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色獵人801
-
2 # 涅個誒
中東的電送不到其他地方,新疆的電輸送到內地成本高過發電成本,所以其他地方需要聚變發電;中東發展核電的國家還有武器級需要。
-
3 # 雪松127947852
我是雪松:成本越低不是越好嗎?這是利民的好事。看你帶著什麼理念去看了,如果為掙錢你也未必有那麼大工程能量。
-
4 # 魚的菸斗
首先太陽能的能量密度太低了,需要足夠大的面積。其次太陽能受自然因素影響太大,發電能力不穩定。然後太陽能面板的製造同樣需要大量能源和產生很多汙染。最後太陽能的利用存在能量上限。所以只能作為補充而不能作為骨幹電源。而核聚變恰恰相反。太陽能的所有缺點都是核聚變的優勢所在。核聚變並沒有核輻射和核廢料,也是綠色能源,是人類走出地球走向太空的必須科技。唯一的問題是還沒有實用化。
-
5 # 饒從飛旭華
現有的工業水平,不論是部署太陽能還是風能,成規模之後還是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具體的例子可以去查。還有就是中東的人口,用電需求量的問題,如果以後的交通工具全部採用電動,光這一項改變,消耗都是非常驚人的。
-
6 # 中國藝術年度人物
首先得問一下思一下這一美分一千瓦時,即一度電的說法是否有誤!其二,大致也天下之人,各盡其才,當然亦適度背景下。有人有核聚變之才,有人有光伏發電之能,天下率一可進步有速乎?什麼叫天才?一般指多種才能高度發達,路路通才能真通。天下事或阻挫,然鹹希各種方法以期透過矣。今天下尚多雲多災衰竭之期矣。
-
7 # 湯一6
我早就說過,人類最大的問題是蓄能技術,如果有廉價高效的儲能技術,那麼,太陽能完全夠用,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轉換的
-
8 # 落葉為你
其它的不說,突然下大雨了怎麼辦,晚上天黑了怎麼辦?太陽能佔比如果過高肯定需要其它能源供應裝置來調配。瞬時調配永水電,可遇見調配還是離不開火電。
可控核聚變是探索宇宙最低端的能源要求,及格線,肯定要發展啊,不但要發展,還有尋求更高能量密度的能源,飛出銀河,邁向宇宙。
-
9 # 勵志的火鳥
其實人類需要的是很少的東西很低的成本拿到很大的能源。這樣才能離開太陽系離開銀河系,物種文明才能進化為第一種文明。太陽能[捂臉]總不能帶地球那麼多的板飛往火星,我也許只需要火柴盒大小能源就能出銀河系,這才是人類終極目標。
-
10 # 啟航汽車領域工作室
太陽能雖便宜。但實際效能不高。夜間 陰天無法持續有效供電。你現在如果找到有效低成本的儲能方案 你就發大財了。
-
11 # 03特快綜合資源分享
聚變技術是必須要研究出來的,因為這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既然有這種現象,肯定會有技術團隊,科技團隊去研究開發。對於我國的研究,不過多複述,只是我保持樂觀態度,因為可控核聚變是一個跨時代的技術。希望國家儘早掌握,造福於民。
-
12 # 亂吊河馬
節約能源總好過破壞環境創造能源。以前的路燈,零晨之後是梅花間竹的亮的,自從經濟發達以後…全開,而且要多亮有多亮,間隔越來越近,置換頻率越來越高。
-
13 # 為情下天山
告訴你一個讓你對太陽能絕望的事實。
人類製造一塊太陽能電池板所消耗的能量,比太陽能電池板製造的能量還要多。
熔鹽可能要稍微好點吧,但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自己想想吧。
前面的回答有人不信,說我信口開河,我補充兩句
太陽能發電板用的都是多晶矽,這玩意是高能耗才能生產的出來的,而太陽能板使用壽命大概在十五年左右,能產生多少電量?早就有人做過測算,太陽能發電板加上儲電用的裝置,所消耗的能量比它產生的能量還要多!
這玩意說到底,不過是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的一種環保掠奪而已,用別人的汙染換去自己的藍天,如此而已!
-
14 # 鑑湖月
太陽能發電,只能補充,無法提供長期穩定強大的能源供應。也許城市照明,牧民臨時用電,邊遠地區居民生活用電等還行。
-
15 # aging74755260
建立一個風,光能,等等,不能夠穩定輸出的電站,就需要同時建一個同等規模的常規電站,以便互相協同,以保持使用者的需要可以穩定不受干擾。
-
16 # xinyu5310
風力發電對環境破壞還是很大的,不僅破壞耕地,破壞自然風場,產生大量噪聲與磁場,還對鳥類造成致命影響。這些對生態系統的破壞與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迫切相比,只能忽略。因此,潔淨可持續的核聚變發電成為不二之選。
-
17 # 江蘇賈貴
肯定聚變要發展的,聚變實現,電費1分rmb一度。聚變的能量密度,以及總量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人類文明要進一步發展,從能量角度就是必須發展聚變。
-
18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中東地區很多國家都擁有著貯量眾多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近年來,這些國家又把目標瞄準了光電能源建設上,陸續上馬了若干太陽能光電工程,特別是以阿聯酋於2011年開始規劃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基地,並將其命名為迪拜太陽能主題公園,佔地面積近50平方公里,投資摺合人民幣近200億元,目前正在進行第四期專案建設,建成以後總髮電能力將達到5000MW,成本也降至幾美分一度電的水平。
雖然光伏發電是一種清潔無汙染的能源獲取途徑,近年來受到很多國家的追捧,但是它的優點和缺點並存,並不能作為主流的能源來源方式。其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太陽能的獲取幾乎是取之不盡、沒有環境汙染物的產生、能量轉換效率較高、不需要冷卻用水、電池元件結構簡單且使用壽命長等等,是很多太陽輻射強度大、水資源缺乏地區重要的能源獲取途徑。
不過,光伏發電的缺點仍然比較突出,最主要的方面包括:一是能量密度較低,陸地上大多數地區都低於1千瓦每平方米;二是佔地面積大,這主要是因為其能量密度太低所致,要達到一定規模的發電能力,必須在很大的面積上鋪設日光采集板,就像本文前面介紹的迪拜太陽能發電專案佔地就達到了50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的大小;三是前期投入高,雖然專案建成以後裝置更換和維護的成本較小,但是在專案前期需要巨大的初始投資成三;四是受氣候的影響很大,在陰雨天、多雲天、霧霾和沙塵天氣下都會嚴重影響發電效率,發電的時間也僅限於白天,而且太陽能接收板上會經常覆蓋一層灰塵,也會影響發電能力;五是能量轉換效率不高,從目前應用較多的晶體矽光伏電池來看,其光電轉換效率僅為13%-17%,大量的光線還是被反射回空中;六是地理位置受限,大型光伏發電專案只能選址在光照條件好的地區,不能全面進行推廣;七是可能帶來其它生態環境問題,比如阻擋大量的光線照射到地面,而且大量的光線透過太陽能板都重新反射回空中,對原來的土壤、生態環境系統會造成很大影響,將會一定程度改變區域的水汽迴圈,可能造成更嚴重的乾旱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
因此,光伏發電專案有利也有弊,不能作為全面推廣使用的發電方式,目前還只能作為常規能源的一種輔助新型能源。與之相比,利用核裂變的方式進行發電,雖然存在著需要使用大量冷卻水、核廢料處理較複雜、存在放射性汙染的隱患以及熱汙染的問題,但這些都是可以透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控措施進行避免的,而核電帶來的積極作用,除了與太陽能發電都具有清潔無汙染的優點之外,像能量產生效率非常高、成本較低、佔地面積小等,都是太陽能發電所無法比擬的。
(核電站工作原理)
除了利用核裂變發電外,目前科學界重點攻關的“人造太陽”,就是模擬太陽內部核聚變的原理,利用特殊的裝置,透過強大的磁場,將溫度達到上億度的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起來,推動進行核聚變,從而釋放巨大能量。其原料就是我們常見的海水,幾乎是取之不盡,不過其能量的產出效率更高。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的話,其產出的能量樂觀的估計可以足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我想屆時不但傳統的化石能源要將退出歷史舞臺,那麼像風能、太陽能、水能等這些清潔能源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這對於解決地球上目前的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將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人造太陽工作模擬圖)
-
19 # 3D列印科普達人
太陽能和核聚變是獲取能量的兩種方式。
太陽能雖然成本低,清潔,可持續,但獲取能量有限。核聚變是高能量,能釋放巨大的能量,能大量滿足我國對能量的需求。雖然核聚變成本相比太陽能高很多,也有核洩漏風險,但作為國家能源大計,目前核聚變仍然是高能獲取的最佳途經。
-
20 # 星球上的科學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由於我國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最近幾年來,中東地區已經開始把目標瞄準光電能源建設上,陸續開始了若干的工程。
“中東計劃”其中最聞名的就是在2011年的時候,阿聯酋開始規劃命為“迪拜太陽能主題公園”的太陽能發電基地,其佔地面積就達到了將近50平方公里,據估算投資摺合人民幣就有近200億元。
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基地,而建設成功後,總髮電能力將達到5000MW,成本也降至幾美分一度電的水平,可以說極大的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常用發電方式。光伏發電與常用的火力發電系統相比,確實有不少的優勢,首先在最近幾年我們國家提倡的無汙染的產方式,光伏發電就最安全可靠,無噪聲,無汙染排放外,絕對乾淨,對我們人類的生活沒有任何傷害。
其次光伏發電還不需要消耗任何燃料和架設輸電線路,隨時可以就地發電供電,並且沒有枯竭的危險,最重要的是就是能在無電地區或者地形複雜的地區,利用建築屋面的優勢來達到目的,這使用者也能從感情上容易接受。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缺點。首先就是太陽能的光伏發電的能量密度較低,其二佔地面積大,其三是前期投入高,就中東地區建設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就已經花費了200億元,卻仍只是到第四期並沒有建設成功,其四是間歇性工作,在地球表面,光伏發電系統只能在白天發電,晚上不具有發電能力,除非在太空中沒有晝夜之分的情況下,太陽能電池才可以連續發電,這與人們的用電需求不符,其五地域依賴性強,地理位置不同,氣候不同,那就使各地區日照資源相差很大。
光伏發電系統只有應用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其效果才會好,最重要的是晶體矽電池的製造過程高汙染、高能耗,大家應該都知道晶體矽電池的主要原料就是純淨的矽,從矽砂一步步變成純度為99.9999%以上的晶體矽,要經過多道化學和物理工序的處理,不僅要消耗大量能源,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汙染。
因此,光伏發電專案並不能作為全面推廣使用的發電方式。
可控核聚變原理可控核聚變也就是"人造太陽",就是把太陽的能量變為我們需要的,這樣就可以為我們提供清潔、安全而且原料又取之不盡的能源,可以說可控核聚變是人類最終解決能源問題的希望。
“物如其名”其實就是模擬太陽的內部核聚變原理,利用特殊的裝置,透過強大的磁場,將溫度達到上億度的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起來,利用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發生聚變,從而釋放巨大能量,而其原料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海水,幾乎可以說是是取之不盡的,而且其能量的產出效率也較高。
可控核聚變的難度。難點就在“可控”兩個字上,在核聚變的發生過程中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及大量的高溫等離子體,所以在這個反應中人為是很難控制的,而且可控核聚變還要將這些釋放的能量轉化成電能,這就對材料還有反應要求很嚴格。
試想一下,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的話,其產出的能量估計就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這對於解決地球上目前的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將具有重大的意義。
回覆列表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能實現可控聚變,成熟應用於發電,那麼人類將幾乎徹底解決能源問題!
太陽能發電,光伏產業,是國際上很早就提出的新能源理念。絕對乾淨,可以為保護環境做很大貢獻,而且可在用電地點附近發電。
但是,其發電效率太低。太陽能電池只要有單晶矽、多晶矽和非晶矽三種,單晶矽發電效率最高,但只有20%左右(對比一下:火力發電效率可達45~50%,水力發電效率可達80%以上)。另外,太陽能由於照射能量分佈密度小,所以發電是需要很大面積的。這兩個主要缺點限制了當前對太陽能的進一步利用,也阻滯了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參考保定天威,江西賽維,無錫尚德三大光伏巨頭破產史。)
說完太陽能,下面該說重點了,聚變發電,如果實現並完全掌握,人類將步入新紀元!目前而言,聚變發電是恆星專屬,太陽可以用引力控制聚變,而人類用什麼控制?把溫度加熱到一億度以上?那之後怎麼控制聚變速度,大小?如何將核熱能轉化為電能?如何儲存?如何控制輸出電能遠<核聚變能量?這些技術難題的解決,可能現在出生的人都沒法等到了!
那如果真的實現了呢?往大了講,飛出太陽系、銀河系,找到並前往其他宜居星球,就真的有戲! 往小了說,以後mp3都是核能隨身聽! 環境汙染基本不存在的好嗎?綠水青山,金山銀山,遍地都是! 往遠了說,人類可能都要進化了,就成了外星人眼中的外星人了("wc,地球人怎麼這麼強?怕了怕了,不來了,藏起來"),哈哈哈。
所以,您說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投入是否有必要?及時太陽能利用率能到80%,核聚變的意義都遠遠不是太陽能光伏發電可以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