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子王三少

    室內栽培竹蓀的管理技術有多方面,包括溫度控制、溼度控制、通風透光等,現將室內栽培竹蓀的管理方法和技術要點詳細介紹如下。

    一、溫度的控制

    絕大多數竹蓀品種均為中溫型。其菌絲體最適生長溫度為19℃~24℃而這個溫度在春、秋季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適宜。但炎熱的夏天低海拔地區在室內栽培竹蓀就應採取降溫措施,如加強通風,經常向地面、空間和牆壁噴霧、灑涼水等,應儘可能地將溫度控制在28℃以下。實在無法降溫,最好在栽培竹蓀期間,從季節上讓過夏季。一般冬季在室內氣溫不低於0℃,竹蓀菌絲體是可以安全越冬的。

    二、溼度的控制

    栽培竹蓀的培養料和覆蓋土壤要經常保持在溼潤的狀態,栽培場地的空氣要保持其相對溼度為70%-80%之間。菌絲體生長初期,也就是栽培後30天前,一般培養料中不會缺水,可不必澆過多的水。為了要使覆蓋泥土溼潤,以利於菌絲體植入覆土層中,可隔一二天少量向覆土層噴灑清水一次。要使水能滲透土層,千萬要注意,每次噴水不能只是土表溼而內面千燥,又要防止土層長時間過潮。

    初噴水時水量略多些是可以的,因為時間長些表面多餘的水就會滲透到士層和栽培料裡去了。約播種35天以後,栽培料中因菌絲體生長過程吸收水分而造成缺水,這時應澆一次水,量可多些,直至水透入栽培料為止。如果澆的水過量,已淹沒栽培料,應儘快設法在栽培架底部打洞,讓積水排除。澆水次數多少要看氣溫來定,一般氣溫高,蒸發量大的時候,可隔5~6天澆一次水。而冬天氣溫低,蒸發量很小,可隔20~30天才澆一次水。但覆土層因在最上層,水分易蒸發,故一般隔3~5天就要噴少量的水,以確保土壤溼潤。

    竹蓀開傘放裙階段,空氣相對溼度是決定性因素。溼度大,開傘放裙完整,溼度低,子實體開傘受阻,菌柄易折斷或出現畸形竹蓀等。因此,當進入竹蓀蛋生長後期,除了經常保持覆土的溼潤和培養料一定的含水地外,更應加大室內空氣的相對溼度,要使其保持在90%以.上。在開傘放裙時應在95%以上,這樣竹蓀子實體才能正常開傘和放裙。

    三、通風及透光

    竹蓀是好氣性真菌,從菌絲體到子實體生長階段都需要足夠的氧氣,應認真做好通風管理,特別是高溫季節,早晚要開門窗通風。當然通風管理要與保溼相結合。在天氣乾燥時,為了保溼可減少通風而在雨天悶熱時應加強通風。冬季氣溫較低可適當少通風。在子實體生長時間,少量光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使子實體較健壯生長。另外,少量光照對防止病蟲害,減少雜菌生長有一定好處。所以在竹蓀生長後期應有少量光照。

  • 2 # 農事農忙

    竹蓀人工栽培主要有室外、自然竹林及室內栽培三種。前兩種方法簡單易行,花工少,成本低,不需要廠房,有利於大面積栽培。而室內栽培需要菇房、菇架等,成本高,管理難度較大,不利於大面積推廣,但也有它的優點:可以人為地排除外界不良因子的影響,創造適應竹蓀生長的條件,進行工廠化生產,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故有條件的單位或專業戶可以考慮選用,現將竹蓀室內栽培技術介紹如下。菇房與菇架設計

    菇房是栽培竹蓀的場所,新建菇房必須根據竹蓀生長條件的要求慎重考慮,周密設計。菇房要求通風換氣方便,保溫、保溼效能良好,基本上能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陽光不會直射菇架,風不會直吹菇架,室內溫、溼度不易受外界的影響而變化很大,同時還要便於做好整潔清洗、消毒滅菌、生產管理、採收等工作。

    1、菇房方位

    新建菇房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周圍環境清潔而開闊的地塊,空氣清新,用水方便,交通便利,附近無產生有毒氣體的工廠。菇房的朝向應坐北朝南,既有利於菇房的通風換氣,冬季又可提高菇房的室溫,並可避免西曬的陽光。

    2、菇房大小

    菇房面積的大小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因地制宜,一般每間以能有100-200平方米栽培面積為宜。過大通風換氣不均勻,溫溼度較難控制,雜菌和病蟲容易發生及蔓延。因此,新建菇房一般每間內空要求長8.6米,寬7.8米,高5米。

    3、質量要求

    菇房牆壁宜厚,屋面要有隔熱層(天棚),以減少因自然氣溫的變化,而迅速影響室內的溫溼變化。房內地面及四壁要求光潔、堅實,最好使用水泥地面,四壁及天棚用水泥或石灰粉刷,以利做好清潔、消毒、調溫、保溼工作。

    4、通風裝置

    竹蓀生長 必須要有新鮮空氣,菇房要有通風裝置進行控制和調節。良好的通風裝置要求做到通風效果好,菇房內上下空氣清新,溫溼度均勻一致,如果通風不良,溫溼度不均勻,溫度高、溼度大雜菌容易孳生,嚴重影響竹蓀的生長髮育。菇房的通風裝置有門、窗及排氣筒,三者位置必須安排恰當,才能使通風換氣良好。

    門:放四行或六行菇架的菇房,可設一至二扇門,最好南北對開,門扇夾層,門寬與走道相同,約80釐米,高200釐米。窗:菇架每條走道兩端牆上各對開上中下三道(或上下兩道)窗。上窗上沿略低於屋簷,高40釐米,寬60釐米。下窗下沿離地10釐米,寬60釐米,高45釐米,設紗窗及玻璃窗扇兩層。

    中窗下沿離地面90釐米,高100釐米,寬60釐米,最好設雙層玻璃窗扇,上窗和中 窗也可連在一起製作。排氣簡:菇房每條走道中間屋頂設排氣簡一隻,下口直徑50釐米,上口直徑25釐米,高1.5米,上口設定一個風帽,帽簷高於簡口15釐米,直徑35釐米左右。

    5、菇架製作

    菇架必須堅固、平穩。理想的菇架最好用鋼筋混凝土作固定支架,也可因地制宜用竹木製作,但用料必須略粗一些,以免壓壞。每隻菇架可分四層,每層相距高50釐米,最低層離地30釐米,菇架寬70釐米左右,長度一般1.5至2米,也可根據菇房實際進行設計。

    6、菇架排列

    菇架排列的原則是與門窗垂直,架與架之間留走道60釐米,菇房門與主要走道寬80凰米,東西兩端離牆約50釐米。

    備料

    栽培竹蓀的主要材料是培養基與泥土,材料的好壞與產量、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備料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培養基的選擇

    栽培竹蓀的培養基很多,如;竹類、雜木、芒稈、蔗渣、玉米稈、玉米芯等都可以作為培養基。據調查:竹蓀火多野生於竹林,以分解吸收竹類的腐殖質為主要營養源,雖有較多的材料可作培養基,但其營養成分各有差異,長出的子實體,其質量也有所不同,為了保證竹蓀的商品質量,還是選用竹片、竹枝、竹鞭、竹篼、筍殼等為主要材料進行栽培較好。當然,也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芒稈、蔗渣、雜木、玉米稈、玉米芯等農作物秸稈及工廠有關廢料進行栽培。

    2、培養基原材料的處理

    (1)竹類

    半腐竹必須在烈日 下曝曬二三天後備用,使用前按所需要的長度鋸斷並剖成竹片經過消毒滅菌後使用。鮮竹必須先曬乾, 鍩斷剖成竹片,使用時放鍋內煮2-3小時,晾乾後使用。

    (2)代料如芒稈、玉米稈、玉米芯、蔗渣等。

    先將原材料曬乾儲存。使用前敵破錶皮並切成3-5釐米長的小段或粉碎成粗粒(不能過細)。為了防止病蟲害汙染,可將原材村放入鍋中加水煮沸30分鐘後撈出晾於冷卻後播種。也可以用0.5-1%的石灰水(pH值在12以上)浸泡培養料。

    投料後進行攪拌,使料吃水均勻,漫泡時間24-48小時(溫度低,時間長,溫度高,時間短),撈出後用清水漂洗乾淨,使培養料的PH值下降到7以下,晾乾後播種,要求培養料含水量在50%以下(此法處理因PH值很難下降,使用時必須慎重)。

    3、土壤的選擇

    土壤要求結構疏鬆,含腐殖質較高、偏酸性(PH值5.5-6)的團粒土,含砂量約50%左右,如偏酸性的菜園土,偏酸性的山皮土(即山上表層含腐殖質較高,含砂量較多的泥土)。腐殖土中雜菌和害蟲較多,最好經烈日曝曬和藥物滅菌治蟲後使用。

    播種

    1、播種時間

    按自然氣候條件,江南地區一年可播種兩次,一般春夏季在3-5月間,秋冬季節9-10月間均可播種,室內如有調溫裝置,則一年四季均可播種。

    2、播種方法

    室內與室外栽培播種方法基本相同,因條件不同略有整異。

    (1)菇架大床栽培

    純菌種壓塊栽培法先把菌種從瓶內挖出壓成栽培塊,大小不限,一般以平方尺為單位,每平方尺用菌種10-12瓶製成,四周及四角稍實,中間隆起,待藺絲癒合後再移至栽培床。播種程式:①在菇床上先鋪上一層塑膠薄膜;②在薄膜上鋪一層2-3釐米厚的鬆土(或砂石礫);③在鬆土上每隔10釐米左右擺上-塊已癒合的菌種栽培塊;④再在菌種栽培塊之間和麵上撒一層厚約5釐米左右的鬆土,最後覆蓋塑膠薄膜,以利保溫、保溼。

    純菌種壓塊直播法播種方法與純葛種壓塊栽培法基本一致,不同點是用純菌種直接在菇床鬆土上壓塊,菌塊壓好後隨即覆土,並蓋上薄膜,省去播種前壓塊發菌這一環節,效果基本相同,比出菇時間稍遲一些。覆土的含水量不能過溼,以免影響泥土的透氣性。

    生料(填料)栽培法同樣先在床架上鋪一層塑膠薄膜和一層2-3釐米厚的鬆土,再在鬆土上放一層培養基,然後在培養基上撒上一層菌種(或擺上菌塊),這樣單層播種或多層播種均可。如培養基已粉碎成粒狀,也可以把菌種和材料拌合播種,播種時必須把菌種和培養基壓實,使種和料緊密結合在一起,然後再覆土蓋上塑膠薄膜(熟料栽培方法完全相同,熟料係指經過高壓或常壓、水煮法滅菌的培養基)。

    菌種用量每平方尺二瓶左右,菌種用量的多少,對出菇和週期有一定的關係。用量少,出菇時間要推遲,週期較短;菌種用量多,出菇時間早,週期長。培養基的多少對出菇和週期也有一定關係,培養基用量多、出菇時間稍遲、單位面積產量高,週期長,總產量也高。

    (2)室內平地畦栽法

    如有較大面積的空房,也可利用舊蘑菇房、舊住房、倉庫、巖洞、礦洞、人防工事等進行改造使用。在沒有條件製作或排放菇架的情況下,可用此法栽培。播種方法與室外唯栽法完全相同,管理方法與室內菇架大床栽培一樣。此法栽培房屋利用率低,但管理比較方便,容易成功。

    (3)箱、盆栽培法

    小面積栽培可利用舊木箱、破面盆、大花盆等進行栽培,栽培方法與菇架大床栽培相同,可在箱內四壁填上一層塑膠薄膜,再在其底部填上一層2-3釐米厚的瓦礫(小石礫)及鬆土,然後在鬆土上放培養基和菌種,再在菌種上覆蓋5釐米左右的鬆土,最後蓋上塑膠薄膜即可。如果利用大花盆栽培,最好採用純菌種播種,覆土8釐米左右。

    在覆土上種上一二株花草,待子實體破殼生長後,菌、花並茂,別開生面,格外有趣。箱、盆的大小不拘,高度最好在20釐米左右,擺放地點室內外均可,管理方法參照室內外管理措施。

    室內栽培管理

    室內藏培有不受室外不良因子影響,可以人為地創造適應竹蓀生長條件的有利因素,是獲得優質高產的客觀條件。但是,如果管理不善或放任不管,則有完全失敗的可能。因此,室內栽培管理好壞,是竹蓀栽培成敗的關鍵。栽培者必須根據竹蓀生長規律,為其生長所需要提供適宜的光、熱、水、氣等因子,根據菇房的自然氣象條件,做好各個階段的管理工作。

    1、菌絲生長階段管理

    菌絲生長溫度範圍6-32℃,最適溫度21-25℃,26℃以上、18℃以下菌絲生長緩慢;34℃以上培養時間長菌絲容易死亡,6℃以下處於休眠。培養料溼度以50%左右較好。4-5月份播種,播種後一個月內不噴水,經常掀起塑膠薄膜換氣。進入夏秋炎熱天氣時,主要做好降溫、保溼、通風、避光等工作,室溫超過30℃時,室內地面及空間經常噴水,掀開塑膠薄膜,泥土保持溼潤,早晚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冬季播種因氣溫逐漸下降,主要做好保溫工作,菌絲生長階段一般不需噴水,如發現覆土發白的過幹現象,適當噴水補溼,噴水量不宜過多,以免土壤過溼而影響通氣,要使菌絲在適應的溫溼環境中生長。

    2、菌蕾生長階段管理

    竹蓀菌絲營養生長期約2-3個月(指純菌種,培養料的多少,對竹蓀營養生長期有關,培養料多的長達一年左右,培養料少的三五個月),當菌絲完成營養生長階段後,菌索發育扭結膨大成原基,逐漸生長成小菌蕾,初期僅小菜籽粒那樣大,色白圓形,溫、溼條件適合時40-50天可破殼開傘放裙。

    氣溫高或低約需60-70天才能長出子實體。菌蕾生長期氣溫控制在20-25℃,空氣相對溼度從75%提高到90%,土壤要求溼潤。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易引起幼蕾乾癟而枯萎,覆土過幹或過溼也容易使幼蕾死亡。除控制室溫外,特別要注意做好提高空氣的相對溼度。具體措施:高溫季節在地面酒水,空間經常噴霧。

    藉以提高菇房內空氣的相對溼度和降低溫度,灑用水的溫度應比室溫低,最好使用井水降溫。加強通風換氣工作,做到早晚開窗換氣,儘量避免因高溫高溼而孳生黴菌和害蟲,危害菌絲的生長和菌蕾的發育。做好避光工作,幼蕾如長出泥面,見光後容易轉色老化,影響其生長髮育,所以在菌蕾生長期要把窗戶的強光避開。

    可掛窗簾或玻璃窗貼紙,塗黑均可,也可以在覆土上撒一層竹葉之類的遮陰物,一可以避光,二可以保溼,總起來說本階段主要是做好保溫、調溼、通風、避光等四項工作。

    總結:想要提高竹蓀的整體產量,室內栽培的方法很重要,根據竹蓀的要求來決定選擇何種方法來進行栽培。只有科學掌握期竹蓀的栽培技巧,熟悉竹蓀生長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才能有助於提高竹蓀的產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秦時明月》中誰的必殺技威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