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遂寧青年
-
2 # 小墨文史
我看的是老版李青譯,李青(清),原姓趙,名篤青,新野趙崗人,因過繼給霞霧溪李純白舅家為子,故更名李青,鄉人俗稱其為“趙山子李青”。[李青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少年聰明好學,15歲考中秀才,因崇拜祖籍新野縣上港鄉宅子村的南北朝大文學家庾信,便把庾信的字號“子山”顛倒過來,字稱李山子。明朝滅亡後,滿清乘機入主北京,具有忠君愛國正統思想的李青便遠離家鄉,投入抗清復明將領左良玉部下。不久抗清失敗,李青懷著悲憤的心情回到家鄉,終日“種柳蔓荊山下,構柳菸草堂,甘貧讀書”。每讀書長吟會意處則狂呼起舞。試問曰:“人盡喜花,何子獨愛柳乎?”公答曰:“愛其早發後凋,能以柔弱之姿遏抑東風耳。”(新野乾隆縣誌載)有人見李青滿腹才學,多勸其應科舉試,李青總是一笑置之。李青晚年種柳、讀書、寫詩,給後人留下詩集《雪鴻爪》、《看花吟》、《柳煙詩》和《百柳詩》後,鬱鬱而終。由於種種原因《柳煙集》等已不復見到,《百柳詩》依賴詩碑得以儲存。詩碑上的一百首七絕全部為李青詠柳、贊柳、嘆柳之作,或借景生情,或狀物言志,洋洋大觀,寫盡柳之傳說佳話,描盡柳之風情百態。
抗清失敗後李青回到家鄉,終日“種柳讀書”。李青將百首七絕詩彙集起來,刻碑留存。該碑目前儲存在河南省新野縣上港鄉趙崗學校。
詩碑為臥碑,青石質,寬二百一十六點六釐米,高七十四點六釐米。右上角刻“百柳詩”三字,左上角刻有“大清宣統三年八月”的字樣。碑文內容為明清之際李青所寫的柳詩百首,每首詩題、文完整,均為七絕。碑文後有跋為:“公諱青,字山子,生於明清鼎革之際,隱居不仕,著百柳詩,今將百柳詩刻於此石。”
-
3 # 火車頭筆談
《詩經》,中國一部古老的詩集,它是中國文學的源頭。被後人尊奉為五經之一,與《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齊名。
二千多年來,千萬讀者讀之誦之,不因時事移易而有改初衷,不以少長相異而有違眾好,皆因眾多富有特色的版本適應了各型別各階層讀者的不同需要。主要版本有以下幾種:
《毛詩正義》,出於王德韶、齊威等人之手,由孔穎達總其成。正經正義。
《毛詩傳箋通釋》,馬瑞辰著,清代用訓詁學解釋毛詩的集大成者。
《詩三家義集疏》,王先謙著,用三家詩彌補毛詩的不足。
《詩集傳》,朱熹著,宋代最紮實的詩經注本。
《詩經原始》,方玉潤著,見解不一般,別出心裁。
《詩經三百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編,編撰者具極紮實的功底。
《詩經選》,餘冠英著,白話翻譯有趣。
《詩經直解》,陳子展著,復旦詩經研究的代表。
《詩經全注》,褚斌傑著,北大詩經研究的代表。
《詩經名物新證》,楊之水著,以名物證詩,讓讀者對一些概念有更形象的認識。
《詩經注析》,程俊英著,撥開經學的霧翳,彈卻《毛序》蒙上的灰塵,揩清後世各時代追加的油彩,恢復《詩經》的客觀存在和本來面目。
誰註釋的詩經比較經典?這就要按專業學習還是業餘愛好來分別和推薦了。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指定的專業教材或讀本學習的基礎上,課後學習建議讀程俊英的《詩經注析》。其特色有:①每首詩首列【題解】,有藝術分析,或論意境,或言修辭,或述源流,或摘瑕疵。②借鑑毛傳、鄭箋、朱熹《詩集傳》、陳奐《詩毛氏傳疏》、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解放後甲骨金石出土文物等研究成果,擇善而從。③本書註釋著重揭示《詩經》中字詞的本字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等關係,使對古代漢語詞義的演變有深入認識。④詩歌每章之後列“韻讀”一欄,揭示詩經的押韻情況,並標註直音,使本書特別方便諷誦。這或許是目前最好的今注本。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大都以此入門。
業餘愛好者閱讀:推薦上海辭書出版社編纂的《詩經三百篇鑑賞辭典》。該書考慮到讀者的易學易懂,為提高讀者興趣,每首詩篇均配以文辭優美、朗朗上口的譯文;不唯如此,更有國內有關研究名家撰寫精美賞析文章,解釋歷史背景,以先進的文藝理念講解藝術特色,評論文學成就,介紹各家之說,其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比古代選家的眉批朱圈、品評裁騭,更為周到詳盡,可稱踵事增華。如與原作比照發明、融通古今,更為助益。
《詩經》不僅是一部經典,它更是一種信念。它代表著民族精神的文化符號,值得千孫萬代學習、傳承。
-
4 # 雲隱
《詩經》作為經典,產生於“人文化成”時期,建構了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民族品格,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
《詩經》作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詩歌。 詩經的註釋版本瀚如煙海,現在選取我們日常能看到的比較好的版本總結一下:
專業類版本《詩經注析(上下冊)》程俊英、蔣見元著,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用心之作,資料豐富,觀點穩妥。
《詩經原始(上下冊)》[清] 方玉潤撰,李先耕注,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重視文學的闡發,是古代詩經註釋的佳作。
《詩集傳——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宋] 朱熹集註,趙長征點校,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詩經》研究的必讀書,在《詩經》學史上意義非凡。
《毛詩傳箋通釋(上中下)——十三經清人註疏》[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是研讀《詩經》的必讀書。
《詩三家義集疏——十三經清人註疏》 [清]王先謙撰,吳格點校,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研究《詩經》齊、魯、韓今文《詩》說的集大成之作。
《毛詩正義》(三卷本)——十三經注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輔助《詩經》講義——跟大師學國學,傅斯年著
簡評:有新觀點。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雅緻之作。
《詩經選——餘冠英作品集》餘冠英選注簡評:翻譯有意思。
《毛詩會箋(全4冊)》 [日] 竹添光鴻 箋註,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簡評:很有參考價值。
《韓詩外傳集釋》 [漢] 韓嬰撰,許維遹校釋,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目前較好的一部《韓詩外傳》的校注本。
《詩經今注——中國古典文學叢書》高亨注,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簡評:建國後《詩經》研究的重要注本,在訓詁上多有創見。
《美人如詩,草木如織——詩經植物圖鑑》潘富俊著/攝影,呂勝由攝影,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簡評:對了解詩經的植物頗有幫助。
《詩經通解》林義光著,出版社:中西書局
簡評:用金文資料研究詩經,有開新風的地位。
《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劉毓慶著,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這部書收集資料,很有用處。
《兩週詩史》馬銀琴著,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簡評:將兩週時代詩歌的發展歷史與當時社會生活和禮樂制度的發展過程結合起來,探尋《詩經》產生、存在的歷史真相,學術功力深厚。
《詩經詞典(修訂本)》向熹編著,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簡評:查閱《詩經》字詞訓詁重要參考書。
《詩經詮釋》屈萬里著,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簡評:本書為集解性質,不專主一家,唯據詩篇文字以求其本義為旨歸,註釋以簡明為主,在臺灣地區廣有影響。
普及率版本《詩經譯註——國民閱讀經典》周振甫注,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詳略得宜,觀點適中。
《詩經(上下冊)——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王秀梅譯註,出版社:中華書局
簡評:有翻譯,適合初學者。
《大邦之風——李山講〈詩經〉》李山 著,出版社:中華書局 -
5 # 劉楚雲817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品讀《詩經》 腹有詩書氣自華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譯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別再偷吃我的黍。
多年把你供養大,我的死活你不顧。
發誓定要把你除,重新回到那樂土。
那片樂土啊樂土,那才是我的歸宿。
大老鼠啊大老鼠,別再偷吃我的麥。
多年把你供養大,我的恩德你不顧。
發誓定要把你除,重新回到那樂國。
那片樂國啊樂國,勞動價直屬於我。
大老鼠啊大老鼠,別再偷吃我的苗。
多年把你供養大,我的功勞你不顧。
發誓定要把你除,重新回到那郊土。
那片郊土啊郊土,再也不會有號哭。
品讀古詩經
-
6 # 說典解事
清人陳奐,清人善考據,該本算對清以前成果集大成。梁任公在宏著近三百年學術史中鼎力推薦
宋人朱熹,孔孟之後大哲,朱氏對經傳研究很通達,800年之科舉考綱。讀他《詩集傳》序言首頁,就知道此書之精,循循善誘,非大儒不可至此
回覆列表
《詩經》註解以今人程俊英的《詩經釋注》為好。
《詩經》重要的注本有:《毛詩正義》、宋朱熹的《詩集傳》、清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清陳奐的《詩毛氏傳疏》、今人程俊英的《詩經釋注》、今人餘冠英的《詩經選譯》等。
《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蒐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沒有內容的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和由儀。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排名如下:1高亨的本子,上海古籍版
2程俊英的本子,中華書局版或上海古籍版
3方雨潤的本子,中華書局版或世紀人文系列中上海古籍版的普及本
4周正甫的本子,中華書局版
以上幾種可供普通文史愛好者選讀,版本都是很好的,要進一步研究的話這些也是要看的。
《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蒐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6首隻存篇名而無詩文的“笙詩”,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