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盛夏一抹清涼
-
2 # 歷史的視界
公元1644年4月25號,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主人崇禎皇帝朱由檢,爬到後宮的煤山,在一棵歪脖樹下上吊自盡;而李自成的起義軍則席捲整個中國北方,崇禎上吊那天,李自成進入北京稱帝。卻在42天之後,被迫離開京城,開始一路逃亡,最終死在湖北通山縣的九宮山。
而同時期,關外的後金卻在吳三桂的幫助下進入中原,並很快控制局面,建立清朝,這是我們今天這個問題的歷史背景。那麼,有人會問了,當時李自成和崇禎如果停止內戰,互相合作,是否能對付得了關外的後金呢?
這話沒錯,如果崇禎和李自成忠誠合作,那的確是可以排除萬難,抗拒後金于山海關外。但是,他們即使講和了,真能忠誠合作嗎?我們下面就從崇禎和李自成兩個人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看他們合作的可能行有多大。
崇禎的性格缺陷
之前,我有寫過,崇禎的成長經歷非常坎坷,他的父親泰昌皇帝朱常洛,是歷史上有名的短命皇帝;而母親劉氏,也在他三歲的時候就死了。崇禎在無父無母,又身處爾虞我詐的皇宮長大。所以,崇禎的性格是有缺陷的。
那崇禎的性格缺陷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們來說件事。什麼事呢?殺陳新甲。話說明朝一直在和李自成和後金同時開戰,崇禎是焦頭爛額。這時,後金的皇太極有意和崇禎議和,崇禎也正有此意。
但這議和不能皇帝自己幹啊。所以,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就受崇禎之命秘密操作這件事。陳新甲呢,派出一個自己的親信叫馬紹愉的做聯絡員,專門負責和皇太極具體聯絡。
這一來二去的談條件,光是崇禎皇帝親自寫給皇太極的書信就有幾十封。一天晚上,這個陳新甲處理公文的時候,已經很累了,就把議和的一封公文給落在桌子上了,他去睡覺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起來,下面人清理屋子時,看到桌子上有一個檔案。明朝當時有邸報制度,相當於現在的內部簡報。可能陳新甲有這個習慣,他會把邸報的資料放在桌子上,讓下面人拿出去發。這次呢,下面人也以為就是一份邸報,結果就拿出去發了。
這一發出去不得了了,舉朝譁然,怎麼就偷偷跟後金議和呢?崇禎皇帝知道以後龍顏大怒,下令把陳新甲抓起來下了監獄。陳新甲解釋了幾句,也沒敢太明的解釋,就自己扛了。
按說這事是崇禎讓陳新甲乾的,陳新甲已經替他扛了,他也該找個藉口糊弄一下,想辦法周旋一下嘛,那怕免職甚至下獄都可以。誰想到這崇禎皇帝竟然惱羞成怒,下令把陳新甲殺了。
這種殺替罪羊的事,崇禎沒少幹。據史料記載,崇禎在位17年,稱的上是撤官殺官無數,光二品以上的大臣,他就下令殺了二十多個,其他的官員更是動不動就撤,動不動殺。
所以,到後來他身邊已經沒有人可用了。俗話說,兔死狐悲啊,你說他的這些人的下場,剩下那些沒被撤沒被殺的手下,他能不寒心。心一寒,誰還願意給你賣命呢?
所以,事實上崇禎後期,朝廷裡的官員和崇禎早已離心離德了,沒有人再願意為崇禎賣命了。你說,這樣的崇禎即便和李自成合作,他們能好好合作嗎?崇禎連自己的大臣都管理不好,能管理好李自成的起義軍嗎?
所以,大明朝滅國,其實就是因為崇禎的這種性格缺陷造成的。包括最後李自成即將包圍北京城的時候,其實崇禎完全有機會南遷,跑到南京去。可就是因為崇禎和大臣們早已離心離德,沒人願意替他幹了。所以,崇禎才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逃生機會。
再說一個,其實崇禎在李自成包圍北京城的時候,是有機會和李自成講和的。1644年2月,李自成包圍北京城的時候並沒有立即攻城,而是送信給崇禎,說“皇上,我對皇位沒興趣。只要皇上把西北分給我,封我為西北王;再給我幾百萬兩的軍餉,我立馬撤軍回西安。”
這是個好機會啊,要說幾百萬兩軍餉,對於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大明朝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當時中國的連連災亂,國庫裡早乾淨的只有老鼠了。
不過,沒關係,大臣權貴們有錢啊。於是,崇禎就找大臣權貴們想辦法。結果,還是沒人願意出這個錢。為什麼?怕出事啊。這錢拿出來了,事情解決了。那事後呢?和反賊講和,這責任誰擔得起啊?要是崇禎再來個卸磨殺驢怎麼辦?這活崇禎可沒少幹。
結果,所有的大臣和權貴都推說沒錢。那真是沒錢嗎?當然不是,一個月之後,李自成打下北京城乾的第一件事,也是找同一批人要錢。每個人交多少錢,不給就打就殺。
結果,您猜最後搶到多少錢?七千萬!這還只是光白銀,很多高官家的地窖裡,那都藏著幾十萬上百萬兩的雪花銀。說到底,如果不是崇禎對大臣們太過薄情,崇禎何至於落到上吊的地步。所以,當時的崇禎的隊伍早就散了,就算和李自成合作。崇禎連自己的隊伍都帶不好,能帶好那些農民組成的起義軍嗎?
李自成的狹隘性
再說李自成。李自成雖然最後一度成為皇帝。但就歷史上對李自成的一些記載來看,李自成還是有他本身的狹隘性,很難成為真正的一代雄主。
剛才我們說了,李自成包圍北京的時候,並沒有直接攻打北京,而是寫信向崇禎求和。在當時李自成佔據完全優勢的情況下,李自成居然還發出了那封求和信,我相信那才是李自成當時真正的想法。
換句話說,他根本沒想過當皇帝,只想割據一方,當西北王。搞點錢,發點財就滿足了。所以,李自成這種典型的小農意識一直制約著他的發展,甚至最後導致大順政權的滅亡。
再說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後的表現。李自成剛進京的時候,還發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大順軍進城之後,對民眾要秋毫無犯。當時他說了句非常有名的話,“部隊入城如果傷一個人,軍令處置。”這在《平寇志》一書裡,有詳細的記載。
應該說,如果這道命令能夠落實下去,說不定中國的歷史還真能改寫。但事實上,起義軍剛進城的前幾天沒問題,可是五六天之後就開始亂了,為什麼呢?還是李自成的問題。剛才我們說了,李自成根本就沒想過要進北京城,所以進城之後怎麼管理軍隊,他更沒想過。
那就出問題了,首先就是軍餉。李自成起義的時候,口號是“吃他糧,穿他糧,闖王來了不納糧”,這是闖王得到百姓擁戴的根本原因。但問題是,不納糧吃什麼呢?
剛才我們也說了,明朝的國庫裡只有老鼠在等著起義軍。沒糧食怎麼辦呢?搶唄。於是,前幾天還紀律嚴明的起義軍,很快就變成了土匪流寇。很快,他們在北京城裡燒殺搶掠,是無惡不作,一時之間讓人是深惡痛絕,起義軍在北京很快就失去了人心。
還有一件事也表現出了李自成的狹隘和侷限性,什麼事呢?劉宗敏搶陳圓圓。要知道,當時關外多爾袞率領的數萬清軍正虎視眈眈。李自成非常需要吳三桂守住山海關,在這種情況下他手下大將劉宗敏卻對吳府進行了搶掠,甚至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這充分顯示了李自成對手下的控制力度不夠,我相信李自成對吳三桂的重要性是清楚的。史料記載,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和吳三桂有過溝通,給了吳三桂四萬兩軍餉,並允諾吳三桂各種條件。這些都能證明李自成是非常重視吳三桂的。
那劉宗敏為什麼還會搶吳三桂的家,甚至還霸佔陳圓圓?只有一個解釋,李自成控制不了劉宗敏。事實上,起義軍的隊伍裡一直有這個現象,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
雖然李自成用各種辦法暫時壓制住起義軍裡的亂象,但還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麼一來,起義沒有成功之前還好,大家的目標一致對外,都要對付明朝。
可是等到起義成功了,那怕只是剛剛成功。起義軍內部的這種現象又開始抬頭了,劉宗敏事件恰恰是這種亂象的代表案例。相信當時起義軍內部這種現象還有很多,只不過史料沒有記載罷了。
而這種亂象在清軍入關後最為嚴重。李自成組織軍隊去抗擊清軍的時候,李自成才猛然發現,起義軍已經不受他控制。當時起義軍亂到什麼程度呢?他自己的侄子李過,還有劉宗敏都不服從命令了。
所有人都搶了很多金銀珠寶,都在想辦法把金銀珠寶寄回老家去。誰還惦著打仗?據說李自成東拼西湊,總算湊了十來萬人跟他前去山海關。可是這些士兵身上不僅揣滿了搶來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甚至隨軍前行的還有很多搶來的婦女,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這樣的軍隊怎麼打仗啊,所以李自成到了山海關,剛一露面,就被關寧鐵和八旗鐵騎的聯合衝擊下,潰不成軍,李自成也開始逃亡。
結論
所以,無論是崇禎帶領的大明王朝,還是李自成帶領的大順政權,其實都是一盤散沙。兩股勢力合作,也不過是湊起了一盤更大的散沙。人心不齊,幹什麼事能幹成?
再加上崇禎的正統王朝,和李自成的草臺班子,還分屬不同階級。這些階級之間還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他們真的合作,兩者之間的矛盾,都能把崇禎和李自成的頭磨亮了。以崇禎和李自成的性格和能力,他們能把這些階級矛盾處理好嗎?
我不信!所以,我認為即使崇禎與李自成合作,他們也對付不了滿清。
-
3 # 嘆浮游
先簡單粗暴的來個結論,不能。為什麼?
先來聊聊崇禎,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年—1644年)。其他介紹不多說,我們直接來看崇禎的光輝事蹟吧。
崇禎素以節儉勤政著稱,這點毋庸置疑是好皇帝的標籤,那接下來呢?真的找不到
作為好皇帝的事蹟了。1.殺魏忠賢。
魏忠賢該不該殺,這點古往今來爭論不休,支援殺的一方認為魏忠賢
專擅朝政,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禍害天下。不支援殺的一方認為魏忠賢雖十惡不赦,但對皇權是個好幫手。
孫傳庭有兩大戰績,擒殺農民軍領袖高迎祥;大敗李自成,打的李自成只剩十八人逃走。然而崇禎剛愎自用,
認為農民軍勢力已剿滅,開始卸磨殺驢,生怕孫的實力做大,危及自己統治。
然而這讓李自成和張獻忠之流有了喘息機會。等到再把孫放出來時,形勢大變,
大明上下只剩孫傳庭這一支能征善戰的野戰軍。可崇禎的多疑毛病犯了,
懷疑孫傳庭想自立為王,不斷催促孫傳庭儘快與李自成決戰,
孫傳庭的兵馬大多是剛招募的新兵,哪能打得過久經戰場的農民軍,
結果孫傳庭兵敗身亡。
3.殺袁崇煥。
袁崇煥算是個猛人,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明朝最後一個可用之才,對戰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
對戰皇太極又取得“寧錦大捷”,訓練出了傳說中的“關寧鐵騎”;就這麼個猛人,在後金軍逼京城的千軍一發之際,
率軍救援,好不容易打敗後金軍,自己卻被治罪。理由大臣們認為袁有意放清兵入關,與後金軍有勾結。奇葩的
是崇禎不懲罰那些個誤國誤民的大臣就算了,他居然還相信了,處死了袁崇煥。
4.自縊煤山。李自成破城之際,大明還有大半個江山,完全可以遷都號令天下兵馬勤王。但是,抱著“天子守邊疆,君王死社稷”的傳統,硬守京城。加上手下又出內奸開啟城門,最終城破國滅。
說完崇禎,其實不用說李自成也明白了,
崇禎剛愎自用,疑心過重,用人不明,殺忠信奸。別說為了面子不可能跟李自成
聯手,即使聯手了,又能維持多久?連袁崇煥這等保國救駕的一等忠誠都能殺。李自成估計遲早也要被崇禎殺掉。
-
4 # 滄海一粟7528
這個想法,李自成也有但由於崇禎不敢相信所以沒有付諸實施。但是我認為就算付諸實施也只是遲緩滿清入關,並不能挽救危如累卵的大明王朝。因為明朝的滅亡是政治問題,李自成的失敗則是軍事問題。
明朝滅亡看似是李自成與滿清內外夾擊的結果,其實是崇禎政治能力不足。崇禎登基17年農民起義軍越打越多,關外滿清越大越強。一是面對狼煙四起的局面崇禎並沒有一個可行全域性性戰略;要麼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麼是遍地開花;二是沒認清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是吃不了飯,造成李自成的部隊越打越多。所以就算沒有李自成造反也會有張自成、王自成。
李自成則是軍事能力不足,別看李自成打進了北京,那純屬崇禎自己作死所致。好幾次他都被楊嗣昌、洪承疇打的大敗,可崇禎要麼被迫撤圍,要麼中了反間計。最後,進了北京城你看他的軍隊都幹了什麼?毫無紀律,一隻沒有紀律的軍隊,也就是沒有信仰的軍隊。
如果李自成與崇禎聯合,那李自成就要率領農民軍北上山海關抗清,為保證大軍的開支,崇禎又要把魔爪伸向老百姓,難免這時不出現其他義軍。而依李自成的軍事能力根本不是關外滿清八旗的對手,最終多半是戰敗。依崇禎多疑的性格和濫殺戰敗大將的傳統,李自成肯定會被崇禎殺掉。但關內的義軍會看到投降的結果和為李自成報仇號召越聚越多,明軍將再次承受內外夾擊的處境。
但崇禎為了復興大明王朝做到了鞠躬盡瘁,李自成也是一代英豪。
-
5 # 京豬大將軍
我是明朝擁護者,但是客觀分析,我認為即使崇禎願意和李自成聯手,也不能阻止清軍入關。
因為,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李自成的叛亂,而是與清軍的長期作戰,導致明朝揹負了難以承受的財政負擔,最後內部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才引爆叛亂。
只要與清朝沒有和解,明朝內部即使沒有李自成,也會出現王自成,趙自成。
其實在崇禎上吊前6年,李自成就差點上吊了,他和一班幫心腹被孫傳庭,洪承疇聯手,圍在了陝西商洛山中,覆滅在即。正是清軍第三次入關,孫洪二人北上勤王,才讓李自成透圍而出,撿得性命。
是的你沒看錯,在李自成進北京之前,整個崇禎朝,清軍已經進關五次,一次比一次造成的傷害大。
後三次造成的傷害,一次比一次恐怖:
第三次,1636年阿濟格等率軍入關!此役,清軍共克12城,56戰皆勝,獲人畜17萬9千8百,至於被屠殺者不計其數!
第四次,1638年多爾袞率軍入關,將濟南屠殺燒燬一空,獲人畜46萬2千3百,孫承宗就是這一次全家100多口被殺!
第五次,1642年阿巴泰率軍入關,俘獲人口36萬9千人,駝、馬、騾、牛、驢、羊共32萬1千餘頭!
明末的明軍精華,早已損失在薩爾滸之戰,剩下的,除了守衛山海關區域的,數萬關寧軍外,其實都是穿著軍服的農奴。戰力孱弱,膽氣也無。
整個河北,山東,已經成了清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狩獵場,而十幾萬明軍,不敢對陣清軍,只敢遠遠尾隨。清軍押著搶來的人畜財貨,大搖大擺的出關。
請問明朝還經得起幾次,這樣密集,這樣慘重的消耗?
綜上所述,殘破的明朝,對陣整合了蒙古,臣服了北韓的清朝,倒下只是時間問題。
-
6 # 四川小劉在廣州abc
李自成如果和崇禎聯手清軍肯定是近不了關的,因為那樣崇禎就沒有內憂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對付清軍了,可惜崇禎腦袋轉不過彎來,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
7 # 新鐵湯元
首先說一下,祟禎和李自成倆人的鬥爭不是內戰,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鬥爭,明末祟禎年間,統治階級和廣大百姓之間矛盾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加上連年災荒稅賦,百姓食不果腹,特別是關中商洛地區,由於連年乾旱,百姓出現了賣兒賣女現像,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廣大百姓,一人揭竿而起,便有萬眾響應。
祟禎元年(1628年)高迎祥揭竿而起,自稱闖王,後高迎祥戰敗被俘而死,眾義軍推他部將李自成為闖王,於是李自成成為義軍首領,帶領農民起義軍一路攻城拔寨,直逼北京城下。當時有首童謠唱道: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一路上,起義軍浩浩蕩蕩,大明王朝在起義軍的吶喊聲中倒塌了,崇禎帝跑到煤山上吊自盡。
由於農民起義的侷限性,加上內部蛀蟲的侵蝕,進北京城後,各種各樣的問題便出現了,加上陳圓圓事件,使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投降了清軍,大開城門,放清軍進關,在清軍鐵騎的剿殺下,於是,一場轟轟烈烈農民起義運動,便士崩瓦解,走向未路。
如果說,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能像起義初始那樣,有著嚴明的軍紀,偉大的戰略目標,在攻下京城後,立刻對關外的清軍進行防禦佈防,整肅部隊出現的腐敗,拿下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清軍要想進關,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當然,這是後話。
-
8 # 史海勾沉
這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崇禎不在亂指揮,要不然,即使李自成歸降,也會被崇禎殺掉,如果有這個前提條件,李自成與崇禎聯手,完全有機會翻盤。
一、中原平定如果李自成歸降,首先中原不會大亂,明朝就有了喘息之機,有時間去消化中原瘟疫和饑荒帶來的危機。其實這種機會時出現過的,孫傳庭擊敗高迎祥後,曾經招降過李自成,但李自成叛變逃跑,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孫傳庭被崇禎關進大牢,闖軍日益強大,明軍一敗再敗,最終,李自成入京,崇禎自殺。
但明朝要想不亡甚至中興,需要時間和一個有能力的領導,歷史中的崇禎顯然是不合格的。如果崇禎真是中興之主,在李自成歸降後,有了幾十萬大軍,這些都是青年勞力。完全可以實行屯田,一則增加生產,安頓流民,二則作為後備力量,在必要的時候出擊滿清。
也可以就近勤王京畿,大西張獻忠在湖北和四川活動,可以說,後來張獻忠奪取四川也是趁朝廷內亂,如果他歸降,那麼湖北和大後方四川就會穩定,大明的情況會好很多。
二、強將加盟李自成手下有李巖,張獻忠有孫可望,李定國,這些都是強將。李自成甚至在明末成為了南明柱石,如果李自成真的和崇禎聯手,完全可以把滿清人擋在山海關外,加以時日,還可以收復遼東等地,畢竟滿清兵力不過20萬,歸降滿清的漢人不過是牆頭草。
並且,滿清能夠入關,離不開漢奸的幫助,有主動投降的,也有被俘後投降的,就是這些人為滿清出謀劃策,提供地圖,製作火炮器械,讓滿清的實力大為增強。如果李自成和崇禎聯手,除了兵力大增外,佈防肯定也會得到改觀。
結語:但這一切都沒有成為現實,即使成為現實了,以崇禎的能力和氣度也無法善待李自成,要不然袁崇煥和孫傳庭也不會被殺。明朝滅亡,從萬曆就已經開始,三大徵耗盡國財,內訌黨政離心離德,崇禎又昏棋不斷,200多年的明朝已經病入膏肓。
天災外患步步緊逼,最終導致了明朝從內開始崩潰,被清朝取而代之。清朝入關後,有骨氣的被殺,沒骨氣只能歸順,中國開始步入了閉關鎖國,被世界拋棄的朝代,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終結了清朝。
回覆列表
如果崇禎和李自成聯手可以抵擋滿清入關,而且如果情況好的話,甚至可以把滿清趕回遼東老家。
明朝的滅亡源於財政危機明朝滅亡從根本上講是因為明朝政府沒錢了,明朝每年在遼東地區的關寧防線要投入大量白銀。再加上明朝末年正逢小冰河期,江南富庶地區尚可應對,但是西北等貧瘠地區糧食欠收,很多百姓都到了吃不飽穿不暖的境地,淪為難民,並且引發了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
明朝為了安頓難民,又不得不拿出白銀去賑災,有沒有用暫且不提,明朝的財政倒是越發的捉襟見肘。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每次快要完蛋時總能莫名其妙的挺過來,讓崇禎頗為煩惱。而且李自成持續的在中原地區晃盪,使得這一片的百姓幾乎都不種地了,改行去造反,全國的財政僅靠江南地區維持。
李自成與崇禎聯手李自成如果要和崇禎聯手,只能是李自成接受朝廷招安。就如同北宋時期的宋江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一樣,朝廷承認李自成為正規軍,然後李自成率領軍隊揮師北上抵抗滿清的八旗子弟。
那麼李自成的軍隊能打的過八旗子弟嗎?夠嗆,但是防守是沒有問題的。
滿清以八旗子弟為依託,在關外與明朝最精銳的關寧軍打了個旗鼓相當,甚至還略有不如,畢竟,後金大汗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回了老家,皇太極也在關錦防線下飲恨。
而在明朝內部平叛的軍隊戰鬥力僅次於關寧軍,李自成的農民軍略遜於明朝的關內軍隊,也經常被他們追著跑,比如洪承疇、左良玉、曹文詔等。
但是讓他依靠長城防守是沒問題的。滿清從長城一線入關主要是九邊之地防守匱乏,而一旦有李自成這一支生力軍加入的話,戰局就會改寫了。
一旦遼東與長城一線的缺口都被堵住,滿清就無法從容破關而入。擺在崇禎面前的就是如何面對李自成的軍隊,以及如何修復內政。
李自成如果不與崇禎內戰,保留有限的戰鬥潛力的話,是可以阻止滿清入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