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姜從種植到收穫應該如何澆水?每次澆水還要衝肥,衝殺蟲劑嗎?澆地用地下水行嗎?
14
回覆列表
  • 1 # 觀看三農

    大姜這一生大概需要澆水18~20次,每次澆水都不能放空,不僅需要衝菌肥,還要衝平衡肥,衝高鉀肥,衝殺蟲子劑,衝殺菌劑(防治根、莖腐病)等等,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反正每水不能放空,每次用肥用藥。

  • 2 # 王振元2019

    如果是地膜姜,種植完畢後,隔15——20天澆水。出芽後,每隔8——15天澆一水,不能澆殺蟲劑;衝肥可以偶爾澆一回,也可不用衝。因為底肥已經施足,姜苗小是不能追肥的,怕燒。可在姜苗長得大點時,追肥。

    衝殺蟲劑是錯誤的,只會汙染地下水,對害蟲不起作用;應該在種植時,用地下害蟲顆粒劑。有的人3——5天澆一水是不對的,覆蓋地膜就是為了節約水,澆得這麼勤了,不如不覆蓋地膜。這是對生薑溺愛行為。對姜的澆水應該旱澇程度適中,讓姜田天天不見幹,也是不對的。山區澆一水上百元,三五天澆一水還不夠水錢呢?山區的人都是20——30天澆一水,生薑照樣高產旺盛。

    生薑生長週期6個月左右,有的人對生薑共澆水10——15次;有的人對生薑澆水40——50次,其產量也沒多大差距。

  • 3 # 努力就好

    大姜是水"做"的,大家有沒有疑義?大姜一生幾乎離不開水。因為大姜喜溼潤而不耐乾旱,其根系較淺而不發達,吸水能力較弱,很難吸收到深層土壤中的水分。雨季來臨時,姜苗又不耐澇。因此,在大姜的栽培中必須根據其需水的特性合理進行灌溉,才能使大姜健壯生長。

    大姜在各生育期的水分管理如下:

    一,發芽期

    首先,播種時必須澆透底水,以保證大姜順利出苗。播種以後,一般是在幼苗出土達到70%左右時開始澆第一遍水,但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質及墒情靈活掌握。

    如果你的姜地是沙性土壤,保水性差,土壤蒸發快,往往姜苗還沒有出土地就很乾了,這時候得酌情澆水,促進大姜出土。澆過了第一次水後,那就得保持土壤溼潤,要時常注意澆水,以防板結影響出苗。

    黏性土壤保水性強,土壤墒情較好的情況下,則可以等有70%左右的幼苗出土後再澆。

    發芽期的大姜澆水過早,地溫下降,土表易板結,影響出苗。如果澆得過晚,則姜芽易受旱,芽尖容易乾枯。

    二,幼苗期

    大姜幼苗期生長較小,需水不多,但大姜幼苗期正處於春末夏初的乾旱季節,此時不可缺水,應小水勤澆,始終保持土壤溼潤。

    夏季溫度較高,澆水要注意"三涼",即水涼,地涼,天涼,趁一早一晚進行澆水。另外,夏季暴雨後應及時澆園,俗稱"澇澆園",同時注意及時排水,以免出現內澇,導致姜塊腐爛。

    在大姜幼苗期注意供水均勻,不可忽幹忽溼,否則容易導致葉片扭曲不展,俗稱"挽辮子",影響姜苗的正常生長。

    三,旺盛生長期

    立秋前後,隨著溫度的下降,大姜進入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加快,此時因生長量大,需水量也明顯增加。一般此時大約5–7天就得澆一次水,以經常保持土壤溼潤為佳。

    如果出現缺水乾旱,輕者生長緩慢,葉片萎蔫,植株痩弱矮小,嚴重時心葉不展,多數葉片上卷甚至植株枯亡。處暑過後,姜苗基本封行,為防姜苗受旱,可選擇早晚澆水,對大姜塊的膨大很有利。

    大姜生長後期最怕積水,一定要注意排澇。今年我們這裡雨水特多,那些地窪地帶,排水不暢的地塊內的大姜,今年就遭了殃了,有很多都已出現了姜瘟病,已早早收刨買掉了。

    題主所說每次澆水都是否要加肥和殺蟲劑,我看甭用。一般在大姜的幼苗期,結合第一次澆水可衝施生物菌劑,或生根劑,殺蟲劑,可促使生根,又可消滅土壤中的蠐螬,螻蛄,根線蟲等地下害蟲。

    大姜的追肥以土壤開溝追肥為主,如果發現有缺肥現象,可隨水衝施部分化肥,特別是在大姜生長的後期,需肥量較大,可隨水衝施1–2次的肥料,對提高產量大有幫助。

    總之,大姜是喜水愛水而又怕水的作物,始終保持土壤溼潤,防止土壤忽幹忽溼,均勻提供肥水,是大姜生產中必須做到的事情。肥料的施用以土壤追肥為主,結合衝施部分肥料和1–2次的殺蟲劑,葉面補噴鋅,硼等微量元素,以促進大姜的生長,並非每次澆水都要衝肥衝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向的女孩子學什麼手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