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他既仁且美!
10
回覆列表
  • 1 # 探索真歷史

    我來為潘美正下名吧。潘仁美,戲劇、影視作品裡的大反派。他靠貴妃女兒得到皇上的賞識,賣國求榮,陷害楊家將,罪大惡極。其實他的真實形象和影視形象還是有非常大差異的。

    他的真名叫潘美,貨真價實的大功臣,宋朝初期的各大戰役他都有參加:平定李重進叛亂、滅南漢、滅北漢、滅南唐、鎮守北部邊疆。

    但是有一件事使他背上了千古罵名。

    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派三路大軍北伐。其中,西路軍主將潘美、副將楊業(《楊家將》中楊繼業的原型)、監軍王侁,他們西路軍比較順利,攻下了寰、應、雲、朔四州。但是東路軍和中路軍作戰不力,三路大軍只好撤退。潘、楊率軍撤到代州。

    宋太宗覺得這次北伐失敗很沒面子,為了找回點顏面,下令潘、楊把那四個州的老百姓遷到內地。楊業說:“遼軍士氣正盛,我軍士氣低落,不能正面交鋒 ,我們命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遼軍定然會前來抵擋,我們把老百姓撤到石碣谷,在石碣谷谷口埋伏一千弓箭手,安排騎兵在中路支援。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監軍王侁卻反駁說:“你為什麼如此懦弱,我們直接大張旗鼓的前進就行!”楊業反對。王侁又說:“你不是人送外號‘楊無敵’嗎?怎麼如此怯懦,該不是有異心吧?”楊業本是北漢降將,最怕被人懷疑,這個帽子他可不敢戴,只得出戰,臨行前,他指著陳家谷,對潘美和王侁說:“你們在此佈下陣勢,埋伏好弓箭手,我打到這裡的時候,你們支援我。”

    結果當楊業與遼軍交戰,輾轉打到到達陳家谷谷口的時候,潘美和王侁早就撤走了,楊業最終力戰而死(楊業的結局有很多說法:1、頭撞李陵碑而死;2、被俘後,絕食而死、3、被俘後,箭傷發作而死。從史料分析,第三種的可能性比較大)。

  • 2 # 箐英翹楚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與定位就看每個人的認知和接受的資訊!你要是認為小說和影視劇中的演繹就是真實和你認為的就是那樣的人物形象,那誰也沒辦法!

    我認為,讀歷史就儘可能的追根溯源,儘量從浩如煙海的史料和資訊中追尋一些原本真實的東西!

    潘美,就是一個如唐張士貴,蘇定芳式的被黑了千年的一代名將!

    小說中虛構的潘仁美歷史上並不存在,它影射的原型人物實際上是北宋開國名將潘美!

    潘美,河北大名縣人,少年有大志,前期投奔周世宗柴榮門下,從基層武官做起,一直做到中武軍節度使和韓國公高位!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並非靠女兒的裙帶關係,潘美也並非是趙光義的老丈人,也沒女兒做皇后!有一兒子叫潘惟熙,潘惟熙之女被趙光義選為兒媳,嫁給真宗趙恆,但這個潘氏22歲就死了,從這層關係講,潘美並非國丈,潘美每一級的升遷都是靠自己現戰場上拼殺出來的!

    潘美一生戰功赫赫,除曹彬之外無人能與之比肩!趙匡胤陳橋兵變派人到汴京傳達聖旨,一般人就不肯接受,但是潘美挺身而出到汴京宣告趙匡胤稱帝,將滿朝文武震懾的目瞪口呆,後又孤身一人招降殺人如麻兇狠殘暴的陝軍統帥袁彥,都是九死一生的活,所以說,潘美是一個極具膽識,能力頭腦和口才之人,後來隨趙匡胤,曹彬掃平南漢,兵發南唐,打破北漢,擊潰大遼,為北宋開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

    小說中楊業被潘美誣告陷害而死,純粹是出於藝術加工的需要刻意醜化潘美,當時趙光義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兵分三路,楊業在潘美西路軍的指揮下節節勝利,但曹彬東路軍卻遭到遼軍的阻擊包圍,曹彬拋棄全軍人馬逃出包圍圈,但卻連累了中路軍和潘美的西路軍,楊業率軍斷後孤軍奮戰,也無援軍接應,兵敗被俘而死,潘美作為主帥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說陷害就無從談起了!

    至於楊家將中楊七郎打死潘美之子潘豹後被潘美亂箭穿身而死,僅僅是小說情節虛構而已,小說為了突出忠臣良將,必然要刻畫出一個人人唾罵的奸臣賊子的,不然小說情節不夠豐富也不熱鬧啊,潘美就不幸被作者與民間傳說選中,成為一個和秦松,高球一類比肩的大奸臣。

    只能說,潘美如果泉下有知,會不會氣的掀開棺材蓋跳出來大罵:

    你們說書能不能顧忌一點我的感受,咱是大宋開國功臣,赤膽忠心,一代名將,不是奸臣,不是無恥小人!

  • 3 # 哥哥123

    歷史中有潘仁美嗎?沒有吧,楊家將現在叫楊家將,知道以前叫什麼嗎?楊家將演義或楊家府演義,什麼是演義,不知道嗎?三分事實七分虛構,潘仁美,歷史中叫潘美,不僅是開國功臣,更是這次名將,主要體現在後勤保障上,他的後勤保障工作一直做的很好。楊家將演義主要是為了突出楊家將,從而肯定要黑一些人來提現楊家

  • 4 # 史匠

    要明白潘仁美只是小說《楊家將》裡所塑造的角色,在歷史上不存在潘仁美,只有他的原型潘美。

    ↑潘美↑

    01

    潘仁美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大奸臣一個。在小說《楊家將》中不僅害死了楊業楊無敵,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處處與楊家作對,看的讀者們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這裡還要提一點,題主所問的問題有錯誤,潘仁美他並不是所謂的開國元勳,這點《楊家將》中也沒有提及。

    如果硬要說“開國元勳”,也只能輪到潘美的頭上。

    02

    說起潘美,那不得不提一下柴榮和趙匡胤這兩個人了。

    那時的潘美和趙匡胤都在周世宗柴榮手下任職,趙匡胤是掌管所有禁軍的大統領,潘美則是侍奉柴榮左右的供奉官,都可以說是柴榮身邊的紅人。

    但是從柴榮意外死去到後面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成了皇帝,潘美也只能追隨大流成了趙匡胤的人,見證了北宋的建立。

    所以潘美被稱為開國元勳也不是說不過去。

    ↑趙匡胤↑

    03

    雖然《楊家將》中的潘仁美是虛構的,但是楊業卻是真實存在的。

    楊業本是北漢的將領,在趙匡胤攻破北漢後降於趙匡胤。

    楊業確實是一位猛將,在北漢為將時就和宋軍對抗了許久,令趙匡胤也倍感頭疼,歸降後又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這時潘美和楊業既是上下級又是兄弟)。

    至於楊業之死,是因為受到王詵威逼的原因,雖說潘美當時也在現場,但和他卻沒有多大關係。

    此時發生在雍熙三年的北伐戰爭中,宋軍深陷重圍,楊業和潘美兩人計劃交替掩護撤退,這時候一向嫉妒楊業之功的王詵卻在一旁冷嘲熱諷。

    這正好打到了楊業的軟肋上,一向視名聲為生命的楊業為了表示忠心,以身犯險,想要自己獨自殿後,潘美勸說無用後也無可奈何,只能先行撤退。

    後楊業率一千人迎敵數萬遼軍,不幸被俘,按說猛將被俘虜如果同意歸降的話,榮華富貴自然唾手可得。

    但是一向重視名聲的楊業楊無敵怎麼可能會同意歸降,後楊業絕食三天而死。

    ↑楊業↑

    04

    至於為何《楊家將》裡會把潘美塑造成一個害死楊業,一個妄圖謀取大宋江山的大奸臣,無外乎就是潘美對於楊業之死有一定的責任,又經民間無限誇大的後果。

  • 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什麼叫做文化的力量,這就是了。

    中國的忠孝文化雖然是廟堂的統治者們有意一二再再而三地製造出來的,所謂“以孝治國”嘛!

    但是,這個忠孝文化也是從百姓的實際生產生活中內生出來的。

    農耕文明因為全是小自耕農小生產活動,家庭除了是生活單位之外,還同時是“生產單位”。

    是生產單位就需要生產紀律,就需要有人管理生產,因為年齡的緣故,管理生產的肯定是父母咯,就需要被管理者無條件的服從管理者,不然,生產活動畢竟不是生活,那有“商量的餘地”呢!

    於是,忠孝文化也被實際生產生活所需要,時間久長,因為忠孝行為有助於生產生活呀!忠孝文化就深入了人心。

    反之,奸臣漢奸就需要遺臭萬年了。

    那些古代的”文藝工作者“為了迎合這個群眾文化心理,多賺一點錢糧,自然大大的宣傳忠臣孝子了,奸臣惡人自然要他遺臭萬年了,消費者爽了,打賞就多嘛!

    問題就來了,為何選擇潘美(潘仁美)做奸臣讓他遺臭萬年呢?

    無他,因為按忠孝文化觀念,潘美(潘仁美)是開國元勳固然是開國元勳,但他還真不是“忠臣”!周世宗為開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及即位,補供奉官。高平之戰,美以功遷西上閣門副使。出監陝州軍,改引進使。世宗將用師隴、蜀,命護永興屯兵,經度西事。——《宋史》。

    宋史寫的明白,他原來是周世宗柴榮的供奉官,後來,柴榮升他為手中有兵有馬的陝州監軍,柴榮御駕親征在外打仗之時,把整個西方全部事務交給他經管,可謂信任有加。

    然而,他和趙匡胤又勾肩搭背,做哥們朋友。陳橋兵變他是參加者之一,兵變後,潘美是去會見後周滿朝文武並宣諭趙匡胤聖旨的帶兵武將之一。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潘美這種人說他是忠臣,那麼“忠臣不事二主”這句話怎麼圓?那些唱大鼓書的圓不上這句話,誰聽他的大鼓書,脾氣不好的怕要砸他的攤子。

    最重要的一點,後周郭威、柴榮兩代皇帝對百姓不錯,民感其德!趙匡胤趁著柴榮新喪,搶人家孤兒寡母的江山,忒不地道,可是趙匡胤做了“真命天子”罵不得。

    怎麼辦?藉著潘美不小心害死了楊繼業的事件,罵個痛快唄!

    那麼楊繼業呢?雖然也是“一臣事二主”,但是,他原來的主子並不是有道明君呀!北漢的劉崇,連漢人都不是,一個沙陀人建立的軍政府,後來還稱遼國的皇帝為叔叔,自己做了外族人的侄皇帝。對待百姓也是殘且暴。

    如此不爭氣的主子楊繼業也不放棄。最後,劉崇死,二傳皇位於其孫子劉繼元,更是弱雞一個,趙匡胤來攻,楊繼業身為北漢大將,趙匡胤要楊繼業投降,楊繼業的唯一條件是保住自己主子劉繼元的富貴和性命,趙匡胤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人,當然願意養一個“廢皇帝”了啊,於是楊繼業才歸順了趙匡胤!是不忘前主的“棄暗投明”也,也可以說是為了保住自己主子的性命忍辱投降也。

    楊繼業怎麼也算一個有情有義的大忠臣吧!

    你看,群眾文化市場要求楊繼業做忠臣,潘仁美做奸臣,合乎情理吧!

    宋初健將,首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若潘美則更不足道矣,楊業驍將也,久歷戰陣,匪惟勇號無敵,即料事度勢,亦有先見之明,美乃不信其言,反誤信一忮刻之王侁,卒至孤軍應敵,力竭身亡,侁之罪固不容誅,美之罪亦豈可逭?後人憐業嫉美,至生出種種訛傳,目美為大奸,雖屬言之過甚,然究非盡出無稽。

    意思是說,潘仁美“料事度勢”能力顯然比不上楊繼業,可是又不信楊繼業的話,乃至於楊繼業力戰而死,雖是王侁誤事,然而潘美身為主帥也有責任,後人可憐楊繼業嫉恨潘美,把潘美視為大奸臣,雖確實有點過分,也不是事出無因的。

    這中間還有一件事細思極恐:潘美是皇帝的老哥們自己人。楊業於大宋是降將是雜牌軍。

    貼兩張截圖吧!截之《宋史通俗演義》第17回正文:

    無論小說還是史實,潘美見死不救的行為是確定的。

    “業本太原降將,應當早死,蒙皇上不殺,擱置連帥......。”上面是楊繼業上陣死戰之前和潘美說的臨別之言。

    那麼潘美這個見死不救是“暗領皇命”而為,還是個人所為呢?真就不知道了。

  • 6 # 夜談春秋肥星星

    我是肥星星,我來回答。

    潘仁美是文學藝術中塑造的一個人物,他陷害忠良,賣國求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奸大惡之人,尤其是楊業的死就是潘仁美一手造成的,在民間廣為流傳。

    但真實的歷史人物是否真是這樣呢?他揹負的罵名是否被冤枉呢?我們來說到說到!

    潘仁美的歷史原型是北宋開國將軍潘美,擁立太祖趙匡胤為帝,一生南征北戰,為北宋立下赫赫戰功。

    他先滅南漢,再滅南唐,再北伐遼國,對北宋統一全國做出過不了磨滅的貢獻,深得太祖的信任。就連杯酒釋兵權都對潘美例外,他依然是為數不多的統兵大將。

    小說演義中,潘美嫉妒楊業的功勞,設計陷害,借遼兵之手,除去楊業。其實這是不真實的,潘仁美的功勞比楊業大得多。

    潘美不僅有從龍之功,他本身就是一名名將,平嶺表、定江南、徵太原、伐北遼。一生戎馬,立功無數,遠不是楊業能相比的,所以就不存在因為嫉妒功勞才華借刀殺人的說法了。

    潘美所受人詬病的地方就是確實沒有相救楊業,致使楊業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沒有相救,責任是不是應該落在潘美的頭上呢?這個陷害忠良的鍋是否該他背上?這個就有待考證了。宋遼之戰,雖然是宋為收復失地主動北伐,但是論軍事力量,遼國還是更加強大,潘美、楊業等人都知道不可強攻,但是當時軍中還有監軍一職,王銑,劉文裕之流,立功心切,又不懂兵事,下令逼迫楊業出戰,身為主帥的潘美明知不可為,也無法阻止,否則一個貪生怕死的罪名誰都擔不起,何況是降將楊業。潘美就算有心相救也無能為力。個人淺見這個鍋不應該潘美去背。

    人們在歌頌楊家一門忠烈的時候,將潘美描繪成一個大奸大惡之徒,確實是違背的歷史的真相,無論歷史如何去變遷,我們都行遵循歷史的本來面目,不能不負責任的胡編亂造,文學作品也不能黑白顛倒,讓一個歷史名將變成一個奸佞小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心裡感覺特別矛盾,總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