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
2 # 岩石大哥
丁克一族,早就存在。每個丁克都有自己的出發點,不能一概而論。
有的崇尚自由,有的責任感喪失,有的生理條件不允許,有的經濟條件不允許……
-
3 # 豫南人在昆明
我覺得做丁克族,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①趁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因為孩子而“影響”自己現在的人們,物質跟精神生活都比過去好很多,可以充分享受富足感。
而且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費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就得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追求,
人們可以把養育孩子的精力花費用在贍養老人或者發展自己的事業,到處旅遊等,如果有了孩子,可能時間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對部分人來說,這樣的人生過得毫無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會顯得“自私”,只顧自己的個人感受。
②享受丁克族的自由,就得為將來老了,忍受沒有兒女帶來的痛苦都說“養兒防老”,不錯,很多人的兒女在自己老了的時候,會經常照看自己,當自己生病臥床不起時,也只有自己的兒女才會為我們一日三餐、生活起居操心。
兒孫滿堂,是每一位老人心中的願望,老人才會怡享天年。
但是選擇了丁克族,就意味著,當看到別人家的兒女照顧自己父母時,自己只能忍受這種淒涼,哪怕花錢請別人照顧自己,那種體會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梁宏達老師也是丁克族,他曾說父母也一直唸叨,希望他能有孩子。
但是梁老師說:享受了現在不要孩子的自由,就得忍受將來老了時候的孤獨
③選擇做丁克族,是人性的一種“解放”,是對生命本質意義的一種滲悟不管是因為自私還是因為怕操勞,這樣說也沒有對錯之分。從中國幾千年歷史來看,除非逼不得已(周潤發無後,就是因為孩子被臍帶繞頸而夭折),人們都會選擇要孩子,這才有了人類的繁衍生息,才有了生命的延續。
只是極少數人,越來越悟到:生命是一趟單程旅行,就應該為自己而活一次,哪怕揹負了不忠不孝,也不想辜負了有且僅有一次的“單程旅行”!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隨著時下人們消費水平與觀念的逐漸改變,加上日漸增高的消費水平,使得目前除了不婚族之外,還多了另外一個種類:丁克族。
所謂的丁克族,即夫妻雙方各自都有一份收入,但雙方達成了一致,不要小孩子。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年輕人傾向於丁克呢?選擇成為丁克族之後,又該如何應對自身的養老問題呢?
一、身邊的丁克族
真君所認識的朋友當中,有兩位朋友是確定打算一輩子丁克的。其中一位是帶小胖進入自媒體行業的豆姐,而另外一位則是小胖最喜歡的大V。
這位大V選擇丁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看東西看得很透徹,那就是時下房價太高,自身無法買得起房,以至於兩夫妻一商量,決定乾脆養條狗算了。
畢竟,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真的太高太高了,不光需要房子,還需要教育金、學費、培訓費等等。光是粗略算下來,從小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沒有100萬塊錢是完全扛不下來的。另外,有了孩子還需要為他的房子操心,為他的事業操心等等。
而另一位豆姐,則是因為自身不太喜歡孩子,所以並不打算結婚要小孩子。這,算是真君身邊的丁克族例子。
二、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做丁克族?
不可否認,傳統觀念一直是所謂的養兒防老,但現在別說是兒子了,有時候就是老伴都不一定能夠和自己一起走下去,當這些看透以後,要不要孩子其實真的就不重要了。
不光如此,正如真君前文所說,目前很多城市的房價太高太高了。高到什麼地步呢?高到你一個月工資連一平米的廁所都買不起。
另外,某些城市更是實行了所謂的父子貸,即你自己收入不高或者說因為年齡太大而導致貸款年限太少,那便讓自己的兒子一起貸款一起還。如此大的壓力之下,誰還敢買房?誰又願意坑自己的下一代呢?
而且,很多年輕人隨著思想觀念的改變,對生育下一代並不是很看重,更加傾向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算是大多數丁克族的想法。
三、丁克夫妻應該如何養老?
真君曾經也想過做丁克一族,但有時候一想到自己和媳婦老了以後,行動不便之時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頓時就打消了自身的這種丁克的念頭。
那麼,如果做丁克夫妻應該如何養老呢?
首先要做的,當然是存錢了,只有存多了錢,才能保證自己在年老之後進入養老院,有人幫忙照料。而這些,全部都是要錢的,所以,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次,那便是為自己準備一些養老金。這方面的話,真君更建議從年輕時便開始進行基金定投,每個月發工資存入一筆錢,然後透過複利的優勢,讓自己年老時能夠過上幸福的日子。
年輕人選擇做丁克的原因多種多樣,而且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我們無權去說什麼。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但是,真君還是想提醒一句,如果決定做丁克一族,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養老準備,不然的話,到老了再後悔時可就晚了。當然了,如果您自身家中有礦,完全不用為養老操心的話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