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鄉小帥
-
2 # 小黃瓜xhg嘎嘎脆
水稻缺鎂、硫微肥,造成葉片發黃。水稻缺鎂、硫微肥,主要症狀表現為失綠和黃化,失綠現象出現的部位與缺氮造成的失綠黃化現象不同。缺硫首先出現在頂部的新葉片,而缺氮是新老葉同時發黃。缺鎂起初由時尖和葉緣的脈間色澤失綠變黃,進而變紫。水稻缺鎂、硫微肥,返青較慢,不分孽或者分孽很少,株形矮小瘦弱,葉片較薄,幼嫩葉片出現淡綠或者黃綠色,葉尖有水漬狀圓形褐色斑點,葉尖變成枯黃,白根很少。水稻遭遇葉蟬和飛蝨危害,葉片發黃。稻葉蟬和稻飛蝨危害水稻莖杆上,剌吸危害,導致水稻營養汁液被損失,造成營養缺失,出現水稻失綠變黃變枯,嚴重的直接影響產量。防治方法採取藥物防治,可用吡蟲啉、馬拉硫磷、噻嗪酮、殺螟硫磷、氟蟲腈等防治。水稻受到病害,使葉片發黃。水稻有很多疾病都會造成水稻葉片失綠變黃,或者葉尖以及葉子邊緣變黃,如水稻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胡麻葉病、紋枯病等等。可用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井岡黴素、噻呋醯、已唑醇、三唑酮、三環唑等防治,可復配,防治範圍更廣。
-
3 # 靈山小贊
1、病害
葉片發黃,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得病了,這是沒錯的,能引起水稻發黃的病害不止一種,比如細菌性基腐病、葉枯病、立枯病、苗瘟等,感染後,都有可能出現葉片發黃的情況,針對病害問題,預防為主,防治為輔,不過一旦發病後,及時用藥防治,具體可用藥劑,由於病害不同,所選擇藥劑也會有差別,根據當地病情的嚴重程度,購買殺菌劑(由於藥劑過多,這裡不做詳細介紹,有問題的朋友,可在底部留言)。
2、缺素
缺氮、缺鉀、缺鋅等,田間都有可能出現發黃的情況,缺素原因也是畢竟常見的一種,有可能底肥施用不足,或追肥過晚,這種情況下,儘快補充肥料,除了追施氮磷鉀外,一些中微量元素,可葉片噴施葉面肥補充。
3、肥害或藥害
肥害的話,一般有2種原因,一是撒施不當,二是用量過大;藥害的話,就是除草劑問題,比如選擇除草劑不對、過量、用藥時期等等,肥害和藥害造成的葉片發黃,一般會伴隨著幹尖的情況,隨後葉片看著有燒焦症狀,這種情況下,先換水,隨後噴施葉面肥進行緩解,如果受害特別嚴重,就沒什麼好辦法了。
4、蟲害
稻田一些常見的害蟲,比如稻薊馬,也會引起水稻發黃的情況,這種也好判斷,觀察一些發黃的葉片,看上面有沒有薊馬即可,如果有,及時打藥防治,可用藥劑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如果發生嚴重,一次防治效果不理想,間隔十天半月,可多次防治。
-
4 # 瑞麗琴琴
水稻黃葉病又稱水稻黃矮病、黃條花葉病、黃化病。我國南方稻區均有發生。 發病特徵 苗期發病以頂葉及下一葉為主,先在葉尖出現淡黃色褪綠斑,漸向基部發展,形成葉肉黃化、葉脈深綠的班駁花葉或條紋狀花葉,以後全葉變黃,向上縱卷,枯萎下垂。植株矮縮,不分櫱,根系短小。分櫱後發病的不能正常抽穗結實。拔節後發病抽穗遲,穗行小,結實差。矮稈秈稻上多為金黃色,粳稻上色澤黃花葉不明顯,糯稻上色澤灰黃色或淡黃。 發病特點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體為水稻黃葉病毒或暫黃病毒(Ricetransitoryyellowingvirus簡稱RTYV)。黃葉病由黑尾葉蟬、二點黑尾葉蟬、二條黑尾葉蟬傳播,成為初侵染源。收穫後葉蟬遷飛至二季稻上傳毒,二季稻收穫後,病毒又隨介體寄主上越冬。秈稻較粳、糯稻發病輕,並以雜交稻耐病性***好。夏季少雨、乾旱,促進葉蟬繁殖,有利於活動取食,還縮短了循回期和潛育期,有利於病害流行。 病害治療方法 儘可能種植熟期相近的品種,減少傳病媒介遷移傳病。早稻要種植抗病品種。在越冬代葉蟬遷移期和稻田1代若蟲盛孵期進行防治。雙季稻區在早稻大量收割期至葉蟬遷飛高峰前後防治。
-
5 # 鄉村似歌
一、水稻苗期黃葉不走根的原因及對策
1、秧苗三葉前生長主要靠胚乳,三葉後主要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然而,不少人認為育秧期稻苗小,不需要多少肥料,因而基肥施用不足,氮素缺乏成了導致幼苗黃化的主要原因。
每畝秧田用尿素30公斤左右,均勻撒於畦面;也可用1%尿素溶液,於早晨或下午葉面噴霧,每畝噴液300公斤左右。
2、秧苗喜偏酸性土壤,pH值高,影響秧苗對養分的吸收,使秧苗因營養不良而黃化。
對於pH值高的土壤,要透過調酸降低pH值,每平方米施用硫酸鋅或硫酸亞鐵10-15克,將pH值調整到4.5-5.0,以抑制黴菌活性,緩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促進葉綠素的形成。
3、早春的天氣變化無常,三葉期的秧苗體內含糖量低,抗寒能力弱。氣溫驟降後,秧苗根部細胞的細胞膜遭到破壞,透性增強,氨基酸等內含物滲出量增多,致使根際腐黴菌迅速繁殖並侵害根部,使根系吸收機能減弱導致秧苗黃化。
培育壯苗,增加三葉期秧苗體內的含糖量有促進秧苗根系發育的作用,對黃化苗有較好的搶救作用。
二、水稻病害黃葉不走根的原因及對策
1、白葉枯病,由下向上蔓延,病葉發黃至枯白色。受害後先在葉尖或葉邊緣出現暗綠色斑點,後變成黃色長條形病斑,病部與健部分明顯,象波紋形。後期在葉面上有小圓球菌膠。剪下葉片,用兩塊玻璃夾著,滴上清水,有煙霧狀菌體湧出。
2、黃矮病,先從頂葉及其下1-2片葉發病,向上、下擴充套件,後逐漸發展到全葉發黃,或變成斑駁花葉,植株矮縮節間短,禾葉下垂平展,黑根多,新根少,往往縱卷黃枯死亡。
3、生理早衰,由下向上蔓延,病葉多表現橙黃色,有金屬光澤,成片或全田發生。黃葉上沒有病斑,沒有菌膿物。
4、冷浸田,地勢低,排水困難,早晚曬不到太陽,一年四季不缺水,泥溫較低;另外浮萍多,形成了一層浮萍隔膜,隔斷了空氣、陽光,使水稻基部與泥漿無法接收陽光、空氣等而黃葉不走根。
防治對策:①開好圍溝,放水露田,通氣排毒,提高土壤溫度,增強田間的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髮育。
②葉面噴施復硝酚鈉、蕓薹素內脂等生根劑,加上磷酸二氫鉀葉面噴霧,促新根發出。
三、水稻缺素黃葉不走根的原因及對策
1、水稻缺鉀,老葉葉尖、葉緣褐變或焦枯,同時出現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大量細小褐色斑點,近似鏽跡。這是由於不施或少施鉀肥,作物對土壤中鉀素掠奪,導致土壤中鉀素缺乏;或土壤砂性強,保水保肥力差,加上鉀素的移動性大,造成淋溶損失;或土壤排水不良,漬水嚴重,根系活力低,影響對鉀的吸收。
防治對策:①及時追施鉀肥,畝施足正宗鉀肥20公斤左右,應杜絕偽劣產品的施用。
②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稻草還田等,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中鉀素的含量。
④對排水不良的深泥田,宜及早開溝排漬,避免長期淹水灌溉。
2、水稻缺鋅,主要發生在有機質較為缺乏的淺沙田等,水稻分櫱盛末期出現葉片黃化,多數從上部新葉(倒數1-3片葉)開始,自葉緣、葉尖沿葉脈向下向內擴充套件,葉脈綠色,脈間黃白色,老葉葉身出現散生的紅棕色斑點,葉尖發紅枯萎而呈赤枯狀。這是由於土壤長期漬水,施肥不當、有機質缺乏,從而腐殖酸含量低,對土壤中鋅的有效利用降低,從而引起缺鋅。
防治對策:結合施底肥畝施用硫酸鋅肥5公斤左右或可畝用硫酸鋅3-4兩+富含腐殖酸、氮、磷、鉀及鎂、鐵、硼等元素的葉面肥共同兌水葉面噴霧2-3次,也可葉面噴施代森錳鋅2-3次。
3、水稻缺鎂,老葉先黃化、脈間失綠,葉脈綠色,嚴重時,下位葉常於葉枕處折垂,葉片夾角大,近似與水面平行。這是由於土壤耕層淺(淺沙田),保水保肥力差,淋溶性強,供鎂不足;或長期不用或少用含鎂肥料如鈣鎂磷肥;或過量施用氮肥或鉀肥,植株前期生長過旺,由於氮肥的稀釋效應和鉀肥的吸收拮抗作用,導致植株體內鎂的缺乏。
防治對策:①及時葉面噴肥,畝用含鎂的硼鎂肥300克左右加富含腐殖酸、各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共同兌80斤左右噴霧2-3次。②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有助於改善土壤環境,防止缺鎂症的發生。
四、水稻中毒黃葉不走根的原因及對策
1、除草劑,造成水稻黃葉、生長不良的原因之一,很多農戶整田不平,施用除草劑後關水過深,導致藥膜層淹沒了低處稻株的葉心,導致稻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或選擇除草劑不對、過量、用藥時期等,造成的葉片發黃不走根,一般會伴隨著幹尖的情況,隨後葉片看著有燒焦症狀,這種情況下,先換水,隨後噴施葉面肥進行緩解。
2、硫化氫,水稻秸稈等有機物腐爛,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引起水稻根系發黑,白根少而細弱,基部老葉呈現黃褐色,葉尖枯黃,隨後老葉枯死,上部僅存一二片綠色新葉。
3、有機酸,土壤中有機酸過多,導致稻株根系萎縮,很少生髮新根,植株根系表皮發生脫落,葉色顯黃,或產生萎縮現象,嚴重時下部葉片枯黃而死。
防治對策:凡發生中毒性發黃的稻田應立即排水曬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並結合中耕,在曬田覆水時施用氮、磷、鉀速效肥,以改善稻株的營養條件,在有機酸過多的稻田,可施用土壤改良劑,如生石灰等以中和土壤酸性,消除有害物質。
-
6 # 老農說鄉村
在水稻插秧後常出現一種現象,葉片發黃,不髮根的現象;所謂的不髮根,指的是水稻的跟系生長緩慢,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不走根。那麼,這種現象對水稻有何影響?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記得剛出校門的時候,栽插水稻,看到別人插的水稻東歪西斜,很不美觀,便把水稻秧苗栽插的像一條線,解決的辦法是把水稻秧苗栽插的很深,這樣就不會歪倒;但是,幾天過後,別人家東倒西歪的秧苗都站立起來,鬱鬱蔥蔥,非常的精神,而我栽插的水稻秧苗,葉片泛黃,似乎得了什麼病。
有經驗的老農告訴我:你的水稻栽的深了;水稻栽的深了,會不髮根,不分孽,影響產量。我懷疑老農的話沒有道理,便拔出了幾棵秧苗,又到別人家的地裡拔了幾棵,看看究竟什麼原因;果不其然,我的秧苗,根系只長出很短的新根,而別人家的水稻秧苗,已長出白花花一片新根。
老農的話是正確的,此時才由衷的佩服。其實,其中的道理也很好理解:水稻的根鬚也是要呼吸的,栽的深了,影響到它的呼吸,自然也就影響了它的正常生長;水稻根系長勢弱,必然影響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導致的結果是,水稻葉片因缺少營養,生長緩慢,發黃。
至於不分孽,也很好理解;水稻根部深埋在土裡,而分櫱是在根部分櫱的,沒有充足的營養,和正常的呼吸,水稻秧苗又怎麼能正常分櫱呢?沒有分櫱,不能保障畝穗數,肯定要影響產量。
老農說,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只要下些功夫,把水稻秧苗根部的泥用手扒掉一部分,讓水稻的根部露出來,就解決了:按照老農的話去做,三五天之後,水稻秧苗像變了個樣,泛黃的葉片開始變綠,根部也開始了分櫱。
剛插的水稻,很少的病;黃葉不走根大多是人為造成的;只要找到了原因,是很好解決的。不要一出現,就想用藥物解決,藥物也不是萬能的。
回覆列表
水稻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又稱鐵鏽病,俗稱熬苗、坐蔸。
水稻赤枯病
別稱
鐵鏽病
俗稱
熬苗、坐蔸
病因
缺鉀和缺磷
主要症狀
有下面三種在型:
(1)缺鉀型赤枯 在分櫱前始現,分櫱末發病明顯,病株矮小,生長緩慢,分櫱減少,葉片狹長而軟弱披垂,下部葉自葉尖沿葉緣向基部擴充套件變為黃褐色,併產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點或條斑。嚴重時自葉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僅有少數新葉為綠色,似火燒狀。根系黃褐色,根短而少。
(2)缺磷型赤枯 多發生於栽秧後3-4周,能自行恢復,孕穗期又復發。初在下部葉葉尖有褐色小斑,漸向內黃褐乾枯,中肋黃化。根系黃褐,混有黑根、爛根。
(3)中毒型赤枯 移栽後返青遲緩,株型矮小,分櫱很少。根系變黑或深褐色,新根極少,節上生邁出生根。葉片中肋初黃白化,接著周邊黃化,重者葉鞘也黃化,出現赤褐色斑點,葉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嚴重時整株死亡。
病因分析
缺鉀型和缺磷型是生理性的。稻株缺鉀,分櫱盛期表現嚴重,當鉀氮比(K#O/N)降到0.5以下時,葉片出現赤褐色斑點。多發生於土層淺的沙土、紅黃壤及漏水田,分櫱時氣溫低時也影響鉀素吸收,造成缺鉀型赤枯。缺磷型赤枯 生產上紅黃壤冷水田,一般缺磷,低溫時間長,影響根系吸收,發病嚴重。中毒型赤枯 主要發生在長期浸水,泥層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如綠肥過量,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插秧期氣溫低,有機質分解慢,以後氣溫升高,土壤中缺氧,有機質分解產生大量
硫化氫、有機酸、二氧化碳、沼氣等有毒物質,使苗根扎不穩,隨著泥土沉實,稻苗髮根分櫱困難,加劇中毒程度。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層,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團粒結構。
(2)宜早施鉀肥,如氯化鉀、硫酸鉀、草木灰、鉀鈣肥等。缺磷土壤,應早施、集中施過磷酸鈣每667m2施30kg或噴施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忌追肥單施氮肥,否則加重發病。
(3)改造低窪浸水田,做好排水溝。綠肥做基肥,不宜過量,耕翻不能過遲。施用有機肥一定要腐熟,均勻施用。
(4)早稻要淺灌勤灌,及時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
(5)發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輕度擱田,促進浮泥沉實,以利新根早發。
(6)於水稻孕穗期至灌漿期葉面噴施多功能高效液肥萬家寶500-600倍液,隔15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