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尚田花
-
2 # 滇南苗家二姐
防風一般在冬季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在萌芽前採收。種子繁殖的防風需要第二年就可以收穫。分根繁殖的防風,水肥充足,粗1.5釐米以上時當年即可採收。
-
3 # 老邪農語
您好!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兩年的防風已經可以挖出來賣了,防風是一種具有解表,祛風除溼和止痛功效的藥物,種植時,通常都是在播種之後第二年收穫,等到秋天一到,地上部分莖葉會慢慢枯萎,那就意味著可以收穫了。經過挑選和其他方面的處理,等到賣出的時候,時間剛好為兩年,所以我認為是可以賣了的,但是你要做好儲存和清理工作,嚴格控制溫溼度,保證藥效。
若是種植時間不足一年,就採收來賣的話,就太早了,產量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賣不出什麼好價錢,但是如果採收時間太過,防風木質化就很嚴重,真正用在臨床上時,藥效沒有那麼好,我認為兩年的防風剛好適合拿去賣。自己可以加工好,將除去莖葉的根放到曬場上晾乾,曬至半乾去掉鬚毛,按根的粗細分級,紮成小捆即可,這會讓買家直白地瞭解防風的直觀狀況。
-
4 # 赤峰老李
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或春季芽萌動前挖。用根插繁殖的防風,水肥條件較好種植一年就可以收穫。種子繁殖的一般兩年收穫。根挖出後去淨殘留的莖葉和泥土,曬到半乾時去掉鬚毛,再曬到8~9成干時按根的粗細長短分級,捆成約1千克的小捆,繼續曬乾或炕幹。一般每667米2可收乾貨250~350千克,折幹率25%左右。
商品分為兩等,一等根圓柱形,長15釐米以上,蘆下直徑0.6釐米以上。二等根偶有分枝,蘆下直徑0.4釐米以上,其餘同一等。以條粗壯、外皮細而緊、斷面皮部色淺棕、木質部淺黃色的質量好。
-
5 # 點滴生活記錄點滴生活
兩年的防風?我們這裡從來沒有人種兩年的防風,只有種兩年的射干,毛之母,瓜蔞等中藥材的。
我們這裡的防風,分籽防風和秧子防風這兩種。所謂籽防風,顧名思義也就是防風籽長成的防風。這種防風產量比較低,曬乾後可以賣,也可以當來年種植的秧子用。所謂的的秧子防風一種就是前面說的那種,但是一定要把防風的頭去掉一步分,否則會出現竄胎的現象,另外一種就是用秧子防風上面較細的根當秧子。秧子長成的防風個頭大,產量高。
回覆列表
第六期:畝利潤5千,家家戶戶不種糧,如今田裡堆成小山,種植戶:不愁賣。
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越來越注重,使得中國近些年來藥材種植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農民朋友紛紛放棄了傳統種植,改種藥材了,甚至有不少農村地區家家戶戶都不種糧了,全都去從事藥材種植了。

(圖為剛剛採挖出來堆放在地頭的防風)
前段時間,筆者一位攝影的朋友在外拍攝的時候,在安徽一處農村裡就發現了這個現象,當地家家戶戶都種植一種叫做防風的藥材,而筆者這位朋友也正好趕上當地防風豐收,於是就看到這麼一種景象,在鄉村小路兩邊的田裡,收穫的防風堆成了小山,並且還有些種植戶地裡堆不下,都堆到了路邊。
而在每一堆防風周圍,還坐著幾個大娘在整理防風。據瞭解,該村以前是附近的種糧大村,而隨著安徽地區藥材行業發展的很好,該村的村民們也放棄了種糧,全都改成種藥材了,然後就發展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圖為工人給防風去頭。)
據瞭解,該村防風種植分為春播和秋播,其種植面積大概有100畝,而現在收穫的正是春播的作物,收穫了大概幹品防風近4萬公斤。
筆者的朋友也詢問了一些種植戶,“這麼大的產量不怕賣不出嗎?”有種植戶說,“你可能不瞭解防風,現在防風算是一種需求量比較大的藥材,也是傳統出口藥材之一,我們村大部分種植戶都已經對接了相關的銷售渠道,不愁賣。”
當問及防風種植效益的時候,有種植戶說:“防風還算效益比較好的藥材,去年的時候畝利潤大概5千多塊,今年還沒賣,暫時不知道,估計也差不到哪去。”

(圖為工人給防風去頭。)
那麼明年種植防風是否有前景呢?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也專門去查閱了相關資料。目前中國防風種植主要有2種,一種是籽播,一種是秧播。籽播的話,其種子價格一般在100多元一斤,一畝需要種子10斤多。秧播的話,種苗價格在16元多一斤,一畝需要種苗160多斤,所以種植成本大概在250元到1000元上下。
目前不管是籽播還是秧播,一般畝產乾貨保守在300到400公斤,而這兩年雖然防風行情有所下滑,但是其收購價依舊穩定在12元一斤左右,故而除去成本的話,畝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圖為處理好的防風)
那麼種植防風有哪些風險呢?
雖然上面那個安徽某村的種植戶說不愁賣,但是對於很多沒有種植過防風的農民朋友來說,風險還是很大的。首先是價格,目前防風有2個價格界限,其中野生防風的價格高達200元一斤以上,而人工種植的防風均價在10元一斤左右(地區不一樣,價格不一樣)。其二是種植面積,雖然這幾年防風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依舊趕不上防風種植面積的增加,故而在隨後幾年勢必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在價值人工種植防風的話,一般需要2到3年才能收穫,所以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總結來說,種植防風有前景,但是種植是時候需謹慎,最好還是先了解下當地的行情,再選擇是否種植,避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