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子龍女
-
2 # 水靜哥哥
第一、中藥是分陰陽的!中藥一般運用的規律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而這些規律,都是在陰陽說的指導下產生的。
以四氣來說,則“寒、涼”屬陰,“溫、熱”屬陽;以五味來說,則“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鹹”味湧洩為陰,“淡”味滲洩為陽。在氣味之中,又有厚薄之區別,如《素問》說:“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至於升降浮沉,則浮為陽,沉降為陰。應用中藥,必須熟悉這些根本規律,才能正確地運用。
第二、總的說來,中醫診斷,主要是綜合症狀,反覆觀察,加以分析歸納,辨別其陰陽偏勝或偏衰。如陽偏勝則屬陽症,陰偏勝則屬於陰症。此外,還有由於陰衰而導致陽盛,或由陽衰而導致陰盛,或陰陽俱虛的現象,也是辨證上很重要的問題。掌握這些關鍵性問題,對於辨證施治才有準則,才能做到較有把握的治療。
-
3 # 紅姑姑談育兒
按照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世界上一切物質都可以分為陰陽兩方面。當然,中藥也不例外,也有陰陽之分,不過中藥的分法更多一些。
祖國中藥藥性的分類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等等。
藥物之所以能發揮效用,正是因為它們具有的這些藥性。
四氣四氣又稱四性,指藥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四氣之外,還有平性。
依照不同的藥性,可以治療不同症狀的病。比如寒性治療熱性病;熱性藥物治療寒性病等。
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主要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五味的產生,首先是透過口嘗,即用人的感覺器官辨別出來的,它是藥物真實味道的反映。
但隨著藥物的應用,五味的含義既代表了藥物味道的“味”,又包涵了藥物作用的“味”,而後者構成了五味理論的主要內容。比如《內經》雲:“辛甘淡屬陽,酸苦鹹屬陰。”
升降沉浮升降沉浮是指中藥作用於人體的四種趨向。其中,升是指上升、提升;降是指下降、降逆;沉是指內行洩利;浮是指外行發散。
升浮作用的藥物具有解表、散寒、昇陽作用。
沉降作用的藥物具有清熱瀉下利水降逆作用。
藥物歸經歸,即歸屬,指藥物作用的歸屬;經,即人體的臟腑經絡。歸經,即藥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藥物的作用與人體的臟腑經絡密切聯絡起來,以說明藥物作用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從而為臨床辯證用藥提供依據。
比如桔梗、杏仁能治胸悶、喘咳,歸肺經;硃砂能安神,歸心經等。
祖國的醫學博大精深,同一種中藥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藥物也會有相同的作用,這需要我們深深去體會和理解。
-
4 # 中公青海衛生考試
中藥氣味也具有陰陽屬性之分,如“陽為氣,陰為味”,這就是說,中藥的氣屬於陽,味屬於陰。由於氣味有厚薄之分,它們的陰陽屬性又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說,味厚重的就屬純陰之 品,而味淡薄的,總體屬陰,但又包含一定陽的屬性。由於氣味陰陽屬性及其再分屬性有所不同,因而,其運動趨向及作用也有所差別。一般來 說,如果“陰味出下竅”,就說明陰味有下行的趨向陽氣出上竅”,就意味著陽氣有上行的趨 向。味厚的,由於有下行的趨向,它的作用就是瀉下,如承氣之類;而味薄的,由於陰中有陽,降 中微升,疏通氣機,如木香、柴胡之類,就有疏通氣機的作用。
-
5 # 快安堂
中藥分陰陽,藥有五氣(寒熱溫涼平)一般稱為四氣:寒性為陰,熱性為陽。問是為什麼?因為中醫治病原理就是調理陰陽平衡,所以中藥也有偏性,運用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沉浮等特性。透過辨證論治,四診八綱一些傳統中醫的治病方法,更好的把中藥合理利用,達到去除疾病讓我們的身心健康!(論病之源以內傷外感四字括之,論病之情以寒熱虛實陰陽表裡八字統之,論病之方以汗吐下溫清補和消八法盡之)以法統方,以方守法。中醫博大精深,中藥分陰陽也是治病之基本。
-
6 # 樂天派hy
是藥三分毒,治病者,最好辯證施治,預防者,宜辨體調理。一家幾口人,陰陽平衡者,不宜吃藥,陰虛者需滋陰,陽虛者需壯陽,切不可補反,否則會加重失衡。
提醒一下,中醫的陰陽與性別無關,只是氣血體質之陰陽。西醫的陰陽則是健康正常與否的標誌,陰是正常,陽是異常。
-
7 # 漫步雨竹
中藥分陰陽,中藥四性為溫、熱、寒、涼,溫熱屬陽,寒涼屬陰。至於為什麼分陰陽,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中醫認為疾病是因為人的陰陽失衡引起的,中藥分陰陽是為了糾正人體的陰陽失衡。這是由於中醫的學術思想所決定的。這就像人有兩個腳,所以買鞋要買一雙是一個道理。
-
8 # 平平淡淡he
中藥分辛、寒、甘、溫、苦、鹹、平、酸、涼,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用藥,根據各人的身體狀況來區別怎樣用藥,中醫學博大精深,一個好的中醫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慢慢摸索才能學會
-
9 # 零濛
可以分,但分陰陽意義不大。(以下僅為個人觀點)
宏觀世界上任何物質都可分陰陽,中藥藥性分四氣(寒熱溫涼,有時也包括平性,從陰陽的屬性來看寒涼為陰,溫熱為陽)、五味(酸苦甘辛鹹),升降浮沉,歸經。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總是可以分陰陽的,但分法多重多樣,從一個角度來看一味藥屬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味藥卻屬陽。
但中藥分陰陽的範圍太大了,把所有中藥都包括了,則造成藥性學說進步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且對臨床的指導意義也不大。因此說可以分陰陽,但意義不大。
-
10 # 東嶽成府
中醫分陰陽,先從藥材製作工藝來說,有的藥材曬乾的有陰乾的,還有陰陽瓦上炒制的。再從熬藥幹說先放啥後放啥,配藥還的注意十八反,君臣配。治病更有“陽為氣,陰為味"-說了。
-
11 # 馮愷章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在古代,這一學說在各個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古人用其解釋各種自然或社會現象,涉及到天文、地理、曆法、農學、醫學等許多領域。而其中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當數其用在中國古代的醫學的理論框架之中。因為在中醫學裡不僅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理論的主要說理工具,而且在臨床診治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賦予其極其豐富的實際內容。自從在《內經》中廣泛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論述醫學理論後,在二千餘年來,這一學說一方面經受著臨床實際的檢驗,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臨床實際中得到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並直到現在仍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在陰陽學說的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和宇宙世界萬物都具有陰陽的不同性質和“對立統一”的陰陽關係。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生理方面
在中醫學裡,運用陰陽學說闡述了人體的各種解剖、生理、功能現象如,《內經》中提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生之本,本於陰陽”等。總的來說,人體功能多屬陽,而形體實質多屬陰,即《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陽化氣,陰成形”。而生理結構中又可分陰陽,功能活動中也有陰陽。
-
12 # 緣聚緣散是空幻雲夢
中藥分四氣五味,升降沉浮。裡面就包括陰陽。四氣,溫涼寒熱,細分還有一平性,但不是絕對,平性也有偏溫偏涼,但性質弱些,可用於寒熱體質都行。五味,酸收,澀斂,苦瀉或堅陰,甘淡(不說甜,味沒這麼重)補,或止痛或滲溼,鹹軟(軟堅硬,散結氣),辛散。藥有四性,升,如桔梗,藁本,升麻,柴胡等,可昇陽散上部滯氣,味,輕薄香竄之屬。降,如旋覆花,牛膝等,可降濁陰,通幽敝,味厚質重,石,貝,部分根等所屬。沉浮指藥性。
陰屬,沉,降,苦,鹹,澀,寒,涼
陽屬,浮,升,辛,甘淡,酸,熱,溫
用藥須合症配伍,不必拘泥。但有理,法,方,藥
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熱因熱用,寒因寒用
辨證施治非常重要,是基礎,是入門,是臺階。
望眾前輩海涵,末學恭敬了
-
13 # 哲醫論壇
百年中醫世家,首創中醫遠端網診諮詢技術,權威解答:
中藥分寒熱溫涼,而寒和涼屬陰,溫和熱屬陽,所以中藥分陰陽。陰陽是宇宙中劃分事物的兩大類,萬物皆可分陰陽!
-
14 # 李木鐸
中藥分陰陽嗎?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陰陽是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黃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納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藥當然也有陰陽之分。
中藥講究四氣五味,四氣:寒、熱、溫、涼。其中溫、熱屬陽,如干姜、附子。寒、涼屬陰,如大黃、黃連。五味:酸、苦、甘、辛,鹹。其中甘、辛屬陽,如麻黃、細辛。酸、苦、鹹屬陰,白芍、苦參。從藥物的作用趨向又分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發散上行,沉是瀉利下行。升浮藥上行而向外,有昇陽、發表、散寒等作用。凡氣溫熱,味辛甘的藥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屬陽,如麻黃、桂枝、黃芪之類。凡氣寒涼,味苦酸的藥物,大多有沉降作用,如大黃、芒硝、黃柏之類屬陰。花葉及質輕的藥物大多升浮,如辛夷、荷葉、升麻等屬陽。子、實及質重的藥物,大多沉降,如蘇子,枳實、寒水石等屬陰。
-
15 # SILENTzl
為何不能反過來定義”這個問題就如同問能不能叫太陽作月亮,叫月亮作太陽,叫爸爸作媽媽,叫媽媽作爸爸,叫男人作女人,叫女人作男人一樣,答案是當然可以,這些只是一個叫法,但是別人同意嗎?叫法和名稱雖然不是重點,但除了與約定俗成矛盾之外,名詞的產生也包含了所指代事件的含義或歷史意義,例如男女之字在造字時就有了特定指代,而對於陰陽:陽有“日下”之意,陰有“雲下”之意。
上面這個問題是H黑新增在題目中的,無論怎麼回答,它都不會認可,厲黑和H黑大家都很熟悉,屬於一個黑子群體,這個群體的行為就是其中一個丟擲,或挖掘並改造一個基礎向概念向的問題,其他人再負責玩文字遊戲,無論你回答什麼都能否決,如此迴圈,自嗨得不得了。
-
16 # 無名小草134387980
八綱辯證要認真,
陰陽虛實必須分。
用藥陰陽要對症,
不分伸手錯就生。
陽虛就得養陽藥,
陰虛只能補陰證。
陽虛金匱腎氣使,
陰虛六味地黃定。
陰陽互專又互補,
五色五味入臟腑。
中藥屬性要分清,
燒煅炙炮有變更。
生地熟地性不同,
屬性藥理要分清。
相生相剋陰陽理,
配伍炮製藥性明。
-
17 # 吾愛分享資源
在中醫的概念中,人體是由陰陽所代表的兩性物質產生和形成的。所以《素問》說:“生之本,本於陰陽。”又說:“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又認為人是陰陽對立的統一體,必須經常保持陰陽相對平衡,才能正常生活。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
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
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髮展的結果。
陰陽五行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核心,陰陽五行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由於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陰陽對立的統一體,並且都是由陰陽所代表的兩性物質產生的,因此,人體不僅要保持體內的陰陽平衡,而且還要和自然界的陰陽相適應。中醫的診斷,雖然有六經辨證、營衛氣血和三焦的劃分,臟腑經絡的區別,但是,談到中醫診斷的原則高度,總不離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而八綱之中,陰陽又為其他六綱的總綱。這就是說,儘管疾病證候是千變萬化的,但總不外乎陰陽的範疇。
作為中醫文化的中藥,在陰陽五行基礎之下,中藥依據五行也是有陰陽屬性之分的。具體的分類,我截一個圖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瞭解,不用深究。
-
18 # 文水書樓
很簡單啊,你吃酸菜老是吃酸菜,吃多了口水很多,這就是屬於陰,如果老是吃那個油炸的花生,吃多了,口乾舌燥就屬於陽
回覆列表
中藥的氣味也有陰陽之分,如“陽為氣,陰為味兒”,這就是說,中藥的氣屬於陽,味屬於陰。由於氣昧有濃厚之分,他們的陰陽之分又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說,味厚重的就屬純陰之品,而味淡薄的總體屬陰,但又包含一定陽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