蒸饅頭、沾年畫、貼對聯,每天忙得都很充實。

    而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過年前的準備時間沒有那麼長了,城市裡過年,大年三十前幾天才開始準備,有的農村基本還保持著傳統,但也沒有以前那麼精細了。

    儀式感的減弱,使人們在心理上對過年的重視程度在下降。

    二、物質生活大幅度提高。

    以前過年,意味著有新衣穿,有糖果吃,有紅包拿,有鞭炮放,有戲曲看,等等,總之一句話,過年,就是平時吃不到的,看不到的,玩不到的,過年統統可以滿足,當然人人盼著過年了。

    現在,過年吃的好東西,平時就經常吃,過年才買的衣服,平常就買了。過年才能滿足的一切,平常就滿足了,過年還有吸引力嗎?

    三、生活方式有新的內涵。

    以前過年,基本上都是在家裡吃年夜飯,看中央臺聯歡晚會,走親戚拜年。

    現在,過年的方式有了新的變化,有的到外地過年,有的趁著放假出國旅遊,人們不在侷限於傳統的過年模式。

    新的時代,賦予了過年新的意義。

    綜述,雖然人們感覺過年的味道變淡了,但恰恰說明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時代進步了,祖國更強大了,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會不會為了避免以後再出現這種帶有不可抗拒因素的危機,而做些準備,會做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