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影響使用體驗的短板是誰呢?CPU?顯示卡?記憶體?鍵盤滑鼠?顯示器?音箱?
8
回覆列表
  • 1 # 淡定的老貓

    日常辦公:記憶體

    開多個Word、Excel的人,一定要大記憶體,4G和8G,速度明顯不一樣,對此類辦公來說,CPU用i3/5/7差別不大,多一些記憶體會減少OS呼叫虛擬記憶體的次數,從而加快訪問。

    遊戲:顯示卡

    這個不用多解釋吧?除非你只玩祖瑪一類的遊戲

    設計:記憶體,專業顯示卡

    做設計,無論平面和3D,或者專業修圖,大記憶體必不可少,顯示卡也是要專業的,遊戲顯示卡用在設計上,娛樂學習還湊合,真想當營生,那還是算了吧。

  • 2 # 奇客

    關注人不多,其實電腦使用者直觀感受的應該是外設,然後才是涉及內部配件好壞,如果有電腦體驗師的話,請我來吧。

    首先是螢幕是否養眼,畢竟是面子問題,這對筆記本更重要,買了就是用來看。TN屏和IPS不是一樣體驗,很多新筆記本還配1366×768的低分屏,實在是渣體驗。桌上型電腦一般配大屏,這點略過。

    其次是鍵盤滑鼠手感。機械鍵盤個人沒用過,據說遊戲玩家首選,用過某款X架構鍵盤,用來打字辦公是挺爽,買過兩次一個遺失一個CTRL損壞,上百元鍵盤和二三十塊手感肯定不同。滑鼠定位精準不飄移用起來才爽,這是為什麼好的名牌滑鼠動輒數百上千元。

    最後才是影響速度的硬體效能。固態硬碟有了,記憶體不少於8G,有無獨顯看實際用途。需要關注的是散熱和噪音,60度筆記本鍵盤上打字,和桌上型電腦風扇呼呼響,一樣是不好的體驗。

    再補充電腦聲音體驗,要看主機板音訊晶片和音箱好壞,獨立音效卡或音訊區塊加音效電容,有源音箱應該是比較好的,個人用過某款同軸音響,很甜很空靈,從此不接受普通音箱的渣體驗。

  • 3 # sakula遊戲宅男

    決定電腦速度的不一定是硬碟,特別是老電腦,換固態完全是不能提現價效比的,因為老電腦大多主機板都是STAT2 而固態硬碟一般都在STAT3標準主機板上執行才能發揮性能,所以很多人說為老電腦配固態其實就是小題大做。

    最後回到話題,說說究竟如何提升老電腦效能,換固態肯定是不對的,前面已經說了小題大做,換CPU?那也不合理而且限制太多。答案最終還是加根記憶體條,而且必須是和主機板代數相同的記憶體條,能提升整個電腦效能達到最高水平。

    還是那句話與其升級老電腦,不如整個電腦換掉換成最新代的,比如STAT3理論速度可以到6G STAT2只有300M 3代記憶體1600頻率8G要460塊 4代8G2400頻率 只要400塊 速度卻塊了許多,所以以後電腦發展會多快我們不說,至少買最新代數的電腦,夠我們用很久了,而且價格也不會,再也不用受卡機的氣,何樂而不為。

  • 4 # 豬歌亮abc

    電腦是一個有許多硬體的組合體,不存在誰重要誰不重要之說!!!!開啟機箱,就是缺少一根及其便宜的連線線,你也不可能開機使用電腦!!!所以,這樣的問答及其弱智!屬於無腦兒提出的問題!!!

  • 5 # 真命凡夫71611210

    不能否認,固態硬碟的確是影響電腦使用體驗的NO.1因素,從當年買的第一塊Intel X25-V 40G,玩4K對齊等,就離不開固態硬碟了(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現在年紀大了,還是用WIN7,還是用同樣的軟體,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效能不那麼重要了。不過使用舒適度卻非常在意,我說幾個固態硬碟外,我會重點投資的配件:

    1.靜音機箱,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滿足散熱夠用的前提下(現在硬體的發熱也夠低了),一定要靜音。這次裝機就用了鑫谷的寬寂,價效比高,靜音效果還不錯,鋼板也夠厚實不會共振。標配3把靜音風扇,滿意!

    2.顯示器,我的顯示器一直保持CCFL背光,而非LED背光。用久了後發現CCFL背光真的柔和,像膽機有韻味一個道理。所以我還在堅持用DELL的WA2209。想不到吧,16:10的經典比例,第一代E-IPS面板,僅僅有720的解析度,可是看的真心舒服!!當然如果這貨壞了,我以後也不知道換什麼顯示器了,不過顯示器一定是重點投資的物件!

    3.鍵鼠,目前在用的是酷冷的烈焰槍搭配RAZER的蝰蛇。不得不說好的鍵鼠讓人用起來身心愉悅。我的烈焰槍用了3年了,是青軸。當年買399,現在各位可以上JD看看還要多少錢,只能說經典的東西就是保值!每次和電腦溝通對話敲打,都是一種享受!

  • 6 # 統一垃圾

    滑鼠,一百五左右選個摸起來順手的。記憶體 win 7 普通辦公8g夠了。鍵盤一百的也差不多。顯示器 可以考慮買個 ips 螢幕的,也就800的價位,選擇很多。cpu i5 也可以了。

  • 7 # 數碼神侃er

    我來說一下筆記本部分,除了您說的固態硬,最影響使用體驗的無疑是螢幕部分!

    螢幕一直是我們嚴重忽略的一個硬體部分,你可能會比較兩臺筆記本的CPU,顯示卡,記憶體等,也會常常產生一個疑惑,兩臺筆記本明明配置相似或者是一模一樣,但是為什麼價格卻相差這麼多呢?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是人傻錢多的人才會買低配高價的電腦,也有的朋友會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其實這之中有一部分可能就是螢幕的原因!

    一臺筆記本而言,B面的螢幕是我們眼睛始終會注視的地方,一塊好的螢幕和一塊差的螢幕會產生天壤之別的差距。

    當然我並不是說本題中提到的其他部分,比如顯示卡,CPU對我們的使用沒有影響,只能說影響不大。因為考慮到樓主說的是家用或者是辦公電腦,所以在這種場景中,筆記本的CPU和顯示卡部分不會出現明顯的瓶頸,就算是intel核顯HD620都可以勝任大部分的使用需求,CPU部分也是同樣的。當然這裡是不考慮高負載遊戲和辦公的極限情況,鑽這個牛角尖沒有必要。

    再回到我的觀點,螢幕為何重要?

    有很多朋友選擇筆記本的時候,唯一的要求可能就是解析度要達到1080P,稍微懂點螢幕的朋友可能還會考慮螢幕材料,是否是IPS屏等。

    有的筆記本標稱是高畫質屏,使其是1366×768解析度的TN屏,這種螢幕已經是一種淘汰的產品。你想想連1000元的手機用的都是1920×1080解析度的螢幕了,筆記本用這種解析度的螢幕可以看到很明顯的顆粒。

    還有一種目前最常見的廣告文案是:超清IPS屏。其實翻譯成具體的引數,是1920×1080解析度45%NTSC色域IPS屏,這種螢幕其實是最低端的一種IPS屏。

    一塊好的螢幕至少擁有45%以上的NTCS色域與至少1080P的解析度。可能一直使用一塊螢幕的使用者沒有感覺,但是當你再換一塊更差的螢幕時就會有很明顯的不適應感。

    一塊好的螢幕不僅可以顯示更加細膩清楚的畫面,說不定還可以保護您的視力,所以影響大不大就很明顯了!望採納。

  • 8 # 超能網

    我家裡的老媽還在用一臺非常老的電腦,構成它的主要配置Intel Pentium E6700、2GB記憶體,這套配置竟然可以用到今天簡直是服氣。其實題主你能意識到使用SSD來加速體驗值得表現,不過這其實還和目前的主機板介面、晶片組,以及正在使用的作業系統都有關係,不過我們這裡儘量不講得太複雜,其實簡單來說,無論是那種電腦城或是大賣場、百貨商場科技產品賣角出售的品牌整機,要說和我們常見的DIY裝機配置談體驗,在固態硬碟、記憶體方面都可以極大提高體驗,除此之外,顯示器也是我們經常忽視的部份,而優秀的外設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心情,比如貼合手型的滑鼠、按壓暢快的鍵盤,最後,裝置的純效能範疇倒是影響並不很大,比如CPU、GPU,倒是微架構非常重要。

    首先呢,既然你問的是“最主要”的硬體,那肯定還是先說說固態硬碟和記憶體。因為現在無論是買品牌整機,或是那種企業大批採購,普遍來說都是那種容量和效能都很低的機械硬碟,工作體驗和SATA SSD相比都有無可調和的差距,和目前越來越主流的NVMe SSD就更不用說,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他們的體驗很好,但是需要作業系統、主機板介面和晶片組的充分支援,這裡也是注意的,因為這意味著你的平臺不能太老。

    除儲存裝置外,其實我們常用的記憶體也很重要,當然現在8GB DDR4記憶體有些貴,但是DDR3記憶體就遠遠沒有這麼誇張,而家用機的話,好象一般來說父母輩還沒有升級到這個水平,其實升級到8GB的記憶體已經夠用,甚至對於上上網、炒炒股、購購物、煲煲劇來說可以保證很多年都不用升級,如果你的同事或是家人抱怨機子卡,也許就是記憶體已經快爆炸。

    而至於剩下的顯示器、外設方面其實是針對較為年輕的使用者的,因為顯示器作為面積最大的外設,他的素質是我們體驗的前提,這一點希望只要不是預算太有限的使用者都可以酌情優待我們的眼睛,還有外設,雖然這一點比較主觀,但是習慣的鍵鼠確實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舒適度。

    最後雖然你問的是硬體,但還是可以提醒一下你:其實落實到最後的使用者身上,正確的使用習慣,尤其是Windows,已經可以很大程度上帶來健康、舒適的使用體驗。

  • 9 # 物聯網新大陸

    購置電腦,無論是作為家用還是辦公之用,影響體驗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並非因為更新了一塊固態硬碟就會有所改善,也不會因為換了塊CPU就快得飛起來,歸根結底,它需要考慮使用環境而全方位的協調或者最佳化。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平時需求就是寫寫稿、編輯下文案,那麼,你需要的電腦無需配置太高;如果你喜歡玩PS、3D遊戲、3D MAX作圖、影片剪輯之類的應用,那麼你除了對CPU、硬碟、散熱有強化之外,顯示卡也是應該著重考量的關鍵;如果你需要虛擬現實,那麼需要對外設格外重視才行。由此可見,影響電腦體驗的並非取決於某一項因素,而是綜合因素的協調作用。

    事實上,隨著硬體技術的突破,現如今的電腦早已經效能過剩了,不存在體驗不好的情況,並且價格也是年年下降,因此體驗好不好,與硬體的正比關係正在淡化。當然,個別領域,還是存在“體驗”一說的,比如大型遊戲,記憶體、顯示卡、CPU如果上不到檔次,就很容易錯失戰機。

    除此之外,隨著電競遊戲的普及,除了主機裡面的配置,鍵盤、滑鼠、顯示器、耳機、話筒、USB3.0介面等等也成為增強體驗的一些參考項。事實上,效能過剩的問題還會持續,買新不買舊一直是數碼界的黃金法則。

  • 10 # 太平洋電腦網

    我覺得是螢幕。

    作為一個IT行業的從業者,這幾個很多朋友都問我:“超寬屏怎麼選比較合適?”

    這些朋友有部分是投行的精英、影片渲染工作者、設計師、程式設計師等等。他們的需求也非常多種多樣的:支援KVM切換、螢幕色彩覆蓋度廣、色準、螢幕足夠寬大、螢幕效能足夠強等等。

    然而,想要入手超寬屏的朋友,我都推薦飛利浦499P9H1,我本身也在使用,作為一個10多小時對著螢幕的人,感覺螢幕的重要性。

    螢幕的素質是頂級的不說,拓展性才是最適合我的,能緩解我的肩頸的不適。

    飛利浦499P9H1具有強大的拓展能力。它能夠外界支架,適合不同的使用場景;配送遙控器,一鍵控制;內建了攝像頭和揚聲器,使得桌面更加簡潔;底部底座調節能力強,能夠調節到合適舒服的角度,緩解辦公疲勞;支援護眼模式,減少有害藍光,保護眼睛;內建USB-C拓展塢,一根線就能解決連結的問題,還支援65W功率輸出;內建豐富介面,電腦、印表機、掃描器等均支援。

    基於對影片工作者的高強度考慮,飛利浦499P9H1 32:9超寬屏顯示器採用不閃爍技術和LowBlue模式有效減輕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眼部疲勞,提高工作時的眼睛舒適度。搭配自適應同步技術和高動態範圍影象技術,可以有效防止畫面卡頓和減少螢幕的炫光,令眼睛久看也不干涉。

  • 11 # jackson316

    最大的短板是硬碟,影響單任務執行速度的是CPU主頻和記憶體頻率,影響多工能力的是CPU核心數量和記憶體大小,影響顯示和圖形能力的是顯示卡

  • 12 # 肥胖西瓜

    老鳥估計重視硬碟,記憶體,顯示器,顯示卡看情況了,CPU效能過剩,除了打遊戲和專業程式設計,cpu一般來說不用頂級的,省下錢來買好的寬屏

  • 13 # RYZEN159004056

    都會影響,家用如果是玩遊戲的話對顯示卡,cpu,記憶體,外設都有一些要求。輕度辦公的話,對顯示卡要求不大,對CPU和記憶體要求大一些。重度辦公對所有內部硬體都有要求,對外部硬體要求一般,至少不能太差了吧。

  • 14 # Vade

    剩下的排第一肯定是顯示器,之前曾用公司19寸的TN屏辦公,且不說螢幕小不方便操作,就光垃圾TN屏發白的問題就導致經常眼睛痛了,後面換了個IPS顯示器基本上就沒眼睛透過,強烈建議最少買個24寸以上的IPS屏。

    第二就是鍵盤,薄膜鍵盤真的大部分都是垃圾,手感特別差,我無論家裡還是公司都用機械鍵盤,機械鍵盤能使我產生想用電腦的衝動。

    第三記憶體,記憶體不夠大的時候會影響開的程式數量,雖然可以使用虛擬記憶體來代替,但速度遠遠不夠

    至於其他的,對於辦公家用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 15 # 宇宙微塵001

    很多方面都會影響體驗。以下都是價效比優先原則。首先就是效能,這裡不是說效能要多強,而是說滿足需求且能明顯被使用者感知到的效能。首先就是硬碟,首推ssd,sata介面的就行。然後是記憶體容量,8g起步。最後才是cpu,顯示卡。第二就是輸入輸出裝置。顯示器首推ips,色彩和可視角度都很好,我一般只買華碩和dell這兩個品牌。鍵盤,我最喜歡雙飛燕光軸鍵盤的手感,質量也很棒,就是不便宜,櫻桃的機械鍵盤買過,手感不太喜歡,可靠性也略低於雙飛燕光軸系列。入門的話,我一般推薦羅技四五十塊錢的薄膜鍵盤,噪音不大,手感過得去,質量很好。滑鼠,入門的推薦羅技,手感和效能都夠用,價格四十多塊,好點的推薦g系列。羅技的滑鼠滾輪都是光柵滾輪,壽命非常長。音箱,不同檔次的音質差別也不小,推薦漫步者和惠威,推薦200以上價位的,看預算和需求。漫步者的質量很棒且產品線和功能豐富,惠威音質更好點。

  • 16 # 沒邊兒的唐

    家用或者辦公的話基本上也就不怎麼玩遊戲的,基本上也就是看看電影做做ppt啥的,固態盤可以提高軟體啟動速度,其他的應該就是記憶體條了,基本上家用的記憶體在8G就夠用的。至於cpu啊顯示卡啊啥的不怎麼玩遊戲要求其實不高的,cpu的核顯都夠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生抑鬱了,自己能察覺到嗎?怎麼消除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