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可名狀之旅
-
2 # 旅途中的行者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封其為太尉、魏壽鄉侯。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3-4],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裴松之:①“臣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程式設計、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②“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近之矣。”
《荀勖別傳》:晉司徒闕,武帝問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
3 # 史料未及VL
如果我們認可曹操是一代梟雄的話,在三國時代,真正在謀略上擊敗曹操,並讓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賈詡了.賈詡可稱三國實力派謀士。這是從兩個方面講的:
第一是他的所謀略之奇之準,頗有些算無遺策的感覺,其所謀影響之巨,無愧於第一謀士之稱;
第二是因為他是最典型意義上的權術家,不像諸葛亮身擔丞相之 職,重在治國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將帥之任,長於領兵作戰。
賈詡更無意於成為擁兵自重、稱霸一方的軍閥,他的身份永遠在幕後,他不斷地從某個將軍深厚的帷 幕後閃身而出,表面上是獻計,卻往往收到運籌帷幄的效果。
賈詡給人的感覺是,像一個把謀略本身當作一種美,只追求謀略才華之展示的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他為李傕、 郭汜出主意,也不是要真心輔佐他們。
賈詡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繡帳下,僅僅是因為張繡能夠對他言聽計從,能使他的謀 略得以施展。
賈詡是歷史的一顆明星,他以時代所賦予他的性格和才華,在不自覺中摧毀了一個滿目創痍的王朝體制。舊的體制不摧毀,新的個人及個人精神便不可能誕 生。
我們是無法簡單地用道德的眼光來評價賈詡這個奇人的。他像一個在亂世中游戲人生的人。他追求權勢,但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他對哪個勢力都沒有真正的感 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滄桑沉浮;他把施展才華看作一種樂趣,看著事件按照自己所預期的那樣發展;你可以說他無情,但在那個時代,賈詡有理由選擇做一個旁觀者 和唯美主義的權謀遊戲者。
賈詡,身懷奇謀,膽識過人,閱歷繁複,志節深沉。他的品質裡也許有著種種別人難以企及之處,但就客觀效果而論,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他難辭其 咎。當年陳壽撰《三國志》時,曾將賈詡與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並列立傳,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滿。此事見仁見智,我覺得若撇開道德威望, 先注重影響世事的深度,則賈詡與二荀並列,並無不當。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為己任,他緊隨形勢發展,審時度勢,經權達變,順天行事,選擇明主。在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屈從 於命運的安排而經權達變,直至善終,賈詡在權變與謀略方面的造詣可謂達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
需要指出的是,陳壽由於距離三國亂世時代較近,能夠感受和理解 那個時代非道德化的時代精神,對那個時代的英雄主義和唯美主義(兩者在精神內涵上是一致的)能夠以一種讚許肯定的眼光看待。而後來南朝裴松之因感受於他的 時代由於與北方異族政權的對抗而重新興起的道德主義,所以無法認可賈詡的所謂“非道德化”行為,並對荀彧等人作出自己所認為的道德化解釋。而賈詡本人正是由於擺脫了道德的束縛,才獲得了精神自由,併成為三國第一謀士。
-
4 # 塗龜神評論
三國時代,天才謀士雲集;
可謂群星璀璨。
蜀有臥龍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已定天下三分之計;鳳雛龐士元,雖流星劃過,鐵索連環斷曹魏一統之勢;謀襲劉璋成天下三分之局;幼麟姜伯約,傾蜀漢舉國之力,九伐中原,擎狂瀾於既倒;以身獻蜀,策反鍾會,一計害三傑。
定江東 破赤壁 南郡敗曹仁!東吳大都督,羽扇綸巾周公瑾!年少成名,唯小喬顰蹙,能得周郎一顧!
智取三郡,白衣渡江,實非吳下阿蒙。
謀羽奪荊州,夷陵破劉備,石亭敗曹休!出將入相陸伯言。
曹魏第一謀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操之奉孝,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
奉天子以令諸侯,操之子房,謀能應機,明以舉賢,王佐之才!荀令君!東漢最後的忠臣!
冢虎司馬懿,鷹視狼顧!擒孟達,御諸葛,斬曹休,定一統三分之勢!
……
若說賈詡何人?毒士之名,當之無愧!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依附董卓,權以濟世,鹹此類也!及卓滅!李傕郭汜起,獻救命之計:奉國家以徵天下!遭致長安城破,一時血雨腥風!裴松之言: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為求自保,不顧生靈塗炭,毒士之名,其毒可見一斑!
後投張繡,聯劉表,拒曹操!兩軍交戰,繡以精兵追操退軍,詡曰必敗,果大敗而歸;後諫以敗卒擊勝兵,必克,果大勝而還!毒士!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由此,可見一斑!
官渡大戰,曹操,袁紹兩軍對壘,繡之輕重,尤韓信之於項劉!然其誘張繡,歸曹操!可謂懷薪投火,深得曹操重用。張繡?叔嫂受辱,悲壯而亡!毒士!真毒士!
赤壁大戰,諫曹操,乘楚之繞,饗士卒,安百姓!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操不從,執意滅吳。長江北岸,舳艫千里,鐵索橫江。東風一起,火燒赤壁,八十萬曹魏大軍,付之一炬!哀哉!一言不用,數十萬焦骨!毒士,真毒士!
西涼馬超,打得曹孟德割須棄袍!賈詡離間毒計,馬超還是馬超,卻是西蜀馬超!
操當立太子之時,詡諫曹丕,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及操問計賈詡,“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之言,成曹魏文帝,登基之大業!
毒士賈詡!漢之謀臣,良、平而已!魏之謀臣,荀、賈可比!
賈詡之於三國,可比馮道之於殘唐五代。
身處亂世,卻如魚游水,周遊各方勢力,仍能官運亨通!雖言身不由己,權以濟世!然馮道,忠國不忠君,視君王如糞土,不以蒼生為芻狗!賈詡,極致利己主義者!以君王為糞土,蒼生為芻狗!雖皆為善終,一人昇天,一人地獄!
-
5 # 融住
賈詡字文和、東漢末年謀士、因董卓被誅而逃離洛陽,路上遇見董卓舊部郭祀、李榷對二人進行勸說,後一起攻入洛陽,郭祀、李榷最後被殺他又投靠張繡,後來張秀跟曹操大戰,他又勸其投降曹操,一直在曹操手下當謀士,最後位列三公,得善終、賈詡出身貧寒但是謀略過人,用計狠毒、其謀略很厲害
-
6 # 口腔醫生肖武峻熊
賈詡,賈文和,東漢時期漢屬魏國重要謀士,其他謀士都是善於謀國,他在謀國之前先謀己。諸侯割據時代,他出身西涼,那麼和董卓、李傕等自然關係深厚。所以在董卓被殺後,勸李傕郭汜殺回長安,王允死,呂布逃,國家更亂。再之後他到了一個叫段煨的人那裡,被奉為座上賓,卻看透了段煨名為敬他,實為怕他,便到了張秀那裡。之後的事人所盡知,指揮張秀降而復叛差點宰了人妻曹,宰了典韋、曹昂、曹安民、再戰曹操洞悉人性,兩次追擊頗有斬獲。最後攜主投奔曹操,一直很低調,不結交權貴,婚嫁不攀高門,官至太尉,最後立儲之爭給了曹植一記會心一擊!為曹丕繼位釘上最後一顆釘。最後,善終!
-
7 # 垓下漫遊君
賈詡,奇謀百出的謀士,算無遺策魏朝開國元勳。
《唐會要》將賈詡列為“八君子”之首,言“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何千里評價“詡之識略,實蓋一時。”
易中天老師認為,“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對比一下三國的謀士你就更能發現當下的人越來越推崇賈詡了。。
1.郭嘉死的早,而且不治行儉,不符合現在對男性乾淨整潔的要求,排除。
2.二荀知名度太低還不長壽,尤其其中的荀彧一不小心還會被人喊狗貨,排除。
3.龐統在演義裡太醜,而且死的太早,排除。
4.周瑜的大眾印象是小肚雞腸,而且死的太早,排除。
5.孔明把自己累死,而且吹孔明的太多,不能體現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排除。
6.程昱性格不好,不符合現代社會高情商的要求,排除。
7.魯肅的大眾印象是和事佬,演義裡還被孔明耍的團團轉,排除。
8.司馬懿出身好,大多數人很難有這麼牛的家庭,而且西晉王朝很垃圾,他後代裡傻子也不少,排除。
9.陸遜出身好,長得帥,標準的高富帥嘴臉,我們不一樣。而且最後被孫權氣死,這情商不夠,排除。
所以一頓排除完,就剩下賈詡了。
姓賈名詡,不是甲魚,有生僻字,剛好裝逼。出身涼州,姿勢極高,什麼地方,他沒去過?文和亂武,毒士賈詡,算無遺策,逼格滿滿。數敗曹操,離間馬韓,擅長搞事,能力還強。為人低調,避事自保,悶聲發財,安享晚年。站隊曹丕,很會說話,袁劉之事,情商爆表。二荀同傳,良平之奇,渣權吐槽,那是嫉妒。大家吹捧,小白推崇,要論智商,三國第一。
這樣的人,在今天評價那麼高,不奇怪吧?
-
8 # 聊聊歷史上的那些事
皇初元年(220年),曹丕正式建立曹魏政權,為報賈詡之恩,晉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這一年,魏國智囊團中,郭嘉病逝多年,荀彧已被曹操賜死,荀攸鬱憤而終,徐庶仍然一言不發,程昱、滿寵水平有限,老狐狸司馬懿還在努力裝孫子,真正成為魏國第一謀臣的,卻是非曹操嫡系舊臣的外人賈詡。
登上“三公”之位後,賈詡卻活得像個隱士,整日閉門不出,不與別人私下交往,就連子女婚嫁都不攀結權貴。
有人就朝政向其詢問意見,賈詡總是簡單一句:交眾人共議。
政事要眾人商議去辦,我還跟你廢什麼話!
這正是賈詡的聰明之處。
皇初四年(224年),曹丕遠征東吳,臨行前向賈詡問計: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對付哪一個?
賈詡回答:最好先治理好國家。
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同年六月,賈詡病逝,終年七十七歲。
郭嘉活了多久?三十七歲;諸葛亮活了多久?五十四歲;司馬懿活了較久,也只有七十二歲,中間卻還有長達十幾年的隱退期。
正史《三國志》對其為人處事有極為中肯的抨價: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說賈詡是三國最聰明的謀士(不談政治家),應該沒有異議。
三國中,最忠心耿耿的肯定是諸葛亮;最狼子野心的肯定是司馬懿;最善用計的肯定是郭嘉,而賈詡卻是最無私心、最講職業道德的謀士。
跟李傕時,幾句話幫領導化險為夷;跟張繡時,打得曹操大敗而歸;歸曹操後,盡心盡力,盡職盡責,說他“通達權變,算無遺策”誠非虛言。
他的成功,除了識時務、知進退、善其身之外,最關鍵的就是他永遠不多說話、不說廢話。
所謂言多必有失。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說話不說滿,不懂不要說、不亂說,想好再說,要說就說到點子上,給彼此留下思考和交流的空間,這既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智慧,又是對聽者表示尊重,讓彼此身心愉悅。
回覆列表
毒士——賈詡,賈文和,這因該是最多人瞭解到的名號
也是我最喜歡的幾個三國謀士之一
他本人也是被評為魏晉八君子之首,三國群英匯聚,謀士如雲,但是能善終的寥寥無幾,可以說他基本是混的最好的了,總結來說,用一手開局的爛牌打贏了人生。
最擅長的事情就是隨機應變的能力,能處理各種突發的狀況
熟讀兵法,算無遺策,很少輕易戰隊,但一站隊,必是站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
付上我心目中賈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