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申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37個專案中,有一個格外引人的注意——二十四節氣,都說二十四節氣關係著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指導著我們養生。求中醫藥專家們總結的節氣養生表。怎樣瞭解節氣養生?有沒有科學性?24節氣我們應該怎麼做?
回覆列表
-
1 # 南柯三境
-
2 # 抱朴言
節氣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它對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
中華文明是個農業文明,節氣深刻的影響著農業,同時也影響著中醫學。節氣文化和天人之學的共同作用產生了中醫學人與天地相參的整體論證觀。
“五日謂之侯,三侯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為了準確的反應一年當中的氣候演變特點,古人把它進行了細分,細分到五日為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名稱叫侯,三個侯就是一個節氣了。二十四個節氣迴圈往復反映的是四季更替,反映的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人與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一樣受大自然的影響,寒熱溫涼、寒暑燥溼風都深刻地影響著人的健康。
-
3 # 手機使用者7425409272
此問同“黃山已申遺了,黃山還能開辦旅遊業嗎?"是一個道理。黃山的“雙遺產”已申了,旅遊業照樣開辦得紅紅火火,它們之間毫不相干。所以說,一個專案的申遺並不影響這個專案的功能或作用,該幹什麼就幹什麼,與"申遺”無關。
大自然年復一年重複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陰陽四時,萬物之始終,順之則治,逆之則亂”,人與天地相合身體才能健康。
李時珍曾講:“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這是告訴我們要想延年益壽,就應該瞭解食物的效能和飲食的作用。
寒涼性食物多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這類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蘋果、梨、柿子、荸薺、菱角、桑葚、番茄、黃瓜、苦瓜、冬瓜、白蘿蔔、絲瓜、蓮藕、茭白、竹筍、慈姑、厥菜、馬齒莧、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帶、螃蟹等等。
溫熱性食物多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鱒魚等為熱性食物,櫻桃、荔枝、龍眼、杏、石榴、栗子、大棗、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蔥、姜、韭菜、小茴香、鱔魚、鰱魚、淡菜、蝦、海參、雞肉、羊肉、鹿肉、火腿、鵝蛋等為溫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無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蓮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黃花菜、洋蔥、土豆、黑、赤、黃豆、扁豆、豇豆、圓白菜、芋頭、胡蘿蔔、白菜、香椿、青蒿、大頭菜、海蜇、黃魚、鯉魚、豬肉、豬蹄、牛肉、甲魚、鵝肉、鵪鶉、雞蛋、鵪鶉蛋、鴿蛋、蜂蜜、牛奶等等。
我們在平日的飲食搭配上應根據食物的性質和作用合理調配,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證用膳,這也是避免機體早衰,保證機體正氣旺盛的重要條件之一。歷代醫家和養生家之所以重視養護正氣,是將其視為機體強壯的根本所在。
“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色慾,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此乃延年益壽之根本大法。
立春(公曆2月3~5日)天氣乍暖還寒,人體腠理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力減弱,應要注意保暖。
雨水(公曆2月18~20日)來臨溼氣重,當心脾胃受傷害 祛溼極品粥非“薏苡仁黨參粥”莫屬。其食材只需兩樣:一是薏苡仁,一是黨參。薏苡仁黨參粥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取薏苡仁30克洗淨後濾去雜質,放入涼水中浸泡2小時;黨參15克洗淨後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乾淨,然後將三者放入鍋中,並加入1000毫升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約半小時。等到粥熟後,可依據個人口味放入冰糖調味。再燜煮一會後,就可以盛出來吃了。每天拿來當早餐吃很不錯,不僅能祛溼健脾,還能補氣補血,實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補佳品。
驚蟄(公曆3月5~7日)護肝正當時,由於氣候變暖,春天是肝病多發的季節,也是各種疾病多發的季節。
因此注意二十四節氣的養生不無道理。