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境思維

    1 先簡說答案:兩個結論

    ①量子力學,是一門科學,主張“基元粒子不可再分”,有確鑿的證據、嚴密的推理。

    ②某些哲學,不那麼靠譜,主張“物質無限可分”,可謂以偏概全,甚或胡扯八道。

    2 科學與哲學:三個區別

    由於無論科學界還是哲學界,都有認知缺陷與表述誤差,普通人分不清孰是孰非。故做些必要的鋪墊,以便進一步理解。

    2.1 把【科學】與【哲學】區別開來

    科學,專講【偵破】與【原理】。發現現象事實,探索軌跡機制,用數學工具寫出關係:物理方程、化學方程、核反應方程。

    哲學,專講【方法】與【效率】。對紛繁複雜的問題與課題,提出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案。哲學不提供實操規程。

    2.3 把【原理】與【理論】區別開來

    原理,是基於某個特定領域的大量實驗事實與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規律或機制。

    原理就是該領域或該範疇的真理,沒有瑕疵、沒有反例,已被證實,不可證偽。

    理論是原理之母好比失敗是成功之母。理論是一種假說與學說,是未經確證的學說。

    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問題1:極端證偽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他們懷疑經典原理,如公然違背守恆定律。

    問題2:把理論誇大為原理,打壓不同意見,如不確定論與奇點論,導致亂象叢生。

    2.3 把【好哲學】與【壞哲學】區別開來

    好哲學,一定是從各門具體科學原理中歸納總結出來的,不可能想當然與莫須有。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目前最先進的哲學,但業要隨著科學的發展而發展。

    壞哲學,主要表現在:僵化的形而上學、唯心的異想天開,武斷的以偏概全。例如,

    用【多普勒紅移】類比【類星體紅移】,用【原子構建】類比【亞原子構建】,用【電子震盪】類比【光子波動】。

    3 無限大與無限小,都是意淫

    常說“不計其數、無窮無盡、微乎其微”,本意是太多、太大、太小。並不是數學抽象的【無窮大】與【無窮小】。

    在科學界與思想界,只要涉及無窮大(∞)與無窮小(1/∞),都是毫無意義的。

    3.1 無窮大的宇宙,毫無意義❗

    根據哈勃常數,筆者演算出電磁波輻射距離最長約為560億光年 。即射電望遠鏡,只能接收來自560億光年的電磁波訊號。

    換言之,再遠的宇宙資訊,人類是不可能得知的。即:【只存在可觀測宇宙】與【不存在無窮大宇宙】是等效命題。

    3.2 無窮小的粒子,毫無意義❗

    現代量子物理(粒子學、電子學、量子學、場論)的研究表明,基元粒子不可再分。

    正負電子湮滅反應表明,電子不在分解為更小粒子,而是直接膨脹為虛粒子(光子)。

    電子湮滅逆過程表明,虛粒子可以縮聚為電子,即真空場介質可被壓縮為實體介質。

    虛粒子別名叫玻色子,諸如,介子(W/Z)、膠子(g)、光子(γ)、希格斯子(H)、引力子(g),只是不同場密度的統計單元 ,並不涉及物質層次的分級範疇。

    若不服,非得說無限可分。那好,請給出具體分級序列,恐怕瞎編也是編不出來的。畢竟,科學不是哲學神棍的八卦。

  • 2 # 天山我才

    《宇宙物理體系》簡介: 它全文11萬字,歷時6年完工。它對舊物理基礎概念定義作了一次全面檢查維修及重建。它以尋找物質基本性質即物性為突破口重建物理學。它增加了若干新的基礎概念定義。它完成了對宇宙大自然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遍物象進行逐一解釋,且邏輯自洽。

  • 3 # 隨緣行隨遇安

    不相悖。最後會統一到另一系統理論去。量子力學添加了意識對物質作用的反映。二者不可同時而語。就象重量和長度沒法比較

  • 4 # 劉文明

    謝邀,我個人認為這不相悖。宏觀宇宙目前已探明的範圍還是很有限,相當於螞蟻爬上了一片樹葉便得出結論,這個宇宙只有這些樹葉而以,卻不知地球上有多少片樹葉。而現在已經發現的宇宙形態卻和微觀世界幾乎一樣。也就是說往上我們觀察到的宇宙星際空間也許是某個宇宙的微觀世界。往下我們發現的微觀世界也許是某個更微觀世界的宏觀宇宙。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人類現在的認知或許在高維生物覺得就是蟑螂發現了一頓新鮮的剩菜剩飯一樣搞笑。人類太微不足道了。

  • 5 # 刁博

    記得在初中階段的課堂裡,我就接受過“物質無限可分”的思想。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組成的。夸克之下呢?目前科學沒有回答出這個問題,“物質無限可分”的思想卻早已搶答了,認為夸克之下還有更加基本的粒子,並且可以無限分割下去。

    物理學研究物質的組成,在物理學中有“基本粒子”這樣的概念。基本粒子的“基本”指的是這種粒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不會繼續分割下去。比如電子,現代科學沒有發現它有結構,目前電子就被當作是一種基本粒子。夸克之下還有更加基本的粒子嗎?有理論認為存在更基本的叫做弦的宇宙之磚,不過理論歸理論,在沒有證據、沒有得到檢驗之前科學界不會承認有弦的存在。

    那麼科學界如何看待“物質無限可分”的思想呢?“物質無限可分”可以看作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哲學不會去做實驗,不會建立數學模型,基本就是靠想象。這樣的方式和科學精神相距甚遠,在科學逐步建立起來之後,科學已越來越將哲學拋棄,不會接受哲學的指指點點。所以,當粒子物理學家研究一個個基本粒子的時候,任憑哲學家怎麼吆喝“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科學家也不會為其所動。

    哲學、科學、包括神學都可以算作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境界。神學是比較低階的境界,哲學不比神學高出多少。歷史上哲學雖然為科學的誕生起到過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現在已經遠遠落後於科學。霍金就明確地喊出過“哲學已死!”楊振寧在談到科學和哲學的關係時,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科學中講的基本粒子和哲學中講的物質可以無限分割,它們間不是相悖的關係,而是科學根本不會去理會哲學。科學不會去理會哲學,反倒是哲學經常碰瓷科學,動不動就用自己的想象指點科學,並且趁機宣揚自己。科學要比哲學高階,哲學已指點不了科學。

  • 6 # 天外之天

    物理學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地消除無限性的過程。無限速度被光速不變取代,無限時空被有限時空取代,無限分割被基本粒子的不可再分性取代。

    不可再分性:存在這樣的粒子,當你施加能量去分割它的時候,它不是分成兩半,而是分裂成兩個與原來那個型別相同的粒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熟背千首古詩詞,何如寫下心中句。”讀背和動筆寫哪個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