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從相

    動筆寫最重要。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句話只能說多讀的好處,不能代表真的就能吟詩作對,寫出好的詩詞。

    有的農民,文化只是小學,閱讀也不多,可生活的磨蠣,使他們激發積壘了對文學的創作。蒲松齡在落魄時,收積農家路人各種離奇鬼怪傳言傳說,寫出《聊齋》。曹雪芹經歷家庭鉅變沒落,寫出《紅樓夢》。杜甫生活窮困無居,四處謀生,經歷安史之亂,寫出眼見的《三吏》,《三別》。而歷史上許多的狀元,探花,卻沒有多少名篇問世。

    讀書,讀詩,閱讀是動筆寫的工具。

  • 2 # 步蘭香407

    謝邀,讀寫是相結合的,詩聖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多麼重要啊!讀,是積累知識,是基礎。書本知識是他人成功的經驗,是文化的積澱傳承。我們可以直接汲取。腦中積累的知識多,用時就滔滔不絕地湧現出來。正如在銀行存款一樣,卡里有錢才能取出,光取不存,哪來的錢啊!假如腦中空空,動手寫作,寫什麼呀,詞彙貧乏,提筆忘字,不知從何處下筆。所以說讀書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讀中揣摩體會汲取知識,寫中運用知識提煉發揮,光讀不寫不能提高,只寫不讀挖空心思也寫不出好的作品。

  • 3 # 魂縈母親河

    讀和寫結合起來,效果更好。讀書的目的是取長補短,把優秀的、好的東西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東西,而不是死記硬背。

  • 4 # 遊步有詩

    背誦詩詞,只是知識的積累。就如我們自幼需進小學初中,然後考大學,漫長的學習過程,有些枯燥乏味,有些激盪心靈,都是為了將來步入社會一展身手。也如戰士平日裡天天要訓練,要保養手中的武器,都是要練就過硬的本領,能在戰場上一招制敵,立於不敗之地。

    背詩的目的就是積累文學功底,應用於自己的創作,只有寫作將自己所見所聞的真情實感付諸於筆端,才能逐步積累經驗。學習積累和寫作創作是相輔相成的,但實踐更重要,透過實踐岀真知,讓讀經背詩都為我所用,如果只是死記硬背而不消化成自己的知識,那就成了死讀書讀死書了。

  • 5 # 一凡教育說

    背古詩是詩詞創作的基礎。就好比你想寫文章,總得先認字吧?

    如果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其實對於寫作收效甚微!背誦只是基礎中得基礎。要想寫出如大家一樣的佳作,在學習中出了背誦,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作者在什麼樣人生背景下創作的,寫出來的東西為什麼好,好在哪裡?為什麼要用這個字這個詞 換一個行不行?如果是我寫我會怎麼選角度等等都需要考慮,而單純的背,幾乎無卵用

    做好上面說的寫作文化知識基礎外,要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 也就是所謂的行萬里路 如果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感悟,就算詞藻再華麗,給人的感覺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大家寫出來的東西,或許言語樸實無華 但卻能震撼人心

    能背千首故事足見你對故事詞的喜歡和認真學習的態度 但是想寫出千古絕句,您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需要學

  • 6 # 中國畫裡中國話

    如果只要熟讀幾千首古詩就可以寫出好詩,那天底下大概有一半人是詩人,沒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儘管有人不承認天分之說,但悟性還是重要的,尤其對於寫詩作文,更是如此。當然你是為了這下心中句,那就響應新文化運動的號召,“我手寫有口好”了,白話詩寫出真情實感也挺不錯的。背詩讀詩是積累和學習的過程,動筆是實踐,多讀多寫多耐心,寫得好不好可以另說,但寫出心中句大約不是什麼難事。

  • 7 # 劍秋954

    閱讀和熟背確是種學習方法,亦有效,然而動筆則是進一步加深印象再學習的過程。二者有機結合效果更佳。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火爛筆頭""就是此理。每個喜愛讀書學習的人都會有體會,學而不厭,重要的是重溫與牢記,動腦,用心,再動筆。

  • 8 # 無字山人

    你好,關於讀背古詩詞和寫古詩詞這個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1.“背”是最淺層的學習行為,不理解光“背”,意義不大。

    現在很多學校和教師讓學生背大量的古詩詞,卻無法給學生解釋理解。這種行為最多提升一下學生的記憶容量和淺層語感,且效率不會太高。因此,在記憶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一方面,文字畢竟是傳遞意義的,音和形是文字的外在表徵和區分方式,不理解意義的被忽略了最關鍵的意義傳遞部分,不僅不利於學生對字詞符號的意義掌握,也不利於學生學科意識的形成與積累。另一方面,從功利角度,學生的記憶延續性和對記憶的運用,主要來自理解,如不理解,背了也引用不到寫作和閱讀中去。

    2.寫是個體展示思想感情的具象成果,在寫之前應還有思考、符號和寫法的引導。

    一方面,不寫就不能系統準確地瞭解個人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寫本身又受到詞語符號和表達方式的制約。因此,不是說讀了就馬上寫,這樣寫出來詞不達意,意義也不大。在讀和寫之間,需要大量的、重要的符號積累和寫法學習。

    綜合起來,現代中小學語文的“少廢差慢”問題就包括了於上述兩點的認知不明和實踐缺失(當然還有一些因素)。一些人迷信傳統教學,卻忽略了傳統教育是一種精英選拔式教育,而現代教育是一種普適的公共化服務,不是把主要方面放在個人天賦上;一些人困惑害怕教授寫作知識,其實質是因為自己也對此不明瞭,吃得不透,也忽略了現代教育、任何學科講究的恰恰是知識與實踐的頻繁、天然的互動,不然無法做到舉一反三或真正理解,也無法真正適應或適合大學中的專業學科教育。

  • 9 # 學行知

    想自己創作詩詞,“背和寫”或者說“學和練”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定要說出個主次來,我個人更傾向於多“背(學)”。戲劇行裡有這樣一句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想這是適合大多數東西的,無論做什麼,前期學習的時間一般都比創作的時間多的多,等真正融會貫通之後,“心中句”也就自然能水到渠成。

    拿到文學創作上面來,大多數人應該都會同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說法,這句話猛一聽都覺得很有道理,至於對在哪裡,好像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現實中很多人都能做到“讀書破萬卷”,可是離“下筆如有神”的境界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不說別的,去看看身邊那些在學校讀書的就行了,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會開始背誦各種經典的古典詩詞,十數年下來的積累量也是相當可觀的,更有甚者,那些電視上的天才神童,詩詞懂得比大學生還要多得多,可是他們會寫詩嗎?這個答案不用我再說了吧。

    究其原因,其實並不是古人那句話說錯了,而是我們今人理解錯了。

    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並不是讓你不求甚解的去死記硬背,而是需要去理解它,吃透它,將古典詩詞中,作者用於表達的意象和典故的內在 爛熟於心。很多人對於自己口中背出的古詩詞半點不解其意,這樣的東西積累再多又有什麼用?

    詩詞以情動人,情緒或者說是情感這種東西,大家都有,人之情感也大多相通,我們於那些詩家所差的,是表達上的缺憾。

    就好像同樣是想念家鄉,我們去說就是“我想家了”,讓李白去說卻是那首名動千古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讀背正是學習他們的表達,比如相思之苦用什麼意象來表達,又比如憤恨之念怎麼說能更文雅動人一些……

    透過大量的讀背,可以讓我們學習古人的經驗,然後將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情思精準而古雅的表達出來,能做到這一步,寫詩應該就成了很容易的事情了。

    此外,再系統的學習一下“韻”、“平仄”等詩詞特有的相關知識,應該就離“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不遠了。

    當然了,動筆練習的作用也很大,讀背最好還是能和動筆同時進行,畢竟,眼高手低也是玩藝術的人的通病。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讀背學習為主,動筆練習為輔,二者都很重要。

    祝願大家都能早日完美的寫下“心中句”。

  • 10 # cloudylzy李智玉

    都重要。讀書讓你的底蘊深厚,多讀書勤思考才能下筆如有神。但是如果靈感來了,你不記錄下來,稍縱即逝了,就什麼成果都沒有了。再說寫也是一個不斷磨練,不斷提高的過程。讀書屬於下筆之前的準備工作,書寫屬於讀書的成果。沒有準備工作寫不好,準備工作做好了,啥也沒幹,就一點成果都沒有。

  • 11 # 趙伯文41762883

    這是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關係,也是一個辯證法的問題。人不學無術,人不行無路。無術可混日子,無路寸步難行。僅就詩詞而言,依我說動筆寫比讀背更重要。

    其一:常言道,學以致用。只學不用,如同紙上談兵。例如書法,字帖再好,只看不臨,等於白看。只臨不專,就是寫字,視同賬房。只有字成己系,方謂書法。詩詞也是這個道理。學習古詩詞無可厚非,熟背古詩詞也是應該,畢竟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古代文學的精彩,是中國歷史的輝煌,是吾輩學習的榜樣。如果只是一味熟背,從不動筆寫作,那就是詩詞中的趙括了。所以熟背只是學習方法,千首隻是學習程度,而動筆寫作才是根本,才是目的,才更重要。

    其二:如果是央視《詩詞大會》,熟背古詩詞千首少的都羞於參加,寡的更不堪上臺,那是一個比數量、比記憶、比反應、比腦系的大賽,詩詞熟背的越多越好。但那畢竟是幾年等一回,還得是進入海選的前提下,說了半天還不都是人家的詩詞,一句自己創作的也沒有。就和幼兒園的老師似的,看管的孩子不少,可都是人家的,還是自己的孩子最好,最重要。於是乎,這兩個旁證是不是也能說明動筆比熟背更重要?

    最近一兩年我寫了些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格律詩,如《夏至耳聞》、《秋至隨筆》、《立冬挽秋》、《冬至隨想》等。每次寫此類詩的時候,腦海馬上出現“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常常左右和影響我的寫作。這一點也佐證熟背多了也是有副作用的,動筆寫比熟背更重要。

    所以我說,如果喜歡詩詞還是多動筆寫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心平氣和且理智地深度解析一下二代火影和長門誰比較厲害,還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