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盛世中華萬民同樂
-
2 # 來樂粑粑
有一個笑話說,男孩子12歲以後,父母千萬不要再打了,為什麼?
因為父母打不過了!
想象一下那個畫面,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揍,終於有一天,孩子發現父母老了,自己強壯了,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他把拳頭揮向了父母……
我不禁渾身顫抖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 父母要想管教好孩子,千萬要改變觀念:
打罵教不出品行兼優的好孩子。
如果你說服不了自己,換個角度想:
1、自己小時候也是被父母打罵成長的,現在混得怎麼樣?
2、如果打罵有效,為什麼全天下的父母沒有100%一致採取這個方法?這說明,一定有比打罵更好的方法。
既然不能打罵,又要管教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要學習如何當好父母;
2、言傳身教;
有關教育的書籍,自己看了幾本?找工作都還得先準備簡歷和上崗證呢,育兒這麼重要的事情,不能赤膊上陣哦!
有關教育的大V,自己認識幾個?他們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又為什麼?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能做到身體力行嗎?要求孩子愛讀書、愛學習,自己就不能天天抱著手機;要求孩子運動能力不錯,自己就不能天天葛優躺。
如果您的孩子還小,恭喜你,在童年時期,一定要記得給足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現今,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令人心痛的新聞。有些孩子因為學業受挫輕易結束生命,有些孩子遭遇性侵、校園霸凌,卻沒有選擇向最親近的父母求助。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結為在童年時期,孩子與父母的親子關係質量不高,孩子內心的愛與安全感不足。
我們以為的無憂無慮的童年,其實充斥著太多的責備、評判、恐嚇、威脅、誤解、要求、否定……甚至打罵。如果父母一直自私地想著,打罵一頓,自己就完成了教育的責任,而沒有去真正關心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學不會體諒父母的感受,就故意跟父母對著幹,久而久之,越打就越不聽話,形成惡性迴圈。
打罵的孩子是不會有安全感的。父母是最親密的人,都不愛自己,自己又該如何跟老師、同學相處呢?
孩子的人生啊,還那麼長……他什麼才能學會自我療傷呢?
-
3 # 瑪雅終結者
不能打罵孩子,讓孩子在愛的教育中成長,這樣能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如果打罵孩子,孩子會模仿,並且之後也會攻擊他人。
-
4 # 波羅密2
謝謝老鐵邀請,我認為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作為自然界中,萬物靈長的人類,實際上是一個善惡交織的複雜體,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一種比較理想化的狀態,孩子的心中有時也藏著小野獸,否則十二三歲,就能殘害自己的親生父母,在現實生活當中,就這有這種血淋淋的教訓,從小孩子沒有敬畏之心,等長大了之後,就不會受到約束,就有可能作奸犯科,一旦孩子養成壞習慣,再去修正就麻煩了,小時候也要給孩子立規矩,這是必須的,孩子有時候沒有善惡分辨能力,在立規矩的同時,實際上在教孩子如何去做人?別再捧殺孩子了!
-
5 # 深圳東華翔
老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其實是孩子家長教育手段缺失造成的,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打孩子,打孩子只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恐懼!
-
6 # 牆141924620
打罵孩小,要把握一個(度)最好是自己故意做錯事,然後接受另一方徵罰,並且承認錯誤,承諾以後不再犯,做個榜樣給小孩啟蒙,
-
7 # 光127127638
先說我自己吧,從小被打的多,箇中滋味深有體會,所以我的娃只要不是原則錯誤不會動手的,因為我自己就是體會最深
-
8 # guoshiming1
打是不對的,但是因家庭來看待,家庭人員都受到教育的就不會有打罵孩子,像本人這種農村家庭,從小就打到大的,所以因家庭而異
-
9 # 親子心理諮詢師朱珠
心理學家班杜拉曾開展過一個「波比娃娃」實驗。
實驗是這樣的:研究人員將 48 名兒童分為兩組,一組接觸攻擊性榜樣,另一組接觸非攻擊性榜樣。
一開始,攻擊組的兒童會看見成人反覆使用各種方式攻擊波比娃娃,除了身體的攻擊,成人還會使用攻擊性的語言,持續約 10 分鐘。
另一組中,成人和孩子則在實驗房間內玩玩具或者拼圖遊戲 10 分鐘。
之後所有的孩子,都被帶到另外一個擁有吸引人玩具的房間,但在不久之後會告訴所有的兒童這些玩具是給別人準備的,以激發他們的挫敗感,進而產生憤怒情緒。
然後再將他們帶到最後的房間中,那裡有各種攻擊性與非攻擊性玩具,這當中也包括之前出現的波比娃娃,所有的兒童都將在這個房間中呆夠 20 分鐘時間。
結果發現,攻擊組的男孩子每人平均有 38 次模仿了成人的身體攻擊行為,而非攻擊組只有 1.5 次。
而且不只男孩女孩也會受影響變得更具攻擊性。在這次實驗中,攻擊組的女孩子平均有近 13 次攻擊了房間裡娃娃。不僅如此,女孩子們還表現出了另一種攻擊行為,那就是用帶有攻擊性的語言去攻擊玩具。
這同時說明,對暴力行為的模仿與學習,女孩並不是「絕緣體」。只要暴力行為強化地夠多,時間夠長,女孩一樣會變得暴力起來。
實驗結果令人反思。實驗結果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孩子如果目睹了攻擊性的行為,就會進行模仿,尤其是男孩子。換句話說,如果爸媽打罵孩子,那就等於告訴孩子可以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會覺得:凡是讓我不高興的都可以用暴力解決。漸漸他們也會模仿這樣的方式,去處理自己遇到的不順心事或者是挫折。父母用打孩子的辦法讓孩子聽話,可能短時間能決了問題,但當孩子感覺被施暴物件是自己時,迴應暴力的只有暴力,長遠來看後果比我們想象中嚴重得多。
另有研究顯示,小時候經常被打的孩子,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往往會對伴侶有更高的暴力傾向。小時候常被打的人成年後自殺風險、藥物濫用的風險都會更高。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還更可能用極端的方式對待自己和生命。
即便沒有變得暴力,經常被打的孩子性格也會走向兩個極端:一端是自卑,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另一端是暴躁、情緒化。
-
10 # 老姑爹2
謝邀。教育孩子理論上不應打罵。因為打罵孩子是很粗暴的行為。說明自已方法上存在缺陷。而在實踐中卻是另當別論,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沒少挨父母的打罵,因為犯了錯的收穫就是換打受罵,父母還強調是懲罰,是讓長記性。受懲罰是多方面的,所以記住痛才會處處小心認真,生怕捱打。當自己當了父親以後打孩子確實有,但少了很多,因為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狡猾而且大多是獨生子女,能不打罵儘量不打罵。當我因為孩子犯錯時把我氣急了仍會動手張口。我對棒打出孝子永遠不會忘,自已捨不得教訓,有人會替你管教。就這樣恩威並施的情況下孩子長大了,也工作成家了。有時父子還會回憶陳年舊事,眼下孫子也大了真捨不得打,他犯錯我躲一邊,不聽,不看,不說,讓兒孫去演舊戲。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教育孩子如同對待小樹苗該施肥時施肥,該剪枝時就得剪。這是一個漫長的細活,要有耐心和決心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因為我是凡人,所以我以凡人的態度表示自已的觀點。別談高大尚,但強調一點打孩子不能傷其骨,罵孩子勿傷其心靈。 謝謝。
-
11 # 洗劍烏江1
孩子是必須要打的,尤其是男孩子。打,是一種強調,是表示嚴重性,透過打,使孩子認識到後果,體會到任性的快感是一時的,任性的後果是痛苦的,人的成長必然是從任性走向規矩。但打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之所以說打是手段,就是說打孩子是時是理智的打,這個是很難的,絕大多數家長打孩子時是在氣頭上,時是很難理智的。所以動用打這種手段教育孩子時切忌生氣,切忌以打出氣。隨著年齡的增長,打這種手段的作用會逐漸減弱,一般來說,男孩八九歲以後就不要再打了,女孩四五歲以後也不要再打了。
-
12 # 樹下酒仙
留點耐心,聽聽這“小屁孩”與你爭論的焦點,是否有點道理;如有點意思,應耐心引導;現在孩子接觸事物早,好奇心強;總有說不完的“理”,這並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在家或在學校犯了錯誤,回家批評教育不改;反而強詞奪理,就應該嚴歷一點;打打屁股嚇唬嚇唬,不可一巴掌抽過去,往往失手了,傷擊了性命後悔晚矣。
孩子在家看父母,如果你本人也常當著孩子面頂撞父母;這不能怪孩子了,你的遺傳基因已傳給孩子了;那麼你自己要改,然後再背後講解給孩子聽,我相信孩子發覺你變好了;他也能慢慢地糾正自己的頂嘴的壞毛病。
常言道:慣子不孝肥田收稗殼,生兒不教父自過矣。
教育孩子還是要有點耐心的,嬌生慣養動不動撒嬌的孩子;且不聽話目無長輩的孩子,應加強家教;你從小幼苗不育好;將來長大了,雖有所改變;可一當學壞不講理,變成老子天下第一,你將後悔莫及了。
請記住:上樑不正下樑歪,祖上積德恩澤子孫!
-
13 # 享育
艾瑪,艾瑪,每次我家孩子頂嘴的時候我也有一樣的衝動。這時候一般什麼專家說的“要考慮孩子,要冷靜”全都拋之腦後了。
然後我會拼命的告訴自己“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我女兒從小思維清晰敏捷,每次頂嘴都頭頭是道,甚至好幾次給孩子他爹說的啞口無言。這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這是聰明,這是聰明,這是聰明”,有時候孩子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頂嘴,我還會告訴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
(以上純屬幻想,雖然我每次還會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但是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小屁股上,因為我怕我教育出一個沒有規矩狼心狗肺的牲口!你可能覺得我這話說的過,但是我們小時候誰沒個怕的人,因為怕或者因為愛而遷就才讓我們成了現在的我們,一個有素質有教養出門不大吵大鬧的我們)
有孩子之前,寫文章全是大道理,要求父母們冷靜、換位。有孩子後發現生活真的不是文字那樣簡單而蒼白。
比如,第一次帶我閨女去吃西餐。(她爸爸說的,女兒可以不教她攀比,但要有見識)西餐廳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安靜優雅的環境了,女兒第一次去,琳琅滿目的自助選擇讓她異常興奮。小人兒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又覺得那個好吃。我帶著她,她拿著盤子。一盤子裝的滿滿騰騰的。
“站在女兒的角度,她覺得這些都是好吃的,我等下一定會吃完,我每樣都想吃。我選擇不出到底該先吃哪樣後吃哪樣!”孩子的想法沒錯啊!
“站在我的角度,我要讓她知道食物是可貴的,珍惜是必須擁有的高貴品質,浪費是十分可恥的行為,不要眼大肚子小,你可以分批次取食物,但很明顯,你現在的食量不足以吃這麼多,一定會浪費。”我的想法是不是也很棒?(為自己鼓掌!)
下面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伊伊,你拿了這麼多,你確定你都吃的完麼?”
“能吃完!”
“如果不吃完怎麼辦?”
“哎呀,麻麻,我肯定能吃完!”
“你看你每次在家吃飯都只是一小碗,這裡的食物可比一小碗多多了。你真的考慮好了嗎?你確定能吃完嗎?如果浪費,媽媽該怎麼處罰你呢?”
很明顯這時女兒為我的不通情達理感到厭煩了。皺皺小眉頭卻振振有詞的說“在家裡吃的少是因為媽媽做的飯沒有這裡的好吃,而且爸爸會幫我吃。”(好了,伊伊說我做的飯不好吃,小火苗被引起來了)
“爸爸也拿了他剛剛好能吃下的分量,媽媽也是,所以我們不會浪費,更不會幫伊伊吃,伊伊要吃掉自己拿的這些。如果你吃不完或者吃撐了,爸爸媽媽不會幫你分擔,你要硬把這些東西吃完,你的胃會不舒服,回家可能會拉肚子。”
“麻麻!”伊伊聲音明顯變大了:“吃頓飯,能不能不這麼煩人。哎呀,真是讓你煩死了。一頓飯都不讓好好吃!”(你還別懷疑,這真的是一個4歲的孩子脫口而出的話!)
很明顯我被震懾住了一下,但是心中的小火苗被躥騰成了一個火簇。“你怎麼跟媽媽說話呢,你浪費食物,媽媽好心提醒你,你還不耐煩了!”我的聲音雖然明顯比剛才有氣勢了,但……我還是脫口而出了這句經典臺詞“怎麼跟你媽說話呢!”
“那你以後不要帶伊伊吃好吃的,你帶伊伊來又不讓伊伊吃,媽媽比狼外婆還壞!”這話說的,我會無言以對?只會讓我的火苗躥騰一個高度!
“那媽媽以後不帶你吃好吃的,你就在家吃媽媽做的飯(我承認我為了剛剛伊伊說我做飯不好吃這事兒記仇了),而且媽媽跟你說過農民伯伯種糧食多辛苦,廚師叔叔要費多大的力氣才能做這些好吃的飯菜,還有很多小朋友連飽飯都很難吃,可伊伊卻在浪費糧食!”
“我就浪費了,是爸爸付錢帶我吃的!”你說,你說氣不氣人。不過女兒委屈了,說這話的同時,眼睛已經充盈淚光了。我還是有點心軟了。
“那媽媽這樣好不好,我們分批次拿,先拿這些,等伊伊吃完我們再來取另一半。這樣既不浪費,也不會因為吃不到不開心。”
“不,伊伊都要拿走,伊伊要吃,你是壞媽媽,你不讓伊伊吃東西,我要告訴姥姥,讓姥姥收拾你!”伊伊這話是哭著噴出來的!是的,她哭了,在一個安靜的餐廳裡嚎啕大哭。
這時候,你覺得我會蹲下來哄她?錯了吧,前面我已經說了我的小火苗在一次次容忍中升騰!這一次也算是到達了我的臨界點。冷靜、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等等等等這些全都拋擲腦後了。
我一把搶過伊伊手裡盛滿食物的盤子,一邊叫了一聲孩子爸爸的名字給了他一個眼神,示意他處理伊伊拿的這一大盤菜(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和孩子爹還是比較觀點相同的)。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拽著爆哭的伊伊出了飯店,丟了一句“那我們不吃了,既然你覺得爸爸媽媽給你吃好吃的你就該浪費,那我們就不吃了。”
這個舉動,你可能說女兒不是我親生的。說句實話,寶貝哭的時候,我比誰都扎心!
但是這個問題我絕不能妥協,雖然我承認我也有點被脾氣驅使衝動了。但原則性的東西,教養的東西,我必須堅持。
1、孩子不可以浪費!
2、不可以不知道感恩,反而對自己所得都認為是應該的!
3、不可以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大吵大叫!
(這三點是走出飯店後,我嚴厲的對著伊伊強調的)
“什麼時候哭完,鬧完,什麼時候知道錯了!什麼時候我們回飯店吃好吃的,吃爸爸為你付錢買的吃的,吃自己那一份不浪費的食物,安靜地吃。”
最後你問我怎麼樣?
呵呵,前面我忘記說了。孩子姥姥也在呢,能怎麼樣,孩子姥姥出來當了個和事老,把伊伊領了進去。孩子說的讓姥姥收拾我,果然,姥姥出來拯救了她。其實我也是心疼,不然哪可能讓姥姥那麼輕易就把伊伊帶進去?一頓飯,伊伊沒在大吵大鬧,吃了自己應該吃的那一部分,吃完飯親了她爸爸一口,雖然整個過程還是沒有理我。
所以啊,教育這事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大家的方式方法不同,但只要道德基礎在,有的原則,我覺得當家長的該嚴厲的時候是必須的。
前幾天,“他還只是個孩子”事件不再次發生了麼!孩子劃壞汽車,父母不但不道歉還振振有詞的說“孩子弄壞的,你找孩子賠啊!”要知道什麼父母教育什麼樣的孩子,子欲養而親不叫,你不怕以後你的孩子不負責任,沒有道德,不懂孝順麼?你不怕你今日的縱容變成他日後放縱的通道麼?
所以這種事兒,我覺得大家都說不要動手打孩子,又有幾個家長做得到?但是不能過,畢竟孩子的心也很脆弱。也不可對原則問題心慈!
-
14 # 大民的幸福生活
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當然不提倡打罵孩子,因為孩子也有自尊心。如果他們過於叛逆並且不知錯的情況可以適當給些懲罰。還是引導孩子成長。
-
15 # 無軼577
心理學家斯金納他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強調強化。就是比如說,孩子考了100分,給孩子獎勵玩具,如此以往,孩子會更加努力學習。但還有一種,是懲罰,但這種懲罰不是打罵。二是比如他考了0分,你懲罰他不許他看電視。那麼他以後可能就會慢慢努力,爭取下次不考0分。
所以,個人覺得還是不要打罵,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種,不要這麼簡單粗暴。
-
16 # 梅子652
不,我們家仍然有體罰。
只是不亂責罰而已。
孩子的成長空間,應該有稜有角和寸度。個人是這樣看待的。
且我們家人中都有個潛規則“事不過三”。其實到二的位置,就危險了
-
17 # 海存銳子
以教育為主。有主就有次……
-
18 # 順勢教育頑石張
一般的情況下,孩子真的不能打罵
每個孩子都有天生的自尊心
你指出他錯誤時,
很多時候他心裡也正在愧疚,懊惱,自責
但他嘴上不會說,甚至臉上不會表露出來
甚至頂嘴,抗爭,耍賴
這時如果家長打罵了
孩子心裡面的負罪感就一下子洩沒了
父母一罵,他就認為兩下扯平了,
一轉身就又範毛病了。
我家侄女小學時,(我媽帶大)
有次考差了,回來難過,
見我媽沒有責罵她,
心裡更難過,實在憋不住
哭著叫奶奶打她一頓吧
你會發現很少打罵的孩子
家長偶爾的打罵
會一輩子都記得。
而經常打罵的,
卻不會記得很深
但她還會把打罵的方式
傳承給下一代。
我以前也喜歡打小孩
以上是我當幼兒園老師的媽媽給我的忠告
現在我不打了!
打皮了,就無效了。
但事情不是絕對的
有時候家長控制不住
打了也就打了!
但一定只能是偶爾。
我家女兒小時侯試探著打我
我就100%一巴掌打回去,
而且是紮紮實實的真打,
心裡疼,但是必須的
-
19 # 極速餅乾c6
從小孩健康成長來說,儘可能不打不罵為好,儘可能說服教育。但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有些人犯了錯,會知錯改錯,這樣就沒必要去打罵孩孑。特別是初犯,如果是初犯也不必去責罵,要告訴他,下次不可再犯,再犯一定要有懲罰,讓他記住,某些事可以做,某些事不能做,否則孩子沒有對錯觀念,那會很糟糕。再就是要區分孩孑是無意還是故意犯錯,如果無意犯了錯,哪怕錯很大,也只能講道理,以後不再犯錯。如果是故意犯錯,不管錯多大,都必須當面懲罰,或罵或打,也要適可而止。記得一位剛為人父的同事說,他一定不會讓他兒子受半點委屈,更不會讓兒跌跤。可能嗎?小孩都是跌跌碰碰長大的。我認為小孩從小該罵便罵,該打,還得打,不過打罵過後一定要講道理,讓他明白為什么被打罵。這樣的孩子抗壓能力特強,不象現在很多小朋友從來沒受過委屈,一受點委屈就出走,甚至跳樓,都是貫出來的巧。一句忠告:千萬別貫孩子。
-
20 # 加油活出最好b自己
這個當然不是絕對的,有時候適當打罵還是有用的,但是要有度,。還要看孩子的性格和發生的事情。
回覆列表
小朋友要獎罰分明,儘量不要輕易動手,多多鼓勵,尤其是父母言傳身教,做好榜樣很重要,多培養興趣愛好,從小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