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宴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他就會跟魏晉南北朝的一些親王命運相似。這些親王要不就立過汗馬功勞,要不就道德高尚,聲望卓著,對太子形成過一定的威脅,要是沒有成功的取代太子,一旦太子繼位,等待他們的只有悲慘的結局。

    下面試舉幾例:

    曹操的三子曹彰、四子曹植。

    曹植才高八斗,聰明特出,出口成章,深得曹操喜愛,身邊也團結了一批文人學士,使曹操一度欲改立曹植為世子。曹彰勇武善戰,喜歡帶兵打仗,在平定代郡烏桓等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度也參與立儲之爭,曹操去世後曾經仗著手上雄兵,有爭位之意。曹丕即位後,對曹植百般苛待,曹彰雖然沒有特別捱整,但是有曹丕在棗子裡下毒毒死了曹彰的說法。

    西晉的齊王司馬攸。

    司馬攸是司馬昭之子,但過繼給司馬師,因為司馬師對司馬氏的功勞太大,司馬昭迫於輿論,一度有傳位於司馬攸的打算,但最終,司馬炎的努力和司馬昭因為滅蜀,聲望加強,讓司馬昭可以改立司馬炎為太子。司馬炎即位後,對司馬攸表面優待,內心防範,得過一次病以後逼司馬攸出京,逼得司馬攸吐血而死。

    匈奴漢國的皇太弟劉乂

    劉乂是劉淵的幼子,獲封大單于,統帥氐、羌部族十餘萬,實力強勁。劉淵死後,長子劉和即位,欲誅殺諸弟,反為四弟劉聰所殺。因劉乂之母為劉淵的皇后,劉乂實際上是嫡子,合法性比劉聰要強,故而劉聰故作姿態要讓位給劉乂,劉乂推辭後又封他為皇太弟。劉聰之子劉粲因此深恨劉乂,最後劉粲進讒言陷害劉乂,將劉乂滿門殺絕。

    如果李世民不奪位,他就跟這些人下場一樣。這不是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魏晉南北朝皇權失範後的必然結果。

  • 2 # 魚包同學

    謝官方邀。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走向帝王寶座的關鍵轉折點,也是唐王朝走向新的歷史道路的起點,如果沒有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結局如何?既然是假設題,我就從幾個方面說李世民的可能性結局。

    可能性一:被李建成誅殺

    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對李世民有沒有殺心?參見兩個故事。

    一次,李世民與李建成打獵,李建成將一匹劣馬讓李世民騎,結果劣馬將李世民摔下馬背三次,最後,李世民察覺了建成不懷好意,馬上換了坐騎,這才倖免於難。

    這兩件事記載在《資治通鑑》上,有可取處,但是不能全信,因為整體上,司馬光在編撰《資》的時候,處處為李世民迴護,但是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在當時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這是毋庸置疑的,雙方從暗鬥改為了明爭,終於走向了血腥暴力征服。

    我推測,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先下手,也會有其他什麼變的李建成下手,也許就在昆明池為李元吉踐行的儀式上,李世民就會血灑當場。

    古代政治奪權沒有正義與否的區別,只有成功與否的高下。

    可能性二:封襲邊疆,抵抗外敵

    如果沒有玄武門事變,李建成繼位,他也一樣會面臨北部邊境的外患問題,強大的突厥,高昌國,高麗,這些問題換誰都需要解決的。

    於是有可能,李建成讓李世民駐守晉陽與北部突厥等作戰,發揮李世民的特長,這樣以來,李世民繼續可以為李唐發揮餘熱,可是勢必內心無法平衡,從而擁兵自重,造反作亂。如果是這樣,李世民就可能提前幾百年扮演了朱棣奪位的角色,而李建成多半就成為了幾百年前的建文帝。

    可能性三:囚禁限制,翦除羽翼

    參見劉邦怎麼對待韓信,即可想象,像李世民這樣軍功赫赫的臣下永遠是皇帝最為忌憚的物件。那麼李建成的可能做法便是如同處理韓信一般,去除兵權,分化團隊,限制自由,實時監控。

    至於是否要殺李世民,那就要看李世民的野心是否足夠大,演技是否足夠高了。

  • 3 # 溫讀

    那麼李世民這樣逾矩的權利,遲早都會被收回的。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淵為了平衡太子李建成的勢力,默許李世民招兵買馬,形成自己的政治班底,對抗太子建成的勢力。

    魏徵曾告誡太子李建成要儘快剷除聲望水漲船高李世民勢力,但是李建成估計兄弟之情,並沒有採納。

    結果,被李世民殺了一個回馬槍,射殺玄武門。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事變,那麼接下來又該如何發展呢?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太子李建成並不是一個昏庸無道之主,從他賞識魏徵中用魏徵這一點來說,李建成看人的眼光不比李世民差。

    沒有李建成,李世民哪能在戰場上一往無前,贏了可以繼續打,輸了回去休養生息。當時的長安並不安全,喜歡出爾反爾沒事搶劫的突厥,新招降的將士需要安撫,如何安撫民心,穩固政權,一系列問題瑣碎而棘手,需要領導人李淵和負責人李建成一一解決。

    從618年到626年,唐政權內部政治清明,那個時候的國家是誰在治理?如果唐初史學家說是李淵的功勞,問題又來了,在這些人筆下,李淵可是整天在後宮享樂啊! 就算這段時間治國全靠一些賢明的大臣,總要有人主事,總要有人決策,這個決策人不可能是在外打仗的李世民,要麼是天子李淵,要麼是監國的建成。

    隱太子李建成,配得上自己的名字——建功成業。

    好,我們知道他是個治國理政能手,政務能力強,有一定的軍事能力,有較強的責任感,為人處世夠圓滑,私德好,統御力一般,不夠果決。

    總體來說,是個能人,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和十分合格的二代接班人。

    我們再來看一下接下來的發現,李世民權勢過大,但是李建成顧及兄弟之情,那麼既然現在沒有動手,那麼想必登基以後更不會殺。

    為什麼?

    因為到那時說到底李世民只不過是一個有權勢的藩王罷了,李建成坐穩江山的話,就算李世民有通天徹地之能也不可能謀朝篡位成功。

    藩王造反,僅朱棣一例而已,李建成又不是朱允文,是德才兼備的朱標才對。

    那好,如果關係再好一點的話,就好比琅琊2裡梁帝和長林王的關係了。

    但是這種關係,終究不可能長久的。

    身為一個藩王,也不可能永遠大權在握的,所以等待李世民最終結局的最好的就是當一個富家翁,籠中雀,或者身死家滅,還要扣上一頂亂臣賊子的帽子,永世不可翻身。

    再加上李世民本身就是野心勃勃,這樣的結果不僅他不能接受,他身後的人也不能接受,畢竟到那個時候,就不是一人一家之生死了。

    因此,臣下為了那扶龍之功,為了開闢新的格局,就算李世民不進那一步,也會被臣下們推著往前走。

    所以,李建成的優柔寡斷,顧及手足之情,造成了他的死局。

    但是,李世民也足夠厲害,在他的手裡,唐朝越來越強大,更是被尊稱為天可汗,但是也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那就是三百年李唐,代代權利更迭,都是一片血雨腥風。

    如果李建成登基了,文治方面肯定不遜色李世民,可是武功方面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李建成登基,李世民不會死,如果兄弟二人齊心合力,一個策馬揚鞭於塞外,一個安心治理國家,勤政愛民,那麼也必然不必貞觀之治差。

    當然,這些,都只是一個觸手可破的童話而已。

  • 4 # 謀士說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結局只有死路一條,假如李世民兵權被剝奪,接下來就會被李元吉殺死。所以,歷史就會被改寫。

  • 5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的結局是必死無疑。當時東宮勢力和秦王勢力的角逐已經日趨白熱化,太子李建成也絕沒有某些朋友說的那麼厚道,所謂的“削弱”說,沒有考慮到圖窮匕見的必然性,到了削盡黨羽、軍權和一切從屬勢力後,處死李世民輕而易舉也是必然之舉,誰也不想懸著心過一輩子,李世民的野心李建成很清楚。

    唐太宗李世民

    在發生玄武之變以前,李建成出招已經日趨狠辣,沒有給李世民留下任何餘地,這也造成了李世民的反撲必定不留情面,不會講什麼兄弟情誼,事實上,這兩個人在後期只有形式上的兄弟名分,相互的矛盾除了太子位以外還有更深層次的根源,李世民功高蓋主尾大不掉,李建成如果不殺李世民的話,他是決計坐不穩皇位的,這事李淵、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都懂,太子和秦王的角逐是半公開化的,盡人皆知。

    唐高祖李淵

    有的朋友說李淵的“不作為”造成了這種嚴重後果。其實這就有點冤枉李淵了,即便李淵以鐵腕捍衛自己的抉擇,也改變不了手足相殘的最終命運,除非直接殺死李世民,但這種假設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試問如果李淵如果不愛這幾個兒子怎麼會對兩股勢力相互絞殺聽之任之呢,有很多種藉口處死李世民,比如:宮中行刺這類事也是極好安排的。

    李世民繼位後抹黑了李元吉,如果沒有這個因素,李淵的三個兒子按能力來說都是賢才,雖不能說各個都能達成“貞觀之治”但守成之君都沒什麼問題。由古至今涉及皇權爭奪戰大多沾滿血腥,而玄武之變涉及的人數比較少,相對“政變”來說代價較低,事件本身(埋伏殺人)直接涉及的範圍不大,也幸好當初李建成極力阻止了李世民去往洛陽的行程,一旦成行,矛盾再激化後的那種形式的皇權爭奪戰,會讓國土百姓再次遭受生靈塗炭結果!

  • 6 # 逝川4

    那麼李建成順利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李世民十有八九會造反。最後的結果,要麼,李世民搶在朱棣之前成為大一統時代第一個造反成功的王爺;要麼,死路一條。

    秦王和太子是勢成水火的,對此李淵要負主要責任。

  • 7 # 坡度518

    如果你是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情況,我覺得,李世民可能最終會不得好死。

    李世民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他的功勞太大會,這樣,有大功勞的人在,唐太祖李淵在位期間還不會有所體現,但是如果一旦要到了李建成即位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大問題是秦王的,功績比李建成更大,而秦王手下有一大批的,武將都是唐朝開國元勳,這種情況下勢必會造成,唐王朝的草堂分裂,以及整個王朝政體的分裂,其實最終撕裂唐王朝是不可避免的,畢竟作為李世民以及李世民的手下,這些人誰也不會,輕言,對於李建成一黨而有所妥協,這樣的情況勢必會造成局勢的動盪。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對手李建成和李元吉消滅,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如果一旦太子李建成即位的話,對於李世民也絕對不會手軟,畢竟有那樣一個,手握重權,功高震主的藩王,無論如何,李建成也都,不會安心,畢竟臥榻之側豈能容人酣睡?

    個人覺得玄武門之變是避免了唐王朝分裂的一個契機,雖然玄武門之變比較血腥,對於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大家也會有不同的解讀,但正是因為玄武門之變,而造成了大唐王朝的好的一個凝聚力的開始,貞觀之治包括到後期的,開元盛世,都由此而起,畢竟一個穩定的政局,對於國家來說才是最重要

  • 8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按照歷史上來說,如果他不奪位的話,他估計會和李建成兄弟友愛一生吧。李建成畢竟跟他是一母同胞,而且人也比較厚道,只要李世民不聽他手下那些個幕僚的攛掇跟李建成奪位,李建成會好好待他的。他只要好好的輔佐他的大哥,李建成也會給他榮華富貴。而他本人也不會負擔那樣的道德負擔,弒兄奪位,威逼父親,欺兄霸嫂,撲殺自己的親侄子,然後納了自己的弟妹,也就是後來的楊妃。

    按照一個人來說,李世民簡直就是十惡不赦。最後因為種種壓力,他精神分裂了,縷縷要自殺而不能得。最後他為了解脫這種壓力,力排眾議的吃了番僧的仙丹,中毒而亡!他在服食那枚仙丹之前肯定知道,吃了這個他就一定會死,可是以他當時那種狀態,活著跟死了有什麼區別,甚至活著更痛苦。

    死了就死了吧,一切都解脫了。至於他欠自己父親和兄長的債,終於可以到閻王殿那跟閻王算算了!

  • 9 # 布衣評史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事變,他的結局是這樣。交出軍權做一個紈絝的公子哥,與接班不發生一點關係,明確自己的人觀奌,再有對太子建成持支援態度。太子李建成也不會加害李世民,或者說李世民甘願出家看破紅塵,對功名利祿,視為糞土,這讓李建成就更不會加害李世民。

    正因為李世民心中想的是天下由太子李建成接任,而自己最大唐的貢獻上,蓋過了太子。所以遭到太子的忌妒。秦王李世民手下的文武人才濟濟,李建成認為這是對他太子的地位有威脅。所以兄弟們之間,各自暗藏殺機。即便秦王李世民不想奪太子之位。只要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立於廟堂之上。李建成是會找機會除掉秦王李世民,而李世民的手下將領們這想法是不除李建成,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隨同在玄武門政變的將領是跟李世民,征戰沙場的眾位將領,他們分別是。

    李世民是帶著十名心腹完成這項艱鉅任務的,這十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 10 # 錦翼

    其實李淵當時就意識到自己兒子們鬥得跟烏眼雞一樣。

    所以他想把李世民給調離到外地去。

    讓李世民到洛陽,也就是當時的東都。

    如果此舉實施,就會避免玄武門之變。

    但是李建成早就看透了這一切,他就說李世民一定會擁兵自重,再也不會回來了。

    李淵就不再說了。

    實際上就是這樣,如果李世民去了東都洛陽,李建成稱帝。

    李世民有軍隊,有謀臣,有武將,他一定不甘心做一個下屬,他一定會製造各種理由,挑起戰端。

    內亂再次爆發。

    人民塗炭,兄弟倆一定會分出一個勝負。

    李世民如果敗了,也是必死無疑。

    當然李世民如果留在長安,等著李建成稱帝。

    要知道雙方之前已經鬥得不可開交了,你以為李建成會放過李世民。

    絕對不會。

    一定會殺了他。

    所以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那也一定有朱雀門之變,沒有朱雀門之變,也一定會分裂之戰。

    如果沒有分裂之戰,那就是李世民長安就被幹掉了。

    說這些沒有用,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感謝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把流血犧牲限制在他們兄弟之間,不讓普通百姓跟著倒黴,這就行了。

    管他媽誰當皇帝。

  • 11 # 徐宏波5

    看過項羽的結局就基本上能知道李世民的結局,骨肉相殘不會比任何鬥爭簡單,而且只會更殘酷更冷血,他的兄弟對他早就虎視眈眈,認為他功高蓋主,對太子將來的皇位有著極大的威脅,雖然李淵在的時候,估計太子應該還不會下重手,但是一旦李淵駕崩,他們肯定會壓縮李世民的政治空間,削弱他的兵權,甚至會把他圈在封地,讓他沒有時間和空間發揮他卓越的戰爭指揮才能,會讓他抑鬱的生活在被時刻監視著的環境中,這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更大的可能是會想辦法找藉口把李世民除去,雖然是親兄弟,但畢竟也是皇位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巨大威脅,所以一山難容二虎,沒有玄武門事變,被賜死或被謀害是李世民最終的結局。

  • 12 # 天宇的文史情懷

    假設李世民沒發動玄武門之變,那等到李建成即位後,李世民必死無疑。

    因為李淵活著時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為了爭皇位就勢如水火,而者必須死一個,不是李世民就是李建成。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爭皇位時,李建成有好幾次就想置李世民死地,只不過李世民命大躲了過去,這也說明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燈,玄武門之變被殺也不值得同情,李建成李元吉手段只不過是慢了一步。

    中國歷史上的皇權爭奪向來都是血腥的,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所以麼無所謂誰對誰錯,但是李世民確實是一代英主,所做所為不愧是千古一帝,能入毛主席法眼的皇帝可沒幾個。

    後世對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大多是支援態度,因為大家都覺得李世民是個好皇帝。

  • 13 # 集賢院居士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毫無疑問他會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整死,而且會死的很慘。他的家人和忠實追隨者們也會遭殃,被斬草除根。後面的大唐盛世很可能就成了泡影。

  • 14 # 讀史坊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宣武門事變,絕對會被李建成殺了,因為他太有本事。

    李家的江山打下來,李世民有非常大的功勞,在戰爭中,他身邊也聚集了很多能征善戰的將士和出謀劃策的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建立唐朝後,這些人雖然在朝廷擔任官職,但畢竟曾經是李世民手下的人,還是很李世民更有感情。因此,對於李建成來說,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人,而不是朝廷的人。

    如果太子李建成順利當了皇帝,會覺得李世民的人對自己的統治是個危險,李世民更是危險中的危險,他首先會除掉李世民,然後慢慢的除掉他的人,再逐漸培養自己的勢力。

    所以,如果不發動宣武門事變,李世民只有死路一條。打動了,就是李建成死亡。誰願意自己死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歐奧特曼成功的背後有哪些令人心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