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limshanb

    覺悟者,佛,得道高僧。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明心見性,心如止水,洞見宇宙的一切相如夢幻泡影,嚴格意義上說,他們已經不是人了。

  • 2 # 使用者8108328306380郝

    命有已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人們所處的狀態都是眾生的心所造。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恰如冉阿讓和沙威,人是會發展會變化的產物,並非固定的東西,如果將一個人看做是歷史,那麼開頭偷了麵包坐牢的冉阿讓,難道能繼續詮釋他結尾的面相麼?

    俗話說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外在固然在某種程度上能展現出個人的深層次問題,但誰又知道那究竟是不是演的一齣戲呢?人用一具面孔,來隱藏另一具面孔,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是人的本性。冉阿讓能藏許多年,讓自己從勞改犯變成市長和老紳士,這何嘗不是面具?

    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那句“王莽謙恭未篡時”的主人公王莽,按照歷史記載,王莽長得是玉樹臨風一表人才,其人溫文爾雅禮賢下士,又喜好讀書學習,十分盡心的孝敬母親,對寡嫂和兄長留下的孩子也全心全意的撫養。生活上也與家族裡那些窮兇極奢的組人不一樣,相當的清淨樸素,表現的近乎於“完人”,所以無論是官員、士子、平民,都誇讚王莽是個道德楷模,甚至是“周公旦的轉世”。

    結果這位“完人”後來做出了怎樣的事呢?王莽的表兄淳于長是漢成帝身邊的佞臣,他透過溜鬚拍馬當上了九卿之一,後來大司馬王根要退休了,空出了這個位高權重的座位,淳于長一邊上下打點,一邊清除異己,拼命的競爭大司馬官職。結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淳于長把路鋪好後,一貫高風亮節的王莽卻偷偷對王根吹風,說:“淳于長等你滾蛋等的來不及了,他已經做好了佈置,連官都已經給手下封好了。”

    這大司馬王根是誰?他也是漢朝典型的一大禍害“外戚”,是太后王政君庶出的弟弟,給元帝封了曲陽候、光祿勳、驃騎大將軍和大司馬,所謂“退休”根本就是因為受了定陶王祖母傅太后的賄賂,操縱定陶王立太子,事發後在朝廷待不下去了,這才借病免官。

    王根心不甘情不願的倒臺,臺還沒完全垮呢,你淳于長就跑來急不可耐的拆臺子,這是給我挖墳嗎?這太氣人了。

    說起來淳于長還是王太后的外甥,其實這也是王根的親戚,但偏偏王根就是覺得淳于長吃相太難看,而且慣於搞雞鳴狗盜之事,不願意讓他接班,而形象一貫“偉光正”的王莽可就不一樣了,人家在自己倒臺時都“寬厚”的跑來關心自己,好人吶!好人!

    王莽藉機又給王根吹迷魂湯,說:“你不知道嗎?淳于長和被廢掉的許皇后暗地裡曾經私透過……”這下惹到王根的逆鱗了,倒我的位子不要緊,你跑去倒咱家的位子就等死吧!

    於是王根把“好人”王莽給舉薦給了太后,還藉此讓王莽舉報了淳于長。正春風得意的淳于長很快被抓進大牢,按了一堆鐵案在頭,還讓太后派人在獄中給幹掉了。其中的事兒不用多說,王根自己當然是無法東山再起,而得到他信任的王莽卻成了衣缽傳人。

    淳于長一死,王根就舉薦了王莽當上了大司馬,當時王莽才38歲,可謂是一飛沖天。在刀光劍影的宮廷鬥爭中,王莽很輕易的就插手了政治核心,不僅把眾人玩了個遍,還始終保持著一副君子和忠誠的模樣。

    更可怕的是,此時的王莽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謙恭,他絲毫沒有因為權力而膨脹,相當努力的進行著自己的工作不說,還將上面給自己的賞賜和封地的錢財都散了出去,用來招待名士和同僚,自己的生活卻清淡簡樸。簡樸到什麼程度呢?官員們到王莽家裡拜會,見到王莽的妻子時,因為她的衣著又舊又便宜,還以為這是王府的奴僕下人。

    後來王莽還做了件驚動天下的事,他的次子王獲有次因故殺死了家奴,這在當時本是件可大可小的事情,甚至根本不被公卿世家們當事兒,但王莽為了維護自己的清名,硬是逼迫王獲自刎謝罪。這件事讓王莽再一次獲得了天下的讚譽,都道王莽是個真正有德行的名士,是世間的良心。

    正因為王莽的名聲已經爆棚,連漢哀帝都被驚動了,讓之前因為漢成帝去世而卸職歸田的王莽重新回京,留在王太后身邊。漢哀帝沒多久就死了,老太后藉此重回未央宮,她的唯一心腹就是當年王根留下的“忠心耿耿”又德行完美的王莽,因此手握大權的太后再次讓王莽當了大司馬,讓他手握重兵擁立小皇帝漢平帝上位,實際一切大權都讓王莽“攝政”了。

    位極人臣的王莽此刻終於露出了獠牙,他再也不遮遮掩掩的以君子的形象示人,不僅在朝中嚴酷的排除異己,連一手將自己捧上太的王老太后也不放在眼裡了。為了將權力全掌握在手中,他直接威逼王太后把叔父王立攆走,然後還對另一位權臣大司徒孔光極盡奉承,還給他的兒子安排都尉的官職,將老糊塗的孔光迷得五迷三道,反倒幫著王莽幹掉了一眾高官。

    這時候誰都知道王莽的厲害了,但他們仍然看不清王莽的嘴臉,只不過將對方當做一個權臣罷了,隨著王莽不斷的將黨羽、親戚安插進朝廷,西漢也就逐漸的走到了末日,因為誰都不能對王莽說什麼了。

    然而,權力頂峰的王莽仍然在演戲,哪怕再囂張他也依舊維持自己“有德之人”的形象,黑鍋從來都是手下背,自己要行動的時候,就乾脆在朝堂上跪著又是磕頭又是嚎啕大哭,哪怕結果都是一樣,戲卻總是要做足的。不僅如此,王莽還散出了大堆對自己已經沒意義的錢財,一面給諸侯將相大肆封賞,一面又帶頭拿自己的家產捐給平民賑災,甚至傳出了“逢民間水旱,莽只素食,拒酒肉”的話語。

    王莽造出的這場風頭有多大呢?他拿出了百萬錢和三十頃良田做引,官員們自然不敢不陪著玩,幾次捐下來,參與的高官大族已經開始掏家底,連皇家的呼池苑也變成了安民縣,還免費給災民修了上千住宅。

    可這些功績全成了王莽的名聲,他拿朝廷百官和手下們當柴薪,刷的不是國家的名譽,而是自己的聲望,硬是把自己推到了“活聖人”的程度。

    其實這時候王莽的心思是昭然若揭了(當然,司馬昭此時連個蛋都沒有呢),他的權力已經達到頂峰,他的錢財也並不比誰少,他的名聲已經超然入聖,那麼還有什麼值得王莽入手呢?

    偏偏王莽的長子王宇看不懂大勢,他幫著漢平帝的外戚衛氏對付自己的親爹,讓王莽“回心轉意”,為此他還玩了一出手段——王宇用酒壺裝了一壺血,讓妻舅呂寬晚上偷偷去王莽門口潑了,以此製造“異像”來逼迫王莽收手。結果呂寬做事不地道,讓人給抓了,氣急敗壞的王莽一絲猶豫都沒有就將兒子給殺死在獄中,繼而把衛氏誅滅滿門。

    這還不夠,因為事情實在太惡劣,算得上是一樁醜聞了,給王莽“聖人”的模樣抹了黑,他為此乾脆撕破了嘴臉,提起屠刀一通亂殺,把地方那些反對自己的人全都治罪誅滅了,連梁王劉立、敬武公主等政敵都乾脆一併屠掉,砍得人頭滾滾。

    為了消除影響,王莽事後還請了大批水軍,讓他們寫文章、寫讚歌,編成了《八誡》,繼而讓官府傳達給全國,以散播王莽的“英明偉大”,把整場事件說成是一小撮人在搞反動。啥?傳達不下去?殺!不想死也簡單,把王莽讚歌通篇背下來。這還不算完,王莽將自己的讚歌抬高成與《孝經》並列的讀物,要求無論官員百姓,全都得時時刻刻的學習,就連舉孝廉都得考《八誡》。

    再後來的事兒也就真的無需遮遮掩掩了,王莽先是給自己搞了了“宰衡”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然後又讓公卿大臣們給自己推舉“加九命之錫”,皇帝都沒人認識了,大家跪的全是王莽。在此期間王莽拉攏了一大票文人“名士”,專門給他歌功頌德。為了方便這些御用文人“工作”,王莽還專門拿國庫的錢財給他們在長安修了一萬套住房。“名士”們投桃報李,把王莽吹噓的上天入地,比堯舜禹湯都賢明。

    國內的算盤打盡了,王莽又把算盤打到國外,他直接使錢賄賂曾經的敵人匈奴,讓他們派人來大漢作秀,以展現萬國來朝,看呵!江山在我王莽的治理下猶如仙境!

    漢平帝最後莫名其妙的病死了,王莽聖人選了個兩歲的小孩劉嬰當太子,連皇上都不讓他做了,自己卻拉了個年號“攝政”,人稱“攝皇帝”,好吧,這其實就是皇帝。接著他又發動了那些御用文人,不斷泡製出“禪讓”、“天命所歸”等說法,還搞出各種祥瑞、異像、獻金匱策書等荒唐事,把自己吹成真命天子,為自己當皇帝制造輿論。

    就這樣,王莽在54歲的時候終於當上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看過王莽的故事,你對“知人知面不知心”是不是頗有感觸呢?他不就是典型的讓“相由心生”失效的人麼?

    實際上,“相由心生”源於佛教的思想觀念,它描述的是因人的“性情”而出現的不同心境,所謂“相由心生”並沒有讓人從“皮相”、“面相”去定義一個人。佛教中的“相”相當多,如“我相、眾生相、人相、初生相、阿修羅相、生相、滅相、異相、知像”等等相當多的內容,如慧能禪師所說:“外離一切相,是名無相”,這些佛門的“相”其實是教導人們脫離羈絆束縛,達成自我的昇華與涅槃,並沒教導人去“以相看人”。

    倒是來源於民間方術和道教的一些“相法”十分看重人的“外相”,這種表述很多,有皮相、面相、骨相、男相、女相、氣相、神相等非常多的內容,它們認為可以透過人的外在查探出人的內在,但這個“內在”也不盡是人的品格,它還包含了命運、運勢、過去、未來、成就、發展、關係等等很多東西,總而言之,無法一言以概之。

    我們借用王莽的案例就能看出,凡事還是客觀的面對為好,王莽難道沒有神仙方士給他看“面相”麼?他們給出的答案是王莽是“九五之尊”,是“代劉者”,是聖人,是賢明的君主,可王莽帶給天下什麼了呢?反正等到劉秀上臺後,他們依然會誇讚劉秀的“面相好”。

  • 4 # 聖恆標

    《相由心生失效》

    嬰兒出生臉一樣,

    相由心生去成長。

    美人漂亮也不妖,

    醜女心善手勤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學中餐合適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