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家長太無聊了,交了高額學費,走幼兒園就開始攀比送禮,拍馬屁,這樣風氣越來越嚴重,到底會不會影響孩子?作為家長不想參與都很無奈,到底是家長的責任還是教育機構的責任?我覺老師是尊重的,好像現在不送禮就不尊重老師了。
9
回覆列表
  • 1 # 老跨鬥

    《魚和水的關係》

    魚和水的關係大家都知道,魚一旦離開了水就會腐爛變質的。一切為人民服務的人都是魚,人民是水,離開了水,都會腐爛變質的。

  • 2 # 寒石冷月

    一提到學校的家委會,很多家長都會有一肚子話要說,而話題大都集中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如果把這些小事集中起來,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吐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如今的家委會已經完全沒有最初的宗旨,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樑,讓家長更多瞭解與協助班主任參與學校的一些活動,相反倒是成了班主任手裡一根指揮棒。

    大家都欣賞過交響樂團的演奏吧?你看站在前面的指揮,班主任之於家委會,就如同樂隊指揮和樂隊成員一樣。如果哪位成員不配合,不服從指揮,肯定會被清理出樂隊,因為有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就會使整場演奏被破壞。這個比喻你感覺恰當嗎?不過這裡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是指揮是按著正確的節奏和統一的樂譜來操作,而家委會則是無樂譜的隨性演奏。

    家委會之所以變了味,是因為家委會成員的挑選非全班家長透過民主推薦或票選出來,而是由班主任指定。如此一來,家委會成員選拔這一關就已經變了味,凡是擅長虛與偽蛇,能夠哄得班主任開會的家長,往往成為第一號人選。試想,讓一些善於迎合的家長做家委會成員,他們能真正落實家委會本來應該乾的事情嗎?

    也難怪大部分家長對家委會不感興趣,甚至還頗有微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無法代表家長的利益,不可能把家長們共同的心聲帶到家委會工作之中。而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幫班主任打雜,尤其在一些家長遇到家校矛盾或者困難時,本想靠家委會協調解決,但真正到關鍵處,家委會成員沒有人願意出手,都怕自己介入矛盾之中。

    說來說去,還是利益惹的禍。家委會成員往往優先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因為進了家委會便可以和班主任有更多接觸機會,可以獲得第一手資訊,甚至透過社交手段為自己孩子爭取得更多便利條件。當家委會失去開展工作的正常功能時,便成了個別家長獲取利益的工具,其他家長都只能成為局外人時,自然會有意見,甚至反感。

    當然,上述所講並不是全部,折中一點說,只是一部分家委會是這樣的表現,而有些家委會還是能夠乾點正經事,為全班家長和孩子們做出一定的貢獻。不管怎麼說,家委會已經成為社會風氣的晴雨表,在這個小小的家委會里你可以看到各種角色扮演。

  • 3 # 青鳥f

    為了配合老師幫助全班組織運動會、兒童節等活動,為了幫助全班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洗照片買資料買班服等),熱心加入家委會。併為自己能為孩子班級做些事情而驕傲。沒想到看到這麼多攻擊家委會的。從沒有想過加入家委是為了要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特別照顧!教師節集資買花向老師表達敬意,被說成了家委利用全班集資送花去討好老師!真的很搞笑,送花都是以全班孩子的名義送的!怎麼就變成家委討好老師了,當然本人也不贊成送除鮮花以外的實物,我們老師也絕對不會收,甚至訂好的鮮花也在教師節前一天被老師駁回退掉!老師和家委甚至所有人都有好壞之分,勿以小惡涼了大善之心!

  • 4 # 小學英語點點通

    在我們通常的理解裡,家委會一般都是方便班級老師與家長溝通的平臺,替家長髮聲,讓學校能夠及時瞭解家長的心聲,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方便與家長的積極溝通,幫助組織班級的一些活動。加入了家委會,就意味著要承擔協助監管學校聯絡老師和家長的重責。

    然而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已經吹進了校園,原本有良好初衷,旨在加強家校溝通的家委會,如今很多性質和功能都變了。不再單純的為了學生家長與老師溝通,以及班級的活動的存在而開展工作,反倒是為自家孩子刷存在的,挖空心思號召大家給老師送禮,熱衷於收取越來越高額的班費辦活動。雖然不是所有的家委會都是這樣,但是這種變了質的家委會現在也不在少數。

    變味的家委會,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謀照顧開始

    家委會某些情況下屬於出力不討好的工作,那麼為什麼家長們還要爭相進入家委會呢?答案很簡單,當然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爭取特別的關照,甚至是某些特權,很多時候老師有什麼事情總會第一時間通知家委會,如果遇到一些學生的選拔活動時,一般由家委會先瓜分一遍,有的時候直接就在家委會里消化完了,所以家委會也成了某些學校班級中的名利場,如果某個學生的家長在家委會,似乎這個學生就能自動高人一等,也能受到老師的特別關照,這樣的家委會逐漸的開始變味變質。

    當家長為了進家委會,一切的目的都是讓孩子得到老師的特別關照,開始家委會就已經不再是原先的家委會了。在很多家委會的家長看來,如果不是為了能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關照,何苦要加入家委會呢?很多家委會的家長工作起來,甚至比自己的工作還要賣命。為的就是讓老師能高看自己孩子一些,至於家委會真正的作用,很多人早已拋之腦後。這才造成社會對其質疑的聲音也不斷出現,家委會是擺設、傀儡、拼爹會、收錢會等諸多戲稱先後與家委會沾上了邊,更有人直指家委會“名存實亡”。

    變質的家委會,成為家長秀實力的名利場

    家委會的變質,從家委會的激烈競爭,或者可以管中窺豹,家委會的選舉已經變成了拼爹拼媽,很多普通老百姓沒錢沒勢的似乎都進不了家委會,一些平民的家長甚至給家委會安上了權貴俱樂部的同學,在他們看來,一些家委會早已經編了制,只有對學校有所謂的卓越貢獻的,才會成為進入家委會的門票,所謂的卓越貢獻就是各種捐資捐物以及幫助學校疏導各種關係。

    某些家委會的競選,甚至比公司的CEO競選還要激烈,翻看這些家委會,家長的簡歷們都在使勁渾身解數秀著自己的職業,學歷收入以及社會經驗,各種實力的比拼,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要有時間幫助班級解決很多事情,自己有的是資源和關係。然而實際上家委會並不一定要大家拼漂亮的簡歷拼熱情和表決心,也不一定需要高學歷與社會精英,他更多的需要的是一份對於班級事物上的熱情和責任心,這也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質疑家委會變質的根本原因。

    變味和變質的家委會如何迴歸本質呢?

    其實不少人都認為家委會的變質和變味,都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家校關係的體現。這種不正常的關係出現的極端,就是在於某些家長在家委會中賣力過度,背後根本的原因還是家長對於孩子升學以及學習成績的焦慮。都希望透過家委會的身份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關照,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租在競爭上。這才讓這些變味和變質的家委會蔚然成風,導致原本應該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起到家校溝通的家委會的初衷,發生了變異,甚至成為了某些老師指揮家長的傀儡。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家委會才能夠迴歸本質呢?起碼家委會成員,他的屁股應該是要坐在學生和家長這一邊的才是合格的,家委會成員的遴選一定要注重家長的整體素質和道德水平,絕對是不能夠為所謂的社會資源至上,重點是要看重他們的責任心和公益心,真正能起到增強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之間交流溝通互信組織。就這樣的家委會積極的人與學校溝通,與老師協商維護家長的權益,完善和改進班級的工作,才能獲得家校共建的共贏。

  • 5 # 簡學英語

    討厭家委會。家委會幾乎清一色都是班主任的馬屁精了,他們最擅長的是拿著所有家長的去討好班主任,好像那些是他們自掏腰包一樣。家委會變質了,雖聞不見臭味,但讓人非常不待見。

    學校本來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地方,老師招學生,學生用心學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時興給老師送禮了。送就送吧,你願意送就送,我不願意,我可以不送的,前幾年突然出來一個家委會,它本意的出發是讓家委會的成員能夠起到一個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絡紐帶作用,更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而事實上恰恰相反,這個家委會幾乎成了按照他們的意志給老師送禮的一個發言平臺,也許它一出現就註定了它會遭到唾罵。

    學校教育和班主任工作非有家委會不可嗎?家委會真的能起到好的作用嗎?家委會讓一些不良風氣更順暢的走進了校園,讓更多的家長感到無奈,對孩子來說有害而無益,所以這個家委會該取消了,有名無實或者頭賣狗肉的東西就不應該存在下去。

    學校始終應該是一個乾乾淨淨,清清白白的地方,當老師的是以教書為業為生,做學生的聽老師的話,學好自己的功課就OK了,別的東西請遠離校園和課堂吧。

  • 6 # 雪山孩子王

    當前學校的家委會大致可分為四類:“擺設家委會”、“工具家委會”、“變相聯誼會”、及學生家長真正選舉產生的家委會。

    家委會的設立初衷,是加強聯絡溝通、增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成長。可如今家委會的功能卻有些走樣,成了家長爭取自己孩子能獲得老師更多關注的途徑。

    因此,爭進家委會的段子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看看!為孩子就得這樣竭盡全力、步步緊跟!自己奮鬥半生算是中產了,生怕孩子掉下去。假如在一個環節上沒有比過別人,壞了!

    想象無限放大,心頭堆上小山;更多人是抱怨:都拼成這樣了,讓我們一般上班族怎麼跟?我們孩子怎麼辦?開始恐慌、焦慮。這些攀比和焦慮,彼此刺激,相互疊加,事事爭先,不讓一秒,一沾孩子的事就緊張兮兮,成了一種“家長病”。

    “進家委會就是為了讓孩子得到關照”

    有些學校的家委會甚至存在一些“潛規則”。

    比如說,老師遇到一些學生選拔活動時,一般由家委會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級裡。有的甚至名額都在家委會里“消化”了。

    此外,有些學校的家委會成了學校本職工作在家長群裡的延伸,家委會成員成了“第二任課老師”“助教”或“實習老師”,甚至是義工。

    我聽過很多真實的話語就是:“如果不是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多關照,我何苦加入家委會。”

    人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好比馬拉松,一口氣兒不松往前衝,跑不了幾步就得垮。越是走遠路越需要節奏,張弛有度才科學。每個環節都堅持完美主義、做到區域性最優,恰恰違反成長規律,背離整體最優。阿爾法狗為什麼下不過阿爾法元,百盤無一勝?因為前者所學習的下法都是在區域性最優上打轉轉。不用過多類比:上個小學,你都累得半死、拼個昏天黑地,初中、高中咋辦?熬得下來嗎?焦慮是會代際傳播的。家長的緊張傳遞到孩子身上,那稚嫩的肩膀扛得住嗎?

    家委會應該是家長教師協會,家委會的組織要注意規範性,學校也要引導其發揮作用,而不應該成為幫老師做事、打掃衛生、收班費的“打雜會”。

  • 7 # 淇晴媽媽

    學校的家委會是個新興的名詞,以前我們上學的年代沒有這個詞語。大點的事情老師負責辦理,訂報紙買校服收5塊錢班費諸如此類都是老師。小點的事情同學們負責,擦窗掃地,掃院子,冬天掃雪,出黑板報,元旦教師節出節目這些事情都是同學們自己搞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家委會這一組織。我相信成立之初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吧,都是純淨的無私的,但慢慢就變質了。我覺得這和現在社會大環境有關吧,不再是那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年代了,無論做什麼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對我是否有利,我有沒有什麼好處。

    社會不良風氣也是家委會變質的一個原因吧,有些家長本身從事一些職業需要認識很多人,加入家委會可以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在學校能有更多出人頭地的機會加入家委會,和老師處好關係,老師也會不看僧面看佛面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加入家委會經常出現在學校,經常參加學校各種活動,混個臉熟。也有的家長考慮長遠,小學做家委為了初中能當家委……

    各種各樣的原因讓家委會慢慢的變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單身女人,工作5年升到中層,是繼續拼搏職場事業,還是集中精力找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