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小貳
-
2 # 啊穌
收益不高,大面積種植成本人工各種費用跟利潤的比利少,價格變化浮動不定,加上農業補貼也沒多少錢,所以很多人不願種植
-
3 # 瓜州瓜迷
就連自已的口糧都不種了,因為到市場去買比自己種下來還划算,並且質量好,何必受那個罪。一個勞動力守那一點地,一畝地收千八百斤,不如打工掙錢。寧肯地荒著也不做賠錢的買賣。
無利可圖是根本原因。。
-
4 # 藥你轉身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稻穀面臨的境況,小麥、玉米、大豆呀…
糧食安全,是關係到生計民生大事,國家安全。
1.耕地紅線,一再提出嚴格守住,這往往說明它沒守住。可見大環境下,還是土地財政在作祟。耕地換作搞其他,總比種糧食值錢吧。身邊很多徵地拆遷暴富的不少塞。我想,這就是大因素大環境所致。
2.農業不好搞。往往是情懷作祟,夢想就一敗塗地。從事這個行當的人都有這個體會,起的比雞早,跑的比狗快。搞農業的還得什麼都瞭解都得會。最大體會就是養成每天看天氣預報了。
就這樣吧,說多了就是淚!
-
5 # 皖俠漂泊
關於這個問題,有多種原因:
一,農作物現在價格太低,你種一畝地,除了人工,種子,肥料,還能掙多少錢。
二,農村目前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種地,年青年基本在外打工,有條件的老人靠子女給的錢可以生活,地基本不種了。
三,有的農村老人身體不好,想種也種不了。
四,主要是種地不合算,哪怕在外面做做小工,也比種地賺錢。
總上多種因素,導至農村現在有大面積的土地荒廢,長此下去,會導至耕地流失,希望有識之士多關注。
-
6 # 執著128750824
主要是由於社會的變革。一些不法商把本來的水稻麥子穀物等商品加工成“面目全非”的食品,人們對這些食品不感興趣,從而導致農民的“作品”沒人關顧,或不信任,購買力下降。購買力下降,必會導致價格下降,價格下降,必會致傷農民的積極性。由此惡性迴圈,導致農民不願種水稻。當然,還有諸多原因,在處不願過多描繪。
-
7 # 強哥養殖場
不願意種,很多由於身體原因,年齡大了,因為現在留守的都是老人,孩子,如果全靠請人的話不賺錢還得倒貼,像我們老家再過幾年恐怕都沒人種了,又不能機械化,全靠人工。農村都沒有年輕人在家裡了,只有老一輩的在種,年輕人沒人種田的。
-
8 # 人生無過550
為什麼不原種地?因為現在是和平年代,糧食不值錢,農民種一年糧食收穫不比一個幹部一個月的工資,投入成本又高,種一年糧食不如打一月工,所以身強體壯的願出外務工而不種地。
農民工在外一般正常務工為半年,半年為無工期,無工期就是指休息或待工,還有請假辦其它事項和過各種節日等。總的來說,比種地好很多,用兩個月的工錢作柴米油鹽,用兩個月工錢作穿著走往,還有兩個月的工錢吃藥打針,反正比種地好多了,如果種地,有糧吃,其它開支上哪找?
-
9 # 夢想農場
農民不願意種稻谷,原因是要全面分析的,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勞動力基本都湧向城鎮了,留守在農村的都是老人小孩,他們沒辦法耕種。
2.經濟水平的提高,年輕勞動力有著更高的生活標準,他們不願意耕田種地。
3.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尤其稻穀耕種,十分消耗體力,對於教育水平提高的中國農民,認為農業是低賤的,所以棄農從商,出城打工。
4.水稻銷售價格低,農藥化肥貴,耕種辛苦,極大打擊農民種水稻的積極性。
-
10 # 紅花綠葉青青草
常常,會發現退耕還林風,挖塘風,種煙風,毀地蓋房風,毀田搞經濟林風、土地流轉風...哪一樣,不是在政府引導下,甚至強勢下推行的。
農田適合種水稻,老農民只會種水稻,老農民又有幾個有不種水稻而去種其它的頭腦!不是農民不種水稻,應當是不讓種水稻或流轉大戶不種水稻才對。
-
11 # 一滴水132113224
不要說農民不願種稻谷,所有的糧食農產品都不願種,只因為種這些農產品養不活一家人,更不能談家裡有人生病,孩子上大學了。
-
12 # Wellnow2018
稻穀農作物對環境要求非常高的。首先,栽種前對土地的要求。土地必須足夠鬆軟、平整,不能有大塊的土塊。栽種出苗,需要不斷的澆水,施肥,除草等繁瑣工作。而且直到快成熟時都需要細心管理。不管是栽種,還是收穫機械化程度使用率不高。其次,稻穀的產量不是很大。所以種稻谷比起種玉米、大豆等農作物來說,投入的人力,物力更高。而且產量相對還低很多。造成人民現在不願意栽種稻穀現象。
-
13 # 湘村小之草
農民不願意種水稻在很早之前就已顯現了,像小草家鄉,因在比偏僻的農村,不靠城、不近公路,就不像其他地方必須為了應付什麼檢查之類的。所以,在家的農民一般只種夠自己吃的,而大部分耕地不是拋荒就是改種其他農作物,雖然這些農作物的收穫比水稻還不如,比如最常見的玉米,就是我們那兒的農民最偏愛代替的一種。至於原因除了農民已不再將種植當作主要的經濟來源外,還是因為水稻種植的這三大因素所困擾。
影響農民不願種植水稻三大因素:種植太麻煩、太囉嗦、太辛苦。水稻一開始就得經過2~3天的時時照顧的催芽階段,然後是整理秧田、施肥、播種及長成秧苗又得是一個月的精心管理,再後是無數次的除草、施肥、除蟲,這其中只要是缺少了一環,就會造成水稻的減產。
特別是水稻還得三五日或二三天就得放一次水,像我們那裡,每放一塊小耕田的水就得浪費半天時間,因水源從山塘出來得經過無數丘別人家的田才能到達自己的耕田之內。
就這樣,一直從催芽開始到成熟收割期,得熬過三四個月的時間才能最終有收穫。而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因為耕地相對很少,像這樣的管理,不管是幾畝還是幾十畝,其最終過程都是一樣的。可這幾畝的最終收入與所投入的時間來看(既便不管成本),無疑就太有點小巫見大巫了,所以也就導致大部分農民對水稻種植失去了興趣。
且如今的農民大多沒有了其他的後顧之擾,只是不想太閒置在家,心裡又總想得找點事幹。所以,大家就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管理的作物如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物,而不會去管收入的多少,又因這些作物既便十天半個月不去看管,也總能有一些收穫,用來作家裡一年的日常消耗還是完全可以滿足的,如餵雞、養鴨等。
所以,在這種比較輕閒的在家生活中,農民也就放棄了水稻的種植,而選擇了既便收入很少的其他作物。(小之草)
-
14 # 雨中等你585
不是稻農不願意種水稻了,而是根本掙不了錢,甚至賠錢,今天我們管理區的領導讓我說實話,種一畝水稻能用多少錢,我就實話實說,把我的費用列了個單,我這是按最少的費用算的:地租310(我們單位比別的少,別的都500多,但我們沒有地補)種子47化肥160柴油45長短工225,插秧87,電費25,除草60,葉面肥殺蟲藥50,貸款利息40,收割費80,一共每畝1129元!如果水稻產量再低點,你們看看還能掙多少錢?
-
15 # 落英鄉間
為什麼現在農民不願意種稻谷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種稻谷太麻煩,機械化基本用不上,比如南方種稻子得人工插秧,人工收割,我們北方種穀子,出苗後行人工間苗,人工鋤草,因為穀苗屬於草類植物,很難噴灑合適的滅草劑,勞動強度太大,而且穀子產量不高,不掙錢,種點自己吃還可以。
(二)現在農村強壯勞力絕大多數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婦女,種地又不賺錢,乾脆種點省事的農作物,如玉米等,從種到收基本上全程機械化,既不撩荒還省功省力。
(三)現在鳥類太多了,不等穀子成熟,都成了鳥的口中美餐。想想大集體時代,每個生產隊都大面積種植穀子,收穫滿滿,顆粒歸倉。
前些年我們種穀子,在上面罩上網子,在穀穗變黃時罩上網子,以防止鳥類禍害爭搶。現在罩上網也無濟於事了,因為很多鳥類如麻雀、野雞、野雀等列為國家保護動物,禁止捕殺,米少鳥多,氾濫成災,鳥兒變著法從網的縫隙中搶食穀粒,以至於等不到成熟就吃光光。因此我們這邊基本上沒種穀子的了。
-
16 # 鍾情三農
打個簡單的地方來說,在前些年,種植一畝稻穀能夠為大家帶來600元的收益,對於那些不願意出門打工,對家鄉充滿眷戀的農民來說,這已經是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結果。
可是,從前幾年開始,不管是東北粳稻產區還是南方秈稻種植產區,稻穀的種植收益簡直可以說是一年不如一年,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是種稻谷越來越掙錢了,甚至在今年的秋收過程中,有些稻穀主產區地區出現了種稻賠錢的情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願意種稻的一年比一年少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那麼,到底又是那些因素導致如今的稻穀種植收益一年不如一年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2016年,我國率先將早秈稻託市價格標準下調,隨後的裡面時間裡,中晚秈稻和粳稻也未能倖免,價格同樣出現了走低。
與此同時,由於土地流轉成本增加,農藥,化肥等其他開支的提升也稻穀種植成本逐年攀升。在東北地區,今年的稻穀種植流轉成本普遍比前些年有所提高。
就這樣,稻農們透過辛苦種植,從田地裡獲得的收入越來越低,但是投入的資金卻是越來越高,在這一增一減之間,越來越多的農民切實感受到了種稻谷也不再有穩定且滿意的收益。
雖然從今年開始,各大稻穀主產區明確提出要對稻穀種植者發放種植者補貼,以此來彌補因為糧食價格走低所帶來的收益減少,可是我個人以為這依舊不能夠改變農民種植效益一年比一年差的事實。
既然是這樣,那就不如不再種地,流轉給他人打工多好。
-
17 # 鮮農場
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民不願意種稻谷了?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們村是一個在小山村,以前村裡主要就是種植玉米跟稻穀,但是現在村裡種玉米稻穀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為氣候原因,種稻谷的話,我們這裡一年可以種兩次。以前種稻谷就是自己留夠吃的,剩下的就拿去賣。但是因為糧食價格越來越不理想,很多人就開始轉行種植其他的了。
一:養殖蘑菇。我們這裡培育蘑菇的很多,山裡水土氣候好,養殖蘑菇一年純收入就有三四萬,比種植稻穀掙錢的多。
二:養殖黃鱔。之前種植過稻穀的土地稍微改良下,現在搞水養殖,我們這裡養殖黃鱔的還有泥鰍的挺多的,厲害的養殖戶就說到一年的收入比在外打工收入還多。
留在家的農戶都想著多掙錢,如果種植稻穀掙錢的話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種植的,現在很多人就選擇種點掙錢的作物,然後在拿錢去買大米吃。
-
18 # 徐振鋒8810
為什麼有些農民現在不想種稻谷呢?我個人認為,袁老的雜交稻對農民來說,確實增產增收,國家也免去了田畝稅和公餘糧,並且還增加了糧農補貼,按常理應該是半夜打燈籠都尋找不到的好事。這是值得國人深思的問題。也許農民真的是天底下最傻的傻瓜,有錢不知怎樣掙。試問現在有什麼沒漲價,某種還大漲特漲,而農作物呢?就拿雙季稻算,畝產千斤,雙季只有二千斤,折算人民幣撐死不到三千元,除去稻種,農藥,化肥,收割等等開支,剩下的還有多少?我家鄉梯田為主,絕大多數都是憑天吃飯,雨水充沛損秧爛苗,遇上幹汗又少粒缺株,化肥、農藥等開支只增無減。養雞、養豬、鴨節省肥料錢,國家環保,禁養。如有某專家丶教授原意種糧的我家有三畝田分文不收隨吋隨刻無私奉獻。
-
19 # 耕小田
近年來,得益於國家對糧食生產的扶持政策,有利的氣候條件,和農業科技的持續進步,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今後的增長潛力也比較樂觀,農民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而農民種稻谷的意願卻不斷下降。
第一,糧食生產成本的直銷上升,農民種稻谷收益明顯下降,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是,化肥、柴油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遠遠超出了糧食價格的上漲幅度,也使得糧食收益明顯下降。
第二,糧食補貼政策不完善,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作用不足,補貼的增長仍遠遠滯後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加強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防災減災能力不強,也嚴重影響農民種稻谷的積極性。
-
20 # 鄂北海哥
有些農民不願意種稻谷了,這是一個當前很重要的三農問題。嗨村長根據所瞭解的和大家一起探討。
1.無利不起早。近幾年種植水稻的成本逐年上升,人力,種子,化肥,農藥,耕地機械,收割等,但是稻穀價格穩中下降,出現種的多虧的多的局面,打擊了種糧戶的積極性。
2.調整了產業結構。嗨村長本地,很多人不再種植水稻,改種有機蔬菜,草莓,苗圃等,這是市場經濟引導的結果。
3.天下糧倉,家有餘糧。糧食涉及國家安全,是戰略資源,大的產量區還是要保證,不僅僅是18億畝耕地紅線,有效種植面積,絕對產量同樣重要。
4.水稻只是糧食作物的一種,嗨村長小時候看到大家都是用大菜碗吃飯,現在是小碗還在控制,這社會難道能量不守恆了,吃的少了,長的胖了。好吧,種好自家田,吃自家糧,嗨村長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回覆列表
主要是糧食收購價不高,賣不出個好價錢,化肥農藥種子機械投入成本偏高,付出的努力與掙到手的錢不成正比,所以很多人不願種地,願意出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