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
回覆列表
  • 1 # 一朝文化

    雅,是文明的標誌;俗,人類的原生態。雅與俗,可以“和平共處”,即“雅俗並立”;還可以“互利雙贏”,即“雅俗共賞”。但最高境界,還是“大雅若俗”。這就既要有大慈悲,更要有大智慧,還要有大勇敢。

    什麼是“雅”?什麼是“俗”?這是文明時代才有的分野。野蠻時代的人,赤身裸體,茹毛飲血,火都不會用,衣服都沒得穿,哪有什麼“雅”可言?也就只有“俗”。但,也正因為“只有俗”,它就不能叫“俗”,只能叫做“真”。

    後來,人類進步了。物質變得豐富,精神也有了要求。衣食住行,都不同於野蠻時代。比方說,吃飯要用餐具,不能用手抓;公共場合要穿衣服,不能暴露“不雅之處”;老婆得“明媒正娶”,不能逮誰是誰,等等。說話,也有了禁忌,不能動“粗口”、說“贓話”。這些講究,就叫“文明”,也叫“文雅”。特別講究的,則叫“高雅”。

    相反,則叫“俗”。特別不講究,就叫“低俗”。低俗,高雅,一高一低,就有了價值的判斷──雅是好的,因為代表文明;俗是不好的,因為代表野蠻。於是,雅,就成為主流,成為方向。俗,則成了“上不了檯面”的“狗肉包子”。這是許多人要假裝“雅”,或包裝“俗”的原因。

  • 2 # 使用者96382337540老虎

    藝術的雅與俗可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藝術的創作和藝術本身,雅的藝術應當在內容和形式上趨於完美,有欣賞價值,有流傳價值。二是就欣賞者來說要有相應的欣賞能力和水平。俗的藝術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藝術本身要能適應普通人的欣賞習慣,當然也要追求完美而不是粗俗,用普通人看得懂,聽得懂的語言方法手段創作相應的藝術作品。二是從欣賞者來說要能理解,能明白。逐步達到雅俗共賞。

  • 3 # 安然一笑224836240

    藝術沒有純粹的雅,也沒有純粹的俗。俗產生於民間,代表著大眾。失去大眾的雅藝術,也不會是好的藝術,所以才有人提倡“雅俗共賞”的藝術。

  • 4 # 詩夜城主

    談論藝術,時常會給人一種“腦洞大開產生無限遐想”的快感,藝術不只是種類很多,流派風格也極為豐富,所謂“千人千面”,然而,在同一種藝術領域中,總是出現“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的現象,以至於人們會去想,如何分辨藝術的雅與俗呢?

    分辨藝術的雅與俗

    要分辨藝術的雅與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藝術的內容與形式,這話很容易理解,藝術就好比一個女人,充滿著神秘感,讓全世界的男人為之痴狂,當然了,一個女人有屬於她的外貌氣質和內在的思想靈魂,對於藝術來說,就是指形式和內容,任何低俗的藝術都是過度修飾形式,內容空乏,

    藝術發展到今天為止,幾乎所有的藝術家都不會忽略藝術的形式,因為“形式”就是一件作品的門面,就好比一個人的穿著打扮,也就是說,沒有哪個藝術家會讓自己的作品形式表現的很邋遢,反而會很注重去修飾作品的形式,往往修飾過了頭,把內容淹沒了,就好比奇裝異服,導致整個人不倫不類,成了“敗筆”,

    當然了,那些完全不注重形式的藝術,更是低俗的不能再低俗了,就好比,我們現在時常看到的書法藝術中的“醜書、俗書、亂書”,類似無字天書,沒有人可以分辨寫的是什麼字,草書以有高情逸韻為上,潦草粗俗為下;

    藝術的高雅,體現在作品內含情致、外具形質,也就是內容要有深度情境,形式要獨特新穎美觀,欣賞起來,賞心悅目,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這樣的藝術作品才具高雅,比如,一幅油畫作品的整體畫面色彩效果協調統一和諧,不會錯綜複雜凌亂不堪,主題鮮明,藝術效果豐富。

  • 5 # 丨孓曰丶贊一個

    雅俗相互對立又可以相互轉化,大雅若俗,大俗若雅,我們在顯雅時要謙虛,要自我約束,最好是雅俗共賞。喝酒很高雅但要量力而行,寫文章要高雅但不要用太多的生僻字,談戀愛很高雅但不要送999朵玫瑰花。

  • 6 # 畢方雜談

    小部分高階知識分子喜歡的就是雅,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喜歡的就是俗!好比歌劇和廣場舞!不過這是輪換的,當小部分的雅被大眾接受就是俗了,比如背個LV的包,20年前很雅,今天很俗!過去大部分人都能辦到的俗事,今天只有小部分人可以體驗就從俗變成了雅,比如娶媳婦座花轎,過去稀鬆平常,現在就很別緻

  • 7 # 微語默話

    不需要分別,因為這兩個分不開。藝術如果不能雅中含俗,俗中帶雅,那就不生動,沒有靈活性。是死板的。見山就是山,見水就是水就不是藝術了。

  • 8 # 吳明君

    藝術的雅與俗都是相對的、動態和變化的,和大環境和話語權主體關係比較大,所以藝術長期以來被納入上層建築範疇,因為藝術存在一個問題一一那就是藝術要自由表達還是為誰定製服務,藝術會成為思想意識的載體,藝術史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兩者不可得兼還是魚與熊掌兼得呢?長期以來東西方藝術想達到的"雅“到底是個什麼境界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非雅即俗論,非雅即俗論者認為雅俗共賞就是一種俗,但說不清什麼是雅丶什麼是俗,可能的解釋是一種量化的對比,常見的是俗,數量多的是俗,習以為常的是俗。所以,雅俗理論是基於量的對比。冬天,大家都穿上棉衣這人人都想得到,偏有個人要穿背心,就有點特別,你去觀察演藝界明星,基本都是按這路子著裝,反季節著裝能凸顯個性,審美也是這樣,反流行能體現個性,反普世價值讓人逆向思維。所以,非雅即俗論其實是首先要確定相對論的基準,即一定要透過量的對比來確定雅俗的變化,其實並無一成不變的標準。

    而雅俗共賞理論呢,我認為雅俗共賞理論偏重於技術性,對於我一個創作者來說,雅與我無關,俗也與我無關,雅俗只是你們觀眾頭腦中反射弧的一截,而創作者是有個技術引數和宗旨的,那就是想得到大多數人的技術上的認可,雅俗都不重要,我認為齊白石和嶺南畫派是雅俗共賞風格追求的代表。

    還有一種大雅大俗論存在,中國人最喜歡玩玄學,藝術這塊更是如此,比如說為什麼什麼螺絲殼道場裡都會蹦出個牡丹王、驢子王、水牛王畫家來,大家樂此不疲,因為不透過這樣至為世俗的宣傳方式不足以宣傳其本身正在大量重複實驗和勞動的領域。

    當然,我們的視角不應忽視無雅無俗的一類,那就是以自由導向累積重複符號化的前衛藝術,在一種展覽和藝術家界定的團體語境裡,沒有作品都會認為是作品,沒有思想都會被挖出思想,甚至觀者和評論者比藝術家還興奮和樂於意淫,在自由面前,雅俗還有考量的意義嗎?

    這是我對雅俗論的一點拙見,寫出與各位同仁互鑑共酌。

  • 9 # 舞風箏沙畫

    雅的藝術給人心靈上的舒適,真善美;俗的藝術有時不能完全稱之為藝術,但貼近生活,可能要表現假醜惡。如果藝術是雅俗共賞的,需要做一個全方位的詮釋,解說生活,提煉精神,塑造燈塔!

  • 10 # 自以為然的瓜娃子

    大俗即雅,雅到極便是俗,如陰陽。又如各花入各眼,不能說某人或某藝術家說俗即俗,言雅必雅!捨得之間,善惡之間,全憑本心。

  • 11 # 黃智637

    藝術有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它們是相互聯絡和區別的統一,但通俗不等於低俗。高雅的藝術典雅深奧,具有審美情趣性,適應有藝術素養和藝術專業的人欣賞,通俗的藝術通俗易懂,簡明扼要適合普通人們的欣賞。

    一、高雅的藝術作品能激發人們的情感,能被藝術魅力所感染,促使人們對美好的崇高的事物產生一種審美理想。高雅的藝術難懂深奧,藝術價值很高具有藝術欣賞性的審美感受。高雅的藝術有名人經典的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形式,人們欣賞高雅的藝術作品,是對於藝術形象進行體驗的雅興,是視覺效果感應到心靈深處的愉悅,是自己感知力觸及審美情感的激情澎湃的崇高理想。

    二、通俗的藝術作品, 通俗易懂、簡明扼要, 適合普通人們的欣賞,深受普通人們的喜愛和歡迎。普通人們有對藝術的追求,也有審美情感的需要。作為藝術家在創作通俗藝術作品中,要照顧普通人們的審美情感、民俗文化,創作出具有普通人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藝術作品,極大地滿足普通人們精神文化的需要。

    三、藝術中的雅與俗是客觀現實的藝術規律,藝術雅就有俗,它們是相互聯絡和區別的統一。藝術中的雅就是高雅藝術,它是陶冶人們對藝術執著的審美追求。通俗藝術,它通俗易懂,簡單明瞭,適合普通人們的審美情趣,充分滿足了普通人們精神文化的需要。普通人們可以欣賞通俗易懂的藝術,例如電影和電視、民歌、地方戲、曲藝等形式,這些藝術形式普通人們都能看懂,滿足了普通人們思想情感上的審美需要。

  • 12 # 藝蟲爬牆

    如何分辨藝術的雅與俗,這是藝術領域中的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問題。

    如果人們執著於分辨標準的主觀性,那麼,分辨藝術的雅與俗,就始終成為一筆無法說得清楚的糊塗賬。

    但如果人們換個思維,從客觀性角度去分辨藝術的雅與俗,一切就清清楚楚了。

    從客觀性角度看,構成藝術的邏輯依據是客觀的:無論藝術的雅與俗,都是為了實現藝術的審美本質。

    另外,人們認識藝術的路徑也是客觀的:或者透過現實展開路徑來認識,或者通過歷史縱深路徑來認識。

    也就是說,人們若要分辨藝術的雅與俗,只需圍繞藝術的審美本質,透過現實展開與歷史縱深兩條路徑,對藝術的涉及人數多少、文化層次高低、審美蘊涵深淺、社會影響大小等諸多客觀存在方面,作出一個合情合理的判斷即可。

    從現實展開路徑來分辨藝術的雅與俗:

    審美需求,是人們基本的精神需求。

    從藝術受眾角度看,人們受社會地位、文化水準、生活閱歷、性格特徵等因素的制約,其審美需求既有需求種類的不同,又有需求大小的不同。

    人們審美需求種類的不同,是推動藝術種類豐富化的強大的心理驅動力;而人們審美需求大小的不同,則是促成藝術雅俗之分的重要推手。

    遂出現如下兩種情況:

    其一,若一種藝術的認知結構難度趨於偏大,那就只能滿足少數具備了這樣認知結構人群的審美需求了;若一種藝術的認知結構難度趨於偏小,雖能夠滿足多數人的審美需求,卻不能夠滿足少數人的審美需求。

    其二,同樣一種藝術,處在認知高階的部分能夠滿足少數人的審美需求,而處在認知低端的部分卻能夠滿足多數人的審美需求。

    高雅藝術的殿堂:巴黎歌劇院

    於是,那些認知結構難度大的或處於高階部分的藝術,就成為了所謂的雅藝術;而那些認知結構難度小的或處於低端部分的藝術,就成為了所謂的俗藝術。

    雅與俗不是審美性與非審美性的區別,而是審美深淺程度的區別。

    從歷史縱深路徑來分辨藝術的雅與俗:

    藝術的雅與俗是在歷史程序中產生的,自然也會在歷史程序中相互交替著不斷地變化。

    一些藝術以俗藝術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卻漸漸地向雅藝術方向發展了過去。例如,文學藝術中的小說,在唐代與詩歌地位相比,屬流傳在市井間的難登大雅之堂的傳奇或"說話"藝術。但發展到《紅樓夢》問世的時候,卻能夠代表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

    我國戲曲發展最初也是屬下里巴人的俗藝術,但由於今天的人們已經不認識這種藝術了,"崑曲"竟然成為了雅中之雅的藝術專案。

    崑曲《桃花扇》劇照:

    大多數藝術種類都會隨著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的變遷,分化出有雅有俗的門類。例如歌舞,以交響樂、芭蕾舞、歌劇等形式,在國家級大劇院演出,就成為滿足少數人審美需求的雅藝術。而如果以心連心藝術團、通俗歌曲、卡拉Ok、廣場舞等形式,在大眾場合演出,則成為了滿足大眾審美需求的俗藝術。

    滿足大眾需求的相聲頒獎劇照:

    其它各種廟堂的或民間的美術、曲藝、設計等藝術專案的發展莫不如此。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滿足藝術審美需求做到雅俗共賞呢?

    要做到雅俗共賞,那就需要做到如下兩點:

    其一,構成藝術的文化符號,要在人們的認知結構中,儘量不受或少受到社會地位、文化水準、生活閱歷、性格特徵等因素的制約而暢通無阻。當代視像藝術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今天的主流藝術,就是因為它幫助著人們實現著雅俗共賞的藝術審美需求。

  • 13 # 美苑繪趣

    俗話說得好“雅俗共賞”,對於藝術來說,雅和俗沒有絕對的界限,一般對於“雅”的理解就是文化或藝術的品質高和優,“俗”就定義為庸俗或者說是一種低俗,這裡的“雅”和“俗”就恩怨分明,把文化藝術絕對的理解為品質的高低優劣,這時候的雅俗就上升為一種“精英文化”,“俗”就是“平民文化”或者叫做“市井文化”,這就是形成了一種等級身份和階級偏見。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的文化藝術,逐漸的互相滲透,包括中外的文化藝術,甚至是文化藝術的本身,以前的如高層次的音樂會逐漸被大眾化的平民文化,廣場歌手音樂會所滲透,以前那種“視古為雅”或者“以眾為俗”的觀念被“大眾文化”或者可以理解為“文化藝術世俗化”所滲透,對於很多高雅藝術來說本來就產自民間,有的比較俗的文化也被高雅藝術所吸收,比如流行的牆體藝術風格也被很多的畫家所吸收展示與高檔畫廊之中,讓人欣賞。所以說雅俗共賞也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 14 # 天罡

    藝術本來沒有雅俗之分,它只有造詣層面的高低之分。低造詣的藝術終將會淘汰,而高造詣的藝術會傳承發揚下去。藝術同樣遵循自然法則。這更能體現出人類對於藝術的更高追求!

  • 15 # 昊易金波

    這是歷來最誤人的偽概念!

    對板著臉寫的,被人為標註成純文學的東西,被說成了雅,這個雅不敢恭維。而武俠,玄幻等類大眾文學則被說成了俗。實際上許多網路作品只是不摳字嚼文,其深刻度,其創意遠非"雅”文能望其項背的。

    這點,恐怕寫所謂的雅文的人也會有同感,只是習慣了板著手指指責大眾文化而已吧。

  • 16 # 醉臥松蔭

    什麼是藝術?要知道,“藝術”二字在中國人的字典裡可以囊括一切有技術含量的活汁。至於雅俗的界限,這個還是要科學家們來給個說道才有說服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把養豬業擴大,各位專家你們說行嗎?養豬業還有幾年好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