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漫旅
-
2 # 一抺斜陽照蘭亭
此句出自《半壁山河》作者,風隱隱。這是寫香雪海,形容花開繁盛,滿山遍野,無處不有花枝。人入花海,心潮起伏,與梅為伴,聽聽大自然心聲。
-
3 # 生活中的小銳
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愛下風向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這是詩人描述梅花的景象
如果如去過日本看過櫻花節的朋友,我想會更加認同詩人的詩中的意境,每年的三月到四月,當櫻花齊芳的季節,當人身處這種美麗的景色下,不禁會有一種迷失的感覺。
當大自然給予我們她自有的美麗時,那種獨有的視覺衝擊會讓我們瞬間迷失在現實與虛幻之中。
也許,這邊是詩人想要表達的一種超世間萬物的美好感覺吧
-
4 # 翹楚xj
入山無處不花枝,形容花的茂盛,這是寫香雪海的景色,漫山遍野都是梅花,開起來當然花枝滿山,也是寫一種意境,就是人到了異常美麗的所在心情舒暢,感到世界有無處不在的美好,到處都是花的海洋!(繪畫:翹楚)
-
5 # 親吻生活一愛欣
“ 入山無處不花枝”是清詩人孫源湘的詩句。是寫香雪海的。大意是詩人來到梅花如雲的山裡,看到的是到處梅枝綻放。
1、每年的二到三月,是梅花盛開的時節,香雪海的梅花盛開之時,這裡就像一片花的海洋,那些粉色的、紫色的、紅色的、白色的梅花,相互交映擁簇,環抱著山巒,把山野的初春打扮得嬌豔欲滴,分外妖嬈。
詩人來到這裡,置身一片花的海洋,甚至遠近找不到“路”在哪裡,腳下的路亦被美景淹沒。
淹沒的還有詩人的心、詩人的情。於是,膾炙人口的詩詞流淌出來:“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愛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在距離梅花三尺遠處,站立多時仍不知道身在何處,嗅著梅花沁潤心脾的氣息,被大片梅花簇擁著心海,直叫人心潮澎湃,無限感慨。
2、詩人駐足不前,其實是被梅花的“氣節”打動。這梅花在寒冬季節就開始孕育著芳香,“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花香氣撲面而來,那是經歷了寒冬的醞釀、撫育、陪伴,經歷了寒風的吹拂、愛撫、催化,因為有“寒徹骨”的一段銘心的滲透,才會有眼前的自然大愛和迷人美景。
梅花尚且如此,人生亦如此。人生的“梅花”盛開,開到“入山無處不花枝”,或許需要經歷如自然一樣“寒徹骨”的挫折和考驗,方能達到美景“如仙”的意境。
當自己被人生的早春二月“梅花”芳香陶醉時,就是人生燦爛時。
3、達到人生的這一境界,需要了解、認識和感謝寒冬這位“朋友”為何會“鼎力相助”。人的一生,不要把一些挫折看得那麼可怕,不要被人生的“寒冬”所折服。生命中,沒有寒哪有暖,沒有生命的頑強哪有梅花的暗香?往往最美的風景,會自“苦寒來”。
所以,詩人的心緒紛繁,恰如梅花似海。入得山來,置身美景淹沒的“曲徑通幽”之處,讓自己駐足痴迷多時,聞著花香,任思緒馳騁,竟然忘記了時間,忘記自己是來觀賞梅花的。
這是一種自我迷失的境界。被紛繁多姿的梅花迷失,被眼前的山巒美景迷失,被自己的澎湃心海迷失。
-
6 # 落花語
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
貪受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形容花的繁盛,漫山遍野都是梅花。
宋代詩人陸游,亦曾寫過梅花的詩句: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入山無處不花枝”的景象:十里之內梅花如潮,山上山下白玉如雪,紅暈似杏。漫山遍野梅花如雲似海,遙天映白,陣陣幽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
7 # 武小勇攝影
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愛下風向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滿山遍野全是梅花的壯觀景象,形容花的繁盛,那裡漫山遍野都是梅花,一開起來當然"無處不花枝"了,同時也體現了人到了異常美麗的所在心情無比舒暢,於是便會感到世界有無處不在的美好,一種積極向上抒發美好的樂觀情懷
-
8 # 書嘉
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愛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形容花的繁盛,這是寫香雪海的,那裡漫山遍野都是梅花,一開起來當然"無處不花枝"了,這句也算很寫實吧.要說意境的話,就是人到了異常美麗的所在心情無比舒暢,於是便會感到世界有無處不在的美好.
-
9 # 暴走的大野驢
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愛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形容花的繁盛,這是寫香雪海的,那裡漫山遍野都是梅花,一開起來當然"無處不花枝"了,這句也算很寫實吧.要說意境的話,就是人到了異常美麗的所在心情無比舒暢,於是便會感到世界有無處不在的美好.
-
10 # 青茗粉茶
所謂“入山無處不花枝”有二個要點,一是山裡山上,二是目光及處皆是花。何為“山”,巖、石、溪、澗;何為“花”,苞、瓣、蕊、色、香。石路斜枝,岩石小菊,流水落花,小徑鋪紅,山風吹黃,草屋繞色等等,皆可為“入山無處不花枝”的取景。
回覆列表
“入山無處不花枝”是清代詩人孫原湘的詩句。
整首詩是這樣描述的:“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受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
這是一首應景詩作。詩人進入山中,發現漫山遍野全是香氣撲鼻的梅花,不覺心情大開。歡呼雀躍之餘,山不在高,路不再遠,詩人完全融入了這至美的天地勝景。可詩人仍然不滿足,他站在花枝前,屏息靜氣,貪婪地吐露這大自然的精華,沁人心脾。可這些花枝,香純嬌嫩,太讓人憐愛而珍惜了,不忍近距離褻瀆她,只想靜靜地感受,以至於忘記了時間。
詩人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境,描繪了山中桃花源般的美好景緻,讀來讓人憧憬,並頓感生命的美麗與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