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正永生
-
2 # 海邊漫步人
答:《朱子家訓》中有一句話,“當面教子,背後教妻”,仔細想一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裡重點說一下“當面教子”的涵義。
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但要“作”起來,可是什麼禍都敢闖,教育這個時期的孩子,是令家長頭疼的事。
孩子犯錯,必須立即指出來,給予批評指導,而不是過後或回家再批評教育。孩子小,不記事,回到家啥都忘了,你再之乎者也地糾錯指正,孩子會莫名其妙,因為小孩子沒有對錯的概念。其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這個時期當面教育是必要的。
孩子逐漸長大,是非觀逐漸增強,當面批評的方式就應減少,“兒大三分客”,這時,應照顧孩子的自尊心,除非緊急情況,不要當著眾人的面批評指責孩子。
我們反對的是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一不小心犯錯,父母非打即罵,惡語傷人,令孩子難堪,也容易傷害他的自尊心。孩子長大以後,也有可能成為有暴力傾向的人。
父母要儘可能地語氣平和地批評教育孩子,擺事實,講道理,教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
3 # 多多隨筆
這樣不好。再小的孩子也要臉面的,在人多的地方呵斥教育讓孩子覺得很自卑的。最好是單獨的面對面的教育。他也能聽進去。
-
4 # 蟹離
年輕父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教育孩子,一般情況下來說,是不太合適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尊心,也喜歡得到別人的讚賞和肯定。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教育孩子,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反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年輕父母在多人的地方教育孩子,一方面,可能是出於及時教育考慮,就事論事,及時指出,讓孩子立刻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加以改正;另一方面,應該是對自己面子的考慮,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有修養,有素質的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馬上就指出來。還有就是年輕父母脾氣急,遇事馬上就爆發,不計較場合。
建議父母都不要在人多的場合教育孩子,有問題可以等到回家再跟孩子指出來,透過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看看這件事情到底應該怎麼解決比較好,讓孩子自己有意識,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誠懇的道歉,發自內心的反省,以後將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
5 # 時而育兒
我不支援在人多的地方教育孩子。
孩子在公共場合鬧的話,很多人會覺得沒面子,怕被說自己沒教好孩子,又無能為力,然後發飆教育孩子。其實這樣子是做給外人看的,向外界傳遞資訊:看吧,我是有教他的,是他不聽話,不怪我。
根本原因還是父母自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被情緒控制了。
當眾教育孩子,會傷孩子的自尊不要以為孩子小,忘性大,受傷了很快就復原。父母自己怕被人說沒教育好孩子,不也是面子問題在做怪嗎?那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呀。
傷痛是不會無緣無故發生和消失的,會留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一旦觸及就會敏感,生氣。
父母從小也是這樣被教育的,又用到孩子身上經常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甚至大吼大叫的管束,這樣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容易表現得懦弱,不積極。
人從小就是從身邊習得行為的,有些人當了父母之後,也延用了父輩的教育方法,覺得自己也是這樣被教育大的,也沒什麼問題。其實是忽略了心理問題。
當眾教育可能表面看起來會有用,但是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他的愛。小時候他沒辦法反抗,但是到了青春期,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對抗的時候,問題可能就出現了。
-
6 # 哈哈育兒
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父母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援我的爸爸就是題目中的這種人,每次我們姐弟出現什麼問題,他絕對不會在家裡私下說我們哪裡錯了,應該怎麼樣。
同時他也不會跟媽媽溝通要怎麼教育我們,總之,他在家是很沉默的,在我們看來,有時他是一個好爸爸,話少,不會像媽媽一樣整天嘮叨我們。
但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嘛?每次親戚聚會吃飯,他都會喝點酒,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假裝是在為我們好,然後說出我們姐弟三人的不是,言語間透露著無奈,透露著對我們的愛,透露著自己的難過。
結果就是全部親戚輪流來做我們三的思想工作:你爸爸小時候不容易,現在養你們三也不容易,你們要孝順,不要惹你爸爸生氣,等你們以後做父母了就知道他的不容易了,以後你們三要是對你爸爸不好,我們絕對不同意......
我們三互相看了一眼,不能說話,只要開口了,就會迎來更激烈的語言,為了不受到更多的“教訓”,我們只能乖乖聽著,點頭答應。
導致現在不愛親戚聚會,每次去了,同樣的戲碼都逃不掉,然後每次吃飯都如鯁在喉,難以下嚥。
爸爸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不只在親戚聚餐的時候說,只要有人,超過5個人就開始說,每句話都能聽出他是在貶低我們來抬高他自己。
現在,我們三都長大了,跟爸爸關係一直都不好,我們從小在眾人的教育下,現在自卑,敏感,不愛去人多的地方,也不愛回家,或許這就是後遺症吧。
我爸從沒有想過,他覺得正確的做法,極大的傷害了我們的自尊心,把本是家事,本是小事的事情放在眾人之下,讓我們成為了大家說教的物件,也成了周圍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我們羞愧,卻無法逃。
父母顯示自己的“厲害”爸爸每次在外面說,都能得到大家的支援,他每次的內心都是得到滿足的,覺得自己的做法是如此高超,不用費勁,就能讓大家站在他那邊。
但他不知道的是,站在他那邊的都是跟他一樣做父母的,而我們小輩都是不贊成這種說教的。但能有什麼辦法,因為我們還小,在家裡是沒有發言權的。
他每次回家,都要問我們一句:今天姑姑嬸嬸叔叔阿姨舅舅舅媽......說的話記住了嗎?下次還敢嗎?
慢慢的我們意識到,即使我們沒有犯錯,他仍然會採用這一招,目的是想讓大家看到他教子有方,要不是他,怎麼會有現在的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變著法的誇自己。
孩子的不是,跟自己無關,孩子的優秀,全部是自己的功勞,或許這就是我爸的邏輯。也是跟我爸有同樣做法的父母的邏輯吧。
人多不代表有力量後來,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們都很少回家,只有過年的時候會三姐弟和父母聚在一起,只要聽說會和親戚一起過年,我們就能逃就逃。
每次看到父母頭上的白髮,愧疚感就會湧上心頭,好想多陪陪他們,但只要在家時間一長,以上的戲碼就會重演,現在的劇本變成了,他養我們那麼大不容易,要感恩,要回報,要養老。
我就奇怪了,即使他不用動用全家人,我們一樣會做這些的,我們的孝順,不需要時時有人在耳邊提起,也不需要大家一起監督。
只要大家一起說這件事,味道就變了,好似我們都是沒有良心的人,我們都是不懂感恩的人。
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一件事,爸爸是老了,但是他的做法還是一樣的延續,他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或許是不願去看見,他覺得這樣做能讓自己有利。也能立住自己的人設。
但,他沒有考慮過我們的感受,我們姐弟三一直想得到的父愛,沒有;想得到的尊重,沒有;想得到的信任感,沒有;想得到的歸屬感,也沒有。
我想,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犯錯的時候,關起門來,溫柔堅定的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立下規矩,我們都會照做,而不是聚集眾人,讓我們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人多,力量並不大,相反,反作用會很明顯,就如我們對父親的反感和常年的叛逆。
因為他的不懂,我們的關係一直很僵硬,他有沒有在某刻,會有點點的遺憾。應該沒有吧,他矇住了自己的雙眼,儘量讓自己不要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
-
7 # 90後父母課堂
《###,你在幹什麼,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我真想打你》……等這樣的話是不是經常會在公共場合出現,你感覺這樣好嗎,換位思考呢?
為什麼不要在公眾場合教訓孩子?
你以為你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卻讓他在眾人看熱鬧的眼光裡抬不起頭來。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面出醜。
在人們的意識中,當父母在面對子女的時候,似乎就覺得,不管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作為父母的,教育兒女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說,有的父母,打罵兒女,都可以絲毫不顧及場合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難愈的傷疤。
孩子也要面子,孩子的面子需要父母去保護。就算孩子真的做錯了,關起自家門開始教育,沒人說你半句不是。但在大街上對孩子罵罵咧咧,誰都看不過去。
懂得給孩子留面子的父母,才能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的認同與肯定,會讓他們將【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的面子,轉化為『自愛 、自尊、自重』的裡子,一路披荊斬棘,迎向未來。
-
8 # 雙雙心理微師
選擇在人多的時候教育孩子,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就事論事,與孩子討論問題,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問題處理問題,這樣的教育方式較為科學,也會起到教育的效果。另一種則是不問何事何故,大聲指責甚至辱罵孩子,這樣的方式不但起不了教育的作用,反而大大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實這樣的家長只是在找一種高高在上的權威感和控制感!
-
9 # 能量時光
家長這樣做,不見得是單純為了教育孩子。更多時候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教育了孩子,不是沒教。
因為孩子如果在公共場合發脾氣,耍鬧。會讓家長感覺比較丟臉,讓別人看起來好像自己的孩子沒有家教或者做父母的管不了孩子。所以家長會當著眾人的面直接教育孩子甚至動手。這種教育更像是做給別人看的教育,而不是完全為孩子好的教育方式。
但是這樣帶來的後果,是孩子的自尊心受損,神經敏感脆弱。家長有面子,孩子也有面子。而在外直接教育孩子,孩子的面子就沒有了,內心會受到傷害。而傷痛是不會無緣無故發生和消失的,會留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一旦觸及就會敏感,生氣。
回覆列表
謝邀。其實做父母的在人多的地方教育孩子是錯誤的。孩子他們雖小但他們都懂事有自尊,如果你在人多的地方教育 他,他會感覺丟面子。這時的他會給父母難堪~叛逆,這時的你會火冒三丈,是不是自己和孩子一起丟面子啊?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在廣眾面前教育,這樣不但不起效反而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