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幾個月的孩子對手機都是沉迷,到底誰的過錯?
16
回覆列表
  • 1 # 黃叮噹的麻麻

    一是大環境影響,俗話說時世造英雄,數碼產品普及的時代,孩子還沒從孃胎出來就用數碼裝置在聽胎教音樂了,出孃胎後看到的媽媽估計也是手機時常不離手,好奇心驅使,自然也對這讓大人著迷的玩意感興趣。

    二是遊戲廣告在各種軟體上做廣告,一個小浮標就能吸引孩子去下載,防不勝防。

    三是家長未以身作則,未能放下手機全身心的陪孩子玩耍,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

    以上是個人拙見。

  • 2 # 雪上空留

    小孩子沉迷手機的現象,已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家庭的影響。由於手機已成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工具,作為家長或為工作、或為生活都會在家中使用手機,再者,一些年輕家長過分依賴手機買外賣、做微商,但還有一些家長也是純粹痴迷手機中,看電視、看娛樂影片。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使孩子不知不覺中認為手機好玩,產生興趣或從心底想去接觸它。其次社會影響,資訊化時代手機已經作為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電視可以從手機上看,購物可以從手機上買,吃飯可以從手機上點,甚至課堂教學也可從手機上教,學生活動也可從手機上監視,總之手機讓社會產生了巨大改變,孩子的心靈中能不對手機產生玩玩的念頭?能不沉迷其中。第三,手機中豐富的內容吸引孩子,我們都知道,手機中有學習的知識,有上課的影片,有好的書籍,但是有幾個孩子看這些,孩子們要麼玩遊戲,要麼看搞笑影片,搞怪影片,寵物影片等等,而這些不僅對大人有誘惑力對孩子更是吸引。所有這些都會讓孩子沉迷其中。

    沉迷沉迷手機的危害

    1、喪失學習興趣。人的注意力、興趣點都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工作或學習,小孩子一旦沉迷於手機中,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的專注程度肯定會受其影響,甚至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從此無心學習,貪戀手機,我們都有體會,當短暫外出時,孩子多會用大人的手機偷玩,你一回來他就裝模作樣的寫作業,如果小孩有手機,它會不停的玩弄,大人只要不制止他們永遠不會停手,這就是說孩子的興趣已經轉移到了手機上而非在學習上了。

    2、浪費學習時間。現在孩子的作業成堆,而一旦學習興趣喪失,孩子就會想方設法找時間玩手機,在你逼迫無奈時胡亂完成作業甚至不完成作業,我們也常聽老師說課堂上學生玩手機,這不都是浪費時間嗎?

    3、不良影片對孩子成長的心理影響。手機上正能量的內容還是相當多的,但也免不了會有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遊戲、網紅的不正當宣傳都會讓孩子產生錯覺,認為學習真苦、真不自由沒有網紅輕輕鬆鬆的就成了大明星,知識的價值在幼小的心靈中就不在沉甸甸了,就在不在重視了。

    4、身體的危害。孩子長時間的沉迷手機,對身體產生的危害難以挽回。晚上你休息了,他還在玩手機,你出去鍛鍊回來他還在玩手機,你讓他出去跑步,他稱有事,你回來時發現他在玩手機。長此以往身體行嗎?近視了,生病了等等的不健康的身體狀況就出現了。

    任何事情,都是能夠解決的,對於小孩子沉迷手機的現象,我們要做到幾點:1、家長自制。作為家長,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用手機,可以儘可能的在單位或其他地方完成你的任務。特別是一些年輕家長不要再待孩子時,用手機看影片、打遊戲,自己做到自制了,孩子也免受影響。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人說二十天就可以養成習慣,我們何不拋棄手機用二十天的時間培養孩子學習、寫作業的良好習慣呢?每一天只要大人堅持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孩子的習慣就會養成,這並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3、用知識的力量促使學生學習,產生長久的學習興趣。自古以來,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世界的事例不勝列舉。中國的陳景潤,他原本家境貧寒,在一家雜貨店當學徒,但他並不屈從於命運,而是自強不息,利用晚上自學數學,後來在清華旁聽,以至後來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甚至讓世界震驚;還有美國的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即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在家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盲文,拼寫單詞,表達自己,還學會了說話。華人首富李嘉誠名言:“知識改變命運”。只要你用心教育,孩子一定會對學習有執著的勁頭,絕不會迷戀手機。

    所以,我認為,孩子沉迷手機並不可怕,只要家長做到自制不玩手機,只要家長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相信你的孩子不會沉迷其中。

  • 3 # 北方有水城

    就因為爸爸的一句狠話“再玩手機把你扔掉”,家住杭州蕭山區的一位14歲女孩,立即失聯。今天凌晨,家人終於在警方協助下在武漢一小區找到這名女孩。

      很多人吃驚、啞然,然後是一片責怪聲。其實,要我說,別怪她。因玩手機而離家出走甚至玩跳樓的孩子,早已不止一兩個了。哪怕是對這些孩子,我們也無權過於責怪!您別覺得荒誕,且聽我說。

      當我們在責怪這些孩子沉迷手機時,不如反思一下,今天,有多少成人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不沉迷手機,說自己可以一天不看手機,說自己沒有在手機上的諸多冗餘資訊和娛樂八卦中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只不過,成人出於自律乃至社會責任,會表現得略微克制一些而已。但這種剋制,很多時候也很勉強。

      就在前段時間,杭州一男子高架上開車時撞死一位輔警,原因是什麼?開車時玩微信!再往前,同樣是杭州,一小夥開車撞死路邊散步的68歲老人,原因是什麼?開車時玩遊戲!還有杭州一對夫妻,車子在高速上爆胎,妻子下車拍照發“朋友圈”,結果被撞身亡!面對手機,他們比那些鬧脾氣、玩失聯的孩子更有剋制力嗎?

      就在蕭山這位14歲女孩失聯的同時,《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馬路“低頭族”成安全新隱患,稱72.2%的人有在步行過馬路時玩手機的經歷。當成人把世界弄成這樣一幅荒誕景象時,我們能責怪孩子什麼呢?

      孩子的世界永遠是成人世界的影子。孩子身上的社會性、行為性毛病,歸根結底是成人習性的扭曲折射。一次又一次因手機引發的未成年人出走事件,除了讓我們驚訝,更應該引起社會和家庭層面的系統性考量。

      一方面,家長真的要作出表率。我們若真心想讓孩子健康成長,自己就要做好離孩子最近的、最有力的榜樣。哪怕為了孩子,也請表現出對手機依賴症更多的免疫力。如此,我們才能把這種抵制誘惑的能力傳遞給孩子。而如果孩子已經不慎迷戀上手機,那麼就請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們。面對絞盡腦汁抓取使用者注意力的各類軟體,成人尚且沒有百分百的自信“倖免於難”,何況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在將他們與手機隔絕時,應當多點耐心引導、循循善誘,而不是用動輒火冒三丈、生硬搶奪的方式處理問題。

      另一方面,從社會層面來講,政府得建立並真正執行有剛性有力度的法律,督促手機公司和各軟體平臺切實構建防沉迷系統。各種五花八門的誘人軟體,也真該抱著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態度,有效自律。畢竟,誰家沒孩子呢?

  • 4 # 會輔導

    這個問題沒有誰是誰非的問題,如果非要找出來那就是:智慧手機發明者、讓孩子沉迷的內容創造者以及孩子的監護人。

    既然有這些東西的存在,就沒必要在論誰是誰非了。

    從源頭解決問題,儘量遠離手機,避免一些容易上癮的內容,做好監護和合理使用時間就可以了。

    願更多的孩子能夠控制手機,別讓手機控制了自己。

  • 5 # 小學託管班揭秘

    這個問題沒有誰對誰錯的說法,當我們在責怪孩子沉迷於手機的時候,不如想想如今社會有誰敢理直氣壯的說自己不沉迷手機,希望孩子們儘量遠離手機,避免一些容易上癮的內容,做好監護和合理使用時間就可以了。

  • 6 # 大王財道

    既然是沉迷肯定是家長的過錯,幾個月大的孩子沒有辨識能力。就算手機很普及,完全可以用手機放放音樂,做一些有益於孩子成長的事。至於社會大環境,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吧!

  • 7 # 地理知事

    本人感覺,孩子沉迷手機,尤其是小學生沉迷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的原因,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們牙牙學語到使用筷子,繫鞋帶,等等生活的小事,這些剛開始孩子需要學習的事情都得需要父母教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深度沉迷手機,不應該責備孩子,設想一下,我們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有時候都天天抱著智慧手機聊天,玩遊戲,看影片,我們成年人的自控力都不行,想指望著正在處於玩的時候孩子的自控力有多強。發現孩子沉迷手機父母可以把手機收起來和孩子講道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智慧手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在手機上看一些益智影片或者學習影片。當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父母應該多陪陪孩子監督其學習,而不是自己坐那一味的玩手機,例如:真實案例,有些父母愛用手機看直播,有時候讓孩子看到之後,父母把手機給了孩子之後,孩子可能也會看直播,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充錢刷禮物,有時候有些孩子對錢沒有概念,最後把父母的錢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透過看直播刷禮物揮霍了十幾萬元。

    所以,父母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使用智慧手機

  • 8 # 啊節操何在

    馬上就要過年了,這樣的場景你一定很熟悉:去朋友家玩,你在和大人說話,小孩子在旁邊搗亂,父母一般會給孩子一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調出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或者是愛玩的遊戲;大人聚會,孩子們聚在一起看某個孩子玩遊戲,大人們各自刷看自己的手機。

    孩子沉迷於手機,到底是誰的錯?

    我們來看一組資料,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中指出: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青少年(6~25歲)網民規模已達到 2.87 億,佔中國青少年人口的 85.3%,遠高於全國整體網民網際網路普及率(50.3%)。青少年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0%,使用臺式電腦和膝上型電腦上網的分別為 69%和 39.5% ;平均每週上網時長為 26 小時,其中網路遊戲的使用率為66.5%,高於網民總體水平。

    中國未成年網民(小於18歲)規模為 1.34億人,未成年網民在家裡使用電腦上網的比例為 95.1%,明顯高於青少年網民的總體水平。除網路遊戲使用率達到 69.2%以外,未成年網民的其他網路應用使用率均低於青少年網民整體水平,這說明大部分的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都是在玩遊戲。

    龐大的網路遊戲使用群體帶來了數量不小的、潛在的遊戲成癮群體,這成為青少年學業荒廢甚至輟學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家庭矛盾和衝突的重要誘因。“孩子愛玩遊戲,管也管不住”,這成為許多家長的困擾。

    問題的根源不在孩子

    當父母焦慮想要控制孩子的時候,就會壓制孩子的能量,孩子處在低能量水平,就只能看電視刷手機;當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無條件的愛和信任,能量就會高漲起來,可以做更多有趣的事情,發展自己。

    如果孩子長期處在精神孤島中,從低能量水平恢復到正常,就要更長的時間,幾周甚至幾個月。時間長短,取決於父母是否真的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全部,父母接納度越高,面對孩子越放鬆,孩子恢復得就越快。

    沒有孩子在能量高的時候,會長時間沉溺在電子螢幕中。人都渴望豐富有趣的精神世界。

    “問題行為”是孩子自救的活路

    嬰兒最喜歡的“玩具”就是媽媽的臉,媽媽的臉像鏡子一樣映照出嬰兒,從而讓嬰兒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如果沒有這個“鏡映”,沒有這個好的母嬰互動,那麼 iPad 就會代替媽媽去彌補孩子的心理需求。就好像一個極度貧困飢餓的人去啃樹皮,導致全身浮腫,那錯不在樹皮呀。

    孩子的每個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是匱乏愛的痛苦吶喊。孩子的問題行為其實是他在努力地彌補內心的黑洞,他在努力的尋找自救的活路。

    小時候我有一段時間,正餐不怎麼吃,每天隨身裝著各種零食水果吃。很幸運的是,父母都當時並沒有制止我。我要多少零食就給我多少零食。後來自然地,我不怎麼再依賴零食了,我也沒有營養不良或者發胖。現在我可以明白,那個時候我是在自發地彌補嬰兒期未能夠滿足的吃到母乳的這種內心的匱乏感。

    孩子沉迷於手機,到底是誰的錯?

    一切的根源都在於父母,所以大家不要去責怪孩子,他們只是一張白紙。家長可以多多陪伴孩子看書,玩遊戲,參加活動,這樣他們就會慢慢的忽視手機。

  • 9 # 愛生活的體育老師

    社會發展到今天,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了。它不僅僅只侷限於通訊工具了,而是集聊天交友,娛樂遊戲,辦公學習,購物支付等眾多功能於一身。

    對於學生來說,主要是中小學生,最不適合帶手機,甚至週末也儘量少接觸手機。

    首先,學生拿手機,家長負主要責任。一部分家長為了方便跟學生聯絡,幫助學生學業學習,購買電子產品。因手機功能全面,成為家長們的首要選擇。但是,中學生年齡小,經受不住電子遊戲娛樂的誘惑,往往會沉迷於遊戲,不可自拔,浪費時間,耽誤學習,更不利於休息,身體健康也得不到保障。

    還有部分學生網上聊天,分辨能力差,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不利於思想感情的培養,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證!

    其次,學生在校帶手機,校方監管不力,變相縱容學生在校玩手機。管理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學校和老師應配合家長,嚴格控制學生禁止帶跟學習無關的電子產品進校園,淨化校園環境,營造青少年學習的良好空間!

    最後,中學生玩手機,甚至帶手機,教育主管部分也有部分責任。手機屬於學生私人財物,處理不當,會引發矛盾,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造成學校不敢管,不好管。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出臺規定,明確禁止帶手機進校園,並採取相應措施。社會各界聯手治理手機進校園這個大毒瘤!

    綜上,學生帶手機問題不是小事情,社會,學校,家長應重視,聯動起來,給學生營造美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換個SUV,有沒有30萬左右的SUV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