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豬彬彬
-
2 # Swanson斯旺森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說法,“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都在睡覺中度過”。可見睡覺對於我們來說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般來講深睡眠狀態時間並不長,就是30~60分鐘,如果時間短的話就十幾分鍾。時間雖然很短,但是非常重要。
深睡眠的時間段一般來講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這段時間。這段時間就是中醫所講的子時。
大家還要注意,不是說躺在床上,馬上就能進入深睡眠的!!!
從躺在床上到深睡眠之前還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淺睡眠過程,這個時間段是30~60分鐘。
也就是說,按照理想狀態來講,我們必須得在十點半之前躺到床上睡覺,這樣才能保證你30分鐘後進入深睡眠。過了子時,你無論再怎麼睡,都無法進入深睡眠了。
那為什麼很多人深睡眠的時間都很短呢?那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慣,就是熬夜。這些人整天程式設計、寫遊戲軟體,天天熬夜,晝夜不分,不符合地球的遊戲規則,那麼遊戲就會把他們淘汰出局。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有新的細胞產生,舊的細胞脫落,把不好的地方變好,這個過程叫做修復。人只有在進入深睡眠的時候,所有的內臟、面板和血管,全身的臟器才開始修復。也只有在睡眠的時候,才是內分泌調整的時候。如果睡眠不好,身體是沒法修復的,氣色也不會變好。
大家可以看一組資料,全華人民的平均壽命是70歲。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是60歲出頭。為什麼知識分子比普通人要低呢?因為知識分子喜歡熬夜。而中關村高智商人群,他們的平均年齡是53.4歲。
所以夜生活豐富的人,不僅深睡眠的時間短,而且猝死率是非常高的。
與中青年不同的是,老年人不是由於精神負擔沉重,思慮過度導致失眠,常常是因為年老帶來的全身和大腦皮層生理變化所導致的。
-
3 # 純鈞LHGR
人們一般睡覺都是淺睡眠。從睡眠週期上講,即淺睡期、輕睡期、中睡期。但實際上,中睡期也可緩解疲勞。
而所謂深度睡眠,一般是指深睡期和快速眼動睡眠期。深睡眠質量越高,緩解疲勞的效果越大。一般成年人的深度睡眠時間為整個睡眠時間的15%~25%。對大部分人來說,深睡眠的時間約0.5小時~1.5小時,短於0.5小時,則可能會影響休息質量。
換句話說,由於睡眠期長短是比較個體化的,即使深睡時間短,也並不意味睡眠質量差。也因此,現實中可以見到,並不是睡得越久,休息質量就越好。
從生理上說,由於神經有其固定的運作節律,無法長時間維持在深睡眠狀態,所以深睡期本就要比淺睡期的時長短。
病理性的深度睡眠時間縮短,還要看患者的年齡、性別、病史、睡眠環境等。但其基本問題在於,腎上腺素乾酪胺分泌過多,導致中樞神經興奮,故而難以進入深睡眠,或深睡時間病理性縮短。
治療上,一般採用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結合的方式。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深睡時間縮短超過1個月的患者。
症狀未滿一個月者,可口服谷維素,維生素B1進行調理。如無效,則需到醫院就診,根據具體病情用藥,苯二氮䓬類,如地西泮、氯氮䓬、氟西泮、硝西泮、勞拉西泮、三唑侖、咪達唑侖、艾司唑侖、阿普唑侖等;非苯二氮䓬類,如唑吡坦、扎來普隆、佐匹克隆。巴比妥類,以及抗焦慮抑鬱藥等。
此外,許多原發病會導致深睡眠時間縮短,如腦血管病等,因此也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
4 # 鹿人千
深度睡眠是睡眠的一個部分,只佔整個睡眠時間的25%,深度睡眠也被稱作是“黃金睡眠”。人的夜間睡眠,一般分5到6個週而復始的週期,每個睡眠週期約60分鐘~90分鐘。根據睡眠中腦電波、肌電波及眼球活動的變化,睡眠週期由非快速眼動週期和快速眼動週期組成。非快速眼動睡眠又分為淺睡期、輕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4期,然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期,算是一個睡眠週期結束,而後繼續啟動下一個睡眠週期。研究表明,佔整個睡眠時間大約55%的淺睡期和輕睡期,對解除疲勞作用甚微,而只有進入深睡眠狀態的中睡期、深睡期及快速眼動睡眠期,才對解除疲勞有較大作用。因為在深睡眠狀態下,大腦皮層細胞處於充分休息狀態,這對於消除疲勞、恢復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深度睡眠,只佔整個睡眠時間的25%。因此對睡眠好壞的評價,不能光看時間,更重要的是看質量。提高睡眠質量,最終要看深度睡眠時間的長短。在睡眠科學來說,“深度睡眠”是你入睡以後大腦不進行活動的深度休息,你睡覺的這一個晚上,先進入淺睡眠然後自然進入深睡眠,然後又是淺睡眠然後又深,來回交替直到醒來。深度睡眠也被稱作是“黃金睡眠”,也就是通常說的“金質睡眠”、“金子般的睡眠”。
-
5 # 子樂健康科普
有深睡眠才能睡好覺
睡眠的好壞,不單著時間的長短,更要看睡眠的質量。有關睡眠的研究告訴我們,對人體健康起決定作用的睡眠是其中的“深睡眠”。2小時的深睡眠要比8小時的淺睡眠效果好得多。
“深睡眠”是人體睡得最熟、最香的階段,此時人體免疫機能、受損細胞及神經系統進行正常修復,並加速腦組織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質的補充。足夠的“深睡眠”,是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成人精力充沛、老年人健康長壽的保證。
以睡眠時間6—8小時計算,一夜之中“深睡眠”階段達到1-2小時,這樣一覺醒來時,你會感到神清氣爽、疲勞全消。
早睡早起易獲得深睡眠研究表明,人在夜間0點~4點容易獲得深睡眠。健康成年人,一般在入睡60分鐘後才會進入第一次深睡眠。
因此,為了保證深睡眠,應該儘量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晚10點至凌晨4點,是最佳睡眠時間。入睡的最晚極限不能超過晚上11點,過了11點後,人反而會變得興奮,更難入睡。
良好睡眠的日常調理睡前洗腳:每天睡前熱水泡腳不但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法,還是改善睡眠的有效措施。泡腳後,用手搓雙腳湧泉穴各300次,搓到手發酸、腳底發熱時即可就寢。
經常梳頭:祖國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與百脈相通。經常梳頭,可改善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於消除神經衰弱和失眠。
常聽音樂:失眠者可常聽節奏徐緩的樂曲,它可使大腦得到休息,幫助入睡。
飲食調節:失眠者可用蓮子、龍眼、百合配小米、粳米熬粥,晚飯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全麥製品、花生、核桃仁、綠葉蔬菜、牛奶、動物肝臟、牛肉、瘦肉、蛋類等可改善睡眠。
富含鈣和鎂的食物是天然的放鬆劑和鎮靜劑。可每天喝2杯牛奶,也可多吃海米、各種豆製品;可從香蕉及堅果類食物中攝取鎂。
參考文獻
[1]劉璽.深睡眠決定睡覺質量.天津政協公報,2013(4):62-62.
回覆列表
人類的睡眠可以分為兩種型別,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又稱“眼快動睡眠”)。慢波睡眠可分成四個時期:睡眠一期(入睡期),大約10分鐘以後進入慢波睡眠的二期(淺睡期),大約持續15分鐘後,轉入慢波睡眠三期(中睡期),再經15分鐘左右,進入慢波睡眠四期(深睡期)。
在慢波睡眠之後,出現異相睡眠,在異相睡眠被喚醒中,80﹪以上被試聲稱正在做夢。人的每晚睡眠大約由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交替變換的4~6個週期所組成,平均每個週期歷時80~90分鐘,包括20~30分鐘異相睡眠和約60分鐘的慢波睡眠。因此,慢波睡眠四期(深睡期)只有20分鐘。 如果問每晚入睡後至覺醒時間,那麼,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非常大,1973年梅德斯應用腦電圖技術對一位70歲的老婦人研究,確定這位老人24小時只睡眠52分鐘,但是她的身體健康,精神愉快,這是迄今為止文獻記錄中睡眠時間最少的正常人。通常,年輕人睡7到8小時的多,老年人睡4到5小時的多,那麼,深睡時間應該是上述時間減去入睡期,健康人入睡期只有10分鐘左右,如果再減去將近覺醒的時間,總體睡眠時間減去半小時比較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