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文以修身

    詩歌是作者心靈感知世界最美一面的載體,因此,寫詩的人一定有一顆敏感柔軟的心。詩以言情,詩以銘志,詩歌是詩人與世界溝通的最美方式。

    記得天津群藝館前館長李志邦老師多次講過,寫詩的人是由內而外的美。他這話後面還有一句,他說,寫小說的人內心是糾結的。我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是說寫小說的人沒有寫詩歌的人那麼純粹,唯美。當然,他的話有自謙的成分,他自己就是寫小說的。我也是。因此,我非常贊同他的說法,寫詩的人是最純粹的人,他們用純美的心感知世界,感悟生活,以凝鍊的文字,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寫朦朧詩的人,尤甚!

  • 2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可以參考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的這幾句:

    大抵皆聖賢發憤之所為作,其人皆內心有所鬱結而不得通其道……

    當然今日的他們並非古之聖賢,而是今之平頭百姓。

  • 3 # 甲兵張

    這個不好說,我覺得什麼樣的人都會寫點朦朧詩的時候,要看情況。

    1、大部分寫朦朧詩的應該還是比較含蓄,內心情感非常豐富,民國時期以來的詩人尤甚。什麼徐志摩,舒婷,海子,我覺得都可以算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他們往往飽讀詩書,內心情感豐富,多愁善感,性格複雜多樣,不像唐宋詩人有著明顯的性格,李白浪漫,杜甫悲憫,蘇軾豪放。

  • 4 # 瀟湘子41563803

    這個人群不都是一個型別的,起碼可以分成三堆。

    一、寫詩的人真的內心很複雜、很細膩的,他的每一個吟出來的句子都有它獨特的情緒。他朦朧、他真摯,會有人懂他的。

    二、寫詩的人,內心也很複雜,複雜到自己把握不住自己,他基本上是情感的黑暗中苦吟,但他自己還沒有找到發洩的出路,他朦朧、他探索,如有高人指點一下,他也許會豁然開朗,走出自己的路來的。一般的讀者就不要去跟著他去懵懵懂懂的了。

    三、文學愛好者,別的文學式樣搞不來,這個‘朦朧’的武器好使,先拿起來再說。他朦朧、他唬人。這樣的詩,一般是讀不懂的,但偶然也有好句子被他朦朧到手。這樣的詩人一般會抱團取暖,想方設法把自己‘做大做強’的。

  • 5 # 張克成

    以我淺見,大多是自命清高,或懷才不遇,性格孤避之人。比方說李商隱,,,等。不過,這樣的詩讀起來很有餘味,讓人:憶想無限。

  • 6 # 龍源堂

    愛寫朦朧詩的人往往其內心世界都有一種幽處玉蘭之難解情結,心中之事多不願直抒胸意,喜好借一草一木而喻情於其中,婉轉屈曲,借景或某一畫面來抒發自我的內心企願,這類作者常生避世清閒與事無爭之心態,渴盼世處桃源之閒情志趣!

  • 7 # 手機使用者無格無律

    漢字都有其意,把白話文寫成誰也不明白的人,就自謂成朦朧詩,這是對漢字祖宗的不敬,說穿了,就是忘記祖宗的人。

  • 8 # 貝內蒂克特

    本人就愛寫一些朦朧詩嘛!我認為首先感情非常細膩,對事務觀察非常入微,對情緒變化非常敏感,又對未來抱有美好願望甚至是幻想!

  • 9 # 常暢

    敏感,樂觀,好學,合群而又不合群,是一個詩人必備的先決自身要素,當然,也建議詩人們經常認知一下自己,就好像習慣拿鏡子照別人,而為了諸多目的,也請詩人們照一下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球為什麼不直接圍繞太陽公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