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口夢
-
2 # 白菜棒子1
我家附近有一個關於杜師傅成仙的傳說,是一位老中醫的故事。
說的是杜師傅活著的時候是一位中醫大夫,一世行醫,臨終的時候,告訴後輩:“過世的時候,自己選墓地。”小輩們答應了。(以前都是找人看風水提前選好墓地的。都是不出村。)
杜大夫大限之時,小輩們抬著棺材就一直走,走出了村子。當他們抬著棺材走到萬家村西南角的時候,棺材突然抬不動了。小輩們遵照老人的遺願,就把老人下葬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就以杜師傅稱呼他啦。說不管是誰長了癤子,只要你朝他墓地的方向許願,過一晚就好了。好了以後,再還願就行了。
這件事已經相傳一百多年了,都說管用。直到現在,三月三好多來給杜師傅上香的。
-
3 # 妖怪博士潘神
一、老子
老子,春秋時代楚國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後來見周王室衰微,便辭官而去,西出函谷關,從此下落不明。在出關前,應關令尹喜,著《道德經》一部。
老子所創之道家本是哲學流派,到了戰國時代,一些方士尊奉老子,將其和黃帝並列,開創了黃老之學,此學派已經初步顯露出將道家哲學和老子神化的跡象。到了東漢時代,張陵創設五斗米教(又稱正一道、天師道,道教主流教派),正式把老子奉為祖師,稱為“太上老君”。由此,老子正式成為神仙。
【老子】
二、莊子戰國時代哲學家,宋國蒙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來也被道教神化。《真誥》卷十四記載,莊子師從長桑公子,在抱犢山中隱居,服丹藥白日飛昇成仙。唐玄宗曾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宋徽宗亦曾封莊子為微妙元通真君。
【莊子】
三、關尹子關尹子,即尹喜,春秋時候負責看守函谷關的關令。老子出函谷關時,關尹子愛惜老子的才華,令老子著書將其思想流傳下來,才肯放老子出關。老子完成《道德經》,關尹子拜讀之後,為之觸動,遂掛官追隨老子而去,亦不知所蹤。後來被道教尊為無上真人、文始先生。
【關尹子】
四、列子列子,又叫列禦寇,鄭華人,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亦被道教神化。《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說他曾師從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九年後能御風而行。唐玄宗封他為沖虛真人,宋徽宗封他為致虛觀妙真君。列禦寇曾著《列子》,不過已經失傳,今流傳的版本是魏晉時代的偽書。這本書也被稱為《沖虛真經》
【列子】
五、張陵張陵,又叫張道陵。東漢五斗米教創始人,自年少時開始研習《道德經》、長生術等。漢順帝時期入蜀,居在鶴鳴山,自稱受到太上老君(即老子)傳授“三天正法”,故自號“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創立教團。因為入教要收五斗米,故稱為“五斗米教”。據《神仙傳》記載,他與兩位弟子一起飛昇成仙。
【張陵】
六、劉海蟾劉海蟾,本名劉操,五代時期人,在遼國中進士,後來改侍燕主劉守光,官至丞相。後來一個號正陽子的道人來見劉操,告訴劉操他身居高位危如累卵。劉操大徹大悟,出家修道,號海蟾子,故稱為“劉海蟾”,傳說於終南山得道成仙,被尊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
後來由他的名字劉海蟾訛傳出“劉海戲金蟾”的傳說。
【劉海戲金蟾】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位之外,還有許多傳說中成仙的人物,不一一列舉了。
-
4 # 天河175053633
得道成仙的人太多了,觀音菩薩化身妙善三公主,女媧娘娘,軒轅黃帝乘龍昇天,廣成子,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八洞神仙,媽祖,姜子牙,太上老君,李靖,縱橫家王禪老祖,真武祖師,牛郎,二郞神……
-
5 # 薪火之路傳薪火
《八仙歌》(安書楷)
八仙苦,八仙樂, 八個神仙聚一桌。
芭蕉扇子迎風擺, 鐵柺葫蘆降妖魔 。
雌雄雙劍辨雌雄 ,一朵荷花醉心窩 。
倒騎毛驢橋上走。 我行我素藍采和。
韓湘玉笛能銷魂, 國舅笏板向天歌 。
今朝八仙來聚齊 ,請君聽我八仙歌 。
安書楷
-
6 # 蜀山狂客
訪綿州遊仙人不遇歌
力王盤古大開天,
老子氣化三清前。
騎牛論道涵關過,
化胡分身數重天。
紫氣隨君東來境,
綿州仙人又結緣。
九龍盤空起雲山,
羽化飛昇星宇迀。
山有煙霞連水雲,
道跡無蹤唯名傳。
指石為泉養真性,
折枝作橋移桑田。
夜觀乾象藏玄奧,
日覽山水蘊自然。
偶作神遊開靈竅
常往西山拜爾仙。
崑崙天池曾為客,
大羅仙境也敢言。
妙手拈花穿雲海,
同邀嫦娥共嬋娟。
不知遊仙何時人,
只曉得道已千年。
遊仙人李意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人物。明人羅貫中在《三週演義》中寫作李意,撰為傳說中的仙人。椐葛洪《神仙傳》,其人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生於漢文帝年間,至三國時期尚在。蜀吳夷陵之戰前,蜀帝劉備曾向其人詢問戰事吉凶。
葛洪在《神仙傳》中是這樣描述的:仙人李意其,蜀人也。傳世見之,雲是漢文帝時人。先主伐吳,遣人迎意其,意其到,先主禮敬之,問以吉凶。意其不答而求紙筆,畫作兵馬器仗數十紙已,便一 一以手裂壞之。又畫作一大人,據地埋之,便徑去。先主不喜,而自出軍徵吳,大敗還,忿恥發病死。眾人乃知其意,其畫作大人而埋之者,即是言先主死意。
而羅貫中則根據葛洪巜神仙傳》的這段描述,便演義出了一段精釆的情節和故事來。諸君請看《三國演義》第八一回,是怎樣寫仙人李意期的:
多官商議曰:“今天子如此煩惱,將何解勸?”馬良曰:“主上親統大兵伐吳,終日號泣,于軍不利。”陳震曰:“吾聞成都青城山之西,有一隱者,姓李,名意。世人傳說此老已三百餘歲。能知人之生死吉凶,乃當世之神仙也,何不奏知天子,召此老來,問他吉凶,勝如吾等之言”。遂入奏先主,先主從之。即遣陳震齎詔,往青城山宣召。震星夜到了青城,令鄉人引入山谷深處,遙望仙莊清雲隱隱,瑞氣非凡。忽見一小童來迎曰:“來者莫非陳孝起乎?”震大驚曰:“仙童如何知我姓字!”童子曰:“吾師昨者有言:今日必有皇帝詔命至;使者必是陳孝起。”震曰:“真神仙也!人言信不誣矣!”遂與小童同入仙莊,拜見李意,宣天子詔命。李意推老不行,震曰:“天子急欲見仙翁一面,幸勿吝鶴駕。”再三敦請,李意方行。即至御營,入見先主。先主見李意鶴髮童顏,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狀,知是異人,優禮相待。李意曰:“老夫乃荒山村叟,無學無識。辱陛下宣召,不知有何見諭?”先主曰:“朕與關、張二弟結生死之交,三十餘年矣。今二弟被害,親統大軍報仇,末知休咎如何?久聞仙翁通曉玄機,望乞賜教。”李意曰:“此乃天數,非老夫所知也。”先主再三求問,意乃索紙筆畫兵馬器械四十餘張,畫畢,便一 一扯碎。又畫一大人仰臥於地上,傍邊一人掘土埋之,上寫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先主不悅,謂群臣曰:“此乃狂叟也,不足為信。”即以焚之,便催軍前進……。後來的結局,想大家都知道了,在下就不必細說,點到為止。
“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傳說李意期為一代大隱之士,活了三百多歲。嘗嘯傲林泉,流連山水,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漢文帝時曾遊於涪縣(今綿陽市遊仙區境),時人見先生仙風道骨,羨而愕之曰:“此乃遊仙矣”,故遊仙區名因此得之。現在遊仙區境內,尙有與李意期有關的仙人橋、遊仙觀、一碗水、仙桃路、仙童街等景觀和遺址。從某種意義和角度上來說,仙人李意期應該被謄為綿陽遊仙旅遊風景區的最早發現者、欣賞者和墾荒開拓者,功不可沒,更是中國旅遊行業的老祖宗,他比徐霞客流連風光,寄情山水,不曉得早了多少千年。其隱居成仙的故事,被後世之人爭相效仿。從中國山水田園詩大家陶淵明、謝靈運、王摩詰等人的山水田園詩中,不難窺視其影響和印跡。王摩詰雖然一生半官半隱,青燈侍佛,但對道家修為仍很感興趣,因此在他的山水田園之詩中,不僅有禪理之趣,同時也蘊藉了道玄之意。這些在他的詩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難怪東坡先生說他的詩畫是道法山水,取於自然,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語確為不妄。綿州唐代大詩人李白從小受仙人李意期的影響甚深,少年時立志學道訪仙,仗劍去國,出川后,攜友遍遊華夏勝地,舉杯邀明月,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最終不僅錄入道籍,還成了大名鼎鼎的詩仙。綿州民間關於遊仙李意期的傳說很多,尤其是傳說李意期自從遊覽了遊仙區境的青山白水之後,便不思歸途,遂決定留於此處,與另一隱居在東山腳下芙蓉溪畔的隱士涪翁為鄰,歸隱於雲煙飄渺、獨峰秀出的老龍山上,並在山中隱居了上百年,後不知所終。“從來名山宜遠看,煙波浩渺隱秀峰”的老龍山迷人之境,給遊仙人李意期留下了一生都值得感嘆和回味的美好記憶。從仙人自茲迄今,在遊仙這片風光旑旎的土地上,吸引和滋養了歷代文學大家與賢士,有杜甫、盧照鄰、王勃、羅隱、陸遊、蘇易簡、吳朝品等一大批人遊歷於此,先後寫下了許多沁人心脾、動人心絃的詩詞歌賦,留傳千載,至今猶傳唱不衰。遊仙的山山水水,給了他們靈秀和靜氣,給了他們興致與情懷,也讓他們在筆走意馳中,綻放出了燦爛絢麗的文學藝術之花,驚豔千秋,成為傳奇。
-
7 # 古代勸善故事
李珏,唐朝廣陵江陽縣人氏,為人正直勤謹,嚴守本份。他家世代在城裡以販賣糧食為業。他十五歲時,父親因事外出,從此讓李珏掌管米店的生意。
有人來買糧時,李珏便把升和鬥都交給買者,讓其自己稱量。而且無論當時糧價的貴賤,一斗糧只賺兩文錢的利。日子久了,衣食卻很豐足。父親感到奇怪詢問他,他以實相答。父親說:“一般米店,都是大斗買進,小鬥賣出,用來賺取厚利。我是進出同用一斗,已算不錯了。你卻把升斗交人自量,勝過我。如此竟能豐衣足食,可見蒼天有眼,暗有神護。”
李珏八十歲了,仍以此為業。後來有個丞相也叫李珏,來淮南兼任節度使。李珏為避同名,便改名李寬。李丞相有一夜做夢,來到“華陽洞天”,那裡鮮花爛漫,樓閣連綿。李丞相見有石壁光滑瑩潔,名為仙籍榜,上刻金色大字,竟有李珏的名字。李丞相看了非常高興,認為這是自己做官期間做善事的福報,自己將來必定會成為仙人。此時有二位仙童,從石壁兩側出來,說:“這個李珏不是你丞相本人,而是你管轄下的一位江陽百姓。”
李寬活到百歲,仍然輕健爽朗。死後三日,人們聽到其棺材有裂開的聲音,開啟一看,只留下衣冠,但人卻憑空消失了。原來李寬已經尸解成仙了,想必是到李宰相向往的神仙洞府中去了吧。
這正是:不怕吃虧不吃虧,不耍聰明最聰明;平凡之中出奇跡,名列仙班見精神。
其實,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沃土,歷來被稱作“神州大地”,我們的正統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在中國浩瀚的歷史文獻中留下數不清的關於信神修煉的故事,修煉文化乃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可預設的一部分。可以說,沒有古人信神向善而帶來的整個社會謙卑、平和、知足、感恩的心態,就不會有數個歷史盛世和大唐天朝的輝煌。可後來我們卻把修煉當作了神話傳說……
-
8 # 農村妞說事兒
讓兩個霸道皇帝,秦始皇漢武帝,都魂牽夢繞的男人;在李白蘇軾陸游等文學大家的作品中露臉的男人。他就是傳說中羽化登仙,居於蓬萊山的,安期生。
傳說安期生在琅琊修煉,人稱"千歲翁",秦始皇東巡時,和他交談了三天三夜,非常折服,賞賜了大量的金子。安期生什麼都沒要,拍拍手走了,留個字條,讓皇帝幾年後到蓬萊山找他。秦始皇就派了徐福去尋找,可惜遇到風暴沒找到。後來秦始皇幾次東巡,再也沒能見到安期生,他就建了很多"安期祠",把天台山附近的山澗改為"望仙澗"。
漢武帝時,有個方士報告說在海上見過安期生,他食用的棗子,和瓜一樣大。漢武帝先後七次派人出海尋找,據說在安期生待過的島上找到三枚棗核,回來遇到風暴,只留下一顆,帶回漢宮,後來毀於宮廷爭鬥。
李白這個浪漫又豪邁的詩人,喜歡旅遊,多次尋找安期生,並在詩文中"神交",比如我們上學時必背的課文《夢遊天姥吟留別》,《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也寫到:“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李白可是非常羨慕安期生的神仙生活,期待"神交"。
蘇軾的詩集之一: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海上如瓜棗,可聞不可逢。
陸游的詩作《長歌行第一句》:海上如瓜棗,可聞不可逢。
當然還有很多作品中有安期生的介紹,就不一一列舉了。
安期生,是秦漢期間燕齊方士活動的代表人物,黃老哲學與方仙道文化的傳人。傳說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駕鶴仙遊。他是讓秦始皇漢武帝都追求過的男人,讓詩仙李白都在夢中嚮往的男人。
-
9 # 在下翩竹
非常多,僅以《神仙傳》、《列仙傳》兩部為例,記載的歷史上有名有姓的成仙人物就有以下這些:
1、墨子
《神仙傳》記載墨子82歲後追隨赤松子學習道術,遇到神人授予其靈丹變化之書,後來成為地仙,到漢武帝時,武帝曾排使者帶著玉帛去請墨子傳授不死之術,墨子沒有接受,其周遊五嶽,居無定所,但外貌看起來一直像50歲左右的人。
2、范蠡
《列仙傳》中記錄范蠡在助越王勾踐攻滅吳國後便去了齊國,後又輾轉陶唐、蘭陵等地,化名陶朱公,以菌子桂花為食,後來世代有人在蘭陵見到他賣藥,容貌不變。
3、劉安
淮南王劉安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好修道煉丹之人,在《神仙傳》一書中,其師從八公學仙,最終煉出仙丹,舉家300餘口飛昇成仙。漢武帝之前聽信謠言,正要捉拿淮南王一族,聽聞後非常後悔,之後武帝四方求藥,想要找尋長生之法,但再也未能如願。
4、左慈
左慈是東漢時期有名的相士,善於觀摩天相,後又習道,得異術。後受曹操所召,但曹操多疑,藉故試驗左慈道術真假,將左慈收押於一室中,日夜派人看守,每天只給他兩升水,絕糧無米,一年後左慈容色不變,曹操方信,向左慈求道。左慈不允,用異術逃脫,三番五次以異術戲弄曹操。這一故事是後來《三國演義》中“左慈戲曹操”的由來。
-
10 # 以史為鑑
一、妓女仙
傳說蘇州城西磧山後面有座險要山峰,要是不怕死的爬上去有可能就會遇到神仙。
有一個姓王的秀才屢試不中,於是失望之下爬山去求仙。
王生爬到山頂,發現山頂有一片平原,有樹有房屋有一美女,而且這名美女和自己還互相認識,乃是蘇州名妓謝瓊娘。
於是王生很好奇的問:你咋在這裡?
謝瓊娘說:自從與公子一別,有太守姓汪的,因為新來的撫軍是理學名家,於是故意拿我出氣,顯示其也是理學中人。於是脫了衣服打爛了大腿屁股,我不能忍受這樣的屈辱,打算跳崖。結果被懸崖邊的花花草草所阻擋,還有個白髮老太太教我飲風餐露,才得以有今天。
然後問王生:你知道汪太守死了嗎?
王生很奇怪:汪太守我不知道,不過你都成仙了,還要在乎人世間的恩怨嗎?
然後謝瓊娘說了幾句特別有道理的話:惜玉憐香而心不動者,聖也;惜玉憐香而心動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獸也。
若非汪太守,我又怎麼會到今天這樣呢!
在此期間,王生還看了謝瓊孃的腿,然後想發生點故事時,屋外虎豹長嘯,於是按下淫心,第二天就被趕回去了。
二、兔兒爺神清朝出年,一名長的蠻帥的年輕人被任命為福建御史,本地一名叫胡天保的人是lgbt群體,看上了御史,經常去大堂上偷窺意淫御史。
後來發展到該御史出差的時候,這個人都偷偷跟著,甚至去廁所偷看御史屁股。
被發現後,御史派人捉住,大刑之下胡天保終於招了,他說:實見大人美貌,心不能忘,明知天上桂,豈為凡鳥所集,然神魂飄蕩,不覺無禮至此。
於是御史大人,大怒,直接命令打死算了。
過了一個月,胡天保的鄉親紛紛夢見胡天保託夢。在夢中胡天保聲稱:我一時痴想,死得其所,但是並沒有害人。其他鬼有嘲笑我的,有揶揄我的,但絕對沒有怨恨我的。
如今閻王封我為兔兒神,專門負責人間男悅男之事,眾鄉親們可為我立廟招香火。
據說當地好男風,聽了胡天保的託夢,大家紛紛解囊捐資,給他修了一個兔兒神廟,據說有求必應非常靈驗。
-
11 # 來吧阿里
華人對於祖輩的崇拜,一直以來都是認為,祖輩是不死的,所以我們對於先輩的祭奠,一直以來都是以紀念神祗一樣的方式來紀念他們。
三,其實這就是華人的信仰和文化所在,對於華人來說,我們的古人其實是不死的相,老子老子作為,道德經的撰寫人,最終被演化成太上老君,也得道成仙了而向,關羽最終也成為了武聖人,而作為五歲的人來說,自然也是不死的,被封為武財神,有武財神自然也會有文才神,像趙公明啊,這些人其實最終也都會被封神,甚至包括像後期的徐茂公,劉伯溫,這一些人也都會在歷史的神話當中,不斷的被人家祭奠,最終會成神。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像包青天,本身就是,像神一般的化身,其實他最終也是不死的,而包青天的存在證明了世間有正義的存在,而無人們對於包青天的祭奠,也正是對於正義的祭奠。
至於後面像陳博老祖,以及像呂洞賓這樣的人物,在歷史上也能夠查到他們的蹤跡,但這些人無一例外的最終都得道成仙了由此可知道,像在我們中國,我們對於自己尊敬的人,都能夠希望他們能夠更長久的存在於世間,能夠幫助大眾解決一些問題,所以我們也更願意去相信他們,最終的結局是得道成仙。
回覆列表
得道成仙這個境界確實是個沒有固定標準的成果,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學派,儒家,佛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每個領域都有集大成者。這些領域的最高者有的可以稱仙,有的可以稱聖。我們所說的成仙好像只在宗教領域出現。宇宙中的一切都被一隻無形的力量操控這,這估力量起始於混沌,起始於空虛,混沌顯化成陰陽之勢,萬物遂成,一切的萬物皆遵循陰陽的盛衰交替之規律,宇宙萬物終歸於混沌,然後再繼續衍生萬物迴圈往復。真正成仙者一定是參透萬物之理,看透宇宙之本源,且與宇宙大道合一的高人。歷史上符合此條件者應該只有三人,道家學派的老子,佛家得釋迦牟尼,心學的集大成著王陽明,此三人真正的悟道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