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葛亮真的是神嗎?
6
回覆列表
  • 1 # 每天瞭解一個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沂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三國志》

    父母雙亡

    諸葛亮從小出生於官吏之家,家裡有一個哥哥諸葛瑾(後為東吳大將軍),一個弟弟諸葛誕(後為曹魏大將軍),還有兩個姐姐,父親是漢末兗州泰山郡丞,俸祿600石,再加上諸葛氏在琅琊屬於名門望族,生活上也算得上是豐衣足食。但是在諸葛亮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病離世,雖然後來父親再娶一房,不過僅僅過了五年,諸葛亮的父親也因病逝世,失去了家庭支柱,給這個家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由於太小無法支撐起整個家庭,於是八歲的諸葛亮、年幼的弟弟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兩個姐姐全部由叔父諸葛玄撫養。諸葛玄的生活也並不穩定,先是聽命袁術赴任豫章太守,後來又去荊州投奔劉表。

    隆中對策

    諸葛玄去世之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在此期間他熟讀經典,研習兵法,並且時刻分析著局勢的變化,當然最終也期望能夠有朝一日大展宏圖。都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恰巧此時剛被曹操打敗的劉備也來投奔劉表, 但是劉關張三人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想要興復漢室,當務之急就是任用賢人,後來司馬徽和諸葛亮的好友徐庶紛紛推薦諸葛亮,後來諸葛亮又推薦另一人,那就是鳳雛龐統(與諸葛亮同拜為軍事中郎將,曾給劉備出上中下三計,不過後來不幸被箭射死),接下來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劉備三顧茅廬,年僅27歲的諸葛亮,在分析亂世如何破局之後,向劉備描繪著“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

    火燒博望坡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實這個典故最早就是出自於諸葛亮。曹操平定河北之後,派遣夏侯惇領軍十萬直逼南陽新野,雖然諸葛亮有退敵之策,無奈關羽張飛並不聽從,諸葛亮只有借用劉備令劍方才威服二人,命兩人各帶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諸葛亮另外派遣趙雲領老弱殘兵,假裝敗戰,引誘夏侯惇進入山林窄路;又遣關平、周倉、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後方,焚燒物資,曹軍受制於道路狹窄,又處於樹木交雜之處,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傷十分慘重,夏侯惇等將領敗逃回許都。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後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從此之後,全軍上下莫不佩服諸葛亮!

    赤壁之戰

    在博弈論中,合作博弈是非常重要的型別,也就是聯盟,從而達到兩者的利益最大化。諸葛亮知道僅憑目前的實力對抗曹操,劉備並無勝算,因此只有尋求孫權的幫助,才可能相互抗衡。孫權並不想惹火燒身,而是採取觀望的態度,兩邊都不得罪。諸葛亮親自跑到江東,他先是給孫權分析了曹操打敗劉備的後果,然後給了孫權兩個選擇:要麼一起攻打曹操,要麼向曹操俯首稱臣。並且告訴孫權劉備決不投降,而且曹軍遠來疲憊,再加上北方人不善於打水戰,曹軍必敗!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另外兩場是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而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同時也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漢中之戰

    後來劉備向孫權承諾,一旦奪取益州,就會立刻歸還荊州。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在張松的慫恿下,派法正到荊州請劉備保護益州安全。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劉備親自率軍在謀士龐統的陪同下進入了益州。後來劉璋發覺張松私通劉備,下令守關諸將不準劉備兵馬透過,劉備直接向成都挺進。建安十九年,諸葛亮為了支援劉備,與張飛、趙雲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劉璋只能被迫投降交出益州。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操準備南侵漢中,一旦漢中被奪取,剛佔領的益州也將保不住。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對峙不下,曹劉雙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戰力,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有30多萬人參加戰鬥。劉備方參戰將領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曹操方參戰將領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可謂三國時期陣容最豪華的戰爭。在國難危機時刻,劉備派人到成都讓諸葛亮調兵來支援,男子上陣殺敵,女子保證運送糧食,最終取得勝利。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漢延康元年,曹丕篡漢自立,傳言稱漢獻帝劉協為曹丕所害,於是群臣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同意後,於221年稱帝,國號為“漢”,任諸葛亮為丞相。至此,完全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制定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

    白帝城託孤

    在登基兩年之後,劉備病重緊急召回諸葛亮,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延至四月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蜀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征,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十二月班師成都。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蜀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睿繼位,缺乏統治經驗,諸葛亮決定出師北伐。至於北伐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為了報答劉備,完成遺願;二、如果不攻打曹魏,一旦曹魏強大之後,必定滅掉蜀國;三、將內部的階級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

    第一次北伐

    建興六年春,漢軍準備北伐,諸葛亮放棄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計,選擇了先攻佔隴右作為進攻跳板的戰略。由於蜀軍的突然進攻,毫無防備的魏軍手忙腳亂,姜維、梁緒等紛紛投降,頃刻間隴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遠在洛陽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軍親自坐鎮,派大將軍曹真防禦趙雲,張郃抵抗諸葛亮,徐邈率軍反攻南安郡。諸葛亮料到張郃此番率軍前來,必定來取漢軍咽喉之地街亭,馬謖請命應戰,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諸葛亮再三叮囑馬謖,並要求馬謖到街亭後立刻描繪街亭的山川地理圖本以及安營紮寨的位置。又派大將王平作為副將,同時讓高翔在列柳城接應馬謖,又命魏延在山谷之中接應馬謖。可是馬謖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諸葛亮安排的部署,執意將大軍屯兵於一座孤山上,張郃派人,切斷漢軍水源。漢軍因為缺水而陷入內亂,馬謖棄軍逃亡。張郃乘勢進攻,漢軍大敗,街亭失守,蜀軍喪失了全部有利形勢。對曹魏產生極大震動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回到漢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己也上疏願意自貶三等。

    第二次北伐

    曹真和張郃在漢軍撤出後,快速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曹真又認為漢軍今番進攻祁山失敗,褒斜道又被趙雲燒燬和大水沖蝕,下次該會以陳倉作目標,便派將軍郝昭、王生等與千餘人屯兵陳倉,重修陳倉城。對於諸葛亮來說,只要有一口氣,就絕對不放棄北伐。建興六年冬,諸葛亮聽說魏軍大舉東進進攻東吳,於是領兵數萬包圍陳倉。但郝昭已築好防備。由於曹魏已經事先在陳倉做好了充足準備,加上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相方激戰二十餘日未有勝負。此時漢軍糧草不繼,又聞訊魏援軍快到,只好再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

    建興七年春天,諸葛亮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軍牽制郭淮。魏軍知道漢軍主力到臨,便緊急撤退,漢軍順利佔領二郡。因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恢復諸葛亮為丞相。230年七月,曹魏想轉守為攻,大司馬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欲與曹真軍會師漢中;張郃從褒斜道進兵,直指漢中。諸葛亮知道魏軍來攻後,立即加強要地的防守,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曹軍的前鋒夏侯霸先在曲折的谷中下營。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漢軍攻擊,夏侯霸在鹿角間戰鬥,最後援軍到達,夏侯霸才得以解圍。因蜀地艱險,期間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至九月,三路大軍受詔撤退。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吳壹攻破費曜,最終取得了防守反擊的勝利。

    第四次北伐

    建興九年春,諸葛亮乘曹魏雍涼地區半年沒有下雨,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堡,並在祁山堡東北修建滷城作為蜀軍大營,曹睿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隨後前進。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司馬懿深知諸葛亮舟車勞頓,拒不出戰。司馬懿改為進軍滷城,諸葛亮也撤出對祁山的包圍,將全部軍隊集中在滷城,司馬懿派張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聯絡,並命他攻滷城以南的的王平,自己則率眾進攻滷城以北的諸葛亮主力,力圖以鉗形攻勢,擊敗諸葛亮。

    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後主劉禪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聖旨,諸葛亮只有引軍退回。都說兵不厭詐,司馬懿強行堅持要張郃領兵追擊,張郃無奈前往追擊。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漢軍射中右膝,傷重病逝。第四次北伐之前,諸葛亮派李嚴負責準備糧草,後來,李嚴怕糧運不濟,就謊稱諭旨要求諸葛亮撤軍,後被貶為庶民。

    第五次北伐

    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屯田生產糧食,雖然孫權權也響應蜀漢,率軍十萬北上攻魏,但被曹睿親自率軍打敗。曹睿親征迫退吳軍之後,有人建議他到尚未分出勝負的西線督戰,曹睿說“權退亮膽破,大將軍已制之,吾無憂矣”,顯示出相較與對東吳孫權的重視,諸葛亮的北伐可能並未對曹魏造成多大的撼動。

    魏、漢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想要激怒司馬懿出軍來進攻自己佈置好的陣勢。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假意上表給魏明帝請戰。後來司馬懿從諸葛亮派出的下戰使者口中探得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使者答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司馬懿告訴人說:“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認為諸葛亮活不了多久。

    秋風五丈原

    八月,諸葛亮病情日益惡化。諸葛亮病重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軍前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李福返回之前,兩次跟諸葛亮談話:“日前確實不曾詢問,等到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擔負國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請問蔣琬之後,誰又可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費禕可以繼任。“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誰可接任?諸葛亮沒有回答。同時,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去世。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其後,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劉禪

  • 2 # 暮雨夜行歸何處

    諸葛亮是個治國的行家,是個對蜀漢盡職盡責的好忠臣。

    諸葛亮是蜀漢不可缺少的重臣,是劉備死後蜀漢中流砥柱,他能治國有謀略善治軍,而且對於蜀漢忠心不二,鞠躬盡瘁,被後人認為是智謀的化身,也是後代君主推崇的能臣楷模。

    雖然說諸葛亮對蜀漢真的很重要,但是劉備的天下真的不是諸葛亮打下的,而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

    前期的劉備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各種不順。直到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之後,他才有了發展的機遇。諸葛亮的隆中對只是給了劉備一個戰略目標,而實際的行事都是劉備自己來的,前期不順利的戎馬生涯給了劉備豐富的沙場作戰經驗,使得劉備厚積薄發,在曹操敗走赤壁之後,他抓住了時機發展自己,他拿下荊州,然後進軍西川,最後拿下漢中,達到了蜀漢的頂峰。

    這些仗都是劉備親自去打的,諸葛亮更多時候是在後面做後勤工作,幫助劉備穩定後方,治國理政。

    諸葛亮就像曹操的荀彧一樣,荀彧在曹操重要的一戰官渡之戰的時候也是坐鎮許都,總理後勤,不是說他們的能力不行,作用不大,相反來說,他們的作用很重要。這就像西漢開國三傑,劉邦論功的時候,功勞第一不是能征慣戰的韓信和運籌帷幄的張良,而是那個搞後勤的蕭何。

    而劉備的天下是他自己打下來的,赤壁之戰劉備自己打的,最大的助力除了孫吳就是關羽手下的那一萬多水軍;打西川最開始的時候帶的是法正、龐統、魏延、黃忠,關羽和諸葛亮等人駐守荊州;打漢中的時候用的是法正和五虎加上魏延等人,諸葛亮駐守成都。

    所以說,劉備打天下的仗全都是自己參與,因此來說,劉備真的算是個梟雄,手下的文臣武將都是他的助力,但是劉備的家底兒也真的是他親自打下來的。

  • 3 # 魚丸吆

    諸葛迷來答一波,以下主要是先帝劉備去世以後,後主孱弱,諸葛亮自己扛起蜀漢大旗開始(心疼我丞相)。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抑鬱成疾,彌留之際將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隨即去世。後主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總理朝政。至此,舉國重任落在諸葛亮一人肩上。諸葛亮就面臨著如何治理蜀漢的艱鉅任務。

    蜀漢建興元年十月,夷陵之戰的第二年,諸葛亮派遣尚書鄧芝前往東吳尋求與東吳的再次聯盟。鄧芝到東吳後依照諸葛亮的囑託,詳細分析當前局勢,闡明瞭吳與蜀唇亡齒寒的道理。很快,孫權斷絕了與曹魏藩屬關係與蜀漢結為盟友。

    這樣的結果是蜀漢和東吳都渴求的,對蜀漢來說卻是更加寶貴的,因為當外部環境穩定以後。諸葛亮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去解決一個令蜀漢頭疼多年的問題,那就是南中叛亂。

    蜀漢建興三年春三月,諸葛亮南征。史書記載,諸葛亮七擒孟獲七縱孟獲,最後,孟獲輸得心服口服,諸葛亮還要放他,孟獲卻再也不肯回去了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諸葛亮在軍事上發展十分順利。因為他贏得了民心,得到了少數民族的歡迎。史書記載,建興三年春南征,其秋悉平。

    七擒孟獲,南撫夷越,最終讓這裡的人們過上真正穩定的生活。這才是諸葛亮心中真正的對南中的平定。經過幾年的努力,蜀漢政權終於有了一個想對和平安穩的環境。而此時,諸葛亮所推行的內政改革也已經全面展開。

    內政,第一位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諸葛亮選拔人才不拘資歷,不拘地域,尤其注重德才兼備。蔣琬、費禕、董允、王連、陳震、張裔、費詩等等。像這樣被諸葛亮發現並任用的官員數不勝數。一時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巴蜀地區有才能的人才爭先為國家效力。

    內政建設除了需要得力的人才。更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諸葛亮親自主持制定了蜀漢的國家法典《蜀科》。諸葛亮的法制,包含了勸善懲惡的一片赤誠。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對他畏威懷德,心悅誠服。諸葛亮治理國家可以用四句話概括:教化為先,法制為後,執法嚴明,公正守信。

    招賢納才,以法治蜀,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政通人和,吏風廉潔,巴蜀大地,開始呈現一派嶄新的氣象。諸葛亮又開始大刀闊斧對蜀漢經濟就行治理。諸葛亮設立司鹽校尉、司金中郎將、還有錦官、堰官,可見諸葛亮是何等的重視巴蜀地區的經濟發展。民富國強,蜀中大治。一切為了北伐做準備。

    公元234年早春時節,蜀地還未從漫長的寒冷中甦醒過來,蜀國丞相諸葛亮決定再次揮師北伐。這也是諸葛亮一生中最後的一次北伐。蜀漢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舉全國之力,親率十萬大軍,由斜谷口向北進軍,漢魏兩軍,在渭水之濱相持數月。最終,諸葛亮無計可施,進退兩難,最終一病不起隕落五丈原。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歷史中少有的全能型人才。在軍事上,諸葛亮與孫武白起韓信等被稱為唐朝武廟十哲之一,在文學上,著有《隆中對》、《出師表》等名作,此外還有《論交》《論光武》《論諸子》《論讓奪》等;在政治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北伐曹魏;另外,說丞相是全才是因為除此之外,他還會音樂,繪畫,書法,發明,建築學,水利,法律學,天文,兵器學,農業學等。並且歷史上對諸葛亮的評價非常高,諸葛亮一生之敵司馬懿對諸葛亮評價甚高“諸葛孔明,天下奇才也!”;杜甫有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近代《週刊文春》2005年對當代日本人最崇拜的100名人作了一次調査,中國只有諸葛亮和孔子上榜,諸葛亮排第28名,孔子排第87名,其餘大多數是日本名人。

  • 4 # 小小扒歷史

    諸葛亮是一個真正的世家子弟,他想要流芳青史,想要大權獨攬,他和司馬懿唯一的區別就是他沒有謀朝篡位。

    正統的文人就要投靠最正統的繼承人,漢末的劉皇叔是天子所認可的人,名滿天下。在這動亂的年代中,誰的名聲最好,誰有最具有正統性?答案是劉備。

    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劉備是狼狽的,46歲的他仍然居無定所,諸葛亮看中了劉備的勇氣與名望,認為他會是一個大器晚成的王者。輔佐劉備的諸葛亮嘔心瀝血,最終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偉業。而他的名望也上升到了天下第一智者的高度。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劉備兵敗白帝城,蜀國的根基幾乎動搖。面對已經失去爭霸天下資本的蜀漢政權,絕望的氣氛充斥著朝堂。諸葛亮作為大權在握的丞相,他沒有把劉禪趕下王座,他要的不是這個,他要的東西王座給不了他,流芳萬世才是他所求的。

    作為蜀國的無冕之王,他把國都留給了劉禪。北伐中原他打的獨斷專行,聰明人都覺得他這是困獸猶鬥,蜀國的經濟幾乎崩潰,但是百姓們不認為是國主和丞相的錯,他們所做出的犧牲都是為了偉大的事業,那就是三興漢室。

    諸葛亮雖說為復興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對待百姓,對待士兵,他並不是那麼光明磊落。

  • 5 # 鄺生24

    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涉及內容、觀點,真假內容很多,難以回答。劉備能取得蜀國江山,諸葛亮起到了一定的後勤供應和內治工作的作用。軍事上如取益州,定西川的大事主要靠龐統和法正,武將魏延等。

  • 6 # 作家馬踏中原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可以說諸葛亮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孕育的代表人物。有智,有才,有德。

    諸葛亮微時,躬耕南陽,自比管仲、樂毅。目自己有王佐之才。諸葛亮熟讀經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運籌三千里。是個不可多得的全才。

    諸葛亮的偉大在於胸懷全域性,具有常人所沒有的戰略眼光。未出茅廬便進獻三分天下之策。當時勸劉備:“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正因為佔據四川及漢中之地,進可攻,退可守,戰略決策得當,劉備才能高舉匡漢大旗,一改以往頹勢,開疆拓土,建立蜀國。

    第二,諸葛亮很有治國才能。建蜀後對外製定連吳抗曹的基本外交國策。這才使得蜀國面對魏吳兩個強國,不但沒有被消滅,而且還進一步鞏固壯大。諸葛亮善於馭眾,治理國家井井有條,獎功罰罪,賞罰分明,使得蜀國政治清明。又且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使得士樂為之用,兵願為之死。

    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吳蜀交惡。劉備興兵伐吳。結果被書生陸遜火燒連營,精銳盡喪,元氣大傷。

    劉備一死,蜀國危機四伏。國內二心者蠢蠢欲動。國外魏吳聯合來攻。可以說內外交困。最後還是諸葛亮力挽狂瀾。再次奉行與吳結盟抗曹的政策,這才是蜀國免於被孫曹聯合攻擊的命運。蜀國才得延國祚。

    總之,諸葛亮能文能武。文有出師表留世,武能屢敗強敵。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說劉備能在諸侯混戰的亂世,站穩腳跟,最後建立蜀國,諸葛亮的輔佐之功不可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到底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