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聖誕考拉

    歷史上的范蠡“三聚三散”,范蠡的慈善之舉在史書中有著明確記載。《史記·貨殖列傳》將范蠡的慈善行為描述為“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還有一位偉大的乞丐,清末的武訓先生,祈禱興學。除此之外,值得千古傳誦的慈善家還有很多啊。 國外的最知名的就是洛克菲勒了。

  • 2 # 宗正卿

    何鳳山,二戰時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無人敢向猶太人派發簽證時,何鳳山向猶太人免費派發到上海的簽證數千張(至少四千),使這些猶太人免招屠殺!

  • 3 # 大道之簡崔大衛

    一,樊重,字君雲,西漢南陽湖陽人。性情溫和厚道,為人樂善好施,喜歡幫助別人。樊重八十多歲去世,他平素所借給別人的錢財多達數百萬,他臨終前囑咐子女們將那些有關借貸的文書契約全部燒掉。向他借貸的那些人聽說後都感到很慚愧,爭先恐後地前去償還。樊重的孩子們都謹遵父親的遺囑,一概不接受。

    二,宣秉,雖然官至三公九卿,被皇帝尊為“三獨坐”,權勢很大,但他一生節約,從不亂花,“服布衣”,“蔬食玉器”,宣秉身居高位卻如此節約,那麼他豐厚的俸祿都幹什麼去了呢?“所得祿俸,輒以收養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原來把他歷年所得薪俸,盡數贈與貧苦親族和孤寡之家,以致逝世時“自無擔石之儲”。

    三,王丹,光武朝另一名臣京兆人王丹,雖“家累千金”,但把他的財富全部救濟貧困百姓,博得“好施周急”美名。最有意思的,是每當農忙時節了,王丹都會帶著酒菜到田間,專門送給那些勤於耕作的人,以示獎勵。以至於懶惰的人都“恥不致丹,皆兼功自厲。”

    四,路邕,南北朝時的北魏路邕任魏太守時,每天從家中拿出粟谷去賑濟貧苦百姓。

    五,閆慶胤,任東泰州敷城太守時,正遇荒年,他把自家千餘石粟米全部捐出,“賑恤貧窮”,幫助許多困難家庭渡過難關。

  • 4 # 遠方也許是憂傷

    當然是秦國宰相呂不韋啦!

    呂不韋(約前292—約前235),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秦始皇稱其為“仲父”。他還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以一己之力將秦國質子子楚從楚國救出並幫助之其登上秦國皇位。試問誰有他的胸襟寬廣,並且無私的幫助秦國改革的政治,農業和商業。還是秦始皇的師傅讓秦始皇稱其為仲父。

    他的偉大已經改變了秦國,改變了歷史,改變了所有的人。他不是最大的善是什麼?

  • 5 # 多喝熱水好2

    如果說歷史上的善人,我認為只有對歷史做出貢獻的才能稱得上,如果只是在鄉黨之間,那沒啥意義。

    孔孟老莊這些是中國文化的締造者,福澤後世,境界又高自然是善人。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造萬里長城,抵禦外族。

    隋文帝,建立完整的中央體系,科舉選人才。

    唐玄宗,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國。

    沈括,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科學家,提高生產力。

    李冰,都江堰的締造者,解除四川幾千年的水災。

    周恩來,他在中國混亂之際的擔當,稱得上歷史的善人。

    各個行業,領域,不計其數。。。

  • 6 # 大俠郭靖

    查了一些資料,整理了一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善人,僅供參考。

    中國歷史上的大善人

    1.樊重

    樊重,字君雲,西漢南陽湖陽人。性情溫和厚道,為人樂善好施,喜歡幫助別人。樊重的家中世代擅長耕種莊稼,並且喜歡做生意。家裡能夠上下同心戮力,財產和利潤每年都成倍增長,以至於後來擁有田地三百餘頃。鄉里有窮困緊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滿足他們,樊重也因此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稱讚。樊重不貪財不吝嗇寬容大度,他要求自已勤儉節約,待別人卻慷慨大方。親屬族人中有遇到天災人禍的,他二話不說,開倉賑濟,這成了他家一條不成文的家規,至於鄉里鄉親生活上有什麼短缺的,他也是及時幫助。縣中的人都稱讚樊重的德行,將他推為“三老”。

    樊重八十多歲去世,他平素所借給別人的錢財多達數百萬,他臨終前囑咐子女們將那些有關借貸的文書契約全部燒掉。向他借貸的那些人聽說後都感到很慚愧,爭先恐後地前去償還。樊重的孩子們都謹遵父親的遺囑,一概不接受。

    樊重的兒子樊宏也同樣宅心仁厚,為人謙虛謹慎。王莽末年的戰亂中,曾有軍士要殺樊宏的家人,但聽說樊重父子兩人,向來以禮義恩德行於鄉里,因此沒有敢亂來,樊宏家人得以倖免。樊宏後來辭官返鄉,與同族親屬們聚居而住,有老弱千餘家前去歸附他。當時赤眉賊殘殺無數,本欲攻打樊宏居住的地方,但聽說樊宏素來仁厚,喜歡行善,因此也沒有忍心前去攻打。

    樊重後來被追封為壽張敬侯;樊宏拜光祿大夫,封壽張侯,去世后皇帝為表彰他的德行賜錢千萬,布萬匹,諡為恭侯,贈以印綬,車駕親送葬;樊重的另一個兒子樊丹被封射陽侯;孫子一個被封平望侯,一個被封玄鄉侯。樊重一家人樂善好施,重德積德,成為當時的一大名門望族。

    2.宣秉

    宣秉雖然官至三公九卿,被皇帝尊為“三獨坐”,權勢很大,但他一生節約,從不亂花,“服布衣”,“蔬食玉器”,帝嘗其府舍,見而嘆曰:“楚國二龔(“二龔”反映的是漢代的兩位著名高逸之士龔舍和龔勝),不如雲陽宣鉅公。”即賜布帛帳帷什物。

    宣秉身居高位卻如此節約,那麼他豐厚的俸祿都幹什麼去了呢?“所得祿俸,輒以收養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原來把他歷年所得薪俸,盡數贈與貧苦親族和孤寡之家,以致逝世時“自無擔石之儲”。

    3.王丹

    王丹是光武朝名臣京兆人,雖“家累千金”,但把他的財富全部救濟貧困百姓,博得“好施周急”美名。對於鄉里“其輕黠遊蕩廢業為患者,輒曉其父兄,使黜責之。”而失去父母的“財賻給,親算將護。”甚至鄉里之間“其有遭喪憂者”,都“輒待丹為辦,鄉鄰以為常。”行之十餘年,“其化大洽,風俗以篤。”

    最有意思的,是每當農忙時節了,王丹都會帶著酒菜到田間,專門送給那些勤於耕作的人,以示獎勵。以至於懶惰的人都“恥不致丹,皆兼功自厲。”

    4.召信臣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生卒年不詳,活躍於西漢初元至竟寧年間(公元前48—前 33 年)。召信臣以明經甲科(漢代考試取士,分甲、乙、丙三科)出身任職郎中,後出補谷陽長,又舉高第(考核優秀者稱高第)遷上蔡長。他在任期間愛護人民,得到百姓稱頌。升任零陵太守,因病歸家。病癒後徵為諫議大夫, 又遷任南陽太守。他和在谷陽、上蔡時一樣,一心為民。他工作勤奮,又很有方略。“好為民興利,務在富之”。他經常深入鄉村,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出入田間,有時就在野外休息,難得有安居之時。他巡視郡中各處 水泉,組織開挖渠道,興建了幾十處水門堤堰,灌溉面積逐年增加,最後多達3萬頃。百姓因之富足,戶戶有存糧。召信臣還大力提倡勤儉辦理婚 喪嫁娶,明禁鋪張。對於有些遊手好閒、不務農作的府縣官員和富家子弟,則嚴加約束。使南陽郡社會風氣極好,人人勤於農耕。以前流亡在外的百 姓紛紛回鄉,戶口倍增。而盜賊絕跡,訟案也幾乎沒有。郡中百姓對召信 巨非常愛戴,稱召信臣為“召父”。荊州刺史(當時南陽郡歸屬荊州刺史部) 上報召信臣為民興利,全郡殷富。朝廷賜金獎勵,遷召信臣為河南太守(河 南郡治今洛陽市東20公里)。召信臣一如既往,治行考核常常都是第一等, 又多次升級受獎。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被徵為少府,列九卿之一。多次上疏,奏請裁減樂隊、戲班等糜費之項,不再大事修繕偏遠宮館。當時已經利用溫室在冬天種植蔥、韭等蔬菜,供宮中享用。召信臣認為這些都是 “不時之物,有傷於人”,也奏議裁撤。每年省錢數千萬。後召信臣卒於官。

    5.路邕

    路邕,陽平清淵人。世宗時,積功勞,除齊州東魏郡太守,有惠政。靈太后詔曰:“邕蒞政清勤,善綏民俗。比經年儉,郡內饑饉,群庶嗷嗷,將就溝壑,而邕自出家粟,賑賜貧窘,民以獲濟。雖古之良守,何以尚茲。宜見沾錫,以垂獎勸。可賜龍廄馬一匹、衣一襲、被褥一具。班宣州鎮,鹹使聞知。”

    南北朝時的北魏路邕任魏太守時,每天從家中拿出粟谷去賑濟貧苦百姓。另一良吏閆慶胤任東泰州敷城太守時,正遇荒年,他把自家千餘石粟米全部捐出,“賑恤貧窮”,幫助許多困難家庭渡過難關。

    6.孫景茂

    孫景茂,隋文帝時,有伐陳之役,征途中有許多兵士不服水土而患病,景茂自求用自己的薪俸為這些病兵求醫煮粥熬藥,因為他的善舉而存活的人達到1000多。後來公孫景茂任道州刺史時,又動用自家薪俸和家產購買大量雞豬牛犢,"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7.辛公義

    辛公義是隴西狄道人,早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並親自教他讀書。長大入仕後,辛公義跟隨隋朝的軍隊攻打陳,憑功勞被授官岷州刺史。

    當時在岷州當地有一個很不好的風俗,就是害怕病人。“若一人有疾,即閤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養”,以至於“孝義道絕”,因此患病的人大多數死亡。辛公義對這種情況感到擔憂,想改變當地這個習俗。於是分別派遣官員巡行觀察管轄地,凡是患病的人,都用床運來,把他們安置在處理政務的大廳裡。夏天流行瘟病時,病人有時候到幾百人,廳堂內外都放滿了病人。辛公義親自擺放一榻,獨自坐在裡面,從白天到黑夜,面對病人處理政務。所得俸祿,全部用來買藥,用來請醫為他們治病,親自勸他們進食,最後他們全部病癒。此時,辛公義叫他們的親人來,並告訴他們說:“死是由天決定的,不會相互傳染。過去你們拋棄他,這是死的原因。現在我將患病的人聚集起來,並在他們中間辦事睡覺,假如說能傳染,我哪能夠不死的。現在病人又恢復健康了,你們不要再相信傳染這件事。”那些病人家裡的兒子、孫子們都十分慚愧地拜謝離開。

    在辛公義的努力下,岷州百姓開始相互關懷體貼,丟棄病人不管的風俗也漸漸消亡了。為了表示對辛公義的尊重,當時岷州全境之內都稱其為“慈母刺史”。

    8.大峰

    大峰是北宋末年潮陽著名高僧。他俗姓林,名靈噩,字通叟,生於公元1039年,卒於公元1125年。原籍浙江溫州,出身豪門,自幼聰明好學,後列位進士,當過浙江紹興縣令。為官幾年,因不滿當時朝政腐敗,不願同流合汙,遂棄官為僧,法號大峰。 

    公元1125年,大峰從福建雲遊到現今的和平。時逢乾旱,瘟疫流行,不時可見陳屍在路上,大峰看到這種情形,於是設壇於“獅尾石”(今大峰石)一邊唸經為百姓祈福,一邊清潔飲水,並採藥為民眾治病。當時,練江(古大川)連通大海,水流湍急,兩岸阻隔,時有覆舟溺死鄉民之事發生,大峰祖師急鄉民所難,立願建起和平橋,以通往來。他親臨江邊量度江水深淺高下,四處奔走,募眾出資。他到福建募捐三年,籌集了一筆捐款,返回潮陽建設和平橋。建炎元年(1127),當橋建至16孔,只差首尾2孔就完工時,大峰因年事高,操勞過度而圓寂。大峰死後,人們為他這種捨己利人的精神所感動,齊心協力繼續他未競的事業,終於建成了和平橋,方便了此地交通。

    大峰樂施好善的行為,受到當地人的推崇,興建善堂救助弱孤者,成為許多潮陽人的善舉;形成善堂處處可見的獨特景象。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在潮汕各類善堂有300多處,都以大峰祖師為號召。

    9.陶澍

    陶澍是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05) 散官,授職編修;後遷御史、給事中。道光元年(1821年)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三年(1823)授安徽巡撫。在職間清庫款,禁流攤、購米,勸捐賑長江水災災民。五年(1825),因洪澤湖決口,漕運阻淺,特調任江蘇巡撫,親至上海主持漕糧海運,僱沙船一千五百艘,運蘇、松、常、鎮、太五府州漕糧一百六十餘萬石至天津,為清代大規模海運漕糧之始。十年(1830)升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任期內,力圖整頓淮鹽積弊,裁省浮費,嚴核庫款,緝禁私鹽,淮鹽得以行銷。又於淮北試行票鹽,後推及淮南。陶澍勇於任事、為朝野所重用。十二年(1832)與巡撫林則徐治江蘇水患,修劉河、白茆、練湖、孟瀆等水利。十五年(1835)入覲,賜御書“印心石屋”匾額。官至宮保尚書、太子少保,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卒,諡文毅。

    陶澍為官期間,在除惡安民、抗災救災、興修水利、整頓財政、治理漕運,倡辦海運,革新鹽政,整治治安,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上作出了較大貢獻。且著文賦詩,造詣不淺,書畫兼長,為後代留下了不少佳作,蓍有《印心石屋詩抄》、《靖節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傳世。在他為官過的地方,民間流傳著不少故事,《陶澍私訪南京》作為淮 劇的傳統保留劇目,百看不厭,常演不衰。

    清代兩江總督林則徐曾作一聯挽陶公,對陶澍作了這樣的評價:大度領江淮,寵辱胥忘,美諡終憑公論定;前型重山斗,步趨靡及,遺章慚負替人期。

    10.林則徐

    林則徐,清道光五年(1825年),閩浙總督趙慎畛調任雲貴總督即將離開福州時,倡議在省會福州建立敬節堂,作為救濟那些死去丈夫又無子女贍養的婦女的慈善機構。時外任布政使的林則徐、刑部尚書陳若霖等鄉賢立即響應並慷慨捐銀籌建。是年,敬節堂在福州潘安巷落成。林則徐一直關心著敬節堂,道光六年(1826年)回福州守母孝時,還特意撰寫了《敬節堂章程並敘》,為該慈善機構的性質、資金來源、管理和發展做出了明確而詳盡的規定和計劃,保證了福州唯一的婦女慈善機構得以正常執行。

  • 7 # 書誤人生

    出名的善人不一定非要是慈善家,那些品德善良,熱血公益幫助別人或體恤百姓的人都可以稱為善人。

    古今中外這樣的善人都名留青史。

    一,柳下惠。面對“送上門”的女人,不出格不出軌不傷害,傳為佳話

    二,王丹。漢光武年間名臣。雖“家累千金”,但把自己的財富全部救濟貧困百姓,博得“好施周急”美名。

    三,奧斯卡.辛德勒。德國商人。用畢生積蓄拯救了1200名波蘭猶太人。佔當時存活猶太人的四分之一。1974年去世時,窮的只剩那份當年救助者的名單。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這輩子最想要,但你卻得不到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