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學藝術評論
-
2 # 曙藝文化傳播
賞石是文化,賞石是有極具深遠影響的審美價值觀和渲染力。
賞石都是以天然石稱之賞石文化,主要內涵休現在石的人化、自然化、人格化……等方面。中國賞石文化已紮根於中華民族文化之中,深入骨髓,溶化於血液中,幾乎成為本能的傾慕和愛好,被歷代文人、士大夫所熱愛、習尚與傳播,以至於後成為一個文人外在的標誌作為,進入風雅圈的階梯。中國的賞石文化同時也不分貴賤,也為廣大平民所愛。在賞石文化中可得到身體的休息,精神的陶冶和靈魂的淨化。
自古以來,天然石與人們相伴,都視為安身立命之所。人們從天然石的需求出發,把它視為實用物件,崇拜物件,審美物件。在對天然石加以欣賞、歌頌和讚美時,也是對天然石石美的欣賞和自己的精神生活及道德觀念所聯絡起來。
中國賞石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後,其意義必然會更加深遠,其需求會更加強烈。
-
3 # 河床精靈181
我認為雖然這幾十年奇石發展迅猛,但缺乏精品奇石天價成交,缺少名人、鉅富以及財團的參與,對賞石缺少高大上的共識。
奇石雖然唯一、稀缺、珍貴性,但與書畫、古董相比缺少歷史文化氛圍,缺少高階藏家認可,這是由於歷史文化的沿襲發展、各朝代文人對書畫推崇和傳承的結果。
目前,大家都認為大師作品就是藝術,就是財富,國人還缺乏對精品奇石的認知,這是由於各朝代多戰爭,賞石只屬於文人墨客雅興,缺乏全民參與,缺乏傳承的結果。
精品奇石藝術性、稀缺性不輸書畫,但價格還不及書畫十分辶一或百分辶一,甚至更多。當人們醒悟時,奇石已在廟堂辶上。這一天一定回到來。
-
4 # 使用者金佔石開13148899
哦!不不不,賞石藝術怎能幾十年的發展?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秦漢時期已經進入了發展時期,如此長的發展歷史,從形成進入到熟悉,再從熟悉延伸到喜歡,然後到痴迷,興旺,石盛,中盛,大盛,和鼎盛,經歷過了漫長時間到了現代 由此可見,賞石藝術的蓬勃發展隆隆地延續到今天絕非是偶然的,也非是僅僅的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 有人說至今還遊離藝術之外,no,早已是名正言順的藝術之類了,現在的賞石藝術是一箇中盛階段,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再次進入鼎盛階段,現在還有很多人沒有挖結出它真正美,只是籠統的的發現,最深沉還一步 越來越多的人要加入賞石藝術行列 看來真的會在這條路上發生奇蹟了, 朋友們加油吧! 敬請+關注
-
5 # 千奇百怪的漫長旅行
因為藝術要創造,而賞石是要發現。
賞石有著自己的收藏觀賞人群,市場行情一直也不錯,沒必要非要往藝術這一個名頭上靠。
-
6 # 瑞龍玉府
因為藝術需要很多藝術大家,權威機構,歷史沉澱,大眾認可,它才能成為藝術,而不是現在大家嘴巴說說,它就叫藝術品。
-
7 # 美石奇緣82042234
其實連國家都認可觀賞石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豈止是藝術範疇?
“青山遮不住,大河東流去"。世間有許多事物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客觀地存在並有序地發展著,觀賞石就位列其中。
"道生石,石有精華;自然饋贈之遺產,遠勝人為之藝術品!"依據宇宙規律的客觀現實,人們就會發現即使億萬年後"滄海桑田"了,地星文明換了其它的主宰之後,然美石依然我行我素,熠熠生輝,並不依其變而變也。在這一論斷面前,讓那些不認不識的人豈不是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了嗎?!
大自然呈現的美(包括觀賞石)是自然而然的美,是天然藝術品之結晶,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之一。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觀賞石光輝燦爛的明天而奮鬥吧!
-
8 # 盤友俱樂部焦立廷
內容提要:石藝家靠作品說話,不是靠嘴巴講故事;石藝家不僅要創作石界的《故事會》,還要努力創作出石界的《十月》和《收穫》。
立廷置景
近年來的民間賞石活動從來沒有放棄對賞石藝術表達形式的實踐與探索。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石界的引導從來缺乏藝術的方向,只是把藝術作為石頭的標籤,始終停留在講石頭故事的利益誘惑層面。
一,石藝家靠作品說話,不是靠嘴講故事。賞石藝術不能靠撿漏故事藝術起來;賞石愛好者聽再多的撿漏故事也不會知道藝術到底是什麼;口耳相傳多麼精彩的撿漏故事也基本上和藝術無關。石藝家靠作品說話,需要的是把社會實踐,生活實踐的觀察感悟透過以石為藝的石藝創作真誠的表達,完美的呈現。靠嘴巴詮釋作品的不是石藝家;需要靠嘴巴來解釋的既不是好石頭,也不是好作品。立廷置景
二,石界奉獻給社會的是打動人心的藝術品,不是一夜暴富,延年益壽的傳說。一夜暴富也好,延年益壽也罷,目的是吸引眼球,真的和藝術一點關係也沒有。石界充斥這樣的傳說,毫無疑問並不是在傳播藝術,而是滿滿的利益誘惑。令人感嘆的是:用看起來髒兮兮似乎像個啥人體部位的石頭,製造一起虛假成交事件,居然也能讓一些賞石愛好者血脈噴張,似乎自己手裡的“絕世石頭”終於看到了希望。石頭真的可以讓人瘋狂,當然真正瘋狂的不是石頭,而是人心。這樣的石界,和藝術無關。立廷置景
三,沉迷發現,疏於表達,是石界“談藝色變”的病。當人們激情而偏執的高喊“奇石是發現的藝術”的同時,藝術需要表達的客觀事實就已經被忘卻和掩蓋。似乎所有的“表達”都有違天然性,是對天造之物的褻瀆和破壞;一談以石為藝,好像就是要對石頭動刀子。難道石界真的患上了“談藝色變”的病?也許,“談藝色變”的人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賞石藝術,似乎也無須知道,因為發現了、擁有了一塊或一堆他們自己認為的好石頭,就是所謂“天然藝術品”,自己就已經藝術起來了,還遑論什麼賞石藝術如何表達,怎樣實踐,何以呈現的問題,太麻煩!“發現的藝術”嘛,一但發現,就已成名成家,多簡單呵。在石藝家眼裡,書法家筆下的墨和自己手中的石沒有兩樣,都是達成藝術的妙物。區別只是在於一個是液態,一個是固態。以固態的天然奇石創作,不正是賞石藝術品的獨特魅力之所在嗎?停留在“奇石是發現的藝術”的認知層面,是石界的進步之痛。立廷置景
四,石藝家不僅要創作石界的《故事會》,還要努力創作出石界的《十月》和《收穫》。發現和表達是賞石藝術的雙翼,賞石藝術品只有在不斷的發現與表達的實踐中才能誕生。我在實踐中粗淺的理解是:水盤置景不同於山水盆景,雅石置景以及小品組合不同於舞臺設計。一切有意味的形式以美為前提。常常,既使是具象的人物石,越具體化的表達,越失去石藝作品的況味與意境的悠遠。只有更多的石藝家認清賞石藝術的規律,走出認知的侷限,才能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也才能讓賞石藝術不再徘徊於藝術殿堂之外。結語:藝術殿堂並不神秘,也從來不是高不可攀。是石界給自己套上了理念的枷鎖,沒有打破既有認知的藩籬,讓當下的賞石活動和藝術之間產生了距離。立廷置景
-
9 # 點石成景
我認為有這幾點應該是主要原因吧,一是基本上所有石頭都是來源於自然,是自然賦予它的完美,而不是人為的去塑型它,它的美屬於自然而不應該完全屬於人類。二是絕大多數玩石都出自少部分人之手或是少部分玩石圈子,受這些人的誘導而顯得沒有太多評價的理由和方法,只能因人而異而且玩的人少之又少,比如我們地區有幾個玩者只知像個什麼或是石上有一丁點化石就視為寶貝,其它的人多數都是閉門自玩,對賞石沒有多少影響力,總之來說也就是很難把大多數人的賞石水平彙總而行成一個大家基本認可的賞石概念。三是石材既然來源自燃,自然給予人類的美就不應該有人類加工的痕跡,這大家也行成了共識,所以一旦有加工痕跡就顯得沒有多少欣賞價值形成不了好的作品,所以多少玩石只能靠人去挖掘或發現,而多數人又沒有時間,最終還是靠以石為生計的人去完成,玩的人自然就少。
-
10 # 使用者石建設
方向不對,藝術品是人為的,你玩的石頭是自然中產生的,藝術品是模仿大千世界產生的,你的石頭是透過風颳,日曬,地殼變動,火山地震等自然現象產生的,好的石頭就是就是自然藝術品。而且是唯一的不可仿製的,為什麼要向人為的藝術品看齊呢?只有自然界產生的藝術品才是神聖的。人們是無法仿製的!
-
11 # 清清山間小溪
發展是相對的,停滯是現實的。充滿市場氛圍的賞石談什麼藝術賞石,很多石展上的好稱極品的奇石,沒看出來藝術在哪裡。提高鑑賞文化素質是發展賞石的前題。
-
12 # 李秋聲秀城園林
我認為賞石就是透過對石頭的形狀畫面賦予石頭一定的藝術內容的奇石,供大眾觀賞評議獲得藝術美感的賞石行為,它從來沒有脫離藝術的之外的一種賞石藝術行為,只是近年來它的藝術行為在大眾眼中略顯小眾而已。我認為首先奇石的形成是從兩個方面定位的:一是石頭從山體脫落或者剝離被山間水流沖刷進河道,經過幾百年或千年或者更久吋間的沖刷搬運形成了一定的外形圓潤光滑形狀石面上有一定的紋路形成的畫面的石頭叫畫面石。二是由於地質原因在地表的山體石塊一直形成於戈壁常年的風吹日蝕把山體石頭剝離形各異的形狀像被雕刻的奇異的奇石叫風峻石。以上兩種奇石的形成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藝術之作,它比人為的藝術還俱備藝術感,只是比人們讀書賞畫的過程相對複雜一些。賞石藝術的發展是先有喜歡迎收集收藏從石頭然後給它賦予理論價值透過襯托再展示給人們。使人們更多的懂得大自然這位藝術家雕刻精妙作品,是真正的自然藝術作品,一定不是遊離藝術之外的賞石藝術。
-
13 # 使用者水繞孤城
賞石是發現藝術,繪畫等是創造藝術。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然,再漂亮的石頭也需要有人去發現。但這種發現和繪畫創造還得有很大不同的。
-
14 # 萬山送奇石
導語:
賞石藝術遊離於藝術之外,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賞石或者奇石究竟是否是藝術。如果是藝術就不會存在遊離藝術之外之說,如果不是藝術,它為什麼不能稱之為藝術呢?在我看來,賞石或者奇石自古以來就是一小眾人喜歡的事物。從歷史上星星點點的記錄看來,它一直主要以園林景觀,和文房玩物出現。即便所謂其繁盛的唐宋兩朝更多的都是王公大臣、文人雅士的雅好,與平民無關,與大眾無關。
其不同於書畫詩文,能使得平民大眾以改變人生和出身;不同於陶瓷器物,觀賞之餘可用於生活實用;更不同於金銀細軟,可以有等量的價值,轉而當做貨幣使用。觀賞石只是除了賞玩之外再無它用的一介長物。
所以,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賞石藝術包括奇石一直受困於此,並沒有蓬勃的發展,並沒有向大眾化發展的趨勢和理由。
直到近現代,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亞洲經濟復甦,我國臺灣地區,和東南亞一帶的國家,從國內廣西、貴州等地區大量收購奇石開始。國內才開始了有對奇石的認知。
這個認知的不是從奇石藝術開始認知的,而是從奇石經濟價值開始認知的。所以大量的優質的奇石,精品的奇石在最早期都流向了大陸以外的地區。包括一些目前的大藏家,他們也都是早期透過倒賣奇石開始的,至今都留下很多遺憾,就是好石頭早期沒有珍惜,一些產地現在也常常提起迴流這個話題。
在當下,賞石藝術是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但是這個發展再以經濟為基礎的前提下,並不是真正的藝術發展,而是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的畸形發展。大部分人,是大部分人,他們並不是從賞石,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待奇石,而是覺得奇石有利可圖才加入了奇石圈內,開始接觸賞石,這之中不乏有日久生情開始真正喜歡奇石的,但絕大多數還是像透過投資奇石,販賣奇石而謀求經濟利益。
如果賞石初衷都是為謀求經濟利益,那麼賞石藝術從何談起呢?在自媒體氾濫的今天,我常常看到一些新聞,不辨真假,不過主題都很明確。
某一方奇石天價成交!某一方奇石估價上億!某一方奇石千金不賣!某一位石農撿到天價奇石!某一位石農透過撿石几年間從貧窮到富有!某一位石商一次展會成交百萬!這些資訊不勝列舉。但我們看有關於賞石藝術的資訊嗎,鳳毛麟角。經濟價值與賞石藝術的資訊比例在我看來就是以謀求經濟利益奇石人與追求賞石藝術奇石人的比例。
本來奇石就是小眾群體,賞石藝術又是小眾群體中的小眾,這些人的力量即便再強大,組合在一起 也是微薄之力。以此微薄之力推動賞石大眾化、藝術化,何其艱難。如此一看,賞石藝術所謂的蓬勃發展其實是構建在經濟利益基礎之上的,所以遊離在藝術之外,應該是必然的,也是肯定的。
結語:
人們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是社會的產物,不存在對與錯。而賞石一直作為小眾群體的行為,主要還是受困於其自身沒有實際的功能和價值。不過作為玩物,還是平常心來看待就好。
-
15 # 一石閒人
屬性不同,屬藝術範疇的物事多的不勝列舉,書法、繪畫、刺繡、木藝甚至誰也想不到的光著屁股在大街上聚集遊走,也冠上了行為藝術的雅名,這些東西哪一點能與石頭相提並論呢?這些個藝術無一不是人為而造,是人的意識的最具體反映,石頭是嗎?石頭與這些藝術沒有一點一分的關係,石頭是大自然的產物,能被人們供仰的石頭是天地運合的神物,在沒有生命之前它就享受著日月之精華,在寒暑風沙中磨勵,億年修得真身在,專與有緣造化人,毎一塊奇石都是上天的恩賜,世上任何所謂的藝術品或行為都沒有石頭的特殊地位,你看許多大廈或建築或花園都有迎面石,這塊石頭在中國人的心靈中就是神,不是石頭遊離在所謂的藝術之外而是這些藝術都是這石頭之下的小把戲而已。
-
16 # 北京李福林
賞石與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分別有不同的內涵與外延。
其次,
-
17 # 米賢冬
奇石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件件天然藝術品,它具備了一定的空間感與形象感,即人們所說的瘦、透、漏。
-
18 # 天宜園
石頭的文化內涵才是賞石核心!
你玩的石頭是奇石嗎?
回覆列表
大自然是最大的藝術家,美石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天然藝術品。因為天然的美不可超越,所以難以引發藝術家再創造的熱情。再者,當前的賞石行為,主要是建立在經濟行為上,更多地講究經濟價值,美石在大多數時候充當的是商品角色,成為非常小眾的一個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