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那趣事

    區域性的災難,這場奇災就是被清廷官員稱為千古奇災,據《清史稿》記載,這場歷時四年的災荒致使一億多人受災,至少超過一千萬人被活活餓死。

    這場災難對於飄搖的清廷來說,無疑是一場大災難,由於以丁丑年(1877年)和戊寅年(1878年)最為嚴重,故又稱“丁戊奇荒”。從光緒登基的那一刻開始,華北的旱情急劇升級,尤其是山西,更是重災區。

    時任山西巡撫曾國荃在向清廷奏摺中寫道,“晉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餘裡,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祲奇災,古所未見。詢之父老,鹹謂為二百餘年未有之災。”

    為了活命,草根樹皮全部被吃掉。當草根樹皮都被吃掉後,絕望的老百姓一度把小石子磨成粉末吃掉。當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的時候,“人吃人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到了1878年,大旱已經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炊煙斷縷,雞犬絕聲,父棄其子,兄棄其弟,夫棄其妻,號哭於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舉家悄斃,成人相殘食,殣殍不下數萬。”

    當災難來臨時,官府要做的就是開倉放糧。可“丁戊奇荒”發生後,官府非但沒有及時調運糧食,反而藉機大發災難財。

    饑荒逼迫老百姓們遠走他鄉,“丁戊奇荒”造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難民遷徙潮

  • 2 # 敲門磚是土做的

    火山爆發和地震和特大幹旱往往以百年為週期。中國曾於公元1636~1642年、1720

    ~1723年和1875~1878年出現過三次大旱。

    群發性:一些相同或不同型別的災害常常接連發生或相伴發生,形成災害的群發性現象。

    例子:在17世紀這一百年內,中國海河流域先後有70年爆發了蝗災,34年出現瘟疫,83年也因此發生了饑荒,與此同時,其他地區也出現了低溫災害、塵暴、地震與火山爆發等一系列重大災害事件,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災害群發期。

    ⑶複雜性和多因性

    複雜性:某種災害常常與其他災害組成災害鏈,帶動一系列相關災害的出現。

    例子:地震→山崩→滑坡→潰決性洪水

    多因性:同一災害事件由多種不同原因引起。

    例子:地震的發生原因包括:板塊運動、火山噴發、水庫蓄水、太陽活動、行星運轉、月球引潮作用。

  • 3 # 薩沙

    丁戊奇荒不是全球性的。

    丁戊奇荒,是中國華北地區發生於清朝光緒時代1878年一場罕見的特大旱災饑荒。

    山西巡撫曾國荃認為這是200年沒有出現的大災荒,涉及華北多省為山西、河北、陝西、河南、山東等多省。

    現在認為一共有1000多萬人餓死,2000多萬災民逃難。

    其實,這更多是一起人禍。

    因為旱災不是在1878年才出現的,而早在1875年就出現了。

    當時各省就出現了雨水稀少的情況,山東、陝西、甘肅等各省在秋後就出現嚴重乾旱。

    中國那時候的灌溉裝置落後,大部分農民還是靠天吃飯。因雨水稀少,農民自然會遭災!

    古語說大旱三年,乾旱一般不可能只有1年時間。

    那麼,在1876年清政府就應該準備好抗災。

    但清政府卻毫無作為,而旱情繼續加重,以直隸、山東、河南為主要災區,北至遼寧、西至陝甘、南達蘇皖都出現旱災。

    尤其,各省出現糧食收成減半,進而又引起了蝗災。夏秋的時候,一些地區又突降暴雨,導致水災。

    至於山東等守在嚴重的省份,收成只有以往三成。

    連續兩年的旱災後,就出現近百萬人民逃荒現象,數百萬農民在飢餓中掙扎。

    那麼,傻子也應該知道第3年政府務必進行賑災

    1877年,政府仍然沒有什麼作為,而旱災更是惡化。

    山西巡撫曾國荃在奏議中說災區“赤地千有餘裡,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古所未見”

    從1877年開始,出現大面積餓死人的現象。

    飢餓難當的災民為了“苟廷一息之殘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麵為食”,或“掘觀音白泥以充飢”,結果“不數日間,泥性發脹,腹破腸摧,同歸於盡。

    甚至還有人吃人: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災區山西,到處都有人食人現象。吃人肉、賣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還有將老人或孩子活殺吃的……無情旱魔,把災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而河南災民也有數百萬,陝西、河北等省災民也很多。

    以河北為例,,僅河間一府就有二百餘萬災民。

    此時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民變,饑民為了生存,開始大規模為盜,搶劫糧食。

    參與山西賑災的美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說:“災難在所有人的心中激起了邪惡的念頭,民眾開始驚慌不安,社會秩序陷入了混亂……一群婦女蜂擁進一位富人的家裡,佔領了它,在那兒生火做飯,然後又擁到另一家吃下一頓飯。男人們看到這種辦法不錯。便組成了五百餘人的群體,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劫掠取食”。

    一些饑民都是老實的農民,搶劫期間還樹立一個旗杆,上書‘王法難犯,飢餓難當’八字”。

    這樣積累到1878年,老百姓已經無法自救,赤野千里連搶劫也搞不到糧食。所以,大量饑民死去。

    由於死人太多,活人自身難保,不能掩埋,又導致大面積的瘟疫。河南省幾乎十人九病,陝西省“災後繼以疫癘,道饉(死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達十之二三。

    這樣累加起來,從1876年到1878年,僅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北方五省遭災居民人數,估計在一億六千萬到二億左右,約佔當時全華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饑荒和瘟疫的人數,在一千萬人左右;從重災區逃亡在外的災民不少於二千萬人(參見李文梅等《中國近代十大災荒》)。

    然而,遇到這種大災難的情況下,賑災的主要力量竟然不是滿清政府,而是民間人士,甚至外華人。

    當時清政府根本就無法大規模賑災。第一,他沒有存糧。到1860年,清政府只存糧523萬石,就連河北本地救災也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他沒有錢。在1864年,國庫內僅有6萬餘兩白銀。饑荒爆發後,得到救災款最多的山西也只有317萬兩,還不足最低要求的三分之一。

    一是民間士紳自發賑災;二是外國教會也積極賑災。

    其中,僅僅僅山西、陝西兩省計程車紳就募得銀1576萬餘兩,賑糧分別約為176萬石和110 餘萬石。

    然而,這些民間人士難以攜帶糧食深入災區(這樣太危險,因為匪盜很多),只能在自己的控制區開設粥廠。

    因為,才會出現2000萬逃難的災民,他們都要逃到這些地方有口飯吃。

    至於災區除了政府的少量賑災以外,即便就是任其自生自滅,才死了1000萬人。

    尤其士紳開始深入華北災區救災時,已經死了很多人了。

  • 4 # 暮登天子堂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首先肯定的是1878年的自然災害是全球性的自然災害。

    從清代後期西北地區的歷史文獻中整理出1876~1878年氣候資訊和農業資訊,即少雨或乾旱等事件、蝗蟲 事件、歉收和饑荒事件。資料來源包括清代中央和新疆地方的檔案,新疆、甘肅和寧夏的地方誌,重要人物的文 集等。結果顯示1876~1878年西北地區中西部出現乾旱及相關事件。將以上事件繪製成圖,發現這些事件分佈 在甘肅、寧夏和新疆東部,最西可達新疆天山北麓中部。整體上,事件以1877年為範圍最廣、最為嚴重。在此次 乾旱事件中,西北地區中西部的經濟社會受到的影響有限,只在部分縣域出現糧食歉收和饑荒,未發生同期華北 地區普遍存在的“奇荒”。

    1876~1878 年的 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暖事件導致南美洲、北美洲、北極地 區、澳洲和南亞地區等全球多地發生氣候 異常,並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備受關 注。同期,中國也出現了史稱“丁戊奇荒”的乾旱 事件。此次事件是過去千年中國最為嚴重的極端 乾旱事件之一,造成數千萬人口死亡,產生了極 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 5 # 小約翰

    這場災害不是全球性的,它發生的面積不算太大,但影響很大,超乎想象。

    1878年的災害指的是光緒年間發生中國華北大地上,由旱情引起的自然災害。它的時間跨度長達兩年,從1877年開始,直到1878年,影響範圍波及了整個北部中國。

    因為1877是中國農曆的丁丑年,1878為農曆的戊寅年,大清的史官又把它稱為“丁戊奇荒”,也因為受災最重的主要是河南和山西兩省,因此也有人叫它“晉豫大災荒”。

    當時擔任河南巡撫的徐績在給光緒的奏摺中,把這場災難成為“百年未有之災”。

    這場災害雖然主要發生在山西、河南,但陝西直隸和山東也受到波及,影響之廣叫人觸目驚心。災荒一共造成1000多萬人餓斃,數千萬人無家可歸、流落他鄉逃荒,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正是洋務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場百年不遇的大災荒卻在中國大地開始肆虐,席捲了華北五省。實際持續時間長達四年之久,周圍地區也不同程度受到波及。

    大災荒主要由乾旱造成,晉豫地區久旱無雨,滴水不見,農田乾裂,寸草不生,農作物從減產,到後來顆粒不收。

    接下來的情形就不難想象:赤地千里、餓殍遍野,滿目瘡痍、慘絕人寰。

    表面上看,這場災難突如其來,但其實任何災難都是有先兆的,丁戊奇荒也是如此。

    1875年愛新覺羅載湉登上大位,揭開了歷史新篇章,是為光緒元年。好像是老天有意跟光緒爺過不去似的,在光緒登基的同時,這場大旱災就揭開了序幕。北方各省陸續出現了乾旱的苗頭,北京及周邊地區從開春時候起降雨非常少,歷經夏秋依舊很少下雨,大地已經呈現乾涸跡象。

    大旱迅速向周邊蔓延,山東、陝西、陝西、河南、甘肅等地先後出現旱情。

    光緒二年(1876年),旱情開始持續,並且向周圍蔓延。豫、晉、魯受災最為嚴重,蘇皖陝甘地區也出現程度不同的旱情。

    因為旱情加重,重災區農田歉收,災民生活難以為繼。

    俗話說禍不單行,在上述地區遭受旱災的同時,京津及以北地區相繼發生了蝗災和澇災,糧食進一步減產。

    蝗蟲遮天蔽日,所到之處片甲不留,莊稼地沒有一片生機,荒涼如寒冬。夏秋時節,河北、天津一帶陰雨連綿,河水氾濫、冰雹大風肆虐。

    持續的旱災讓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1876年,山東省全境幾乎沒有降雨,農作物減收七成以上。

    《山東通志》稱該年全省"大旱.民飢"。因為旱災,山東各地農民驚恐萬狀,流言四起,傳說天爺爺要收走這方人了。

    百姓開始的時候,天天上街或者到田間地頭祈雨、禱告。而後惶恐不安開始背井離鄉,外出逃難。

    對於山東的災荒,當時的《申報》是這樣描寫的:各處"飢黎鬻妻賣子流離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狀"。

    旱災繼續向南,波及蘇北和皖北。蘇北各地全年少雨,農作物絕收。旱災引發蝗災,禾苗被吞噬一空。災民"逃亡餓死者不計其數"。

    經過持續兩年的大旱,華北災區的旱情得到了巔峰。災區富裕的大戶已經沒有隔夜之糧,百姓更是面臨絕境。官府的賑濟杯水車薪,多數災民只能無奈餓死。

    山西巡撫曾國荃在奏議中說災區"赤地千有餘裡,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奇災,古所未見"(《曾忠襄公奏議》卷8)。

    西方傳教士在華創辦的《萬國公報》這樣記載說:“天禍晉豫,一年不雨,二年不雨,三年不雨,水泉枯,歲大飢,無禾無麥,無粱菽黍稷,無蔬無果”。

    “官倉匱,民儲馨,市販絕,客糶阻。”

    一斗米開始賣到一千錢,漲到三千錢,最後竟然漲到五千錢…

    百姓身無分文,只能吃草根,啃樹皮,煮食牛皮,吃磨出的石粉,吃觀音土,吃棉絮,最後發展到吃人。

    路上看見有屍體就吃,家裡有餓死的人也吃。“餓殍載途,百骨盈野。”

    山西巡撫曾國荃在給光緒皇帝的災情彙報中說,“樹皮草根之可食者,(饑民)莫不飯茹殆盡。且多掘觀音白泥以充飢者,苟延一息之殘喘,不數日間,泥性發漲,腹破摧腸,同歸於盡”。

    這場曠日持久的大災荒,一直持續到1878年,1879年在得到緩解。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前所未有的大饑荒中,餓死的災民超過一千萬。在饑荒嚴重的地區,整家餓死也不罕見,有的地方甚至成了絕戶村。

    這場大災荒造成的危害難以想象,即使現在回想起來也讓人恐怖。值得慶幸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生產力發展,國力上升。國家減災、抗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大災荒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現在的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