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酒都任我行

    讀懂了什麼是鍾情山水,陶冶心境。二人都是嚮往田園生活的田園詩人,對大自然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與喜愛。

  • 2 # 吳念玹

    恬淡自然。每一天每件極其小的事以及每個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幸運的。我們去親近自然,在高山流水之中發現另一種美好。問月嗅梅,觀竹聽雨。聽風,青竹不動。觀雨,煙雨朦朧。傲看,大江東去。那是人生的一種清歡。

    在這遇見時光的美好裡,總有一種感悟需要伴隨著我們前往更好的未來。

  • 3 # 層城鵷雛

    王維、孟浩然,皆為唐朝的第一流大詩人。在我心目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就屬於王、孟了,兩人在唐代詩人裡至少可以排得上前五。兩人為山水田園詩的傑出代表,名氣甚至超越了前輩陶淵明、謝靈運。在我個人看來,王維的詩更山水一些,孟浩然的詩更田園一些。

    王維和孟浩然是好朋友,友誼深厚,據《舊唐書,文苑傳》記載,“孟浩然年四十,來遊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在孟浩然臨行之前,給王維寫了一首留別詩,表達了命運的無可奈何以及兩人之間的真摯友情,讀來令人心酸,全詩如下: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孟浩然和王維齊名,王維做了一輩子的高官,孟浩然卻是一生布衣,地位如此懸殊的兩個人能夠並列,是我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讀王維和孟浩然的詩歌,心得體會實在是太多了,專業的一篇論文也寫不完,我只揀其中重要的一點來說一下。

    王維流傳後世407首詩,孟浩然流傳後世321首詩,兩人好詩的比例很好,名言警句甚多。整體而言,讀王、孟的詩,我只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退而求其次,過上安逸恬淡的隱者生活也是很不錯的。

    王維,是一個超脫的人,早已厭煩了功名利祿,愛讀《摩詰經》,詩中毫無煙火氣,被稱為“詩佛”,晚年的山水詩富有禪意,乃是一絕。王維自從三十歲妻子死亡了之後,就沒有再續娶,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隱居在輞川,和朋友們過著逍遙的日子,看溪水潺潺、看淺淺白石、看花開花謝,把枯燥無味的孤獨,硬是過成了神仙般的愜意生活。

    王維官場也是不順的,不被重用,屢受挫折,索性就隱居了起來,高雅清歡,詩酒度年華。同王維比起來,孟浩然的境況可以用悽慘來形容,詩書文章,橫絕天下,居然沒有撈到任何功名。低三下四,四處求謁,總是失望而歸。縱然名滿天下,那又能如何呢?還不是一樣流浪漂泊嗎?孟浩然在求官不得的時候,選擇了被迫隱居,鹿門山的明月清風、巖扉松徑,比功名富貴好的實在是太多了。

    王維和孟浩然,作為獨步古今的大詩人,皆寫出了高雅的生活情趣,表現出了消極避世者孤獨寂寞的情趣。韓愈曾經說過“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今天我要說的是“王孟志趣在,光輝炳千秋”。

  • 4 # 邏輯與事實

    對自己插手或控制不了的世界果斷放手,做個輕鬆快樂的人,不過也不能太消極。 王維不是朝廷中有大的影響力的人,他對朝廷中的事情有本質認識,知道艱險和複雜,所以他有超然的心態看待世界,讀他的詩能感到放手或逃避後的輕鬆,我也懂得了超然心態的重要,一切何必呢? 孟浩然是朝廷之外的人 。他沒能進入朝廷,那也有他性格方面的原因 ,也就是他不擅長於應對主觀世界 。對此他經常不抱希望或幻想,只有客觀事物是他能安心應對,他放手了。所以他的詩中也有面對客觀事物時心中的寧靜。讀他的詩,我認識到做自己的重要,人不可能都去經歷世間的熱鬧,總要有些個旁觀寧靜者。讀這兩人的詩能體會到他們觀察和感受的細緻,做個內心真正寧靜的人難得,不過心態也不能太消極,人不能總在逃避裡生活。與這兩人相對的是杜甫,他憂愁的事情太多,可插不進手,也控制不了,太痛苦了。他的詩體現了深切的悲苦,太沉重了。

  • 5 # 筆畫方圓

    王維、孟浩然他倆是親蜜至交好友,他倆都是盛唐時期著名詩人。 王維那時官至尚書右丞,才情並茂,同時也有遠大政治抱負,希望自已為朝政作出貢獻,只因當時政局起伏混亂等原因,最後放棄仕途官場,在閒淡的詩歌意境中,獲得心靈自由。如詩:《終南山》、《竹裡館》等等。

    孟浩然未曾進入仕途。雖然有志於仕途,卻鬱郁不得志也不如願,經歷痛苦失意後,同樣選擇了寄情天地山水間,以隱士的狀態度過一生。他的詩有《孟浩然集》、《春曉》、《留別王維》等等。……他倆共同點,寫詩作畫寄情於天地之間田園山水,因此,後期被人們合稱“王孟”……

    讀王維、孟浩然使人懂得了,隱居生活的閒情逸致,親近自然的美!那開闊的意境與山水間秀麗景緻,使人體會到生活因平凡而美好。

  • 6 # 文之苑29

    回答:讀王維、孟浩然的詩,你懂得了什麼?

    回答:王維、孟浩然都是盛唐時期的山水田園著名詩人。山水田園的代表作家,創作出很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秀作品。但他們的山水田園詩卻有不同特色、特點的。

    王維,青年時代熱衷於功名。中年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晚年歸隱山林,靜心好佛,故有“詩佛”之稱號。他赴河西節度使幕時,到過塞外,寫出不少邊塞山水詩,如《從軍行》《出塞外》《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歸隱後,又寫了很多田園詩,山水詩如《送邢桂州》《過香積寺》《山居秋膜》《山中》《終南山》……等。他歸心佛法,精研佛理。喜歡寫獨坐時的感悟,將禪的靜默觀照與山水審美體驗合二為一,體現出清幽的禪趣。他心靜如空,有“無我”境界。詩中,常有“不見人”“人不知”“寂無人”等詞。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澗戶寂無人,份紛開且落”……等,自然空靜之美。

    孟浩然,是盛唐詩人中終身不仕的一位作家,是一位地道的隱逸詩人。他的生活更貼近自然環境。他稟性孤高狷潔,性格氣質不同,在詩的寫法特點和藝術風格,與王維不同。他的山水田園詩更貼進生活,常現“餘”“我”

    的字樣。如《過故人莊》中,“故人具黍,邀我至田家……”裡“邀我”。《與諸子登峴山》中“……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裡“我輩”的我。比王維的詩,更淳樸,更接近陶淵明真淳境界。孟浩然一生多出遊,偏愛水行,寫了不少山水詩。他的山水詩的風格特色是自然平談。

    王維、孟浩然兩位著名詩人的山水田園詩各有不同特色,不同的藝術風格。使讀者懂得:

    他們的山水田園詩,是我國燦爛文化是寶貴的瑰寶。那些美麗的自然的山水風光,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偉大祖國。我們應傳承好祖國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建設好自已偉大祖國。是每一位中國人的神聖責任。

    2019.3.14號文之苑

  • 7 # 詩詞散文世界

    王維與孟浩然的詩詞之美,足以流芳千年!而王維被譽為“詩佛”,因為他的詩詞中總是蘊含著濃濃的禪意,我每次讀王維的詩,都可以感受到他超脫塵世,淡泊空遠,同時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慰藉。而孟浩然與王維同為山水田園派詩人,後世把他們並稱為“王孟”,都說孟浩然的詩境不及王維,但孟浩然的詩詞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自然之美,平淡之美,寧靜之美!所以我覺得讀王維的詩,讓我感悟人生,豁然開朗!讀孟浩然的詩,讓我懂得塵世之美,熱愛生活!

    王維的詩詞: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人中年以後厭倦塵俗,而信奉佛教。興致來時獨自遊覽,若有所得也不求人知,自己欣賞,自得其樂!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所以何必絕望?偶然在林間遇見位鄉村父老,與他談笑聊天聊的忘了回家。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身處絕境時也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山裡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 即使現在不下雨也沒關係,總有一天會下雨。所以永遠不要失望,也無須放棄。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朋友下馬來喝一杯吧,敢問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只好回鄉隱居終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無窮無盡,歸隱何嘗不是一種所得,又何必執著於功名利祿,而覺得失意呢?

    王維的詩詞沒有杜甫的憂國憂民,沒有李白的豪邁灑脫,但已超脫塵俗,將禪意融於詩中,給後世留下了遠離喧囂的空靈之美!我覺得在物慾橫流的今天,生活節奏很快,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壓力,偶爾讀讀王維的詩詞,放空下自己,那是心靈的慰藉。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孟浩然的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故後人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被友人邀請去田舍做客的描寫。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沒有任何渲染雕琢的痕跡,就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小院,老友的熱情招待,和平平淡淡的生活場景。卻給人一種生活之美,平淡之美,恬淡親切,令人心生嚮往!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天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鳥的叫聲。回想起昨夜那一陣陣的風雨聲,不知又吹落了多少春花。

    《春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窗外鳥兒的歡鳴把睡懶覺的詩人喚醒,想起昨夜朦朧中伴著輕風細雨聲酣然入夢,如今醒來,卻不知道窗外是否花落了滿地!這首詩沒有精雕玉琢,卻是自然天成,言淺意濃。給人一種春光之美,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談起孟浩然,就不得不提李白的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說:我十分敬愛孟先生,因為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雖說孟浩然的詩詞不如王維的境界廣闊,卻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美好,自然之美,平淡之美,生活之美!他讓我讀懂即使最平淡的生活,也處處皆美!一草一木皆是風景,我們缺乏的只是懂得欣賞美好事物的眼睛和心境。

    所以我覺得在如此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應該嘗試偶爾慢下來,推開窗看看外面的風景,有時間讀讀王維和孟浩然的詩詞,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 8 # 戰神150624565

    各釋一首。

    王維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1.王 以境求心 孟 以境釋懷

    這是兩者的最大區別。幽篁彈琴嘯,明月來相照,這是王的呼喚。他相信天會幫助他追求,實現夢想。這與另外一大家“明月幾時有?”的心態完全不同。孟則是“不覺曉”“知多少”,反映出其內心的無奈,沒有歸宿,“空悲切”。王堅信,孟祈求。

    2.獨坐幽篁裡 VS 春眠不覺曉 思VS怕

    兩者都在好時節感悟。王,無雷電、狂風暴雨,有“明月”;孟,春。有“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風,有“潤物細無聲”的雨。好時節卻“不覺曉”,這正常嗎?如果是寫給孩子們的,何用“花落知多少”,那麼感傷幹嘛?!春時不早起踏春,臥床不起,只能說明孟不敢面對現實,是逃避。因為他已經“聞啼鳥”了,很清楚這是個好時節,也早醒了。王則相反,“獨坐”、“彈琴”、“長嘯”,一靜一動,謬以千里。

    3.幽篁VS落花

    能做如此推測:王的景象也是在春季。秋冬,北方寒冷地凍,萬樹凋枯,風雪不斷,難有明月和天不雨雪;不適合戶外靜坐。夏季,“幽篁”和“深林”裡,蚊蟲叮咬,哪能靜思?

    篁,即竹,空心是也;花,或蕾或果,實也。由此看出,王,求心虛空;孟,借物抒情。

    4.感悟不同道

    讀王維的詩時,要注意那些簡明詩,他所選擇的“物”很有深度,並非字面上的簡義。比如其“相思”之紅豆,就是佛之相(本人已經釋過)。孟浩然重情,要麼感悲自己,要麼社稷庶民,情眾。

    同為感,悟向不盡同,殊途亦同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右腳太溪穴疼痛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