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險集市
-
2 # 明亞新宇
重疾險越早買越好,其一是越早買越便宜,其二是越早買健康狀況越好,更容易取得好的承保結果。
新規釋出只是行業對於重疾險疾病定義規範的一種修訂,目前行業一直用的是2007年的規範,對於很對疾病的表述自然是有些跟不上時代了,而且新的規範中明確說未來要至少5年做出一次修訂,那豈不是每五年就有一波大的銷售刺激?
所以完全沒必要糾結在新規釋出之前買好還是在釋出之後買好,很多人比較關注甲狀腺癌,因為現在這個疾病發生機率高,其實完全沒必要,輕度的甲狀腺癌治療成本低,術後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早該被剔除重疾之列,對這類疾病的賠付已經失去了重疾險設定的初始目的。購買重疾險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理賠而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多花兩倍的保費能夠讓人一輩子不生重疾,我相信買重疾險的人會比現在多的多,所以不要糾結於重疾新規,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就好。
-
3 # 不知名理財規劃師簡卓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當然是現在買,(我們沒法預測未來,早買早享受唄)
政策調整後再補一份消費型重疾。(預算夠,買終身,預算不夠買定期70歲不繫結身故)
-
4 # 艾達兒Ada
那先來看看,新規有啥變化
1、重疾種類增加3種;輕症種類增加3種
增加3種重疾分別是:嚴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嚴重克羅恩病、嚴重潰瘍性結腸炎。同時也要求增加3種輕症:輕度惡性腫瘤、輕度急性心肌梗塞、輕度腦中風後遺症。之前老版對輕症沒有做硬性要求。但這兩項影響不是很大,因為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的產品均已達到這兩種要求。
2、部分疾病理賠定義變寬鬆
瞭解的人們都知道,採取特定治療手段是重疾理賠的依據之一。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很多疾病的治療技術也被最佳化。老版的一些規定標準已經不能和實際情況相匹配,常常會引起一些消極案例產生。針對於此,做了一些修改。例如:心臟瓣膜手術和冠狀動脈搭橋術原來要求“開胸”,現在改為切開“心臟”和“心包”了。因為“微創手術”的產生已經不再需要必須開胸了。
3、一些描述語更加規範統一
對一些描述語進行規範統一的處理,有利於行業規範化。例如,對“肢體技能完全喪失”一句,更改為《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及程式碼》中“肌力”的相關描述。使得描述更精確規範。
4、輕度甲狀腺不再屬於重疾
甲狀腺癌具有發病率高、趨於年輕化、治癒率高的特點。新版中甲狀腺調整為分級賠付,如果是輕度甲狀腺癌(I型甲狀腺癌)有原來賠付100%調整為最高賠付30%。
5、輕症賠付比例不超過30%
之前的產品有些輕症賠付比例能夠達到40%-60%,新規定卻不能超過30%。這一塊對消費者不是很友好。
6、原位癌、交界惡性、低惡性腫瘤移出輕症
移出輕症的意思就是不在賠償範圍內了。
總結
根據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新規和老版規定相比,有優點也有缺點。很難說哪版規定下產品更好。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
建議
1、如果特別在意甲狀腺,新規之前買好
2、如果特別關注癌症,新規之前買比較合適
3、如果比較在意輕症賠付比例,新規之前買合適
4、如果現在一份重疾也沒有配置,建議越早買越好
時間和身體狀況不等人,重疾也不是誰想買就能買。
-
5 # 投保指南針
重疾險新規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重疾險新規已經正式釋出了,新規有什麼內容,對我們購買重疾險有什麼影響呢?
(1)新增疾病種類
重疾險新規新增了3種重疾、3種輕症,銀保監會規定重大疾病保險必須包含的重大疾病由原來的25種增加至28種。
(2)新增輕症賠付比例變化
重疾險新規新增的輕症賠付比例不得超過重疾保額的30%,相對於現在市面上很多輕症賠付45%的重疾險產品,輕症保額不超過重疾保額的30%賠付這樣的比例明顯低了。
(3)輕度甲狀腺癌“降級”
重疾險新規明確規定,TNM分期為Ⅰ期或更輕分期的甲狀腺癌從重疾劃入輕症,賠付的比例由原來的重疾賠付100%變成不超過重疾保額的30%的輕症賠付。
(4)部分重疾定義更清晰
重疾險新規對一些重疾的定義更清晰了,比如說冠狀動脈搭橋術和心臟瓣膜手術。
可以看到,重疾險新規雖然增加了幾種重疾和輕症,但是新增輕症的賠付比例不高,這對於被保人來說並不友好。
由於甲狀腺癌的賠付比例在新規實施後是變低了,所以對甲狀腺癌有保障需求的要在老產品下架之前新規已經實施了儘快購買含有這項保障的產品。
建議去梧桐樹保險網看看,那裡有專業的保險規劃師為您答疑解惑。
-
6 # 大治的30
2020年註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
川建國的大號流感,本世紀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疫情,現在一大堆地方還封城封國
巴菲特老人家直呼看不懂的美股,多次熔斷
時隔13年,中國保險行業釋出新版重疾險定義
對於非專業人士、這麼長的篇幅
肯定是沒興趣看下去,也不會去摳字眼
可以下拉到底部,直接看結論
一、為什麼要修訂新版重疾險07年,我用諾基亞N95,價格也是幾千大洋
如果現在用這個價錢買這樣的一款手機
“二貨”這個標籤肯定是板上釘釘
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價13年前的保險產品
肯定會覺得就是一個“巨坑”
有的時候,看到有些同行對十年前的產品指指點點,炮轟簡直是垃圾中的戰鬥機
殊不知,每個無法理解的行為,也許是當時最佳的方案。所以,保單的定期檢視,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007年的重疾定義,一些內容已經不符合現在的醫療技術和保險行業發展,更新版本,修訂和完善,勢在必行。其實,我心裡真實的想法是:保險公司因為某些高發的癌症,底褲都快賠穿了
所以,這次是產品倒逼的監管,而不是監管引領產品的更迭,因為現有的產品,已經超越了新規
當然,某幾家傳統的大保險公司除外
下載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
逐個啃字,整理了新規和舊版的區別
那些細枝末節,就不贅述了
網上有很多專業的文章
對這4個字應該不陌生
從何而來,2019年1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第23條有這樣的說明:
所謂“擇優理賠”,指的是購買舊重疾定義的產品,在理賠的時候,可以在舊定義(2007版)和新定義(2020版)中挑選“更加寬鬆”的定義來理賠
有點拗口,用人話說,就是
買了“舊版本”的產品
可以用“新版本”的解釋申請理賠
買了“新版本”的產品
不能用“舊版本”的解釋申請理賠
三、新的重疾險,保費會下降嗎?新規重疾,作為賠付率最高的癌症,甲狀腺癌被降為輕症,理賠比例從100%降到30%,同時新版重疾發生率低於舊版,按道理,保費應該有下降空間。但今年重疾惡化趨勢嚴重,中國再保險公司利潤下滑,所以再保公司提高了重疾險的報價。另外,2021年,中國償二代二期將把“重疾長期惡化因子”加入重疾險風險評估。(這一段,非專業人士,請假裝看不見)
所以,個人覺得新重疾險,降價可能性不大
目前,橫琴人壽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疾病保險A款/B款,就是2020版的重疾險
評測就不做評測,直接說結論
保障責任沒有更好,保費沒有下降
簡單說,減量加價了
當然,一款產品不能作為最終的結論
但也能看出,目前重疾險的價格基本上是地板價了
對於某些傳統的保險大公司
因為份額大,利潤高,定價保守
個人認為是有進一步降價空間的
四、最後,結論是什麼?如果你問我,新版和舊版哪個好?
我會說,各有利弊,請自行定奪
如果你非要我選一個?
我!肯!定!選!舊!版!
有一個偉人(wo)說過
買保險最好的時候是現在
如果你現在還在裸奔,趕緊買!
畢竟身體的情況隨時會變化
早點把風險妥善處理,才能安心做打工人
回覆列表
保險產品的特殊屬性,即對未來未知風險的保障,決定了保險越早買越好。
至於產品調整,只是某個時間節點上的變化,不應對保險決策產生太大影響。
如果特別在意這一點,可以先買一份,新規後需要加保再買一份。
我一般建議保險產品不是簡單的比較,先擁有一份永遠是最優先考慮的,否則不管多好,也對自己沒有一點幫助。
當然配置重疾險之前,先搞定意外,醫療險,有預算再考慮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