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惪州元良1978
-
2 # 使用者4357250780783李
蘇秦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他曾經遊走列國,沒有求得一官半職,窮困遼倒的蘇秦回到家中繼續研(陰府)學說,學成後繼續遊走列國,由於蘇秦才華橫溢和人品出眾,得到燕王和王妃的賞識,也讓燕王妃一見傾心,兩人相互愛慕,從此蘇秦為燕國撲湯蹈火在所不辭,由於燕國當年發生七年內亂,齊國乘機攻打燕國,燕國差點滅亡,從此兩國結仇,燕王排他出使趙國,在趙國蘇秦提出了合縱攻秦的策略,得到趙王肯定並封他為相命他繼續聯合其它四國,國然蘇秦不負眾望拿到了六國相印,擔任縱約長合縱攻秦。
之前蘇秦同燕國大將定下計策讓齊王上當,蘇秦對齊國說:如果大王乘六國攻秦時,我們突然抽回大部分人馬去滅掉燕國,豈不是一舉兩得,而且此時滅燕時機成熟,愚蠢的齊王聽從了蘇秦的計謀中途撤兵,於是六國合縱瓦解,齊國滅燕的夢想也成泡影,燕國命樂毅連合其它四國一起功打齊國,由燕將樂毅擔任縱約長指揮攻齊,樂毅戰無不勝路打下齊國七十多城池,活捉齊王,齊國幾乎亡國。
齊國客卿田單組織散兵遊勇,從百姓家徵用耕牛上千只准備收復失地,燕將樂毅一時大意兵敗如山倒,田單的火牛陣發瘋一樣衝相樂毅大軍,這突如其來的火牛陣橫衝直撞,聯軍死傷無數,被仇恨怒火攻心的齊國軍隊一路追殺聯軍,成功收復失地七十二城池,田單勝利完成救國使命,也為今後田氏代齊埋下了伏筆。
-
3 # 金風C玉露一相逢
五國伐齊發生在戰國後期的事情,當時的戰國七雄是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個實力比較強大的諸侯國,燕國雖然在七國裡實力是較弱的,但是並不是大家所想的是廢柴一個,畢竟,春秋戰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幾十個,大家相互攻伐,到了戰國中期,才形成了七國爭霸的局面,燕國能夠名列七雄之一,實力並不是太差。
到了戰國末年,應該說,經過連年征伐,七雄之中實力較強的就是西邊的秦國和東邊的齊國,其它五國實力上和這兩國相比較都要弱一些,這時候燕國出現了五國伐齊的關鍵性人物,就是在燕國當任亞聊的樂毅。樂毅本是魏國人,其先祖是魏國將軍樂羊,因帥軍攻滅中山國,受封靈壽,其子孫就居住在靈壽,可後來又被趙國攻佔,所以樂毅又成了趙國人,不得不說,戰國時期,人員流動是很正常的,不像現在嚴格的國籍制度,你不能隨意在各國遊走。最後樂毅去燕國是以魏國使臣身份去燕國出訪的,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最後樂毅做了燕昭王的亞卿。
當時的齊國實力強大,打了楚國打魏國,打了魏國又打趙國,還聯合韓國,趙國,魏國打秦國,最後更是擊潰宋國,把自己的管轄範圍擴大了一千多里,風光一時無兩,周圍的諸侯國都紛紛向它稱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燕昭王覺得齊國的齊湣王驕橫放縱,橫徵暴斂,百姓怨聲載道,進攻他的機會到了,於是樂毅就向他獻計,如果想要攻打齊國,光靠我們自己肯定不行,齊國畢竟底子擺在那裡,必須聯合幾個實力也較弱的國家,一起攻打,才有勝算,於是樂毅就代表燕王出使幾國,在各種好處的利誘下,最終達成了由樂毅任上將軍,統帥趙,楚,韓,魏,燕五國聯軍討伐齊國。所以說,戰國時期不是說你國力比我強點就由你指揮,而是人才,戰國時期最缺的就是人才,各國都在相互挖掘人才,樂毅能夠指揮聯軍,也是他的才華得到了各國認可。
戰爭結果就是,樂毅在齊國作戰五年,為燕國攻下的齊國城池70多座,可以說,他指揮的五國聯軍在對齊國的征伐中是取得了極大的成果。他本人也被昭王封為昌國君,可是燕昭王死後,即位的惠王卻受到了齊國田單的反間計,害怕樂毅自己稱王,於是想殺害樂毅,樂毅也知道惠王要怎麼對自己,於是提前逃到了趙國,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只要你是人才,去到哪裡都玩的轉,到了趙國的樂毅被趙王封為望諸君,封地觀津,藉此威懾燕國,齊國,樂毅走後,齊國就同燕國交戰,收復了之前樂毅為燕國佔領的土地,這讓燕惠王后悔不已,但是悔之晚矣,這是後話。
所以,燕國能夠以不強的實力指揮五國聯軍,關鍵在於樂毅這個人,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不管放在任何時候,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人才!
-
4 # 新城鎮居民
齊國對燕國有“滅國之仇”,燕國復國後一直在等待時機攻打齊國。“五國攻齊”是燕昭王派使者聯絡了趙,韓,魏,秦四國,燕國是主導者和策劃者,其他四國是燕國請來的打手,所以由燕國名將樂毅指揮。
(樂毅率領五國伐齊)
燕齊兩國恩怨,“滅國之仇”
燕王噲把自己國君的位置禪讓給了他的相國子之,子之治理燕國三年國家大亂。燕王噲的太子繼位的希望破滅,因此趁亂跟將軍們聯合起來造反。
(子之之亂)
此時此刻,齊緡王發現燕國大亂有利可圖,因此表示可以幫助燕國太子奪回王位,齊國就派部隊進軍燕國了。
齊國軍隊進去燕國以後五十天就佔領了燕國全境,把子之和燕王噲全殺了,可是齊國部隊來了就不走了,打算長期佔領這塊土地。
齊國軍隊在燕國地盤隨意殺人,破壞宗廟,搶奪財物,無惡不作。這就導致燕國百姓起義了,把齊國的軍隊趕了出去,並擁立了燕昭王。
因此,齊國對燕國有滅國之仇,燕昭王在等待討伐齊國的機會。並透過“千金買骨”得到了名將樂毅。
燕國攻打齊國的機會出現
秦昭襄王自恃實力強大而改用帝號,招來其他諸國的不滿,趙,韓,魏,齊,燕五國聯軍由魏國信陵君率領攻打秦國,秦昭襄王迫於無奈廢除帝號,割地求和。
誰知道這會兒齊國貪小便宜的毛病又犯了,順帶把宋國給滅了,獨吞了宋國的土地,引起了其他諸國不滿。
(齊緡王貪得無厭)
燕昭王見時機已到,立馬聯絡了趙,韓,魏,秦,這幾個國家立馬響應了燕國,於是爆發了“五國滅齊”,由燕國樂毅帶領。
五國很快就打敗了齊國的軍隊,其他四國分了土地就退兵了,燕國不退,繼續窮追猛打。攻佔了齊國國都臨淄,齊國境內僅剩即墨和莒縣沒有攻下來。燕國一雪前恥。
以上即是事情的始末,五國滅齊自始至終都是由燕國策劃和發動的,當然由燕國做主導比較合適
-
5 # 歷史小廚
五國伐齊之時,燕國雖然是最弱小,但是燕昭王卻並不弱,而且這件事的主導者也是燕國,統兵將領更是燕國大將樂毅,其餘四國之時派兵來支援,並沒有全力出兵。
燕國跟齊國是有大仇,當初燕王噲禪位給子之之後,曾經引發了一場內亂,當時的齊國國君是齊宣王,假借增援之名,佔領燕國長達三年之久。雖然最後迫於別的國家給的壓力退兵,但是跟燕國結下了仇恨!
等到燕昭王繼位之後,就開始奮發圖強,招賢納士。更是修建“黃金臺”用以來招攬天下名士。
如果只是這樣,那也最多是能夠證明燕昭王比較愛惜人才罷了,但是後面燕昭王直接宣佈,凡是有志向要滅掉齊國的,或者熟悉齊國要塞跟君臣關係的一律留下來厚待!
也正因為燕昭王的愛賢敬賢,這才使得天下名士全都聚集在燕國,將燕國的實力迅速的提升起來,為以後的伐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其中燕昭王伐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第一個就是縱橫家蘇代。
他是合縱派代表人物蘇秦的弟弟,蘇秦曾經作為燕國的間諜前去齊國搞破壞,被齊閔王重用,只是後來因為跟大夫爭寵,被人刺殺使得反間事情敗露,沒有給齊國造成很大的損失。
但是他的弟弟蘇代就不一樣了,這位立志要繼承哥哥的工作,於是就被燕昭王同樣派去了齊國進行反間。關於這一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在這裡就不做多餘複述,只是大體講一下。
蘇代這次在齊國很受齊閔王的信任,任命他為齊相,政治軍事權利都交給蘇代來處理,讓一個間諜來做這些,可以看見齊國的未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向。
出了蘇代,燕昭王還用對了一個人,那就伐齊時的統帥樂毅!
這樂毅是從魏國而來,由於燕昭王的信任才留了下來,並且一心輔佐燕昭王。跟齊閔王任用蘇代一樣,燕昭王也將齊國放手的交給了樂毅去處理。樂毅可跟蘇代不一樣,蘇代是為了破壞,而樂毅是為了振興!
於是燕國不管是內政還是軍事,經過樂毅的一番治理,得到了最大的提升!
可以說這跟燕昭王知人善任有很大關係,對於這兩位最重要的功臣,燕昭王都是放手讓他們大膽二的去幹。
終於在蘇代的忽悠下,齊閔王將宋國給吞併。對於戰國時期,秦齊楚是相互制衡的,甚至別的小國也是在平衡著天下的局勢,這齊國突然吞併一個國家,實力一下達到了頂峰,自然就對其餘的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有威脅就要去處理掉,燕昭王的目的就是要讓齊國成為眾矢之的,這一下目的達成,見到伐齊的時機增強,於是就派人聯絡其餘的國家,共同來討伐齊國!
雖然秦韓趙魏四個國家也都表示同意,但是他們沒有燕國跟齊國這麼大的仇恨,於是就派出了一部分兵力來協助燕國。
這裡說的是協助,也就是主導者還是燕國,既然是你燕昭王說要攻打齊國,那自然出大力的還是你燕國。鑑於這樣的心思,其餘四國也只是派出一部分軍隊而已。不能坐視齊國壯大而不管,同樣也不想盡全力去攻打齊國,勞民傷財!
但是燕國不一樣,他是要滅掉齊國的!這在聯軍攻打齊國之後就看得出來。其餘四國得到了點城池就準備收手,只有燕國的大將樂毅堅持繼續出擊,最後經過奮戰,佔領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一下讓燕國的實力猛增!
而齊國幾乎也被滅亡,讓燕昭王終於得報大仇!
在這場戰爭中,只有燕國是最大的贏家,因為這場戰爭就是燕國謀劃的,其餘的四國對於齊國更多的只想制裁一下,或者說是削弱一下,並沒有想要聯手將它滅掉。畢竟當時各個國家是在相互利用,相互制衡,而齊國這麼一個大國,能發揮的作用更大!
只是誰也沒想到,一個弱小的燕國居然能將齊國給打敗,雖然這場戰爭燕國實力猛增,躋身進了七雄行列,但就長遠利益來看,秦國最為開心,最強大的對手沒了,那就可以更加放手的去統一天下!
-
6 # 蟻史為諫
答:在戰國七雄中佔有一席之位的燕國沒有人們想象的弱小。能夠指揮聯軍伐齊,主要因為原因是:燕國首先倡導並傾盡全國之力伐齊。
背景:公元前318年燕國出現禪讓風波:燕王噲~~一個理想主義的君主將國內所有的軍政大權全部收回並禪讓給國相子之;公元前314年太子平與將軍市被想要推翻子之的統治~失敗!齊宣王乘機攻打燕國,只用了50天就攻下了燕國並掠奪了大量燕國的財物。給燕國人民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痛。
昭王繼位,勵精圖治、禮賢下士。齊國在趙魏韓等國的壓力下,掠奪了燕國之後就撤出了燕國。趙國將公子職送回燕國,子之去世後被燕國人民擁立為王(即:燕昭王)。
燕昭王繼位以後決心勵精圖治,強大燕國一雪前恥。於是他問郭隗“我想要發展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天下人才來幫助我呢?”。
郭隗回答“曾經那誰誰誰要求手下花千金去買千里馬,可是看到的千里馬已經死了於是花了500兩黃金買回了千里馬的屍體,沒過多久人們聽說了這件事就將自己的千里馬送過來了”接著郭隗看了看燕昭王又說:如果您真的需要人才,就從提高我的待遇開始吧!天下的人才看到您對我這樣的庸才都這麼好一定會來投奔您的。
樂毅登臺,改革發展燕國。樂毅來到燕國之後先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官吏的審查考核。
二,確定了“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制度;克服了之前的“親親”“貴貴”的用人方式。
三,獎勵奉公守法的人,包括平民和奴隸。
四,嚴明軍紀,提高軍隊戰鬥力。
透過樂毅的一系列改革,燕國迅速回復元氣;不斷髮展壯大。
齊國自作孽不可活。戰國中期的齊國透過各種改革發展,已經成為和秦國並肩的東西兩大強國。與長平之戰的作用相同,五國伐齊觸進了秦國統一的步伐;從此國際上就只剩下秦國一個超級大國了。
當時齊國與其他六國的關係如下:南邊與楚國開戰~勝利;北邊的燕國差點被滅;趙魏韓三國也被打敗,之後有威脅趙魏韓一起攻打秦國。也就是說齊國得罪了七雄中的其它六國。
在這種國際形式下,只要有一個人出來主動承擔責任,其他國家就會分分響應。燕昭王報仇雪恨的心,樂毅的雄才大略正好滿足了這一條件;於是乎一呼百應。趙魏韓秦同時出兵攻打齊國;後來楚國看到有利可圖也派兵攻擊齊國。
燕國是倡導者,也是唯一一個傾盡全國之力攻打齊國的國家。以出力最多的國家的為主導合符常理;同時樂毅的名聲在其他國家也是很好的,所以其他國家信任樂毅也是燕國能指揮聯軍戰鬥的原因之一。 -
7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這樣才能顯得這場戰爭的正義性。
在當時的環境下,山東六國除了“畏懼虎狼之秦”,還有就是到處“惹事”的齊國。
齊王除了滅宋伐楚之外,經常欺負燕國。
然而,大國之間一般不硬碰硬,而利用燕國,正好可以進行“代理人戰爭”,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回覆列表
五國攻齊:趙、韓、魏、燕、秦為了滅掉齊滑王的威風,由樂毅指揮攻下了齊國的70多座城池。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秦將白起、趙將廉頗、韓將暴鳶、魏將晉鄙,樂毅作為燕國主將與各國軍隊統帥總領全域性,楚國大將淖齒名義上是來幫助齊國但實際上侵佔了淮北的大片土地,後來還殺了齊王,實為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