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寧貝健小兒推拿

    總結一下幾個方法僅供參考

    方法一:給寶寶做示範怎麼做,但對寶寶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也不要強迫他。你對的說話語調和麵部表情要柔和是最佳的溝通方式。

    方法二:防患於未然。這個時期寶寶的(づ ̄ ³ ̄)づ小手會隨意的亂抓亂拿,所以要將易破損的物品遠離他很重要,安全第一(ღ˘⌣˘ღ)。若果他拿到了貴重物品你可以用別的他喜歡的物品和他交換不要強硬搶奪。

    方法三:轉移注意力來緩解寶寶的不鬧情緒,如他堅持不穿你手上的棉衣,那就要耐心的安慰她,並告訴他,如果你不穿我們就不能到外面去,外面太冷了,你可以在這個時候一邊和他說話轉移注意力,一邊給他穿上棉衣,態度要溫和,不能任由他哭鬧下去,而放棄你的堅持!

  • 2 # 這片天雨萌萌

    才一歲,可能不是那麼容易溝通,要連哄帶騙。適當時候可以用轉移注意力這招。自己多誇誇寶貝,也可以串通別的大人一起誇。你說寶寶還亂抓人,那說明寶寶脾氣還蠻大。我覺得可以在寶寶感覺到有愛的基礎上再哄她。哄的時候面部表情要柔和,這樣次數多了他會不知不覺向你看齊。

  • 3 # Lᵒᵛᵉᵧₒᵤχ

    寶寶一歲多就有脾氣,會不會看著大人學的呢,

    我有個朋友二胎生了個女孩,其實女孩男孩沒什麼關係,只是介紹的清楚一些,她說女兒出生開始就比大的大兒子省心,月子裡不愛哭,平時也也是一副女孩溫柔的模樣,可是這樣的情況只到八個月就有變化了,八個多月後女兒開始會看臉色了,她拿起一件媽媽不讓動的東西,然後盯著媽媽的臉,如果媽媽表情沒變化就拿起來玩,如果媽媽表情生氣了,她就遞給媽媽,意思我把它拿給你,那時候我還覺得哎呀現在的孩子太聰明瞭,,東北話就是這孩子真尖(聰明),可是再大點脾氣就來了,有不順心的事就動手打人,不管是誰,是哥哥還是我這個外人,還是媽媽都動手打,或是啊啊的哭,耍。我觀察的結果是他媽媽就這樣,有事沒事就動手打孩子,實際上也就是拍一下,表示不讓她做某件事情,或是是表示自己生氣了,還有就是孩子有什麼想要做的事情如果媽媽說不可以時孩子就大哭或是耍鬧,這個時候媽媽就是立馬抱起來說,行行行,你說咋滴就咋滴,久而久之孩子脾氣養成了很多人認為孩子小你說什麼她也不懂,錯誤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她們很瞭解爸爸媽媽的性格脾氣,他能知道我什麼樣的表現媽媽會聽我的,能看懂大人的臉色,,所以有些時候我們不要說孩子脾氣大,還是怎麼樣,孩子是白紙,你給她畫出什麼樣子,她就表現出什麼樣子,(個人觀點)

  • 4 # 熱愛珍愛和平

    阿彌陀佛!您好,第一,孩子是哪裡不舒服,吃飯,喝奶,喝水,穿衣多或少,冷或熱,這些都要合理安排,考慮。要科學餵養孩子。第二,孩子務必早教,聽音樂,聽童話故事,兒歌,弟子規,三字經,詩詞,等,有益的知識,而不是毫無選擇地任意看電視,手機,電腦,浪費孩子的寶貴時間。第三,父母或帶孩之人要帶著孩做善事,好事,讓孩幼小的心靈播撒愛的種子,植善根,開啟孩子的智慧,以後報孝父母,報孝祖國和人民!第四,千萬不要嬌慣孩子,好吃好用一定要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培養孩子乾點小家務。能轉移他哭鬧,又培養品德了,何樂不為呢!祝願天下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長大後成為國家棟梁才!阿彌陀佛!

  • 5 # 一米陽光Angel

    自從升級為寶媽後,感覺自己心軟了好多,但是面對寶寶的無理取鬧,還是要適當的進行教育。先跟他講道理,要是不聽,就要教育,我說的教育就是輕輕的打下他的手心,讓他自己也知道疼,這樣可能會讓他自己對打人這件事情不好有所理解,我是不是太暴力了

  • 6 # 燈下黑100

    打,是教育最效的方式。小孩子白紙一張不懂輕重,不懂好壞,隨心所欲。所以要立規具,讓其長記性,幫他分好歹。能說教,用表情最好,不行,就打,不能喪失了中國傳統文化呀

  • 7 # 兒科醫生王波

    您好,這個問題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波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感謝邀請,發脾氣也好,哭鬧也好,都是孩子常見的一個表達與發洩的途徑,父母對此不用過度反應和擔心。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你淡定了,孩子才會更容易平復情緒;

    其次是適當的溝通,不能滿足寶寶的要堅持,但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比如砸東西、搶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或其他小朋友弄痛的,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怎麼這麼不懂事!”、“沒有禮貌!”、“再這樣的話,媽媽再也不喜歡你了”......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比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因為你想要的那個玩具沒能得到;但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這個玩具是姐姐的,沒有經過姐姐的同意,我們現在不能玩,現在玩這個玩具車好嗎?”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洩情緒。

    比如:“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試試去打枕頭、撕報紙,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時也經常用這個辦法”。

    4、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比如:“因為家裡已經有3個類似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爸爸依然愛你”。

    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迴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5、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 。

    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話、合理談判、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卻能得到更多的迴應與幫助。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

    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葉枳殼沃柑怎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