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厚何
-
2 # 海鏡清
題主問的應該是張蔭桓、徐致靖。二人都是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捕,卻一流放、一處斬監侯(死緩),暫時死裡逃生。
張蔭桓
張蔭桓是被捕之人中官職、地位最高的一個(總理衙門大臣、戶部左侍郎),相當於外交部副部長兼財政部副部長,還曾經入過軍機處。因為長期從事外交與洋務活動,是晚清少數精通世界形勢的官員之一,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評價他是“目下北京唯一懂得洋務的政治家”。
康有為能成為光緒帝面前的紅人,全是張蔭桓在起作用。
康、張是廣東南海縣老鄉,張蔭桓欣賞康變法圖強的思想,於是把康推薦給光緒帝、代他呈遞奏摺,可以說沒有這次推薦,就沒有戊戌變法。因此變法失敗後,張蔭桓當即被革職下獄。
竇納樂,他讓張蔭桓多活了一年多,卻最終無法挽救他
幸虧英國公使竇納樂獲悉清廷將處死張蔭桓,立即聯絡日本公使林權助,希望設法營救。林權助還就此事進一步與正在北京遊歷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商議。兩人分別致函或面見李鴻章,要求李立即告知榮祿,讓榮祿次日晨轉告慈禧,稱如果張氏被殺,將導致“列國干涉”,“引起很壞的結果”。
這無異於一種恐嚇,但慈禧忍下一口惡氣,接受了英日的要求,釋出上諭稱:“張蔭桓雖屢經被人參奏,聲名甚劣,惟尚非康有為之黨,著刑部暫行看管,聽候諭旨 。”29日再發上諭,將張發配新疆。
不過慈禧這口惡氣一直未消,一年多以後,義和團運動與清廷保守勢力合流,開始盲目排外。張蔭桓這樣一位多年從事外交、洋務的高官,自然成為打擊的物件,慈禧對他的新仇舊恨糾結在一起,再加上以端王載漪的鼓譟,1900年7月慈禧降旨:“已革戶部侍郎張蔭桓,著即行正法。”
慈禧所依恃的義和團終究扛不住列強的槍炮,不得已求和。 議和期間,美、英國駐華公使先後照會朝廷,要求“將張蔭桓一切罪名開除,賞還原銜,追予諡典”。 清政府於1901年12月29日釋出上諭,“已故戶部左侍郎張蔭桓,著加恩開復原官,以敦睦誼”。
徐致靖
徐致靖本來是侍讀學士,他支援變法維新,向光緒帝推薦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黃遵憲、張元濟等人。又請“廢八股,改試策論,裁汰冗官,酌置散卿,宜練重兵,以備邊患。”“百日維新”期間,擢升為禮部右侍郎。最特別的是,康有為、譚嗣同企圖拉攏對新政表示支援的新建陸軍督辦袁世凱,讓徐致靖上密摺保袁,這就是9月11日上的《密保練兵大員疏》。後來康、譚更是企圖讓袁世凱發動政變,殺掉慈禧,慈禧自然對徐致靖恨之入骨,要殺頭的名單上,徐列在第一個,後面才是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因為保舉了康、梁、譚等人,還上過許多變法改制的奏摺。入獄之後,徐致靖也自以為必死,卻沒想到自己的父親和李鴻章有舊,李鴻章有心救徐致靖,卻由於甲午戰敗,在慈禧太后面前失寵,靠邊站了,人微言輕,於是找到慈禧寵臣榮祿求情。
榮祿對維新派並不仇視,而且他執掌直隸也需要李鴻章的支援,遂向慈禧進言:“徐致靖聽說是個書呆子,整天在家裡唱崑曲,吹笛子,他並不懂新政,恐怕是上當受騙。”慈禧太后面帶怒容說:“徐致靖不是好東西,他離間我母子,你為什麼袒護他?”榮祿忙跪下說:“奴才不敢,不過據奴才知道,徐致靖升了禮部右侍郎後,皇上沒有召見。”太監奉命去查檔,果然,光緒帝三個月內都沒有召見過徐,她這才辭色緩和下來,對榮祿說:“看你的面子,叫他老死獄底吧。”動筆把“斬立決”改為“斬監候”。
光緒帝為什麼三個月沒有召見過徐致靖呢?其實是因為徐“耳朵重聽”,和他說話必須很大聲,光緒身為皇帝,還不得不防隔牆有耳,乾脆就不召見他了。
徐致靖比張蔭桓命好,因為一直關在監獄裡,反而逃過了保守派的政治清算。等到與八國聯軍議和時也被赦免,一直活到1917年才去世。
徐致靖晚年常說:“我應該跟六君子一起走,留下我有什麼意思?”
-
3 # 黑馬進草原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釋出《明定國是詔》,宣佈實行新政。五天後,光緒帝接見康有為,賞六品銜。.梁啟超、譚嗣同、楊銳等也都在朝廷任了職。三個月時間裡,釋出了不少實行新政的詔書,如設立學堂、提倡言論自由,獎勵發明創造,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等。但這些遭到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有反對就有鬥爭,光緒也就走向了極端,想以“兵諫”解決問題,不料走露訊息,傳到慈禧耳中,她老羞成怒。當夜馬上派榮祿、李蓮英、崔玉貴等人連夜去請朝中德高望重的李鴻章、榮祿、慶親王奕匡、端郡王載漪、禮親王世鐸、莊親王載勳和懷塔布素等人進宮商議。當時,大家不知發生了何事,都深知事關重大,否則皇太后不會深夜召見,滿腹狐疑,又不敢議論。
“人差不多到齊了,咱們開始決定大事。”說這話的時候,慈禧還是心平氣和的,但馬上語氣就上調了八分,厲聲說道:
“虎不傷人,倒有傷虎人!老身把載湉從醇王府迎到宮中立為皇帝,這許多年來,歷盡艱辛把他養成人,讓他親政,堂堂正正當個大清國的皇上,老身也就回到這園子中怡養天年。豈料,皇上竟聽一些人的盅惑,鬧起變更祖制的事來,我本不想管,想不到越鬧越過分,把祖宗留下的東西全拋在腦後,想把你們這一班子舊臣都驅逐,還要購置西裝、剪髮易服,這不是毀祖忘本嗎?”
慈禧又提高嗓門道:
“如此下去,哪裡還有大清的影子,完全變成為不中不洋的混混兒,我不能不管,載湉這小子以為長大了,要置老身於死地。”說著,上前幾人,不由分說,脫去光緒帝的龍袍。由李蓮英將光緒帝押往嬴臺囚禁,光緒帝失去自由。至此,光緒帝變法只持續了整整103天,史稱“百日維新”。這一年是農曆狗年,也叫“戊戌變法。”
不久,維新人物除康有為、梁啟超外,其餘全部被揖拿。他們是康廣仁、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張蔭桓、徐致靖、陳寶箴、張元濟等人。
榮祿當時唯恐慈禧責他辦事不力,便把康有為跑的責任推至光緒帝身上,慈禧聽後,點點頭又問道:
“聽說康有為的得意弟子叫梁啟超,為何也不見此人?”
榮祿知道這事也不必隱瞞,便小心翼翼道:
“據報,梁啟超入日本駐華領事館去了,臣也帶人去捕獲,可領事館推說無此人,不準入內搜捕。”
慈禧也怕她剷除維新之人引起各國駐華公使不滿,招致其他麻煩。榮祿揮揮手道:
“既然日本公使說梁啟超不在使館中,也許可信,日本人也不會為一個逆黨分子與我朝起衝突,這事就暫且過去,可到其他地方嚴加搜尋,若京中沒有,可以電告全國通輯康有為、梁啟超。”
幾天後,慈禧在楊崇伊、懷塔布素、榮祿等一幫心腹大臣的擁護下,再次登上太和殿寶座,重新操起她的大權,並接連下旨取締光緒帝所頒佈的各種維新措施、恢復舊制。然後又下剛毅把徐致靖、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康廣仁等交由刑部審議。
刑部審議後,慈禧親筆批文立即斬決頭號人物官至二品的禮部右侍郎徐致靖。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靜,江蘇宜興人,思想開明,擁護革新,保薦康有為、啟超、譚嗣同、張元濟等維新人士。因其父與李鴻章是同科進士,關係密切,李鴻章出面請榮祿幫忙。這天,榮祿來到慈禧寢室,為徐致靖說情。慈禧大怒道“好你個榮中堂,你竟敢為帝黨開脫,你得到了他們什麼好處!”
榮祿馬上跪地申訴道:
“徐致靖只是個書呆子,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新政,只是在維新派裡唱崑曲、玩圍棋。更何況實行維新後三個月與光緒帝一直未見面。”
慈禧聽後,派太監查對,將徐致靖改為“監候”(即死緩)。這樣“本應七君子”變成了“歷史上的六君子。”後來,徐致靖出獄後,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僅叟,意為“六君子被害”刀下僅存的老朽。
1898年9月28日,經慈禧批覆,刑部議定,將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康廣仁押往北京西街菜市口斬首示眾。
這天,六人或坐或臥或站,雖然人人都帶著木枷和鋏鋯,但都一點也不象囚犯垂頭喪氣,人人臉上露帶笑容。一獄卒扯開嗓門叫道:
“奉刑部大人之命,今日押你們六人去西市斬首示眾,有什麼臨終遺言要交待的,寫下來吧!”
那獄卒說完,遞上紙筆,譚嗣同仰天大笑吟道:
“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叟待杜根。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是我譚嗣同的臨終遺言,請你們轉告後世人吧!”
這起變法,關係錯綜複雜,支援維新派的官員或死或逃,或被革職監禁,或提拔重用。如:湖南巡撫陳寶箴是當時唯一有地方實力支援變法的,革職去江西。榮祿升為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袁世凱被慈禧賞銀錢4000兩,恩准在西苑門內騎馬。
-
4 # 日慕鄉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一聲令下,搞的熱熱鬧鬧的“戊戌變法”就此關門破產。
出事了,責任人是跑不掉的,尤其是帶頭的康有為和梁啟超,更是慈禧的眼中釘肉中刺,但這兩位鼻子靈敏,一看大事不妙,腳底抹油,早早溜走了。
尤其是康有為,從北京坐火車跑到天津,又從天津跑到塘沽,坐船一路南下,先是到上海,再是到香港,最後乾脆跑到了日本,榮祿一路加急電報捉拿康有為,還是沒追上。
而梁啟超就沒有那麼複雜了,他在伊藤博文的護送下登上日本軍艦“大島號”,直接去了日本。
挑頭的跑了,辦事的就跟著倒黴。
張蔭桓、徐致靖、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八位被抓。
(1)這其中康廣仁是康有為的弟弟,他雖然是新法的擁護者,卻對哥哥大鳴大放那一套不感興趣,私下裡曾對人說:
“阿兄規模太大,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少……而皇上又無權,怎麼可能成功呢?慈禧訓政後,康廣仁勸梁啟超快跑,自己也跟著跑了,半道上卻又回來取東西,被家裡一個被他訓斥過的廚子出賣,最終被捕。
康廣仁雖然在變法中只負責辦報,但因為他是康有為弟弟,慈禧抓不到哥哥,就拿弟弟頂罪。
(2)楊深秀是民國晚期科舉的神童,12歲就中了秀才,21歲就已經是舉人,作為新法的擁護者,原本沒有被抓,但他為其他人說情,一激動說出要慈禧撤簾,歸政與光緒,最終一起被殺。
(3)楊銳是張之洞的門生,被捕後張之洞第一時間出面營救,無奈曾被楊銳挖苦的剛毅在慈禧面前大肆誹謗,導致救無可救。
(4)劉光第與楊深秀一樣,是科舉的奇才,他21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就得了全縣第一名,二十三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進士,作為康有為的得力助手,他擁護新法,一心為國。
(5)林旭被殺時只有二十四歲,科舉屢試不中的他在變法過程中受到重用,也跟著倒黴,他死後,他的妻子悲痛欲絕,以嗑藥絕食的方式自殺。
(6)而名氣最大的譚嗣同就不用說了,能跑也不跑,就是要做烈士,喚醒華人。
張蔭桓、徐致靖兩位卻出人意料的倖存下來,可以說是奇蹟,也可以說是中國特色。
(7)張蔭桓是光緒與維新派的聯絡人,原本要被處死,但因為他是搞外交的出身,有洋大人撐腰,最終被判處流放新疆,慈溪對八國聯軍宣戰後,又想起了他,最終在1900年把他處死。
(8)徐致靖是地地道道的維新派,慈禧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他,但他的父親與李鴻章是同年的進士,李鴻章給同學面子,找到榮祿為他說情,慈禧經過一番調查,發現光緒在事變前三個月的確沒有召見過徐致靖,就給他一個:斬監侯,相當於死緩。
後世考證,光緒之所以不召見徐致靖,是因為他耳背,說話的十分大聲才聽得見,光緒怕密謀被其他人聽見,所以乾脆不找他,沒想到還救了他一命。
-
5 # 漩渦鳴人yy
說到底還是為了保護她手裡面的權利,有人說她同情戊戌變法,那是假的。
本來抓了八個人,最後只殺了六個人,而這六個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那麼慈禧放過的那兩個人究竟是什麼人呢?
徐致靖,這個人的父親和李鴻章是同科進士,也就是說二者本來是通俗一點兒講叫同學,這個人在被抓了以後趕緊去求李鴻章,李鴻章找到了慈禧的大紅人榮祿,兩個人一起合力把這個人給保下來。
張蔭桓,這個人吶,和西方列強有那麼一點兒關係,而且關係特別好在他被捕以後,西方列強出手干預,說把這個人給保下來,因此慈禧也沒有辦法把這個人給留下來,以後等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慈禧和世界各國宣戰以後,又把這個人給處死了。
說了已經抓到八個人了,為什麼還要放過這兩個人呢?實際上,慈禧之所以反對戊戌變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光緒皇帝想直接從她手裡面奪權。慈禧這個人是一個對權力有一種變態慾望的人,這個人他做事情絕對不能夠接觸到他的權利,否則親生兒子她都敢跟你鬧騰。
從道理上來講,這一次跟他鬧騰的是光緒皇帝,至於說李鴻章和西方列強,都是在旁邊看戲的,一方面他需要拉攏這兩方的勢力來幫助他一起穩定,朝著另一個方面,他必須殺雞給猴看,要警告光緒皇帝千萬別給我鬧事情。
所以對於和李鴻章關係比較近的徐致靖,慈禧選擇放他一馬,也算是賣給李鴻章一個人情兒跟西方列強關係比較近的張蔭桓,他也選擇放他一馬,只要跟她權利有關的他都可以選擇妥協,窮盡中華之物,結西方之好這也是話也是他說的。(有人會說她和全世界宣戰這個問題也是因為西方列強要過來搶奪他的權利,恨不過,結果這個時候有義和團出來說我刀槍不入,我可以幫助你打敗洋人,那慈禧當然是把積攢已久的仇恨直接爆發了,但是在這之後,慈禧看到還是打不過西方洋人以後趕緊跪下來求和平。)
總的來講,她不是說要復仇,而是說要保證自己的權利,所以這件事情不宜擴大,而且打擊的目標必須要精準,這就是為什麼在斷頭臺上面的兩個人能夠從必死的局面活了下來。
而且所有同情戊戌變法的官員都遭到了慈禧的清算,直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以後,慈禧想要緩和和光緒皇帝之間的關係,因此再回北京城的途中才下令把曾經同情戊戌變法的官員官復原職。
這一來二去,令人哭笑不得,為了權力,什麼都幹。
-
6 # 五班長
戊戍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釋出“明定國是”詔書,一直持續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戍政變,一共歷時103天,也稱百日維新。
變法的目的是好的,是想改變體制,除舊佈新,學習西方,富國強兵,可就是有點操之過急了,在短短的103天,釋出了幾十道變法詔書,形同兒戲,在沒有掌握兵權的情況下,冒然去求掌管兵權的袁世凱,想透過袁世凱勤王直接軟禁慈禧太后,真有點想入非非了,結果被太后打了個小小的反擊,風淡雲輕地就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了中南海瀛臺。
康有為得到風聲幸虧跑的快,太后的聖諭愣是沒追上康有為逃跑的腳步,讓他躲過了一劫,梁啟超有日本人的保護,“堂堂正正”去了日本,師徒兩人在日本相會了。
這次變法共抓捕了八人,他們是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楊深秀,林旭,康廣仁,張蔭桓和徐致清,前六人被捕3天后被斬於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戍六君子”,康廣仁只是辦辦報紙,沒什麼事,可就因為康有為跑了,他算是抵了康有為的缺,張蔭桓和徐致清逃過了一死,為什麼張蔭桓和徐致清能免其一死呢?這是因為張蔭桓在洋務運動中,經常代表清廷出訪國外,和外國公使間素有往來,外國公使出面說情,太后不能推託,其實太后最想殺的就是他和徐致清,慈禧太后認為,不是兩人唆使,光緒也不會和康梁搞在一起,雖然免了張蔭恆一死,但還是把他流放到了新疆,二年後,慈禧頭腦發熱,一連向11國宣戰,又想起了他,一道聖諭還是結束了他的性命。徐致清比較幸運,他父親和李鴻章是同榜進士,兩人非常要好,李鴻章把徐致清看作義子一樣,由李鴻章親自出面,再加上李鴻章拉來榮祿一起說情,太后再氣憤,也無可奈何,她還需這兩位大臣支撐搖搖欲墜的大清江山呢,最後徐致清被判了個“監候”,逃過了一劫。
-
7 # 世界人文通史
1898年的戊戌變法失敗後,許多積極參與變法的人物都遭到了慈禧太后的迫害。比如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被囚禁於瀛政臺,至死也未能再參與朝政。
此外,慈禧太后還逮捕了譚嗣同、康廣仁、張蔭桓、徐致靖、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這8人,因為他們都是積極參與“戊戌變法”的主要人物。不過最終被處死的卻只有6人,也就是歷史課本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那麼,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是因為在被捕的8人之中,有2人逃過了死刑,他們就是張蔭桓和徐致靖。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因為經常與歐美列強打交道,所以靠列強的外交大使從中斡旋,得以逃過死刑,並被流放到了新疆。不過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慈禧太后突然想起了這個人,還是把他當成出氣筒給抓起來殺了。
禮部侍郎徐致靖原本也是要被處斬的,但因為他的父親和李鴻章關係密切,所以得到了李鴻章的幫助。李鴻章親自找到慈禧太后的紅人榮祿,讓他把自己這個世侄從死刑改判為“監候”,從而逃脫了一死。
因此,最後被處死的是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6人,也就是“戊戌六君子”,其中的康廣仁還是康有為的親弟弟。不過,與沽名釣譽的康有為相比,康廣仁能夠慷慨赴死,也不失為一種氣節了。
-
8 # 湘西小木魚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指甲午中日戰爭後,光緒帝鎮定思痛,決定聽從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的建議,積極向西方學習,在晚清開展的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不過轟轟烈烈的變化卻還是以慘敗告終。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康有為和梁啟超逃脫了,被抓的幾個維新人士在9月28日被拉到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殺害了。
問題就來了,當時抓捕的有8個人,可是最後被殺害的卻是6個人,史稱“戊戌六君子”。
為什麼還有兩個幸運兒沒有被殺了,還是因為有背景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就義。戊戌變化的初衷是很好的,可是卻觸動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沒有兵權的他們去求助袁世凱,卻又遭到了背叛,轟轟烈烈的變法最終還是以慘敗收場。
光緒皇帝遭到了囚禁,畢竟貴為皇帝,慈禧在短時期還是沒有為難他,只是將他囚禁在瀛臺。不過十年後,他卻死得不明不白,傳聞他是被毒殺的。
2008年,相關部門經過對光緒帝留下的頭髮鑑定,證實他的確是死於砒霜。
光緒帝被囚禁了,聞到風聲的康有為在政變前一天就跑路了。這個人怎麼說了,當年他是多次上書積極要求變革的,第二次上書的時候還聯絡了一千多名舉人請願,史稱“公車上書”。
可是變法失敗後,卻又是跑的最快的。
梁啟超跑進了日本使館,在日本人的庇護下去了日本,曾經勸譚嗣同一起離開,被拒絕了。
當時被抓的有八個人: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張蔭桓、徐致靖。
譚嗣同不願意逃跑,在監獄寫下了: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拉到宣武門的菜市口殺害。為什麼是六個了?因為有背景的張蔭桓與徐致靖被赦免了死刑。
二,張蔭桓流放新疆,徐致靖斬監侯。張蔭桓被抓住後,本來也是要被判處死刑的,可是因為他是清政府的外交大臣,常年與洋人打交道,關係很好。在多國公使的照會下,他還是躲過了這一劫,只是被流放新疆。
不過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和列強撕破臉的慈禧又想起了張蔭桓,下令把他處死了。
而清末四才子之一的徐致靖也被赦免了死刑,同樣也是有背景。當時慈禧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他,他的家人也認為他活不了,當天是拉著棺材去菜市口等著收屍,卻沒有見到徐致靖。
李鴻章念著和徐家的舊情,託榮祿在慈禧面前求情,救了他一命。
徐致靖被判了斬監侯,也就是關在監獄的死緩了,在八國聯軍攻進北京的時候,被釋放了。據說當時的他還記著自己是大清的子民,不願意離開監獄了,直到監獄都沒人做飯了,他才離開的。
不過活著的人卻未必就能感覺幸福。
徐致靖一直都在懷念著死去的同仁志士,他把自己的名字改名為徐僅叟,提到譚嗣同慷慨就義的時候還是會潸然淚下,他常常說的話就是:我應該跟六君子一起走,留下我有什麼意思?
1917年,徐致靖在杭州抑鬱而終。
-
9 # 有書共讀
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失敗的變法運動。慈禧發動戊戌政變時共抓捕了8人,為何最終被處死了只有6人?
有書君來具體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
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透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因為戊戌變法從開始到結束,時間是103天,所以戊戌變法又被稱為""百日維新""。
1898年是農曆戊戌年,1月29日康有為上了一道《應詔統籌全域性折》,6月慈禧讓權給光緒帝,11日,掌政的光緒頒佈《明定國是詔書》,變法正式開始。
維新派較為激進,觸犯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尤其是譚嗣同假傳聖旨想要除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得到袁世凱給容祿的密報,先下手為強發動了""戊戌政變""。
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將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然後再次臨政,下令逮捕維新人士,使得變法失敗。
當時主要變法者康有為和梁啟超逃脫,被逮捕的人有譚翤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等八位維新人士。
9月28日被拉到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斬首示眾的六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
2、當時被殺的""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當計劃均告落空的情況下,他決心以死殉法,要用自己的犧牲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的反抗。
他來對勸他逃走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臨死之前他大喊:""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自告奮勇,以身殉國,是決心為變法而死的第一人。
他的父親譚繼洵作為湖北巡撫,沒有為了保全自己兒子的性命去動用關係進行營救。他深明大義不願意看到清朝繼續衰弱下去,就成全兒子選擇用這種辦法來警醒世人。
譚嗣同死後,身為父親的譚繼洵也被朝廷罷官,最後死於家鄉。
康廣仁:是康有為的弟弟,他雖然是新法的擁護者,實際對哥哥大鳴大放的一套不感興趣。私下裡曾對人說:""阿兄規模太大,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少……而皇上又無權,怎麼可能成功呢?""
慈禧重新臨政後,康廣仁勸梁啟超快跑,自己也跟著出逃,卻又半道上返回家中取東西,被家裡一個曾被他訓斥過的廚子出賣,最終被捕。
他雖然在變法中只負責辦報,但因為是康有為的弟弟,慈禧抓不到哥哥,就拿弟弟當替罪羊。也許是覺得自己死得有點冤,被殺時哭得稀里嘩啦。
林旭:被殺時只有二十四歲,科舉屢試不中的他在變法過程中受到重用,也因變法付出了生命。他被殺後,妻子悲痛欲絕,也自殺了。
楊深秀:是民國晚期科舉神童,12歲就中了秀才,21歲已是舉人,作為新法的擁護者,開始沒有被抓,但為他人說情時說出要慈禧歸政光緒,最終被殺。
楊銳:是張之洞的門生,被捕後張之洞第一時間出面營救,無奈曾被他挖苦過的剛毅在慈禧面前大肆誹謗,導致無救。
劉光第:也是科舉奇才,21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得了全縣第一名,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作為康有為的得力助手,他擁護新法,一心為國。
有學識有思想的""戊戌六君子""為變法付出了生命。
3、當時沒被殺的參與者
被抓的八人中,逃過了被立即執行的兩人是張蔭桓和徐致靖。
張蔭桓:是光緒與維新派的聯絡人,原本要被處死,但因為是外交人士,有洋人撐腰,又是李鴻章的女婿,暫時得以存活。
被判處流放新疆,慈禧對八國聯軍宣戰後,又想起了他,最終還是拿他撒氣,第二年被處死了。
徐致靖:禮部侍郎,當時慈禧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他。他的家人也認定他必死無疑,當天拉著棺材去菜市口等著收屍,結果沒有見到他。
徐致靖是因與榮祿私交甚好而獲救。慈禧太后的紅人榮祿看到慈禧舉筆欲勾畫徐致靖之名時,進言道:""此人與其他人不同。""
慈禧問:""有何不同?""榮祿答:""徐某從入翰林後,從來沒見過皇上,他不可能離間你們母子感情。""慈禧再問:""你敢為他擔保?""榮祿:""敢。""
慈禧於是說:""那就讓他老死獄中吧""。徐致靖被判了斬監侯,相當於死緩。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他被放了出來。同仁都犧牲了,沒能一同為變法赴死,他一直心有不快。
大難不死的他常常懷念死去的同仁志士,還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徐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僅存的老朽。
每提到譚嗣同慷慨就義的事都會潸然淚下,他常常說:我應該跟六君子一起走,留下我有什麼用?表達了不願獨自苟活的心情。
有書君覺得像譚嗣同這樣,當時已經得到訊息完全可以逃走的人,卻沒有逃走,甘願做喚醒華人的志士,為變法赴死值得我們敬重。
六君子的死,激勵了後來無數有進步思想的仁人志士,繼續""我以我血薦軒轅"",前赴後繼救國救民。
歷史上那些為國捐軀者,都是我們不應忘記的,是他們的付出,才一點一點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與發展,也才有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0 # 戴老師講歷史
先上結論,因為有主謀跑了啊。
下圖是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8日午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譚嗣同與其他五君子英勇就義。
六君子的罪名都與康有為有關,但康有為跑了。跑哪兒去了呢?康有為在全盤參與籌劃戊戌年圍園殺慈禧的計劃以後,提前遁走至天津。康有為的胞弟康廣仁代他受過。是實實在在被哥哥坑了一把。被捕後,他大感冤枉,在監獄中以頭撞壁,痛哭失聲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來承當。”隨後被殺。
還有一位叫徐致靖,他的父親對李鴻章曾經有過恩情,被捕當天,李鴻章找慈禧太后的寵臣榮祿幫忙,從而保住他的性命。
-
11 # 覃仕勇說史
答:是的,慈禧在1898年9月21日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大肆逮捕維新派官員時,一共抓捕八人,他們分別是徐致靖、張蔭桓、譚翤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
但七天之後,即9月28日,被拉到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斬首示眾的,只有後面的六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
上面排第二位的張蔭桓,曾於1897年代表中國赴倫敦參加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六十年慶典,之後又去了法國、德國、俄國、美國,長期從事外交與洋務活動,得到列強的出面干預和挽救,暫時得以免死。在六君子被害的次日,9月29日,慈禧以“張蔭桓居心巧詐,行蹤詭秘,趨炎附勢,反覆無常”等空洞無實的罪名,下令將他“發往新疆,交該巡撫嚴加管束”。但一年之後,任性的慈禧先向列強宣戰,發覺風大、風緊吃不消,又趕緊求和,然後把怨恨傾洩到對開戰有異議的大臣身上,最先想起曾長期與列強打交道的張蔭桓,恨得後槽牙發酸發痛,下令在戍所將之處死。張蔭桓於1900年7月31日被殺,時年六十四歲。是繼六君子之後為變法捐軀的又一人,也是參與變法的朝廷大員中的惟一殉難者。
所以,嚴格來說,慈禧處死變法者一共是七個人,張蔭桓可稱戊戌變法第七君子。
唯一僥倖逃過死難的,是徐致靖。
實際上,徐致靖慈禧第一個下令要“斬立決”的人。
徐致靖是江蘇宜興人,生於1844年,是光緒年間的進士,選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等職。禮部侍郎屬於從二品,屬於朝廷大員。
1897年德國侵佔膠州灣,徐致靖以外患日迫,亟思變法圖存。1898年上疏光緒皇帝明定國是,以一定心,而維時局。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黃遵憲、張元濟等人,全都是徐致靖向光緒帝推薦並主張破除資格錄用的。
戊戌政變發生後,九門提督署到徐府抓人,撲了個空,急得不得了。
其實,當時徐致靖完全不知情,只是外出訪友去了。回家聽家人一說,不慌不忙,穿好朝服,莊嚴肅穆地到刑部投案請死,面如止水。
家裡幾個子侄知他此去必死,一方面通知其遠在長沙的長子徐仁鑄來京收屍,一方面準備上好棺材,單等朝廷開刀問斬。
9月28日,朝廷要對變法人員行刑了。
徐致靖的次子徐仁鏡嚇傻了,喃喃自語,不能動彈。
侄兒徐仁録去路上迎接徐仁鑄;另一個侄兒徐仁銓帶人抬著棺材趕往菜市口。
菜市口裡看熱鬧的人圍了個人山人海、水洩不通。
突然有人尖叫:“差使來了,頭一輛車一定是徐致靖!”
徐仁銓抬眼遠眺,但聽聽幾聲炮響,順治門洞裡湧出了一支人馬。
街上好事的市井之徒繼續大喊道:“差使來了!”
緊接著,又有人大喊:“奇怪,怎麼頭一個斬犯不是徐致靖而是譚大人呢?”
果然,只見第一輛囚車上是譚嗣同,第二輛是楊深秀,第三輛是楊銳,第四輛是林旭,第五輛是劉光第,最後一輛是康廣仁。
徐仁銓目睹六人依次倒在血泊中,看大刀王五收了譚嗣同的屍。圍觀的人群都散了,也沒見伯父被綁出來,便把棺材抬了回來。看見徐仁鏡還瞪著眼呆立在門口,趕緊把他拉進家,告訴他今天沒有事。
原來,徐致靖已經由“斬立決”改為“斬監候”。
徐致靖何以得此免死待遇呢?
曾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個難解的謎。
徐家“一門三翰林”統統被革職了。徐仁鑄到了北京後,上奏疏請求代父坐牢,未準。
徐致靖在獄中讀書養性,並沒有後悔自己捲入維新運動。
他對前去探監的侄婿言謇博說:“我們主張變法改制,效法明治維新,可謂對症下藥,雖然沒有成功,但我相信,將來還要走此路,這是大勢所趨,少數人阻撓不住的。”
徐致靖精通中醫,在獄兩年,常為犯人治病,救活了不少人。
八國聯軍進京,釋放全部犯人,徐致靖不走,他說:“我是大清國的犯官,判我絞監候,現在外華人開監放囚犯,我不能聽他們的命令”。
最後是刑部尚書貴恆代奏請命,慈禧從西安發來赦旨,才出獄南下,在杭州姚園寺巷定居。
徐致靖出獄南下時,徐仁鑄已患肺病去世。
時有人集一聯:
不孝男徐仁鑄,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顯考;
昧死臣譚嗣同,末學新進,罔知忌諱,幹冒宸嚴。
徐致靖何以能大難不死呢?
徐致靖外孫許姬傳後來著《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披露了其中內幕:
徐致靖的父親徐偉侯曾於1847年與李鴻章同時在考棚應考,當時李鴻章得了瘧疾,文章未完成,渾身打擺子,拿不起筆,大嘆 “今科無望,完了”。徐偉侯恰好在隔壁,關切地問:“你做了幾篇?” 李鴻章說只謄清一篇,還有兩篇是草稿,來不及修改就病倒了,無力完篇。徐偉侯非常仗義地說:“給我,我代你整理抄寫,遞進去試試。”結果李鴻章一舉中了進士。
可以說,徐、李兩家淵源非同尋常。
故人之子落難,位極人臣的李鴻章不可能見死不救,他找榮祿幫忙:“年侄徐子靜,是個書呆子,好唱崑曲,並不懂新政,你給講個人情。”
榮祿很多地方要仰仗李鴻章,就勉為其難,去找慈禧太后求情。
他一看到判罪名單,第一名就是徐致靖,“斬立決”,下面是譚嗣同等六人。
榮祿轉述了李鴻章的話,說“徐致靖就是個書呆子,整天在家裡唱崑曲,吹笛子,他並不懂新政,恐怕是上當受騙。”慈禧太后不信,榮祿又說:“據奴才知道,徐致靖升了禮部右侍郎後,皇上沒有召見。”太監奉命去查檔,果然,光緒帝三個月內都沒有召見過徐致靖,老妖婆這才辭色緩和下來,動筆把“斬立決”改為“斬監候”。
還有一個問題,光緒帝為什麼三個月沒有召見過徐致靖?
原來徐致靖“耳朵重聽”,光緒帝和他交談費力,又怕走漏風聲。
如此一來,徐致靖得以躲過一劫。
不過,徐致靖似乎並不高興,在杭州,他改名為徐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自己刀下僅存的老叟。
徐致靖生命最後的幾年,常常感時傷懷地說,我活得太久了,本應該與“戊戌六君子”一同赴死才對。
-
12 # 越來越qingxyushihutu
戊戌變法令人心痛的不是誰死誰活,而是失敗的原因。改革派理論的不切合實際和觸動當權派利益,導致支持者很少。保守派與改革派角逐的結果自然是慘烈的。
-
13 # 佐領大人
張蔭桓被捉拿後,本來也在處死之列,可由於外國列強進行干預,僥倖逃過一死。9月29日,在“戊戌六君子”被處死的第二日,張蔭桓被流放新疆。1900年,慈禧太后在向11國宣戰之前,想起了經常與列強打交道的張蔭桓,下令將其處死。
徐致靖也與死神擦肩而過——慈禧太后下令處斬的人,第一個就是他。不過,由於徐致靖的父親與李鴻章是同科進士,關係很好,李鴻章決心救他一命,便透過慈禧太后的大紅人榮祿出面,改判為“監候”,逃脫一死。
-
14 # 浩蕩揚子江
慈禧實際對戊戌變法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她不滿的是光緒周圍的年輕人,譚嗣同等人敢想敢幹,但是做法比較激進,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尤其是譚嗣同假傳聖旨想除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不得已再次親政,但她沒有擴大打擊面,只處死六人,而且戊戌變法的很多政策,她都保留了下來。
-
15 # TSuKee
殺六個已經起到作用了,再多殺兩個也沒意義
-
16 # 職場辦公達人速成
殺雞儆猴,對於那些幻想著碰觸底限的人,多一兩個無關痛癢,讓人知道底限就夠了!
-
17 # 毛筍56561098
翁同和也是支援變法的,但在事發之前,被慈禧太后革職,永不敘用,翁回鄉後,又追加一條上諭:交地方官嚴加管束。其實這是西太后保護他,因他是二朝帝師,不忍殺他。翁同和逃過一死。
-
18 # 風談天下
今所謂“戊戌六君子”,為百日維新失敗後,被慈禧所殺的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等六人。
六君子之說,一概稱也。
細究之,堪稱君子者,譚嗣同居首,甘以熱血獻維新,純爺們兒。
而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弟,則純屬誤傷,未必真有獻身之志,但也大抵能慨然赴死,不失男兒本色。
惟康廣仁者,康有為之弟,實則與變法並無太多關係,純屬跟著大哥康有為來北京蹭吃蹭喝的,不想卻付出如此代價。
故在臨刑之前,
譚嗣同慷慨吟詩,
劉光弟則一臉疑惑,因為劉在刑部工作多年,熟知大清律例,若是如此問斬,程式嚴重不合啊。
卻不知此事乃是慈禧特批特辦。
而康廣仁則如婦人痛哭,從陽間哭到陰間,若真有鬼魂一說,應該去找康有為算帳才對。
另有張蔭桓、徐致靖兩人,當時雖被抓,卻未殺。
張蔭桓多年辦理洋務,與洋人交情甚好,又是李鴻章的女婿,有此兩層,故得以活命。
(順便插一句,張蔭桓生子張志沂,張起沂娶妻黃素瓊,黃素瓊生一女,即為張愛玲)
而徐致靖則因與榮祿私交甚好,榮出面所保,世人傳此事為李鴻章託榮祿所辦,但顯系誤傳。
當慈禧舉硃筆欲勾徐致靖之名時,榮祿進言稱:此人與其他七人不一樣。
慈禧問,有何不同?
榮祿答:徐某從入翰林後,從來沒有見過皇上,他不可能離間你們母子感情。
慈禧再問:你敢為他擔保?
榮祿答:敢。
慈禧於是說:那就讓他老死獄中吧!
到庚子事變後,徐致靖才獲釋出獄,當時人們也都傳說是李鴻章救他的。
於是徐親自登門找李鴻章致謝,李鴻章卻說:當時,我那有機會在太后面前說這話啊,都是榮祿做的事。
此時載於時任軍機章京的許寶蘅《巢雲簃隨筆》中,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一看,此篇名為《徐子靜侍郎》
-
19 # 時間的風箏
譚嗣同的民國照片,他是個英雄。
-
20 # 麻利麻利轟85598071
光緒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支援下,發動的“百日維新”又稱《戊戌變法》,因為沒有得到朝中重臣的廣泛支援僅僅103天就流產了,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慈禧太后。 1898年9月21日,慈禧在榮祿,袁世凱的擁護下,重新出山。 慈禧出山後馬上把光緒關了起來,並下令緝拿維新首犯康有為,康廣仁兄弟和他們的餘黨。康有為和梁啟超匆忙逃亡到了海外,康廣仁被抓。
回覆列表
戊戌變法被捕的人很多,只是最著名的被捕者中的確有兩人未被處死,一個是時任禮部右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的徐致靖,另一個是時任尚書銜戶部左侍郎的張蔭桓。但被捕而未被處死的維新人物也還有其他名人,如曾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聯名上書的宋伯魯等(當然,宋是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被捕的,只關押了三年就重獲起用,為新疆通志局總辦)
徐致靖是導致康有為被信用和變法開始的《請明定國是疏》名義上的作者(實際上是康有為寫的),如果認真追究責任,他的“罪過”不說比康更大,至少也不會更小,但他只是被判處“絞監候”(死緩),庚子之變後更被慈禧指名赦免。
徐致靖
徐致靖被赦免的原因,是李鴻章和徐的父親徐家傑同年進士,通家至好,李透過榮祿疏通,而慈禧對徐印象也還不錯,就高抬了一下貴手。z
張蔭桓
六君子之所以被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是“軍機四卿”,一系列變法條文都出自四人手筆,最早由慈禧授意的彈劾也直指四人,他們可以說無論如何難逃一死;康廣仁其實和變法關係不大,他是因為慈禧抓不到康有為而洩憤,成了乃兄的替死鬼;楊深秀則是在軍機四卿被捕後一再上疏為之辯護,觸怒慈禧,導致殺身之禍。
可以說,戊戌六君子中除楊深秀外的5人,都和康梁有密切私人關係,前四人則是實際上的變法主心骨,基本上是非死不zh的命運。如果康有為被抓被殺,康廣仁倒是可能保住性命,康有為逃了康廣仁不死也難。楊深秀倒是本可以不死的。
宋伯魯
徐只是在變法開始階段表現活躍,變法真正開始後反倒變得沉默,畢竟他資深官高,只是六品主事的康有為難以駕馭,對其敬而遠之。張只是思想上同情變法,其實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操作,被捕後兩人一副混吃等死的姿態,反倒躲過一禍。
還應注意到,戊戌六君子官階都不高,軍機四卿都是正四品,楊深秀是都察院山東道監察御史,雖然權重但位並不高,官階只有從五品,免死的徐致靖是正二品,而張蔭桓更是從一品,這似乎也表明,直到清末,慈禧也不免“刑不上大夫”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