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沒有重型武器,子彈無限。時間線放在袁崇煥被凌遲,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10個軍人直接進入戰鬥狀態。
15
回覆列表
  • 1 # 一大馬路

    應該可以,不提裝備。如果得以重用以現代人的知識可以給大明巨大的幫助,甭管是歷史上還是軍事上政治上的。不用說十人就是一人都會改變大明的歷史程序。如果單從武器裝備上說的話可能性基本沒有。那個時代彈藥是不可再生。即便彈藥無數但是十人面對上萬乃至十萬之眾的衝鋒也是無力迴天。

  • 2 # 達瓦里希

    必然不能拯救大明。當錦衣衛只能是皇帝保鏢,有可能可以護著崇禎突圍跑出北京城南下建立南明,東山再起,這是他們能起到的最大作用了。這也只是有可能,步兵武器對冷兵器的打擊能力強,但防護也是渣,一片箭雨過來,沒人活得下來。

    軍事上,十個全副武裝的現代軍人及單兵裝備回到明末,沒有重型武器,子彈無限,這種假定只能保證十個火力點。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幾萬人從各個方向開始攻城,碩大的北京外城防就靠十個火力點可以守住嗎?況且還不考慮槍械能不能保持連續射擊而不損壞,一般槍械在連續射擊幾個小時後不說射手能不能受得住,槍管就受不住。一旦出現損壞,防守上立刻就會出現缺口。只要大順士兵爬上城,就能難守住。

    另外,中國是一個軍事上早熟的國家,歷代將領都很重視兵法。十個火力點的巨大威力相信在經過一波攻城的巨大傷亡和心理震動後,立刻能總結出城牆上有十處神機兵器,一定會制定因應策略。自動或半自動步兵槍械有射界和射程、穿透力等方面的問題,只要找到足夠厚的護具,比如外加鐵皮的大圓木,只要能擋得住子彈,不惜傷亡跑到城門口砸門,破城不是問題。

    真想以軍事代差來拯救大明,十個兵解決不了問題,至少需要一個裝備齊全、彈藥無限的步兵師,作為大明新的關寧鐵騎,橫掃戰場,催毀主要敵人,為大明解決治理問題贏得時間。

  • 3 # 李子木沆

    明朝之亡,又不是亡于軍事,而是亡於整個體制。

    它從骨子裡都已經爛了,財政收不夠,兵士大量逃亡,軍隊不忠,土地兼併已經太極端了,民窮國困,能救得一時,難救太長。

  • 4 # 步步小贏

    題主這個問題的前提,是認為錦衣衛在任何時候都徹底終於皇帝的,但是在明末期間,這個前提可能本身就有些問題。

    大明王朝到了李自成農民起義爆發之後,已經從根本上摧毀了國家實力,在這個時候,已經是軍事鬥爭最尖銳的時候。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大明朝廷突然神兵天降,那麼從軍事方面來說,這支神兵或許可能消滅起義軍,暫時維持大明王朝免於滅亡。但是你想過這個問題嗎?這支神兵能真正忠於皇帝嗎?在明末的大背景下,有哪隻軍隊能夠真正受皇帝領導的?如果這支神兵又被各種政治力量所左右,最後不但不能剿滅叛軍,反而對朝廷發起致命一擊呢?

    所以,如果朝廷政治清明,有忠臣明君,那麼即使遇上危機,滅亡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如果有了奸臣昏君,即使天降神兵又能如何?何況你只說錦衣衛,錦衣衛只是一個皇家特工組織,其地位還在由宦官主導的東廠西廠之下,能有什麼作為?所以明朝滅亡,不是因為軍隊戰鬥力不夠,而是因為朝政腐敗昏暗,它根本就是死於政治,而不是死於軍事。在李自成起義攻略大半個大明江山的時候,大明朝廷的權力鬥爭仍然如火如荼連綿不斷。

    明末京營廢弛,在順軍面前的障礙只有邊兵而已。順軍先橫掃了北京西側的宣府、大同兩鎮,又收降了薊鎮兵,然後趁著明朝調兵遲緩的時機,在僅存的遼西明軍入援之前迅速攻破了北京。

    從崇禎十七年順軍東征說起吧。以下日期為舊曆,但為醒目起見,均用阿拉伯數字。

    崇禎十七年1月1日,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年號永昌。隨即分兵兩路發動了東征。事後看來,順軍的主力行軍路線是從晉西南向北攻取大同鎮,而後東上攻取宣府鎮,最後經居庸關東下,攻取北京。而由劉芳亮率領的偏師則沿著黃河北岸進軍,由晉南豫北進入北直隸南部,北上攻取大名、河間、保定諸府,斷絕明廷的南逃之路。

    1月8日,順帝李自成率領權將軍劉宗敏、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等將相出發,東渡黃河進入晉西南,23日到達平陽府,知府張璘然獻城。2月6日抵達太原府,山西巡撫蔡懋德據城防守,8日,巡撫標營將領張雄獻門,城破,蔡懋德自殺。順軍在太原休整到16日,繼續北上進取大同,途中在平武縣稍遇抵抗,21、22兩日攻克寧武,總兵周遇吉被處死。

    1月初,毅宗已感到形勢危急,1月19日提出調寧遠的遼東總兵吳三桂部入關,但明廷忙於討論是否放棄寧遠、遼東善後辦法等事務,遲遲沒有釋出調令。此時明廷並未判明順軍主力的趨向,認為順軍不會直搗宣、大邊鎮,而是要從山西東進冀南,到時仍可調宣、大之兵入援。只派了山西籍閣臣李建泰“代帝親征”,從京營、廠衛、勇士營等處抽調了約3000兵力隨行,前往山西督師。李建泰於1月26日出發,走到邯鄲聽說順軍劉芳亮部正在東來,遂回頭逃入保定(北京城破後,他也投降劉芳亮)。期間他原來聘請的軍前贊畫(參謀官)山西文人傅山傅青主從太原趕來,請他援救太原,李建泰置之不理,倒是上書請毅宗南遷,但朝議久而不決。

    3月1日,順軍抵達大同,總兵姜瓖獻城,大同巡撫衛景瑗自殺。之後順軍進取陽和,宣大總督王繼謨逃走,兵備道於重華出城迎降。6日,順軍抵達宣府城,宣府總兵王承胤(此人曾隨袁崇煥在崇禎二年入援京師)早已投降,當即開城。宣府巡撫朱之馮自殺。宣、大兩鎮的迅速陷落,是出乎明廷預料的。不僅失去了兩支重要的邊軍部隊,還把北京的西北側暴露了出來。

    同一天,明廷才正式調薊鎮總兵唐通、遼東總兵吳三桂、山東總兵劉澤清等周邊各路兵馬入援。關外的4萬明軍在吳三桂和遼東巡撫黎玉田等人的率領下,與8、9萬家屬、民眾一起撤離,於3月13日入關。吳三桂等人忙於安置民眾,沒有參加北京的戰鬥。劉澤清稱自己落馬傷腿,明廷只好賜銀慰問,劉澤清見勢不妙,劫掠了駐地臨清後南逃到淮安。只有唐通率8000薊鎮(總兵駐地在唐山市遷西縣三屯營)兵入援,先是按慣例屯紮在北京城下,之後自行前往居庸關駐防。

    3月15日,順軍抵達居庸關,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投降,順軍遂攻入順天府畿輔之地。16日,順軍攻克昌平,焚燒部分明陵享殿,總兵李守鑅自殺。當晚,順軍的偵察騎兵出現在北京城北的元大都土城牆附近。李自成坐鎮沙河的鞏華城(嘉靖朝建立的謁陵途中的行宮),由劉宗敏擔任前線指揮。順軍的兵力不明,若從後來東征吳三桂時的兵力來看,李自成親率5-6萬,另有1萬人留守北京,再加上先遣的白廣恩、唐通的部隊,則順軍兵臨北京時不會超過10萬。順軍系從“流寇”整編而來,據說軍中每“精兵”一人,配有司牧、司柴、司器械等輔助兵二十多人,其戰鬥力並不如清軍,但畢竟都是經過作戰鍛鍊的隊伍,遠在明軍之上。且連戰連勝,士氣較高。

    明方的守城統帥是世襲勳臣總督京營戎政、襄城伯李國楨。毅宗又任命監督京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為九門提督,與李國楨共事。明軍戰力中,京營兵額雖然有十餘萬,但早已廢弛,本來從各地衛所定期徵調的班軍,多已折成了銀兩或改為差往邊鎮駐守、修築工事。駐京的親軍、京衛的軍士,則或屬老弱病殘,或是請人代為點名,或被勳戚之家佔去作勞役。自明末兵興以來,京營從無戰績可言。按御史王章的說法,崇禎十七年京營賬面有11萬兵,但一半是死人,剩下的並無戰鬥力。

    北京城內其它可動員的兵力還包括騰驤四衛營、勇士營、內操宦官、侍衛上直軍、皇城守衛軍、京城巡捕營等等。其中騰驤四衛營、勇士營這兩支皇帝親軍,倒是曾在周遇吉、黃得功等將領率領下出外鎮壓民變立功,但久戰損耗,此時已不聞有何表現。由於守城兵力不足,毅宗將宮中參加“內操”的宦官兵也派到了內城上。據說李國楨發京營兵5萬在城外駐紮,而城上的守兵還有5萬,一共也有10萬之數,但其中實情如何,又無法確知了。

    此外,之前歷次蒙古軍、清軍入寇,明廷都會召集勤王兵防守。但此時北京城下沒有任何的勤王兵力。3月29日北京陷落的訊息傳到淮安,很快傳到南京。而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史可法於4月7日才北渡長江、準備勤王。此時他們還不知道毅宗已經自殺。

    按慣例,北京城外應屯駐兵馬,與來犯之敵在城下交戰。17日,順軍開始攻城,城外的三大營兵一觸即潰。順軍繳獲了京營的火炮等裝備,直接用於攻城。明軍則只能株守城牆。城中後勤供應不足,守城兵每天只能吃到一頓飯。

    此時,毅宗還希望做最後招降李自成的努力,與之前投降順軍的太監杜勳展開談判。談判未有結果,18日夜,順軍首先攻佔了外城西面的廣安門,進入外城。毅宗聞訊後喪失信心,將皇后周氏逼死、砍殺袁妃、公主後,與王承恩攜手消失在宮廷眾人視野中。後兩人被發現自殺於煤山。甲申史籍中有說毅宗與王承恩曾在城中微服奔走、企圖出城的,又說五更時他曾敲鐘召集百官,無人應答,均不可信。前者缺乏可靠見證,後者不符合事實,19日早仍有明朝官員在準備上朝,並未全部逃散。

    19日上午,順軍攻破內城各門,城內民眾焚香迎接,貼出“順民”字樣表示歸順。經過兩天的戰鬥,北京宣告陷落。這是1368年徐達攻克元大都後的第一次。李國楨被擒獲,後被拷掠追贓而死。

    就在順軍初入北京之時,瀋陽的清廷也已決定出兵攻明。4月初清廷得到北京陷落的情報後,加緊動員全部兵力,4月9日由攝政王多爾袞領兵從瀋陽出征,準備取道薊州、密雲破口而入。倘若順軍沒有迅速攻陷北京,大概北京也會直接落入清軍之手。

    這一戰中,順軍由皇帝親征,大將劉宗敏指揮作戰,士氣高昂,一路上只遇到了輕微的抵抗。而明方則行動遲緩,坐等順軍逐一擊破各重鎮,京師保衛戰仍由不懂軍事的勳臣、宦官擔任統帥。毅宗雖然關心戰局,卻足不出宮中,未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對比是宋欽宗的開封四城巡迴秀,雖然,也沒啥用)。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少明朝武將如姜瓖、王承胤、劉澤清、唐通等人已紛紛拋棄了明廷,以圖自保。這也是繼楊嗣昌與左良玉矛盾、孫傳庭殺賀人龍之後,明末武將軍閥化動向的進一步體現。等到了弘光朝,基本上就是軍閥們實際決定著朝政了。

    可見,如果明朝君臣齊心,量大順軍也無法順利攻克北京,甚至清軍都不可能入關!而在這樣一個腐敗昏聵的朝廷統治下,起義軍攻克北京簡直易如反掌,清軍入關也是勢如破竹。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明朝政治上早已經完蛋了,那些軍事上的敵人,只不過是來收拾下殘局罷了!

  • 5 # 水過無痕有隻腳

    能啊,因為韃子人少。殺掉他們五萬士兵,大明就能生存。不過戰爭結束,這十名士兵馬上會被崇禎殺掉。所以,重要的不是殺韃子,而是如何殺死崇禎讓自己當皇帝。明末時期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最廉價當的最簡單。想穿越當皇帝必選明末。其他時期,英雄太多就算穿越也可能莫名其妙死亡。

  • 6 # 蒙塔基的鋼彈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業餘,明朝滅亡主要原因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全方位的失敗。不用說太多 就一句話:大廈將傾 氣數已盡。別說你10就是100個 1000個都不管用,就但但武器裝備的問題來討論的話,裝備再好 一個騎兵衝擊就結束的事 在這些現代軍人的武器射程內拿人往上堆唄,古代戰爭最不缺的就是人。在騎兵發起衝擊之前 還有炮兵 弓箭手在那打頭陣,你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10個全副武裝的現代軍人能扛住多長時間?

  • 7 # 漫長的潞

    頂不住一千人衝擊幾次就垮了,槍管會熱,人會餓了,你吃飯不,吃就騷擾你。把你壓縮包圍在小地域,用火炮轟你,轟死。渣渣都沒有,戚家軍就是這樣滅亡的,一看就是沒真正使用過武器的迷。

  • 8 # 紫色的蝸牛32149655

    沒卵用,整個大明末期是制度出問題了,就算有十個全副武裝的現代軍人和單兵裝備,也要崇禎帝相信你們的能力,敢用你,支援你們呀,否則安排你們去倒馬桶,或者是一次勝利之後把你們統統卸磨殺驢了,這可是崇禎同志最愛乾的事兒呀

  • 9 # 三生有畫

    一樣死翹翹。

    為什麼這樣說了,當時北京城門有9個,一人只能守住一個。就算給你一頂機槍,每分鐘500發子彈射出,也終究是沒用的。

    李自成也有大炮,這些大炮雖然都是實心彈,也就是鐵球,鐵球是可以不斷髮射的,而且遠在機槍射程之外。步兵衝鋒,大炮使勁的轟,只要轟死一兩個,就可以拿下城門,進行近戰了。

    如果10個人聚在一起,那結局就是被包圍,不被大炮轟死,也會困死餓死的。改變不了局面的。

    北京城在闖王兵臨城下之前,已經是亂作一團了,精兵良將不是沒了,就是遠在他方作戰,北京城相當於是一座空城。

    況且,李自成拿下京城,是有內應的。有叛徒自動開門投降,老百姓暗中相助。李自成不用費多大力,就進了城了

    十個人,如何能頂得住幾十萬大軍?

    即使100個人,估計也是改變不了局面的。因為大明亡國,是政治制度,官僚體制,已經腐化到爛了。不是幾個人士兵就能改變的。

    假如100個人去了,打了一次勝仗,也會因為功高震主,以及威力太大難以操控,缺乏安全感的崇禎,也會給找個理由,或者莫須有的罪名,給殺了。袁崇煥不就是如此麼?

  • 10 # 飛翔42762711

    答案是有可能,但是要看是什麼裝備?裝備多少?古人沒有現在的科技,且人比較迷信!設想一下,李自成率農民軍攻打城牆,突然出現現代軍人,手持現代武器,比如說通用機槍一類的武器,長長的火舌,巨大的轟鳴,農民軍像被割麥子一樣放倒,因為那時候的人根本就沒有防子彈的意識,更甚至是在遠處指揮作戰的李自成都不能倖免,那時候的作戰距離都在通用機槍射程之內,即使打不死李自成,那眼前的景象會讓農民軍怎麼想?怎麼接受?人都有恐懼心裡,戰士也不例外,以當時的迷信程度,肯定是以為是神仙之類的,這樣的話誰還敢戰?當這十名現代軍人出現時,殺傷力遠沒有震懾力來的更強大,戰爭不是用幾比幾來計算,項羽之所以能八千人以破釜沉舟的方式,殺得對方几十萬人丟盔卸甲,最主要的原因是幾十萬人的心裡防線崩潰了,否則用牙咬也能咬死這八千人了,這和現代軍人拯救大明朝是一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熊原漿啤酒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